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位置,釉下五彩-醴陵瓷器的品牌文化

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

釉下五彩_釉下五彩 -位置

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时隶长沙郡,汉初封长沙相越为醴陵侯,东汉初置县。其土壤肥沃,自古为产粮区,家给人足。渌水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水陆相连,瓷土资源丰富,是制瓷的理想场所。

釉下五彩_釉下五彩 -醴陵瓷器的品牌文化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位置,釉下五彩-醴陵瓷器的品牌文化

釉下五彩瓷是醴陵陶瓷的特色 ,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醴陵瓷在清代赢得的良好评价。传统釉下五彩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种 , 指在釉下以多种色料彩绘 , 色彩丰富 , 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 在清末由湖南醴陵窑所创,后失传。现认为有三种装饰方法 , 第一种是在泥坯上彩绘后低温素烧 ,然后上透明釉 , 再入窑高温烧成 ; 第二种是在素坯上彩绘后用低温培烧 , 然后罩透明釉高温烧成 , 称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 ,1977年,醴陵市红玉红瓷陶瓷研究中心的张震大师在刻苦的钻研下,再次给釉下五彩瓷更添一技―― “双人汾水法”; 第三种是在釉面上彩绘后喷一层薄釉 , 入窑后高温烧成 , 其成品瓷质细腻、釉色晶莹淡雅。 但是 , 这些因素一方面大大充实和发展了陶瓷艺术,另一方面也导致陶瓷产品长期停留于经验设计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传统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而逐渐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产业陶瓷 ( 即符合现代化条件生产加工的产品 ) 和现代陶艺 ( 借用陶瓷材料为主创作纯审美的艺术品 ) 。现代陶艺在当代的迅速发展无疑对目前产业陶瓷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 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 釉下五彩在新世纪如何创新 , 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层次的合理化配置 , 正是百年后的今天 , 醴陵陶瓷产业能否继续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新问题。

历史发展情况


醴陵陶瓷的生产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县城近郊发现有东汉制陶遗址,可知当时制陶已具相当规模。据《醴陵县志》记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广东人廖仲威向沩山寺僧智慧赁山制瓷,并邀来同乡技工20余人设厂制瓷,成为醴陵瓷业之篙矢。早期醴陵瓷以碗为大宗的釉下青花器,其质量与景德镇相去甚远,皆为粗瓷,拉坯和彩绘系一人所为,其时瓷商称醴陵瓷为“土瓷”,景德镇瓷为“镇瓷”,价格也大不相同。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著名人士熊希龄(公元1870―1937年,湖南凤凰人,字秉三,光绪进士,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回国后,与县人文俊铎(公元1853―1916年,光绪十七年中举,曾参与“公车上书”),亲自深入醴陵调查瓷业。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向湖南巡抚端方提出“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的强国富民之道和实业救国之策,主张在陶瓷工业区设瓷业学堂以发展湖南实业,得到端方大力支持。不久就获及了清政府的同意及拨款,是年,熊希龄与文俊铎在醴陵城北之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熊希龄亲任校长,文俊铎任监督。学堂设陶画、辘轳、模型三科,分速成班和永久班,永久班为学制四年,除本省师资外,还聘请有日本技师安田乙吉、大凡理吉等教员,学习内容以专业为主,兼学文化。醴陵瓷业的改良之机亦由此开始。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熊希龄又招商集股,组建“湖南瓷业公司”,熊亲自担任第一任总理,装置机械,建景德镇式和日本式窑炉,公司下设圆器厂、琢器厂、机械室、电灯室、化学室等。锐意改良,致力于生产上等瓷,从此醴陵开始生产细瓷。
清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公元1907、1908年)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黑、蓝、红、褐、绿五种高火釉下彩颜料,醴陵从此烧制出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
湖南瓷业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由于不惜工本制造上等瓷器,所以出品优良、画工精美,尤其是釉下彩陈设瓷,装饰效果别具一格,在当时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在武汉举行的劝业奖进会上,获得一等金奖;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在南京紫竹林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第一等奏奖;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获得最优奖;公元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据公元1911年的《时报》报道,那一时期,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之来此贩运者络绎不绝”。这标志着醴陵瓷业进入一个辉煌时期。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遭北洋军阀蹂躏,制瓷机具被毁,生产停顿。后来虽也逐渐复业,但因用人不当,经营不善,以及醴陵瓷业的日益凋零,到公元1930年,随着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模范窑业工场以及一些商办瓷厂的相继倒闭,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基本停止了生产,数千瓷工失业,技工流散,技艺濒于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像枯木逢春一样获得了新生。醴陵瓷业公司和醴陵县艺联请出原湖南瓷业学堂图画速成班毕业生,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传授釉下五彩技艺和培训学徒,使中断二十余年的釉下五彩瓷器得到恢复。1955年和1958年,先后成立了醴陵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工业公司艺术瓷厂(现为群力瓷厂),专事釉下五彩瓷研究与生产。经过多年的恢复和发展,醴陵釉下五彩瓷从生产工艺、制作规模、装饰手法、色料品种及艺术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柴窑改为煤窑,后来发展为油窑,现在为气窑,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自六十年代以来,不仅醴陵群力瓷厂专门生产釉下五彩瓷,曾经还有国光、星火、永胜及本省其它地区的一些瓷厂都生产过精美的釉下五彩瓷器,现在一批私营企业和作坊脱颖而出,成为了生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一支主力军,他们为传播醴陵陶瓷文化,继承和发展釉下五彩瓷传统工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装饰手法上,无论纹样设计、色彩处理、操作技术等都较之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釉下彩料也由历史上的五种发展到现在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等几十个品种,几乎涵盖所有色系,加上各种复色,目前已有百多个不同色相的彩料用于釉下彩装饰。
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醴陵群力瓷厂曾先后多次承担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生产釉下五彩瓷器;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宴会厅、湖南厅、以及钓鱼台国宾馆、联合国大厦、毛主席纪念堂等处提供釉下五彩瓷器。醴陵釉下五彩瓷作为国家用瓷和国家礼品瓷,被人们誉为“红色官窑”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除有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装饰工艺共同之处外,由于它与其它釉下彩绘使用的颜料不同,装饰技法也不一样,具有区别于其他彩瓷的鲜明特点。

