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难忘的旧照片
二00七年十月一日,我马上七岁了,所以大伯就带我去海南三亚旅行。十月份的天气在我们嘉峪关已经有点冷了,可是三亚还是热得让人汗流浃背。
刚到三亚的第一天,我们就去了海边。那里晴空万里,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大海像一颗大蓝宝石。我急不可待地跳进水里游玩。正玩的高兴,忽然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大伯看见了一个人,正背着一条大蟒蛇,大伯就问我敢不敢和大蟒蛇合个影?我说:“行”。可是当那个人将大蟒蛇盘在我身上时,我顿时害怕了,浑身发抖,但我为了充当一次男子汉,不让大伯看不起,硬着头皮站在那里,心想:“完了,我就要成为蟒蛇的美餐了!!!”我闭着眼睛祈祷,千万别咬我啊!过了一会儿,我睁开眼睛发现蛇并没有咬我,大伯说蛇的嘴是粘上的,妈呀,我一下子松了口气,大伯趁机给我照了一张照片。
到了现在,每当我一看到那张照片,就会想起那令人难忘的旅游。
标题:一张旧照片作文500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574945.html
沙发回目录
《再见小时候》
一张旧照片作文500 | 2014-04-04 15:33
第一次听,勾起了无限的回忆,小时候,多么美好!
第二次听,在学校的阅览室,一边写文章,回忆类的,边听边写,泪湿了纸,止不住的流。最后只能趴在桌子上偷偷地哭,一抬头,就被老同学看见了泛红的泪眼,明明是哭了,却笑着摇头,死硬着嘴说不是。怕拆穿,埋下头继续听,还是泪流,只好扯下耳机,才慢慢恢复平静,继续写我的回忆。
现在,却是在狂赶作业的时候,悄悄地偷听。开学2个月,才放了这4天假。年级组开了会,统一布置了作业,还用表格打制出来。贴在每个班的墙壁上,恨不得扑过去,撕得粉碎。各科老师火上浇油,额外布置了不少,最后,老班大包小包带着和其他老班微笑着去了桂林,名为考察,实为旅游。我们只有目送,也大包小包地回了家,包里全是作业,外加没洗的脏衣服。作业真的很多,我笑着说,却挂着泪。
有一天我翻开旧旧的相簿 上面写着给最心爱的宝物
里面有我穿幼稚园的制服 还有一张是我妈妈的笑容
害怕看见以前的照片,每一张都能让出半天的神,抽屉里的小玩意儿已经是灰扑扑的了,妈妈的笑容不再只是怜爱,更多了督促和焦急。
突然发现时间变得很仓促 爸爸妈妈变得互相不认输
我放下相簿 头靠着窗户 看着天空 视线变模糊
时间真的很紧,比如现在,一大堆英语卷子巴巴地望着我,我也巴巴地望着它。我已经赶完了4套卷子,是在做不下去了。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答案是有的,可学校复印店太黑了,印一套要16元,再说我也没有抄答案的习惯,要我抄答案,我宁愿不写,交白板,这才是我的风格。最近很喜欢看天,春天的天很蓝,特意找了个靠窗的位子,一个人倚着墙壁听课,做作业,累了,便抬头看天,听旁边的那棵大树上阵阵鸟叫。某天,天真的很蓝,蓝的没有一点杂质,就像小时候的棉花糖,那样的纯洁。我想告诉周围的人,但看见他们一本正经地补睡眠,或是和拼命三郎拼作也,我知趣地闭了嘴,和窗外的鸟说了,它们很同意我的观点,用一阵阵的鸟叫声赞同我。
再见了小时候 懵懂的我
现在的梦 已经成熟
风在朗诵 下课的钟
时光静静地走
我的梦已经不见,只剩下作业呼唤我,其实作业也很可怜。放假的头天,我决定打夜工来完成作业,多么宏伟的举动!从洗衣物的哗哗流水声,到闹钟秒针滴答滴答的走动声,从下自习的8点半到第二天的一点半,我清楚的记得当抬头,手机上的时刻刚好跳到0:0:0,我奋战到第2 天,有种想哭的冲动。1点半,我收拾好半残的作业,来到阳台,原来凌点的夜晚是如此黑,远方耀眼的灯光带领着火车呼啸而过,还带走了我的小时候,还有已赶了一半的作业。
再见了小时候 懵懂的我
现在的梦 已经成熟
风在朗诵 下课的钟
时光静静地走
鲜嫩的梦 已经熟透
夕阳洒落 让剪影斑驳
旧旧的围墙外头
悄悄围起 未来的轮廓
再见了,我的小时候,还有我没赶完的作业。很痛,我会铭记。
板凳回目录我的恶魔罗密欧(7)
一张旧照片作文500 | 2014-04-04 15:33
