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城(英文名:Shanxi university town),是山西省政府多次研究而决定建设的山西省高校新校区,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北部新城,距太原市中心仅25公里,紧邻太原武宿机场。大学城一期规划占地9900亩,总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总投资90至100亿元,入驻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能源学院(筹)、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等10所院校。园区建成后,容纳师生总量将达到15万人左右,将成为山西省内最大的高校聚集区。山西大学城于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山西大学城_山西大学城 -大学城建设
建设风格
一、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交界处,规划范围:南至晋中市榆次区现状纬四街、北至规划纬六路、西至规划经一路、东至聂店西侧边界中都北路。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山西省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主要功能包括:教学实验、行政办公、体育运动、图书阅览、学生生活及其他附属功能等,总建筑面积370.6万平方米。其中:太原理工大学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山西医科大学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太原师范学院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晋中学院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山西传媒艺术学院(筹)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山西中医学院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山西职工医学院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山西煤炭学院(筹)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总建筑面积中不包括教师宿舍,所需面积另行核准。
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31.22亿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太原理工大学投资30.15亿元、山西医科大学投资15亿元、太原师范学院投资14.8亿元、晋中学院投资15.5亿元、山西传媒艺术学院(筹)投资10亿元、山西中医学院投资10.5亿元、山西职工医学院投资5.4亿元、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投资12.77亿元、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投资9.3亿元、山西能源学院(筹)投资7.8亿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95亿元,省财政提高高校教育经费标准增加部分出资1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0亿元,其余资金由高校自筹解决。
四、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五、项目建设全过程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合理施工、采用新材料、新产品,确保节能措施的同步实施。
六、山西省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我委核准的招标方案。
山西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尊重了原有地形特征,在保护原有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形成本区景观标志。新校区景观形象特征可归纳为: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
儒雅大学--有一定办学经验的大学的建设安排在城市与校际共享界面上,形成核心景观带的重要界面,打造新校区集聚的重要风景线。
秀美河湾--园区景观规划将尊重原有自然地形,沿涧河、黑河形成100米生态与景观廊道,构成串联10所高校的谷地景观核心。同时,现有的林阴大道将作为分隔各校城市主干道,构成绿色网络。
拙朴晋韵--新校区内建筑布局将传承晋式建筑古朴、凝重的特色。校区建筑风格在体现现代文化教育特色基础上,融入地域建筑特征,体现山西朴素浑厚的民风。
时代风景--新校区在建筑与景观上,体现开放共融、崇尚知识、追求进步的自由精神,建设功能、类型、形象上体现文化建筑与景观的艺术表现力。
建设模式
企业开发模式
太原理工大学新校区鸟瞰图
企业出资办学,实行"校企共建,学校为主,各校合作"的运行机制。大学城建立管委会,由投资方、校方、经营方组成,履行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大学城从资金投入、基本建设到经营管理、后勤服务都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如廊坊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
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或无偿划拨土地,大幅度降低土地费用、减免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吸引高等学校前来建设新校区,这样不仅改善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而且高校科技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珠海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一批全国著名高校在珠海建立分校的,从而加速了珠海市城市文化科学品味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提升。
新校区建设模式
许多高等院校、特别是位于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其校区位于城市的闹市区,校区内用地极度紧张,一些大学通过将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地价较高的旧校区置换,在城市近郊购买价格较低的土地,再通过校内挖潜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建设新校区。一所学校建设成功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并在其附近征地建设。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也逐步介入其中,出面牵头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强化园区的整体功能,促成大学城的形成。
原有区域功能提升模式
地方政府依托当地高等教育和科研比较大的优势,以科教兴市为目标,通过城市基础建设和用地调整,并辅以各种扶持政策,在高等院校及其周边城区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学城建设的一种模式。上海的杨浦大学城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深圳模式
