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生存的意义总是有所追求的。尤其是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而精神相对匮乏的年代,城市里的车马水龙和被钢筋水泥禁锢的生活空间日益狭小,而信息革命的滚滚浪潮和匆匆忙忙的生活节奏,除了带给人们现代文明的便捷和享受外,心灵的触角却在现代的文明中钝化了,不能感知生活的真谛,不能体会情感的内涵,不能享受片刻的宁静……
当浮躁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候,回归自然就成了心灵生长的方向。沙漠对于我来说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从记事的时候起,每逢祭日,我们都要步行数里,跟着父辈厚实的脚步,趟过红水河,穿过盐碱地,翻越大沙山,祭奠长眠在腾格里沙漠的先祖们。在纵横交错的沙海中,一座座黄色的坟茔显得孤寂而矮小。偶尔出现的蓬蒿在干涸与风沙中艰难地挺起绿色的身躯。野兔和沙蜥早已闻声而逃,沙地上留下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不管是大多的沙漠总会有绿洲的痕迹。在连绵不断地沙山的深处,就有一片多年耕作的绿地。但是,年幼的我们只知道它的存在,却是不可以也不能够涉足到那个类似童话的世界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巴丹吉林,走进了这块曾经无数次在耳边被人提起的沙漠。黄沙是我所熟悉的,但是乘车走进沙漠却是第一次体验。看似不起眼的吉普似乎变成了通行无阻的“沙漠之舟”,车手们精湛的技艺让我在一次次心惊肉跳中感受了刺激和粗狂。车子翻过了一座又一座沙山,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开阔的平地,在沙山徐徐延伸的脚下,一片碧波荡漾的海子就这样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
初春的阳光显得温柔而妩媚,平静的水面上依旧漂浮着尚未融化的薄冰,芦苇尚未褪去冬天的外衣,头上的苇花在微风中摇曳。我踏上栈桥,目光徐徐掠过清澈见底的水面,一种凝神静气的美在刹那间窒息了我的思维。沙漠,海子,曾经无数次萦绕在我梦中的景色就这样赫然呈现在我面前。美丽而宁谧的海子,像是少女清澈的眼眸,注视着我浑浊的灵魂。是昭君出塞流下的泪吗?还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祁连的雪水,浩瀚的沙海,竟然在这里相遇、相守、相存。沙水相依,千年共存,是自然的造化还是神灵的庇佑?
大自然是博大的,它曾经奉献给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条件;大自然是无私的,它又给我们提供了无数个充满生机的精神家园。
我常常怀念那段过去的岁月,一本小人书、一场露天电影、一个简单的游戏,即便是在那个物质贫穷的年代里,我们仍然可以享受精神的富足,为什么在这个物质富裕的年代里总是感到情感的寂落?(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一泓碧波,可以涤荡心灵尘埃,一片绿洲,可以滋养万物生灵。此海有岸,心海无边。欲望是尘,无妄为掸。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掩埋了心灵深处的那片海,那么未来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期待和回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