釉下五彩特点


第一,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与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配制而成。醴陵釉下五彩颜料本身不含铅毒,这种颜料不需要釉上颜料那样采用含铅很高的熔剂辅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而是在1350―1400℃高温烧炼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熔融状态的坯釉互相粘合着。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醴陵釉下彩瓷无铅毒,是由于颜料表面有层高温釉覆盖着,封闭了有毒物质的排出,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和技术。同时,覆盖的釉层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耐磨损、永保花色清晰、鲜艳、明亮。所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陶瓷。
第二、色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这是釉下五彩瓷独特的色彩效果。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几乎涵盖所有色系,而且每种颜色还因为制作工艺和原料的不同具有差异,经窑变后产生的色泽变化更为丰富。因此,这种釉下彩装饰构图设色不拘一格,装饰手法多样,装饰效果多姿多彩,既可表现各种单色效果,也可绘制色彩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80103/78232.html

更多阅读

清乾隆豆青釉赏瓶 乾隆豆青釉瓷器图片

匀净清雅的豆青釉瓷 在2013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的落槌成交价,高达7800万港元。豆青釉瓷器是清康雍乾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古瓷器生产中,在颜色釉方面的成功之作。 乾隆

中国瓷器欣赏之松石绿釉瓷器 松石绿釉

瓷器釉色名。亦称“秋葵绿釉”。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清乾隆 粉彩松绿地莲托八宝花觚   

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宣德黄釉青花瓷器

(二) 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瓷器是烧造量最大、最多、最鼎盛的宫廷和民用瓷器。青花瓷器作为明代最主要的装饰和生活实用器,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宫廷不仅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烧制瓷器,专供朝廷,还派官员督办,使瓷

成化五彩天球瓶 天球瓶鉴定

成化五彩天球瓶蔡暄民中国瓷器到了明代形成了两个高峰,一是宣德青花,二是成化五彩。 说到明代青花每每以宣德青花为首,其造型、纹饰都极为丰富,对青料的应用技术到了圆转自如的成熟阶段。纹饰题材的多种多样,鸟兽、鱼虫、花卉、草木以

声明:《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位置,釉下五彩-醴陵瓷器的品牌文化》为网友樱桃没了丸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