深圳市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开发高科技项目的目的出发,创办了以研究生院为主的大学城。高等院校调派部分高水平教师来深圳工作,设置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强项专业,在研究生院内建立2-3个国家级实验室,并为深圳提供成熟的、拥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深圳市政府为研究生院提供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如为来深圳工作的教师提供津贴,为来深圳学习的研究生提供补助,为在深圳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经费支持等。
建设背景
山西中医学院鸟瞰图
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办学用地严重不足、校区相对分散、管理成本较大成为制约山西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普遍问题。为解决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建设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即山西大学城。
2010年,政府做出兴建山西大学城的决定,于是,山西地产将掀起一轮新的"圈地运动"。"教育地产"作为一个全新的地产开发理念,无疑要引发一次山西地产行业的震动。
当教育地产在中国南部炒得如火如荼之时,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决定,使中国教育产业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时期。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号召,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大学城。如上海松江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广州大学城、东方大学城、兰州大学城、上海东方大学城、沈阳大学城、湖南岳麓山大学城等。
公交线路
整个学区内共开通16个公交站点,8条公交线路,即902路,903路,903路支线,7路,5路东线,5路西线,11路 101路 13路周日线 区间车等。其中902路是开往太原火车站的公交车,票价3元,903路和903路支线是开往太原市下元公交枢纽站,票价4元。其余为开往榆次区的公交车,除7路公交车(票价2元)外,其余都是票价1元,夏季末班车为19:00分左右。
10所入驻
太原理工大学
占地2045亩,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百余年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优良传统,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
山西医科大学
占地1139亩,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创建于1919年,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医、理、管、法、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学校现有12个二级学院、1所独立学院、8个直属系部、16所附属医院、100所其他教学基地;设有本科专业15个,普通高等教育学生12142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649人。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具有一定优势。
太原师范学院
占地1593亩,是1999年3月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最近几年,秉承"崇德、博学、团结、创新"的理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发展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5个,现有12000余名学生,2009年学校顺利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山西传媒学院
占地733亩,原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较早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院校,是我国培养广播影视人才的重要基地。2010年7月,省政府批准筹建山西传媒学院。多年来,学院以"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日制广播影视类高等学院"为发展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创作,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山西中医学院
占地912亩,一所年轻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筹建。1986年学校接收原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同年开始接受本科生。1999年6月,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4年,学校接收了原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和太原铁路结核病医院,并改建为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2007年4月,学校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2月,学校获得了硕士单位授予权,200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成为我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中心。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九个专业。建校以来,始终恪守"求真"校训,秉承"职责、规范、严谨、效率"教风和"诚信、精进"学风,坚持"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办学之路。
晋中学院
占地1174.13亩,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设有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18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16个,涵盖文、理、工、经、管、教等6大学科门类。现有学生2.4万余人,在职教职工1002人。现已发展为一所立足晋中、服务山西、面向全国的,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的多学科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山西能源学院(筹)
占地620亩,将在现有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创办于1984年,历经27年奋斗,办学条件显着改善,办学规模快速发展,专业设置渐趋合理,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为煤炭行业内外输送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2013年11月19日上午,省长李小鹏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13年预计完成情况和2014年计划安排,讨论通过 《山西能源学院筹建方案》。
山西职工医学院
