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天等县 天等县-历史沿革,天等县-行政区划

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全县辖4镇9乡,居住着壮、汉、瑶、苗等4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8%。天等县和南面的大新县、西面的靖西县形成三角地区,是锰矿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一带将会成为全国重要的锰产业集群带,同时,天等县还处在崇左市的左江和百色市的右江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

天等县_天等县 -历史沿革


天等县宋,县境内置羁縻龙英、结安峒和全茗、茗盈、镇远、向武、都康、上映、怀化州。向武、都康、上映州属广南西路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田东县,馀属邕州太平寨沿所在今崇左县。

元,龙英垌改为龙英州,原结安垌改置结安州、佶伦州、都结州,怀化州改为上怀恩州,馀各州沿袭。向武、都康州属邕州田州路治所在今田阳县,上映州属镇安路治所在今德保县,馀各州属太平路。

明,废上怀恩州,馀各土州沿袭。向武州初属田州路,永历五年1651年升为府,直隶广西布政司。都康州初属田州府,建文元年直隶广西布政司。上映州属思恩府治所在今武鸣县,馀各土州属左江道太平府。

清,各州沿袭。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属左江道镇安府,馀各土州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

民国5年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以原龙茗土州治今龙英街为县治;佶伦、都结、镇远、结安土州并为镇结县,以原佶伦土州治今进结街为治县。民国6年,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并为向都县,以原向武土州治今中和街为县治。龙茗、镇结县属镇南道,向都县属田南道,3县后属天保区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于民国29年6月为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公署,治所在今德保县;31年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在今靖西县。

1949年12月15日,龙茗县解放,属龙州专区,同月23日,镇结县解放,属武鸣专区。1950年1月31日,向都县解放,先属武鸣专区后属百色专区。1951年6月,镇结、向都县并为镇向县划镇结县大隆区全部给平果县,以原镇结县治今进结街为县治,属百色专区。

1951年9月,镇向、龙茗县并为镇都县,以原龙茗县添等镇为县治,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3年4月划都结区全部给隆安县,全茗区全部划给大新县,4月将甘茶区全部,7月续将丰马、双燕、那雅3乡划给田东县。

1955年1月,平果县杰流乡划归镇都县;1956年7月,隆安县都结区茴梨乡划归镇都县;1957年4月,隆安县龙彦屯划归镇都县茴梨乡。

1957年4月17日,国务院批准镇都县改名为天等县,县治添等镇随之改名为天等镇,属邕宁专区。1958年7月划救汉乡的弄扎屯给大新县那岭乡。

1958年12月,天等、大新县并为新英县,后改为龙茗县,县治在龙英街。

1959年5月撤消龙茗县,恢复天等、大新县,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天等县属南宁地区至今。崇左市于2003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天等县归崇左市。

1964年,平果县天南、品力、孟养乡划归天等县进结区。

天等县_天等县 -行政区划

天等县政区沿革源自宋代。宋属广机西路邕州横山寨和太平寨。元属邕州田州路、镇安路和太平路。明直隶广西布政司田州府、思恩府和太平府。清属左江道镇安府和太平恩顺道太平府。

1916年置龙茗县、镇结县和向都县。1951年6月,置镇向县和龙茗县。同年9月,镇向、龙茗并为镇都县,1957年改名为天等县。1958年,天等、大新并为新英县,后改为龙茗县。1959年撤销龙茗县,恢复天等、大新县,天等县属南宁地区。2003年南宁地区撤地建市,天等县属崇左市。

天等县辖4个镇、10个乡:天等镇、龙茗镇、进结镇、向都镇、都康乡、宁干乡、驮堪乡、福新乡、东平乡、进远乡、上映乡、把荷乡、小山乡。

地理

地理位置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东接隆安、平果县,南部大新县,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界田东县。县城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最近处9公里。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天等县 天等县-历史沿革,天等县-行政区划

地形 天等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77.4%。

气候 天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气温20℃。年均降水量1429毫米以上,年均无霜期340天。

资源

矿产资源 地下矿藏有锰、磷、铅、铁、铀、金、重晶石、红梯矿、硫磺等10种。锰矿储量涉及东平、宁干、把荷、向都、上映、福新、驮堪等7个乡镇,氧化锰储量达3000万吨(含碳酸锰储量),其中仅东平矿区已探明氧化锰就有1620万吨,且大部分可露天开采,易采易选品位在28度以上,低磷低铁,是全国冶金用锰基地之一。磷矿分布在向都、把荷、宁干三个乡镇,已探明储量759万吨,含磷24.5%,有中型矿库2处,小型矿库1处。