“作为父亲,您不会……不管……他了吧?”妈妈哽咽的声音还在继续。 父亲?谁的父亲?爸爸的父亲吗? 爸爸的父亲,那不就是……我的爷爷?! 难道妈妈正在和我的“爷爷”打电话?! 不可能啊!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听说过“爷爷”这个人的存在! 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干脆轻手轻脚地走到了隔壁的房间门口…… 门虚掩着,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里面妈妈的身影,但有些模糊――她侧着身体,一边对着电话说话,一边用手抚摸着一个看起来像是相框的东西。 “请你听我的解释……”妈妈似乎对着话筒沉默了不少时间,又缓缓地开口了。 我竖起耳朵,小心翼翼地听着妈妈的话―― “求求您……这一次可不可以帮我们一把……”妈妈的声音渐渐地弱了下去…… 啪―― 电话听筒掉落在地上,我忘了自己是在偷听,一个箭步冲进了房间。妈妈痛苦地坐在椅子上,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 “妈妈!” “小媛!”妈妈抬头看见我,竟然慌忙地站了起来,把手上的东西藏在了背后。 虽然看不真切,但是我确定那是个相框。照片里有两个人,我不知道是谁,但是那里面的两个人看起来似乎好和谐…… “那是谁的照片?”我怀疑地看着妈妈。 “没什么……没有什么……”妈妈慌忙把相框锁进了抽屉里。 “快回去睡觉!” 我看着妈妈奇怪的神情,满腹疑问地进了房间。这一夜,我更是无法入眠。 几乎一整夜都在想妈妈的那个奇怪“电话”,早晨起床,我意料之中地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看起来好像是一只大熊猫! “昨天的那道题目,我在网上找到答案啦!” 旁边的同学神采奕奕地互相交流着。 上网?我觉得自己脑中的那个大灯泡突然亮了!我飞快地整理好书包,冲到了图书馆。 我相信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事情的真相。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剥开事实的外壳,让一切都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进入最大的搜索网页,我飞快地打了“端木家族继承人”这几个字! 0.1秒……0.2秒……0.3秒…… 虽然几分之几秒的时间过得飞快,但是我却觉得自己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刷!” 页面上突然出现了几十个结果,我挨个打开,可是每一条都写着:继承人――端木宇! 这些雷同的结果让我不免又陷入了失望。 只剩下最后一个链接了…… 看着这个链接,我有些无望的感觉,但是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按下了鼠标。 这是位于一个不知名的BBS上的一个旧帖子,看起来这个帖子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没有什么人来阅读的样子。 我慢慢地看着一行一行的字,这些字并不是很多,但是我却读得很慢很慢,慢慢地……仿佛在读一个故事…… 回家吧!端木家族的继承人 孩子,你离开家那么久了,难道不想家吗? 孩子,很多时候大家的想法都是不同的,难免会有分歧,只要愿意心平气和地谈谈,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作为端木家族的继承人,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外面是无法完成的,还是回家吧! 这里有一张旧照片。看到照片,记得和我联系。 沈婆婆 读着这些字……我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署名为沈婆婆的人……是谁呢? 我缓缓地把目光下移……一张旧照片慢慢地映入了我的眼帘。 这是一张发黄了的照片,照片中的一老一少,看起来那么相似地笑着……几乎同一时间,我可以肯定,这张照片,就是昨天晚上妈妈藏着不让我看到的照片! 不顾一切地冲出了图书馆,我飞快地朝家里跑去……
#4楼回目录一文通吃百题高考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一张旧照片作文500 | 2014-04-04 15:33
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一篇文章应对千道作文题的秘诀
(一)何为“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导言】“作文”一事,人人皆知,而“作题”一说,初听令人费解。
作文与作题有何不同呢?作文者,以题求文也;作题者,以文求题也!作文是先有题而后有文,作题则是先有文而后有题。
“作文”是千百年来的常规事,“作题”则是现代社会中的新奇事!某公司悬赏三万,要为他们的那篇千字文广告写一个不超过三个字的标题。这就是“以文求题”的典例,真乃一字万金!