占地250亩,是由国家举办的集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于一体的、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院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积淀,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术水平等都有了稳定发展和很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505亩,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是我省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高职学院之一。学院设有7个系、29个专业,现有师生共一万多人。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建筑类高中级专门人才,担负了省、市、县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大中型建筑施工、设计、规划、科研等工作,为山西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501亩,我省惟一一所教育部备案的交通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省交通学校。多年来,学院坚持"服务交通事业建设,融入山西经济发展,挖掘人才需求趋势,锁定市场设置专业,瞄准岗位培养人才,强化技能突出特色,坚持质量立校观念,实现协调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山西大学城_山西大学城 -经营发展
经营模式
基本介绍
占地几千亩的大学城,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主题城镇,或者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功能区。教育的发展仍将更多依赖于房地产和其它产业的协作配合和良性互动。企业要进入这一领域,就必须站在投资未来、振兴教育的高度,以全新的经营理念,正确处理和平衡好政府、工商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吸纳整合教育资源和相关产业资源,努力实现各个利益主体的合力倍增效应,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正确思考和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经营理念
首先,要有“泛教育”和“泛地产”的经营理念,即“跳出地产做地产”,“跳出教育做教育”。要延伸和利用教育和相关产业的多种功能,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和配置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资源,不断追逐地产和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利润区,使相关产业与教育之间相互反哺和不断复合,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要管理和运营好大学城,与政府一道设立管理委员会是必须的,此外,要设计好自己的管理模式、产品体系和商业模式,大学城有着较为复杂的价值链,所服务的顾客也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业务,如何提供高效的中央服务,如何通过关联管理和资本运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转移、整合、创造和共享,如何进行品牌的宣传推广,怎样体现其核心价值,对于任何大学城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其次,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企业经营城市即“企业化城市发展”与“企业家化的城市治理”。进入这一领域,从总体上要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善于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要敢于做企业经营城市的探路者,在服从政府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综合地运用城市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他经济要素,用市场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盘活各种资源,不断探索全新的管理方法,丰富市场化、企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国际化的运作手段,最大限度地把城市资产变成能够吸引相关购买的商品和产业。在有效地满足政府、个人、社会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从整体上实现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促进教育城镇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融资规划
高校教育园区建设坚持政府统筹、高校自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各入住高校在新校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自行建设本校园内的各项教学、科研、生活等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则通过老校区土地置换、银行贷款、政府支持、部门支持、引入社会资金、减免相关费用等渠道解决。园区规划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规划设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保证高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防止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尽可能做到相关资源的共享,同时要做到现代气息、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和整体效果的有机统一。
发展方向
企业主导型
另一种模式是企业主导型。当一些专家学者还在为教育能否产业化、市场化而吵闹不息的时候,这些企业以其卓识远见和民族振兴的使命感,抓住教育产业显露出的巨大商机,另辟蹊径投资建设大学城。这些大学城以企业投资、政府支持、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形成了高校“扎堆”。从发展趋势上看,大学城的意义显然不在其规模的大小,关键是其定位,在于其运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由于在地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诸多第三产业领域内都有商机,所以参与投资建设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产品类型和盈利点而分得一杯羹。这里之所以把大学城看作是教育地产的一种发展和延伸,是因为大学城的投资建设还是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众多投资者还是房地产公司,他们是“虚”做教育“实”做地产,只不过提供的服务产品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复合性和关联性更强一些而已。
政府主导型
大学城概括起来不外乎二种,一是政府主导型。教育作为一项高级生产要素被愈来愈多的政府所重视。政府要增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而高校扩招后校舍不足,国家又停止了审批开发区项目,在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下,各地政府对现有的大专院校“腾笼换鸟”,进行异地搬迁改造,以行政干预的方式形成“高校集群”。这一模式大都是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投资教学设施建设,在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实行市场运作,由业主自行开发。在与办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上,大都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学校自主的方式。从运行的情况看,这些大学城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一是受当地政府财力不足的制约较大;二是由于政府组织对外界市场需求和产业商机的反应迟缓,无法体察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在理念和机制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仅处于教育相关服务延伸模式的初级阶段。
