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来源: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荔枝为常绿乔木,高通常5至10余米,有时可达20余米;小枝圆柱状,密生白色皮孔。果实核果状,近球形,果皮干硬较薄,有瘤状突起,熟时暗红色。种子黄褐色,假种皮白色内质,味甜可食。花期2~3月,果期6~7月。原产我国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均有种植。性味和功用:甘、涩,温。归肝、胃经。祛寒止痛,行气散结。用于寒疝气痛,睾丸肿痛,心胃气痛,小肠气痛,妇女气滞瘀积腹痛。
荔枝核_荔枝核 -概述
荔枝核荔枝核出自《本草衍义》。
荔枝为常绿乔木,高通常5至10余米,有时可达20余米;小枝圆柱状,密生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10~25厘米;小叶2或3对,很少4对,薄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上面光亮;侧脉纤细,下面稍凸且有光泽;小叶柄长约7~8毫米。花春季开放,单性同株,细小,排成顶生、阔大的圆锥花序,被金黄色的短绒毛;萼小,杯状,5齿裂,裂片长约2毫米,镊合状排列;花瓣通常退化消失;雄蕊6~8,雄花中的花丝长约4毫米或稍过之,在雌花中的花丝短,花药有厚壁,不开裂;子房通常2裂2室,雄花中退化至仅存残迹。果实核果状,近球形,果皮干硬较薄,有瘤状突起,熟时暗红色。种子黄褐色,假种皮白色内质,味甜可食。花期2~3月,果期6~7月。
荔枝核_荔枝核 -药品简述
荔枝药名:荔枝核。
汉语拼音:lizhihe
英文名:LycheeSee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chichinenesisSonn.
功效分类:理气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无患子科。
别名: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
性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脾经。
功能: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研末,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种子。
采收储藏: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食荔枝肉(假种皮)后收集种子,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1、荔枝核: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盐荔枝核:取净荔枝核,捣碎后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荔枝核_荔枝核 -用药禁忌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荔枝核_荔枝核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和a-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a-(methylenecycyclopropyl)glycine]。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其中含3-羟基丁酮(3-acetoin),2,3-丁二醇(2,3-butanediol),咕(王巴)烯(copaene),顺-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