对于考场,这个问题更现实。有的考生,本有满腹文章,有下笔千言的本领,可是一到考场,面对那道作文题,却往往无从下手。患的什么病?医生诊断说,患的是“盲题症”:此生并非不善“作文”,而不善“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二)“作题”有何妙用?
――吃透一种 通吃各题
“十年猜题十年中”,这到底是神话还是实话?回答是:有的是神话,有的是实话!
比如,2005年的北京题目“安”。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安”字,则是神话;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和谐的时代主题”,则是实话。
“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这是几十年来,甚至是千百年来人们应考的成功对策:这种对策在考场作文中又体现得更为典型和凸出。
“吃透一种,通吃各题”是这种对策的结晶表述。讲的是,如果你吃透了一种作文材料,你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种材料“遍吃”各种作文题的本领。
这种提法,绝非耸人听闻。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也好,一千首诗歌也好,主题所向:时也,事也!
出题目的人也好,做文章的人也好,主题所向,也是时也,事也!
出题人与作文考生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享同一个“时”,想同一桩“事”。
他们怎么不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呢!
这就是我们“吃透一种,通吃各题”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作题对策(一) 标题连接法
――焊补断裂铆贴金
对策说明
“鱼抬梁”的故事出自神匠鲁班的妙笔。本来那根横梁的长度不够,与两侧的柱子搭不上肩。神匠有办法:让两侧的柱子“长出”嘴来,正好含住长度不够的横梁两端。此时,不仅横梁“够长”,而且神妙万分。
作文考场上,当你事先准备的那篇文章,与卷子上的那个题目对不上号时,你就不会想想,让作文“柱子”也长出“鱼嘴”来,正好把你那篇长度不够的文章能够“含住”!
这里的“鱼嘴”就是文章的副标题。
作文的题目由命题人制作,而文章的副标题则由考生自己神创。
副标题如同焊条,它能熔补“文不对题”时出现的裂缝;副标题如同铆钉,它能把质地不同的“两张皮”死死地钉成一体,且能把原来的缺点变成铆钉的亮点!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树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对策解密
本文作者独辟捷径,在一篇看似无关主题的作文上,只巧设了一个子标题,立刻使原文与主题对接。不信,大家不妨去掉副标题再读一遍。本来讲的是生态破坏的问题,但加上副标题后,原文的重心立即偏向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是因为没有听取智者的意见,桃花源才遭此劫难。作文不就和话题对接上了吗?妙啊!
副标题中的“智者”从何而来?作者临场虚设也!注意文中语句“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这句话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作者临场虚设。虚设理由:所有不合乎规律导致的下场都可以归入不听智者真言的下场,这就回应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之话题。
引子思考
按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把原文放到2002年高考作文题“规则”,2005年作文题“安”“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双赢的智慧”等话题作文中呢?
