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为《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获《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是一本高品质科普读物,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和其他版本,适合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教师、公务员和所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学爱好者阅读。每月1日出版,每期定价15元,全年定价180元。邮局订阅代号:80-498。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简介
环球科学2011年第10期杂志封面
《环球科学》为一本高品质的科普读物,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和其他版本,适合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教师、公务员和所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学爱好者阅读。
《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是全球顶级的科普杂志,在国外的大众科学领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环球科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人类、自然、IT、医学、电子等,见证了科学、技术、商贸、政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准确预测全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影响。并将科研界的成果和人们的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成为制订政府和企业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首选参考,深入了解各领域科技动态的最佳指南。《科学美国人》在美国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工程师、医生等科技人员、大学生,也有部分中学生(像比尔"盖茨就是在中学时代开始读《科学美国人》的),范围很广。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创刊史
环球科学杂志社于2005年获Scientific American独家授权,2006年1月正式创刊。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理念及定位
《环球科学》是一本大众科普杂志,以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科学精神为宗旨。以立足中国、人文视角、实用导向为编辑方针。适合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教师、科技工作者、学生以及广大科学爱好者阅读。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栏目及内容
《环球科学》文风力求活泼轻松,语言简明易懂,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全球最新科学成果,以及科技对人类未来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环球科学》的内容获得 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人类、自然、IT、医学、电子等科学领域。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第一流科学家,第一时间,剖析科学重大突破
[热点追踪]:关注全球科学大事,记录人类文明进程
[前沿扫描]:最快的科学新闻,最新的技术应用
[技术解剖]:小事物暗藏大奥妙,科学原理一 一道来
[与科学家同行]:最有个性的科学家,最鲜为人知的研究课题
[亲历] :著名科学爱好者现身说法,细数成功背后种种诀窍
[反重力思考]:新锐鲜明的科学观点,颠覆传统的逻辑论断
[经典回眸]:50、100、150年前的科学美国人,见证经典时刻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印刷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11-5480/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153
出刊周期:月刊,每月1日出版
规格:杂志采用大16开,全彩印刷
定价:人民币:15.00元/本港币:25.00元/本美元:4.5元/本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发展过程
中文版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杨振宁博士时,和杨振宁谈到如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问题,杨振宁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但囿于时势,一直未果。此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批示负责科技的方毅同志处理。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79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了。
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诞生20多年来,一直步履维艰,至2001年发行量只有4000余份。2001年七八月份,科技部决定将杂志由重庆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并给中信所几个月的准备时间,2002年1月,《科学》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在中国可以说历经坎坷、历经风雨,有故事、有教训,更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据了解,《科学》移至中信所时,就与《科学美国人》签订了3年的版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中信所可以使用《科学美国人》的品牌和上面的文章,中信所每年根据发行量和经营状况向《科学美国人》支付版权费用。但如果发行量和营业额太小,则向美方支付固定的费用。周国臻说,在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科学》编辑部也搞过一些活动、并在网站和媒体上做了一些推广宣传工作,曾使刊物发行量一路提升,最多的时候达到1.8万份。这一发行量已与美方协议要求的2004年达到2万份的最低发行量相差不多。但国外很多杂志可以搞很多活动,出书、举办会议等渠道来增加收入,而《科学》却因诸多的限制条件,经营收入只有广告一项,这也与美方要求的营业额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关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本地化方面,美方也有要求,但《科学》杂志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这也许是美方提出终止合作的原因之一。
顶尖科普刊物,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无独有偶,另一份与国外合作的知名科普杂志《Newton 科学世界》也在中国经历了类似《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命运。1998年10月,中科院科学出版社旗下的《科学世界》同德国第二大传媒集团Burda版权合作,由优嘉企业顾问公司协办把原产日本、后加以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大利科普名刊NEWTON引入中国,创刊《Newton 科学世界》,一时成为出版界的一个亮点。
2003年4月,由于看不到收益前景,投资方撤出《Newton 科学世界》,管理和内容制作团队随之调整。此后又经历了吸引民营资本的历程,现已经完全改名为《科学世界》,成为一本完全自己组织内容科普月刊。
据《科学世界》主编唐云江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今天的局面的确惨了点,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相比,《科学世界》还是幸运的,现在还是可以勉力维持。
科普作家金涛认为,我国科普类杂志的发行量普遍不高,就连以前《科学画报》和《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的发行量也掉到了几万份。这其中原因很多,时代改变了,读者的口味和视觉要求都在改变,科普杂志也要与时俱进,向读者的口味靠拢。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说,办好一份科普刊物,一方面杂志要有好的声望,另一方面管理和经营机制也很重要,我国的科普杂志在市场化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善的发行渠道,没有营销运作观念。另外还要解决语言问题,来吸引读者。
值得借鉴的是,《科学美国人》的台湾版《科学人》却非常成功,它于2002年在我国台湾创刊,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截至今年发行量已达4万份,是台湾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它甚至让一些有影响力的老牌科普杂志在发行量上受到影响。
《科学美国人》台湾中文版编译委员会成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说,科普刊物不容易经营,中国大陆以幅员、人口的优势,办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大。可是国内科学翻译书或学术翻译书的底子太薄,常常错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顾问
周光召杨振宁
(以下按姓氏笔画)
艾国祥、李国杰、张玉台、张厚粲、赵忠贤、钟南山、姚期智、欧阳自远、焦洪波
环球科学_环球科学 -刊物评价
媒体评价
由于《科学美国人》的作者通常是由国际一流科学家亲自撰稿,因此《环球科学》为了保证译文能原汁原味地传递英文稿件的精髓,一直采用“科学家+编辑+记者”的采编模式,而这种采编模式也能保证《自然》杂志的文章在翻译时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读性。
《自然》与《环球科学》的版权合作对于广大读者也是好消息。《科学美国人》文章的风格偏重于深度报道,会向读者深入介绍某一科学进展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作为周刊的《自然》侧重于及时报道当前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或科学家取得的研究进展。两本杂志的内容是互补的,从而《环球科学》的读者既能及时了解最新进展,又能深入了解这些进展的意义和影响。
名家评价
爱因斯坦对《科学美国人》的评价是:“我很欣赏《科学美国人》,因为它把世界科学更广泛地介绍给了读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评价是:“我觉得有许多值得看的科普书,我特别推荐的是ScientificAmerican(《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现在逐期都有英文的翻译,你们去看看这个我觉得是非常有用的。”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的评价是:“我非常喜欢《环球科学》,看这本杂志是一种享受,能从杂志里面学到很多新东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环球科学》是我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虽然《环球科学》刊登的文章大多数不是我自己研究的领域,但论题广泛,内容新颖,思路活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是我学习其他领域科学知识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拓展知识面、吸取其他学科营养的百花园地。衷心感谢《环球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李淼:“作为新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更适应国内科学和人文大环境,也更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环球科学》能对中国的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