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宇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他是少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柳智宇_柳智宇 -履历
柳智宇,武汉人,毕业于华师一附中。
初三,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一等奖;
高一时,在湖北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评选中,以撰写的数学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获得省级一等奖,论文中他挑战了世界级数学难题;
2006年,高三在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MO)中,为中国代表队斩获金牌,之前他已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保送资格,同年他赴北大求学;
2010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高中时,痴迷数学、哲学、文学,在攻奥赛之余,他写出了5万字的哲学散文;进入北大后,他任“耕读社”社长,探讨儒家学说。
柳智宇_柳智宇 -从柳智宇出家反思当前教育体制
从柳智宇的出家,也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一个中国一流大学的高材生,最终选择出家为僧,本身就是北京大学教育的失误。高等学府是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地方,尤其是北京大学这种名牌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国家栋梁的地方,绝不是培养离世修行的出家人的场所。
据说柳智宇出家的龙泉寺中有很多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也不乏大学教授、知名学者,这些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才最终都选择了出家的道路,值得社会反思,是当前教育体制的缺失? 还是宗教思想对人民精神上的麻痹与桎梏? 亦或是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由于无法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最终选择了这种相对避世的修行道路?
寻访柳智宇居士不遇
柳智宇
穿过两道门来到客堂门口,只见内房一名戴眼镜的僧人正与来宾交谈,外间的桌子上摆放着几部电话和一部笔记本电脑,一名僧人正在接电话。 僧人询问记者来意后,说:“有这个人,但这几天他出去了。”记者追问柳智宇 何时归来、所住何处、能否见面,僧人均表示不清楚。
这时,从僧侣生活区走来另一名僧人,自称法号“贤栋”,是两年前来此修行的。贤栋说,柳智宇确实在此修行,但目前还只是居士,如欲正式皈依佛门一般要等两三年,“时间长短,要看他个人悟性和造化。”据悉,居士与出家人有所区别,居士不受佛门戒律戒规约束,只要虔诚于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
龙泉寺
贤栋并不知道柳智宇是北大毕业生。“他在这里过得很好,每天跟其他修行者一道进行各种活动。”贤栋说,柳智宇父母曾到寺里看望过他。 “他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面对记者的疑问,贤栋单手作礼:“一切随缘。”
提出想面见柳智宇的想法时,僧人,尔后说,柳智宇带话“不便见人”。过了一会,又说柳智宇“出去了”。“住在寺院里,每日上殿、读书、劳动。慢慢的,对性别的关注会少一些。看待一个人的时候,有时会忘记他是男性、女性或是他的外貌,仿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简化到了一种更质朴的层次。”在贤清法师主持的“西四沙龙”博客上,柳智宇于2010年5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这段话,或许可以给他的修行生活做一个注脚。
智宇力求做到无我
柳智宇
柳智宇是北大“耕读社”前社长,龙泉寺与这个社团素有渊源。曾一手创办该 社的北大2002级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毕业后就在这里剃度出家,其父母也住在寺院研习佛学。 “北大未名站”讨论区里,一名学弟发帖回忆与柳智宇交往的点滴,称柳智宇曾找他商量开办讨论班帮同学脱离“苦海”。帖中感叹:“世间少了一个柳智宇学长,多了一个圣宇大师。”
据其初中老师透露,他从小就有了帮助别人的习惯,心地非常善良,成绩非常优秀。
“孔老师,孟老师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这是柳智宇发给中学语文老师周文涛的《观功念恩日记》中的一段话。
柳智宇
“智宇对我说,最近他发现自己有时会计较利益问题,他心里有些不安。 智宇是真正做到无我的人。但我怕利益问题会成为他的负担,便告诉他,孟子讲的义利之辨中的‘利’字不是利益的意思……但智宇接着说,关注利益时,就会计较,就会产生物我之分。”同为“西四沙龙”成员的“勤劳的土拨鼠”(网名),2010年3月在博文中回忆了他和柳智宇的一次对话,结尾处写道:“智宇的境界仍远在我之上。我区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是依据不同的情境来分的,这种区分依然把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打作两截。但智宇认为天人合一是天人相分的基础,换句话说,天人合一是体,天人相分是用。”
透过柳智宇看当今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
柳智宇
在整个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追求房子车子女子,逐名、逐利。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人性、思想、生存的意义,柳智宇的这一举 动,无疑是对当今大学生的一种拷问。追求思想的觉悟,是中华民族文人的一项传统,历史很多才华冠绝的人,都是佛教徒和道教徒,白居易、王维、苏轼、李叔同,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与佛教与道教的关联几乎是由始至终的,而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科学的冲击下,以为宗教就是迷信而全部抛弃,这种传承的思想也渐渐被人们忘记。柳智宇这些人的举动,让我们又看到了中华文化的觉醒,和当代大学生对人性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把眼光套牢在钱财名利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