答:可以,胡乱开发本身就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添加副标题为“不遵守生态规则的后果”;本来桃花源人相安无事,但自从来了一批开发者后,桃花源人的日子不能安宁了,可添加副标题为“今安何在?”;……
作题训练
请试用标题连接法将下面的优秀作文按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原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落 榜
天色尚早,一大群人已经挤在榜前,一个个像鸭子被掐着脖子似的张望着,只见那榜上“薄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赫赫显眼。
“不知这蒲松龄何许人也,竟然被施闰章主考评价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将一时富贵丑态全都写活了’”一个人指着榜说道。
“施闰章可是一名大文学家,居然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想必蒲松龄日后前途似锦呀!”旁边的人应和着。
“哼,我看未必,听说这个蒲松龄并未按八股文之格式来写,他今天能登科在我看来不过是个意外,日后……”又有一个人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而此时的蒲松龄正心花怒放。他今年尚不足19岁,第一次来参加秀才考试就得了县、府、道三试第一,正如那人所说的――前程似锦,也难怪蒲松龄一路哼着小曲如醉如痴地荡回家去。
眼看乡试日期迫近,蒲松龄便急急准备好行囊去参加考试。大家都相信蒲松龄此去必是金榜题名了。
说来也是,蒲松龄接过文章题目,顿时文思泉涌,行云如流水,下笔走飞龙。他时而揣摩文句词藻,时而引经据典,不消多大功夫,一篇佳作便一挥而就。细细品味文章蒲松龄自己也禁不住赞叹起他的文采,心想这次中举想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料想呆在考场也没有益处,便早早交了卷子自信十足地走出了考场。
“考得如何?”在外等着的人们争着问道。
“笔随心走,一气呵成。”蒲松龄笑着回答。而众人已明白了八九分。
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发榜的日子。又是大群的人围着。蒲松龄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却连有关自己的半个字都没有找到。蒲松龄心中诧异,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
“为何院试第一的蒲松龄榜上无名?”有人不解。
只见那个曾经把半句话咽回去的人站了出来,摇着头,感慨道:“上次院试是因施大文学家主考,他爱才惜才,虽然蒲松龄没按八股文来写,但仍给了头名,从才学看,登科虽是出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可这样的好事毕竟很难再遇到。纵然蒲松龄文采非凡终究离开了八股文的格式,落榜岂不是合情合理?”
众人点点头,唯独蒲松龄摇着头黯然离开……
改写话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作题对策(二) 首尾调整法
――翻手为云覆手雨
对策说明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调整了开头,就相当于调整了文章的一半;而“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把结尾的重要性提到纲的高度,因此,如果再来个首尾呼应,即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迅速达到变题的效果。不信,请看以下二文,同一题材,变动首尾,话题各异。
话题一:人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深深被该剧中莺莺和张珙的爱情力量所打动。综观该剧莺莺和张珙爱情走向,实在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如果拿“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他俩的爱情,那么,他们之间从相识、相爱、离别、团圆的人生故事,正印证了这一点。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这可谓是爱情的“凤头”。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谁知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嫁给谁。这个难题也成了张珙与莺莺爱情婚姻的“猪肚”人生。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桩婚姻大事应该圆满地画上句号。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虽然,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她无计可施,被迫许嫁。这样,总算成功了吧!可是,万万想不到,老夫人硬是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真是一波三折。如许离愁,《长亭送别》一折,便为见证。
再说莺莺的愁苦。“端正好”这段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泪”字,将暮秋景色沾满了泪水,染红了秋林。唱出了莺莺离愁别恨所造成的痛苦心情。封建礼教、功名利禄以及老夫人的势利残酷,加之男尊女卑的思想,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人间的“天河”。从此,他俩的爱情婚姻又被隔开了。
如果说“长亭送别”是崔莺莺和张珙爱情婚姻过程的“猪肚”,那么,张珙最后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就是他俩“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要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剧情?一句话――这是反封建反礼教的彻底胜利,“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旨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话题二:诚信
莺莺与张珙大团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
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下张珙和崔莺莺该喜结良缘了。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两人的爱情已成事实,她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可是老夫人硬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
再说莺莺的愁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曲唱出了莺莺因为老夫人不守信所造成的与张生离愁别恨痛苦的心情。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也不守信――“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古人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莺莺是多么注重诚实守信啊!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所以,作者在剧中浓墨重彩描写莺莺的心理活动。她既恨自己的母亲不守诚信,又害怕张生一旦中举会毁弃她俩私定终身的诺言,真是左右为难。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作者并没有将老夫人写得彻头彻尾的不诚信,而是给读者和观众一个惊喜。从全剧结尾的情节来看,张珙最后中了状元。终于和莺莺正式结为伉俪。这既是老夫人回心转意的守信,也是张珙爱情坚贞的守信。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证实了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策解密:调整开头与结尾
开头一动,牵引主题;文尾一摆,升华主旨;首尾互动,主题掌控。
(1)究话题特质,抓题纲主体
话题实质是指话题的属性。题纲主体是指最能体现这一话题性质和文章主旨的人、事、物,把它放到纲的位置重点叙述描写说明或议论。
文一话题实质:过程论。作者把张、崔的恋爱过程提到纲的位置,并以“凤头、猪肚、豹尾”作喻,赞扬了张、崔完美婚姻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彻底反抗;文二话题实质:品质观。作者把最能体现这一品质问题的崔母(对待婚姻的前后态度)和张珙(考中状元回来完婚)作为叙述和议论的重点。
(2)开头破题,结尾收题。
破题指开门见山点破主题;收题指作好总结回收主题。注意:细节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不同,叙、议有别(参考两篇作文倒数第二段的区别)。
作题训练
请用以下这篇文章作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原话题:说“安”
说“安”
――慎选“安”字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改写话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作题对策(三) 观点变换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策说明
观点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乃文章之灵魂、立意之决策者,浓缩立意之精华。中心论点一变,立意自然改变。立意改变了,文题岂有不变之理?
