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出现严重不适应,遇到空前危机,到1997年时,已连续六年亏损,濒临倒闭。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了改革,历经八年时间,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国电影业中第一家完成改革。长影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影片生产由改革前年产3―5部到2011年年产53部,增长了10倍多;总资产由改革前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20亿元,增长了8倍。长影先后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长影改革发展情况。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简介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正门
长春电影制片厂创立于1945年10月,厂址位于吉林长春。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曾创造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七个第一,中国三大电影生产基地之一。
长春电影制片厂下设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它拥有8个摄影棚,5个录音室,一座现代化的洗印大楼,一个全国最大的道具库,全厂有职工2000多人。可年产故事片30部,译制片20部,电视剧上千集,美术片几十本,并可加工大批电影拷贝与音像制品。
长影厂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造就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事业家、和技术专家。
截止2011年,长影共创作生产各类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向各大电影厂输送人才1000多名,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历史沿革
建厂初期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前身是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人建立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实际上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就开始了,中共党员刘建民、赵东黎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当时起名叫东北电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原址在黑龙江省鹤岗市。首任厂长是袁牧之,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1946年内战一触即发,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13日迁往合江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
长春电影制片厂-影片片头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7年,厂长袁牧之提出“东影”的任务是“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解放战争时期,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张绍柯,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杨荫萱,牺牲时24岁。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他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出品发行。
它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1962年之间,这个厂还成立过电影学院,后来撤消。它下设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近些年这个厂的不少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
改革计划
陈强父子漫画1997年,媒体出身的赵国光接任厂长,原吉林省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刘丽娟任主管经营副厂长。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首先是开展土地置换,将长影老厂区21公顷土地以3亿元价格卖给长春国信集团。同时提出“一厂三区”的计划和“不拍赔钱片”的口号。随后,贷款3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共6亿元,建设长影世纪城。此后,长影又分别成立了由副厂长韩志君和宋江波牵头的影视公司。并与吉林电视台合作成立了长影影视频道。
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2005年初,长影以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精简人员。同时,大型旅游项目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长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群爱好电影、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立志通过网络把长影精神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长影集团刘总曾这样评价:“长影世纪城现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超出原来的预期。游人明显递增,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也在明显提高。国家领导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后评价也很高。前不久,曾荫权到长影世纪城,他说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对于长影的未来,刘总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长影打造成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集群;第二,打造一个亚洲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有特色的影视旅游胜地,成为一个世界的电影娱乐中心。”
2010年,中国电影走入又一个春天,长影的新一轮春潮也正袭来。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创造第一
长影早期片头,《满意不满意》
中国电影事业的许多“第一”由长影创造。例如:
新中国第一部新闻记录片《民主东北》。它不仅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面貌,而且真实记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民主东北》记录了大量的宝贵史料。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为此牺牲了生命。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影片生动揭露了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的丑恶面目,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由陈波儿编导,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描写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但在人民力量打击下,最终失败,好似鳖在瓮中一样。它的摄制完成,揭开了人民电影美术片的制作史页(由朱丹编剧,方明导演兼动画设计,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影片对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扑灭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开创了科教电影创作的历史,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袁乃晨编导,1948年夏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影片生动表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演员的表演自然朴素,表演艺术家陈强在片中饰演一位老农民,这是他初登银幕之作。后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称。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1949年5月拍摄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5月译制。从此,东影开始大量译制苏联影片,为后来的译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艺术特色
建厂数十年来,共生产故事片数百余部,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厂的一些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象《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 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列宁在一九一八》 、《夏伯阳》和《瑞典女皇》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该厂还拍摄了大量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和电视片。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获奖影片
长影早期片头,《三进山城》
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政府奖(1994年此项奖项改称“华表奖”):《白毛女》、《钢铁战士》、《董存瑞》、《吉鸿昌》、《北斗》、《灯塔世家》、《男妇女主任》等。
电影百花奖(由《大众电影》杂志社创办于1962年、奖杯为化神雕像):《人到中年》、《男妇女主任》。
电影金鸡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创办于1981年,奖杯为金鸡雕像):《人到中年》、《开国大典》。
“五个一工程奖”,(五个一,即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一部好戏剧、一部好广播剧、一部首好歌):《大城市1990》、《男妇女主任》等。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领导关怀
总理周恩来与演员在一起
长影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倍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
1958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亲临长影视察,他来到第六摄影棚与《红孩子》剧组的小演员宁和合影。
1964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长影,接见了《兵临城下》的主创人员。
1991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长影,在第六摄影棚里接见了《铁血精英》摄制组全体人员。江书记亲笔题词“发扬长影的优良传统,为党的电影事业做出新成绩” 。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所获荣誉
2008年、2009年,长影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分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旅游热点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影棚之一
长影老厂区已经成为旅游热点。主要景点如下:
1、伪“满映”主楼。长影的前身是“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推行殖民文化所建立的电影机构。1939年11月竣工。仿照德国“乌发”电影厂的模式设计,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6个面积为600平方米的摄影棚,4个录音室,号称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新中国成立后,长影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建造了第七摄影棚,面积1200多平方米,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中国最大的摄影棚,也是亚洲最大的摄影棚之一。
2、毛主席雕塑像。这座毛主席雕塑像创作于1968年,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制作的。雕像高7米,白水泥材料,比例协调,造型逼真。吉林江南公园、辽源矿务局的毛主席塑像都是从这里翻制的。
3、黑龙会平面图。此图是日本黑龙会标志,1937年建厂时日本人用马赛克镶嵌的。两条龙中间,是整个“满映”的平面图。
4、摇篮宫。介绍长影的业绩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5、“工农兵”的厂标。
6、唐大明宫微缩景观。这个景点是具有典型特技特点的中国唯一的唐大明宫模型。唐大明宫坐落在古都长安距今以有1300年的历史。几经战乱和失火,现在已经片瓦不存。长影导演陈家林在拍摄影片《唐明皇》时,剧情需要再现大明宫全景,特技人员按照37比1的比例再现了唐大明宫的全貌。只《唐明皇》一部电影就用它拍摄了几十个镜头,后来拍摄《武则天》、《杨贵妃》时,也曾多次用到。
7、电影奥秘。大约20分钟的影片《电影的奥秘》,揭示电影的拍摄过程,以及特技的制作手段。
8、配音部分。请观众参与配音。
9、电影特技介绍。
10、电影制作流程。
11、道具仓库。
12、游乐节目。乘飞毯游世界。乘客坐在飞毯上,周游二十多个国家。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为游客拍摄一部风光秀丽的影片。为游客录制自己的mtv,使其拥有自己的歌唱专辑。
交通提示
乘54路电车、264路中巴车可到达景点。长春电影制片厂_长春电影制片厂 -争议事件
2012年8月6日,长影集团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的设计汇报会。以实话实说著称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自己的微博上怒道:一个占地7000亩、总投资高达436亿元、被喻为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的庞大项目就此浮出水面。――这消息让人气愤!原有的摄制基地已被野蛮拆去,又在海南大兴土木,已经变成赤裸裸的房地产开发商,却还享受国家的文化扶持基金。”并公开质问:“长影,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是如何变成一个眉眼清晰的房地产企业的呢?其中黑幕重重,相关部门收到了我们的举报信,调查开始了吗?”这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继2011年被公开质疑后,再次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