发展模式
山西大学城的兴建是以两种模式并存的方式进行,一期规划面积是9900亩地,建成后将有15万师生入住。这样一个庞大的规模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足以刺激山西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敏感的神经,很多开发商从2010年省政府做出兴建大学城的决定那刻起,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圈地”,但发现除了捷足先登的一批人外,现很多地皮都在政府研究待定之中。而这些待定的地皮,也无疑是将来众多有实力的开发商有的放矢。这批先行者是台湾中农集团、江苏天发投资、台湾中华农业交流协会,他们强强联合构建出了万亩“华北绿谷”,以及实力巨献“华北绿谷”配套高端人才公寓――春城国际。这些已经成功圈地的地产商,也正是看准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大学城没有建教师公寓的市场空白,下大力气做足这方面的文章。
山西大学城_山西大学城 -重要影响
客观影响
山西大学城对教育产业影响
大学城推动山西教育地产快速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他省市的大学教育,山西省的教育还略显薄弱,令人称道的大学名校也是寥寥无几。山西大学城的兴建,将联合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等10所高校,届时容纳师生总量将达到15万人左右。
大学城的建设,不仅对提升太原城市教育品牌起强势支撑,而且对山西名校走向全国打下了基础。同时,省内各家培训机构的定点归宿,也让太原的教育事业更便于管理,更便于服务。
山西大学城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西大学城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的房地产项目来说更是个“利好”消息。毗邻大学城的春城国际,华北绿谷等项目开发商,以敏锐的嗅觉,嗅到山西这次房地产革命散发在外的甜蜜香味,成为大学城周边地产开发的第一拨淘金者。
依据有力的“大学城效应”,山西大学城的建设必将为太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市政“南移”的步伐开疆破土。它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山西大学城的兴建,必然会带动南城的交通,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和大型公交总站必将落定大学城周边。
二、大学城的建设,将会促进周边生活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完成。大型购物商城、超市,商业街,中高档娱乐消费场所,移动、电信、银行、医院、数码店等设施必当一应俱全,且向一流化,高档次方向迈进。
三、大学城的兴建,催化当地各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入驻,将会使周边“寸土寸金”的土地,演绎出高档的小区名盘。小区风景园的规划,将会给这片生机活力的土地增添色彩。
四、山西大学城的兴建,周边的教育设施从学前班,到初中,到高中,都会是最完备,最有实力的师资力量。并且大学城还会打造出集教学,探索,研究为一体的太原第一文化产业区。
五、随着大学城文化的影响,现代气息、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和整合效果的有机统一,将是太原南城,乃是闻名全国的特色新城文化。
客观效益
就像广州大学城的兴建一样,山西大学城每年的拉动消费也是不容小觑,它不仅会带来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成为太原乃至山西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大学城带来的客观回报效益,业内人士都表示乐观。有关人士认为,山西大学城周边虽然还处在聚集人气的阶段,而且大概需要2年到3年来完成这个阶段。但大学城周边生活区以大学城20万师生为依托,在这样一个具备高文化、高素质的居民生活区兴建一个全新模式的产业,不存在客少冷场的后顾之忧。
山西大学城15万人的集体集中消费,将会使周边的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假使每人每月平均校外消费500元,15万人一年的消费额将会达到9亿元。这样一个超大型的消费集团,将会主导该区域的价值投资。
产业影响
松江大学城引发经济效应
上海总共有8座积聚高级知识人才、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大学城。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上海松江大学城。松江大学城占地4600亩,总投资20多亿元,有5所高校加盟。
松江大学城兴建初期,便受到当地各大企业的关注与追捧。江楼集团、五丰集团分别签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和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的餐饮协议。
大学城刚刚落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便在大学城对面占地400亩,兴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院;上海烟草集团与松江供销社联手,在大学城南隅兴建占地60亩的销品茂。期间,松江新城房地产骤然升温,大地价格飙升。紧随其后的又有9家国内外房地产商前来洽谈。
随后,香港恒诚集团投资4000多万美元,在新城建巴黎春天花园别墅区。
大学城北侧新规划的3000亩房产区方案尚未出台,便被国内外20家房地产开发商盯上。
台湾广达电脑集团董事长在踏勘大学城和出口加工区后,拍板在松江投资10亿美元,兴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名列世界500强的日本东陶机械株式会社原先在工业区租用厂房试探,一闻大学城启动,先后两次批租土地扩大生产基地。
广州大学城,城市经济增长新起点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总投资规模达到200亿-300亿元。
广州大学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进展。2007年大学城建成后总规划人口达到35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广州大学城兴建之前小谷围岛基本上是农田和荒地,广州大学城建成后,小谷围岛寸土寸金,每亩出让市值达到五百万元。
大学城的建设拉动了周边设施的消费需求,有关专家分析,每年拉动消费可达80亿元。此时,小谷围岛不仅是一座大学城,还是广州乃至广东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位于广州大学城对面的江南新苑住宅小区,每平米售价达到1.5万元。
大学城的兴建,使大学城周边形成了三个成熟的商业区域:商业北区、商业南区和广州大学商业中心。其中广州大学商业中心有美食中心、名城店、数码产品的数码港和休闲中心,活动娱乐中心和星级酒店。
重庆大学城,引领西域
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