“观点改变文题变”的依据在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横论“此”,亦可纵论“彼”;可正说“是”,亦可侧议“非”。作者似处泰山之巅,或俯览众山小,或仰可摘星辰;或侧视峰壁削,或直观风云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成岭还是成峰,转轴在于“考题”。
固06年世界杯德胜阿输意时,足球评论员说:“意大利队打败东道主靠的是实力。”(谈的是实力,重心在意大利)而阿根廷球迷说:“意大利踢的是本土,否则阿根廷也能赢。”(说的是条件,重点在阿根廷)
话题:家庭教育
文一: 人生经不起“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初生的婴孩由父母呵护着,父母也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年轻的父母为了这个婴孩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整日奔波劳累,那个婴孩在父母的设计中慢慢长大,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预定的轨道,一路鲜花、掌声伴他走过,没有经过荆棘、坎坷――荆棘已被父母手中的镰刀砍去,坎坷已被父母填平。他很优秀,是一个人才,却很脆弱,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惊涛骇浪。
父母在繁忙之中所做的“设计”会有纰漏,从而导致出现挫折。挫折对于常人来说只是小小的困难,只需稍微坚强就能挺过去。但对习惯于被设计的他来说可就难了。从此一个花季少年沉沦,一个本应灿烂的人生失去了光彩。他的父母对此束手无策,这是他们意料之外的。
雕琢了的人生很绚丽却也很脆弱。
父母不必像设计盆景般的设计子女的一生,因为人生经不起设计,人生没有草稿,一遍过后便无法回头。
“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在这次旅行当中最重要的是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让我们自己去闯,在惊涛骇浪中显我们的本色。历经坎坷,放出异彩,这才是人生,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由成功、失败、困难、磨难整合起来的人生。
盆景般的人生,绚丽夺目,却更似盆景般脆弱。
人生不是盆景,我们也无需盆景般的人生。
父母的设计,雕琢源自于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他们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然而灿烂的人生,只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实现。
父母如果真的爱我们,就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让我们冲向蓝天,在蓝天接受风雨的锤炼。我们的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森林去寻找我们的人生;如果真的爱我们,就将人生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中磨砺,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的人生。
人生经不起“设计”,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文二: 人生需要“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伤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
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于是,父母为子女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让子女在路上去寻找人生的含义。
挫折很快出现,子女开始束手无策,慌忙寻求父母帮助。可是,父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给你造成了船和桨,你要去遨游,划桨就靠你自己了。”
望着父母坚毅的目光,子女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哭闹过后,子女只能试着面对一切。