水资源 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溪径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资源尤为缺乏。

电气资源 天等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立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

土地资源 天等县土地总面积为3263179亩,1980年有耕地393137亩,占总面积12%,其中水田201785,旱地191352亩;园地7655亩,占0.2%;林地664419亩(1974年林业普查数),占20.4%;疏林地115750亩,占3.6%;牧地499190亩,占1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510。

经济

2007年以来,天等县坚持工业主导战略,突出抓好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四大“工业板块”,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迅速,工业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95.47%。

一壮大支柱产业。该县立足本地资源,着力壮大“一黑一白”两大支柱产业。“一黑”即锰矿产业,该县继续着重抓好锰矿加工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加工项目,打造锰产业集群。“一白”即蔗糖产业,该县继续实行“项目跟着甘蔗走”政策,力争入厂原料蔗突破42万吨,加快俊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日榨4000吨技改项目二期工程和末端水处理项目建设,走循环经济道路。一季度这两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9303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贡献率为88.26%。

二扶持特色产业。该县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极具天等本地特色的“五味”农业实现产业化和工业化,重点扶持辣椒加工龙头企业,以天等指天椒节为载体,通过项目洽谈及环境投资推介会,加大辣椒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该县在指天椒节上成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同时,鼓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天等辣文化传统优势,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开发指天椒系列产品。目前,全县共有辣椒加工企业9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

三提速园区经济。统筹园区经济发展,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南轻工业加工区、东平乡锰矿加工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两区一园”的建设,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把工业园区作为低成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一季度该县的“两区一园”共引进项目11个,资金总额3.38亿元,33个企业正申请入园区,园区经济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新高地和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发展民营经济。该县积极启用民间资本,筹集民间资金,推动全民创业,出台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天等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和吸引区内外以及周边县市的创业人士到天等置业,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今年以来,该县新引进针织、首饰、机械等民营企业20多家,有力地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跳跃式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上半年,天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776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1529元,同比增长18%。

天等县_天等县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天等县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696.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98%。其中土山占总面积的22.60%;石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41.50%;硅质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10.31%;半土半石山占总面积的3.57%。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西南部四城岭主峰,海拔1073.7米,最低是东北部天南村洞荷洼地,海拔263米,一般海拔为450米至650米。县内岩溶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77.4%。

气候环境

天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多山,海拔高度较大,因而气候较邻县温凉湿润。春末至初秋多受偏南气流影响,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冬季受北方寒潮影响,气温偏低,湿度小,雨量少。

县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量较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0.6千卡/厘米2,其地域分布是平地多,山区少。一年当中,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月约5.5千卡/厘米2,2月至7月逐渐增多,7月达最高值约11.4千卡/平方厘米,尔后逐渐减少。县气象观测站四周环山,日照时间年平均不足1520小时,最多是1965年,达1768.9小时;最少是1960年,仅1138.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约33.7%。区域分布与太阳辐射相似,平地多,山区少。一年中,1月至4月阴雨多,日照少,各月平均日照在100小时以下,尤以2、3月最少,平均每天仅2小时多一点。5月至6月增至平均每天4.5小时以上。7月至9月日照最多,月值170小时以上,每天近6小时。10月至12月逐渐减少,12月只有109小时。天等县日照时数能满足一年各造作物生长需要。

水文状况

天等县峰林谷地多为断层地带,透水性大,地表水系不发育,全县大小溪河20多条,均系大小泉水汇成,枯水期流量在1立方米/秒以下,平均流量1立方米/秒至3立方米/秒,洪水期多达100立方米/秒。

主要溪河有:

太平河古称枯榕江,源于把荷乡吉兰村含若兰水库,经向都镇福利、乐久村与源于九十九岭的支流那必河会合,过祥龙、中和,平尧村后入田东县,归右江。

汉洞河又名大汉溪,源于向都镇汉洞村上汉屯,经汉洞后从叫通落水洞入德保县,归右江。

天等河又称荣华河、都康河,源于都康乡显鲁村那英山念向水库,经宁干乡永乐村伏慢水库至宁干那近屯与源于九十九岭的支流汇合,过龙盛村,都康乡降祥村、华隆乡稻香、荣华村后与支流古桃河汇合入天等镇,过华隆乡红岭、盛典村后潜入地下,出隆安县,归右江;冬季、河少水,流至天等镇丽川村与华隆乡红岭村交界的漏泵处入落水洞,红岭至盛典村一段河道干涸。

进结河古称布鱼河,源于驮堪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80103/79340.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天等县 天等县-历史沿革,天等县-行政区划》为网友初三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