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的神剧「弥赛亚」是巴洛克音乐永恒的经典,由於于首演地点在英国,这部作品特别受到英国人的喜爱,也因此从巴洛克时代以来,就一直上演不辍,成为每年圣诞节必演的曲目之一,也使得此作成为巴洛克作品中,唯一一部在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都还有演出的品。
弥撒亚_《弥赛亚》 -作品简介
亨德尔:《弥赛亚》
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撒亚_《弥赛亚》 -名字来源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弥撒亚_《弥赛亚》 -音乐特点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
弥撒亚_《弥赛亚》 -作者简介
亨德尔
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他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
弥撒亚_《弥赛亚》 -创作背景
亨德尔在英国的生活经历了一个从受宠到失宠,从荣华到落破的过程,反差之大令他本人心力交瘁。就在这生活与事业的最低谷,伦敦一位著名的剧作家查理・詹宁斯给亨德尔寄送来了自己创作的三部宗教清唱剧剧本――《扫罗(Saul)》、《弥赛亚(Messiah)》以及《Belshazzar》。
此后的时光,亨德尔在阅读和思索中度过。虽然此时他生活在贫穷和困苦中,但充满宗教色彩的三部清唱剧剧本却让作曲家经历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洗礼。《弥赛亚》更让亨德尔的思想获得升华,在这部剧作中他体会到了神的力量,心中重现阳光与感动。经过数年的思想积蓄,在1741年亨德尔开始着手创作基于《弥赛亚》剧本的音乐。据闻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时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湿透手稿。尤其当他写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这一段时,还双膝跪倒在地,双手向天,喊著说:“我看到天门开了!”作曲家似乎已经亲身看见、亲手触摸到救世主,所以《弥赛亚》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与亨德尔创作时体现出的虔诚心灵以及成熟的宗教情操是息息相关的。无论在处世态度方面还是事业成就方面,《弥赛亚》对于亨德尔而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部作品让作曲家有了很多改变――亨德尔不再急功好利,他开始追求人生真实的意义。
弥撒亚_《弥赛亚》 -作品概述
清唱剧就是以宗教事件或宗教人物为主角的,以管弦乐与人声歌唱为表现形式的大型作品,通常是作曲家根据剧本唱词写作旋律。《弥赛亚》的内容完全取材于圣经,剧作家詹宁斯对圣经各个篇章故事的采撷、编绘,具备高度的广博性,且能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剧本自身就具备很高的文学素质。作品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颂赞救主基督的全生涯,从旧约圣经的预言,到主耶稣的出生、生活、受难、受死及复活,以迄荣耀的再临,使我们清楚认识到整曲的一贯性。全曲主要精神虽然注重救赎的信息,却超越了教会的教义,成为一种非礼仪的圣乐,而向全世界人类传达救恩的喜讯。亨德尔经过对剧本长达数年的钻研领悟,加上其无比优秀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歌剧时积累下的经验,用自己独特而美妙的音乐语言,将这一严肃的主题表达出来。
与一般歌剧一样,清唱剧也有独唱、合唱和乐队,但没有做功(相对于唱功而言)、戏装和布景。亨德尔以加强音乐的戏剧力量来弥补这一缺陷。
《弥赛亚》的音乐有五十六个部分:有为女高音、大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男中音而写的辉煌的咏叹调,有庞大的合唱。指挥乌涅斯特•麦克米兰把这合唱比作“一座高耸的灯塔,其有力的光束划破黑暗”。
《弥赛亚》以柔和的男高音独唱《安慰你们,我的子民》开始,全剧分为三部分:《预言与完成》、《受难与得胜》、《复活与光荣》。全剧在高潮处以《阿门合唱》结束,这首合唱壮丽激越,二百年来传遍全球。正如指挥马尔柯姆•萨金特所写的那样:“从伦敦到布达佩斯,从马德里到悉尼,《救世主》展示了上苍的面貌和上帝的安宁
弥撒亚_《弥赛亚》 -精神内涵
这首乐坛巨作,音乐之纯高壮丽,使上至君主,达官贵人也需要在演奏到[哈里路也]乐段时,全部都要树立聆听。不论你是发烧友还是乐迷,香港所有音乐杂志的主编均同时间推荐。清唱剧《弥赛亚》是巴洛克时期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亨德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作于1742年,"弥赛亚"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受膏者"指上帝的派遗者,后来用作对耶稣基督的称呼。作品由亨德尔与查尔斯?詹南斯共同按《圣经》内容撰成,
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督即将来临的预言和基督的诞生。第二部分表现基督的受难、死亡和基督的教义,从忧伤的合唱《看见神之羔羊》开头,以最著名的《哈利路亚》合唱达到高潮。第三部分表达了"以信仰拯救世界"的信念,以著名的咏叹调《我知道我的救世主活着》开首,结尾三个合唱部分分别是:《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颂赞和尊贵……》及合唱《阿门》整部作品结构宏伟大,历来是俣唱团艺术水平表现的必弗里德里克斯教堂(adolffredriks)录制,声场效果非常好,人声温润,是一辑很靓声的合唱音乐。无论在处世态度方面还是事业成就方面,《弥赛亚》对于亨德尔而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部作品让作曲家有了很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