子女记着父母的教诲“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他们说:“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要自己去闯,闯过惊涛骇浪才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走在荆棘坎坷之中,接过镰刀去劈荆斩棘,接过船桨去划小船,遍尝失败、困难、磨难……
开始是艰难的。他们遍体鳞伤,身心俱疲。回头一望,见到父母关怀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他们明白了……他们更奋勇前行。
父母欣慰地笑了。
父母的设计,源自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所以他们设计了风雨、坎坷,让子女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
孩子们冲向蓝天,在蓝天之中接受风雨的锤炼;张开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和森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之中航行,绽放出人生夺目的光芒。
这都是父母真爱子女,精心“设计”子女的人生,这是爱的“设计”,这正是子女需要的。
对策解密:转换内涵,变换角度
转换主旨词“设计”的内涵,达到变换角度的目的。角度一变,文题改变。
文一是“不因材施教”的“设计”,这是站在“父母溺爱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文二只将“设计”的内涵扭转为“呵护的同时更给予真正的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角度立即发生转向――“父母教育孩子”,角度一变,文题实现。
变题训练
请把下文的观点由“爱得不当,也是一种伤害”,变为“正当的爱,是一种爱护”。
火柴姑娘遭遇风婆婆
月光如银,洒落到海滨的沙滩上,洒落到风婆婆的发髻上、眉宇间,凉凉的。风婆婆刚刚从海面上救了一条渔船,受到了渔民顶礼膜拜,正洋洋得意地跳着老人迪斯科,猛然看见草地上火柴姑娘头上着火了,说时迟,那时快,风婆婆赶紧轻嘘一口气,将火吹灭了,关切地说:“小姑娘,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自焚啊,我要是再晚来一步,你就化为灰烬了,还不快来谢我?”火柴姑娘含着眼泪哽咽着:“风婆婆,你可把我害苦了!”“什么?我害了你?你,你,你把我的一片好心,全当成驴肝肺了!这年头,唉……”火柴姑娘捂着烧伤的半边头,悲咽着:“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我所追求地就是把我的光和热全部释放出来,让我的生命在花草木中得到延续;可现在,我变成废物了!”听了火柴姑娘的一番话,风婆婆一时呆住了,“看来,爱的雨露也不能滥施啊!”去年夏天,风婆婆看到庄稼地干涸得张开大口,便邀来了雨婆婆一起布云行雨,当时自己猛吹,一时间乌云翻滚,风雨交加,田里满了,塘堰满了;看着树木庄稼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样子,风婆婆更来劲了,又猛吹了一阵,一阵狂风暴雨直刮得天翻地覆,滂沱大雨一连下了七天七夜,只见江河泛滥,江水滔滔,天地间一片汪洋,田毁房倒,人畜在水流中漂浮挣扎,真是惨不忍睹啊!一念之差,铸成了大错。风婆婆看着火柴姑娘纤弱的身躯在草地上瑟瑟颤抖,心里顿生一股愧疚之情,关切地说:“对不起,火柴姑娘!我原本想帮你,没想到反而害了你。”火柴姑娘从草丛中探出半边头来安慰风婆婆说:“风婆婆,你也不要太责怪自己,比起我的兄弟姐妹来,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他们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因潮湿而难以燃烧,我总算燃烧过一次啊!”风婆婆感动地说:“快别说了,孩子!一切都是我的错。唉,想不到献点爱心也这么难啊!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的心愿得以实现!”火柴姑娘望着满是皱纹的风婆婆亲切地说:“风婆婆,我送您两句名言,保管您再也不会犯错误了。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风婆婆高兴地说:“我懂了……”
夜深了,更深了。月儿,从漆黑的海底浮上来了。远处山谷里,一群年轻人正围绕着一堆篝火在跳舞,风婆婆攒足一口气,将火柴姑娘轻轻托起,送进正熊熊燃烧的篝火中……月儿,更亮了,黑夜,更静了。天幕上,一颗新星格外明亮。
作文对策(四)情境添置法
――绣花添蝶楚留香
对策说明
绣花大王说:“如果你想点亮众人的眼睛,花绣得楚楚动人就行;如果你还要牵引众人的鼻子,那就赶紧再添一只蝴蝶吧!”