重庆大学城建设项目确定后,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和重庆市地产集团签订协议,投资60亿元,用于大学城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大学城作为西部新城商业的核心引擎,随着西部新城的发展和崛起,大学城将形成消费的炙热势头,成为西部新城的商业中心,并且将有望成为重庆这座城市当仁不让的商业轴心坐标。重庆大学城建成后,富力城在大学城周边规划260万平方的商圈。商务公寓、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等各类型商业一应俱全,引领大学城核心商业区、商务区时代。
卓越熙街以数条街道汇集而成的开放式步行街,形成独立商业生态链。
大学城促进西部新城发展迅速,继富力城、卓越熙街之后,各大开发企业也已经开始规划大学城片区的商业配套。
东方大学城,形成多元化商业形态
东方大学城由北京外企集团投资建设,占地230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国内7所著名高校入驻。
东方大学城业态种类众多,周边设施一应俱全。
餐饮有高档豪华的酒楼酒店,有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西式快餐;有囊括东西南北各地餐饮特征的东方小吃。
商业百货有华联超市、大方百货及众多便利店。
娱乐场所有高档酒吧、交友俱乐部等。
围绕学生消费的商业形式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各大商业银行,知名品牌店,数码商城,专卖店等设施。
东方大学城将发展成为以时尚、特色、创意商业为主题,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区域商业体验中心。
山西大学城_山西大学城 -相关信息
中国大学城概况
大学城很久以来就有,大学城在国外出现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国外大学城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成,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另一种是主动构建,如美国的密苏里、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加速发展的以技术和通信革命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革命、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等等,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庞大的有着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习人口,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的教育和科研功能空前强化,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口号日益响亮,再加上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转换、企业与高校的联姻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学城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
上海松江大学城
松江大学城位于上海松江新城区西北角,占地约8000亩。松江大学园区2001年启动,2005年基本建成,占地约7236亩。至2005年9月,规划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7所高校均已入驻。学生规模为8万人,现有学生5.2万余人,教职员工约0.7万人。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东华大学,约为1400亩。
松江大学城建设是上海创建新型办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机制、新模式:区里出土地、银行贷款搞基建、高校以租赁方式进入园区。大学城“先换机制、再进学校”,几所大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形成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园区运作模式,以此提高办学效益,盘活教学资源,促进上海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满足市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松江大学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这不仅体现在校与校之间没有围墙,只是用绿化带或河流来划分边线,更体现在大学城内各类资源可以共享。
重庆大学城
重庆市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占地20平方公里。背倚缙云秀峰,远眺歌乐美景,地势平坦,林木葱笼,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规划入驻大学6一10所,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大学城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资源共享区、大学校园区、学生居住区、教师居住区、集中研发孵化区。
重庆市大学城的建设理念是“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指导思想是“能快则快尽量快,建设一流大学城”,经过2―3年的艰苦奋斗,重庆市大学城将以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科技产业发达、综合配套完善、开放式现代化的风格,成为西部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心、国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
中国著名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首期建设的小谷围岛约17.9平方公里,入住的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广东工业大学,约2400亩。2004年9月第一批约4.5万名大学生已先行进入大学城,2005年9月后在校学生人数为10万,2007年大学城全部建成后总规划人口预计将达到35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甘肃榆中科教城
兰州“科教城”位于兰州市榆中盆地,距兰州市中心城区46公里,规划面积32.99平方公里。按照2020年终期规划,该大学城总确定规划面积为32.9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规模为25万人,其中大学人口10万人、居住人口15万人。容纳10万大学生。
兰州科教城人口2.4万人,确定本区终期人口控制规模为25万人,其中大学人口10万人、居住人口15万人;科教城可容纳9所普通大学,预计到2010年兰州市科教城须容纳10万在校学生;在科教城安排3所中学,5所小学,规划3所500床位的大型综合医院。
兰州大学一位负责人说,学校对扩大办学规模,将新校区建在科教城很有信心,已入住师生1万余人。该校从2006年起,所有本科生全部在榆中校区上课,学校本部机关也将移往榆中校区。一心两道三带四片科教城规划结构为:建造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核心;以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构成规划区的两条发展主轴,横轴联系规划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片区与产业片区;重点培养三条自然生态带;梯度推进大学片区、城市资源共享片区、产业片区、居住片区四大功能片区;设计中还引入了“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刚柔并济的理念,突出绿色文化,强化一个生态外环。
另外,科教城区域将发展航空和铁路客运业,内部道路规划采用棋盘式方格网络道路格局,构成“三纵三横一环”的主干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