《星星与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故事登上荧屏时,有心的观众发现剧中多出了一个滑稽军官。这不是对老舍作品的改编与侵犯吗?然而,观众不仅没有提出任何批评,反而更为新的情境大声叫好!因为它使旧制度的荒诞主题变得更加突出可见!显然,编剧在老舍的“绣花”之外再添加了“军官”这只“蝴蝶”。
考场作文中的情境添置是指,在不违背客观逻辑的前提下,对考前已备作文添“绣”额外情境,从而调动阅卷考官的鼻子,使主题由“花美”引向“花香”,最终实现考场迁移。
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还是那枝梅花
――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二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其中的原委,你似乎已有预感。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满腔的报国之情,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三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去春又来。院子里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已是花红已过,残枝犹存。
放眼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
一枝梅花承载了你生命的不幸与磨难,寄寓了你不屈的精神品格,浓缩着你难忘的复国之梦。
简评:作者巧妙借用陆游诗中的梅花为线索,选取诗人一生中的三个典型片段,演绎其不屈、高洁、执着、爱国的一生。梅花与诗人人格合为一体,主题与诗歌相得益彰。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主题鲜明。
改写话题:问
懂 你
人生的寂寞在于所有的心灵扣问都无谁能解,直到你发现懂你的人就在那……
――题记
一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二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这其中的原委,其实你心底也是十分清楚的。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可是,问苍天,问流水,你满腔的报国之情又有谁人能解?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三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时,院内传来风吹花落的吟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寻声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那枝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啊,那枝承载你生命不幸与磨难,寄寓你不屈与执着,浓缩你复国之梦的梅花,正穿过花枝摇曳飘下……从此,你不再寂寞。
对策解密:添加新情境
①在开头添设题记,既是点题,又是开启“问”的话题。
②一段中已有“问苍天,问流水……”与“问”有关的句子;二段中添设“问”的相似情境,增加话题份量。
③把原文开头的诗歌移置最后,作为新的情境出现,既是对诗人“问”的回答,又与题记呼应,再次点题。此时,话题的重心完全实现由赞美诗人的不屈、高洁、执着转向“问”的话题,表达了唯有梅能解陆游寂寞,唯有梅能懂诗人寂寞的主题。
对策关键词:
(1)谁?谁是承担情境添置任务的主体?如《星星与月牙儿》中的滑稽军官、本文中的陆游与梅。主体须能为话题迁移服务;
(2)做什么? 即情境设置。设置灵感从找话题关键字开始。如“问”、“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握”字等。设置时一般有正、反、侧面衬托。如以蝴蝶侧面衬托花香;以滑稽军官烘托旧制度的腐朽黑暗。本文则以“问苍天、问流水”及“梅花落地时的吟唱(隐含‘对问的回答’之意)”来表现陆游对自己心灵的扣问及寻得“知己”(梅)读懂自己的故事主题。
(3)怎么做?情境添置的原则:以载体为主体,情节贯通,且不能违背大的史实背景及损害故事固有的事实逻辑。如,本文添置不能有任何曲解主人公高尚人格之嫌疑。
(4)做得怎样?添置完毕后,从头到尾感受一下,话题迁移是否完整实现?必要时综合其他手段,如修改标题,添加题记等。
引子思考
⑴情境添置法有何局限性?
答:①多适用于叙事类作文,而对于说明文与议论文则显得力不从心;②情境添置要为主题和话题迁移服务,并且要求情节贯通,逻辑合理,这就增加了添置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与故事训练。
⑵情境添置时在原文中一时找不到添置的载体作主体怎么办?
答:可以临时虚构,《星星与月牙儿》的军官不就是临时虚构的吗?
⑶试改写《懂你》,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作文。
答:比如,以自己为载体,设置情境“我想握住诗人的手”,表达你对诗人寂寞人生的理解,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等。
作题训练
将下面情境添置到后文“转折”中去,使“转折”意韵更加丰富。
情境片段:灯下
灯下,一片寂静。黄晕的灯光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了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书页松弛地展开,有点像阳光下的白沙滩;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地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台灯的光泽本是微弱的,但在这静寂的夜,却有些夺目;由橙黄色的灯罩出发,半撑开一柄光晕而微的舞台。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热茶,洁净的玻璃杯轻巧地立在白沙滩旁,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在光伞笼罩下盘旋着,袅袅升起,最终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
修改作文: 转 折
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悲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
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部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
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小平,您好”――父亲在国庆游行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小平,您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在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
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其中有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
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董”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如白昼!我按动快门,捕捉下这拥抱的特写,这颇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啊,正是中国足球的“将相和”,打造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转折……
转折常有,感悟为难: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写在摄影作品集扉页上的话。
作题对策(五) 序言普适法
――换汤换勺不换药
对策说明
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你信不信?
病乃作题之病。作题,“捉题”也。平日作文,文思泉涌;临场作文,文思枯竭,即患作题之症。作题百种,固病症百种,百乃多之意。
药即文体之药。文体,文章体裁也。求药四方,顽固不灵,只因每换一题需换一法,或标题连接,或主词更替,或添置情境,或观点迁移。何法普适?固聪明人巧设老实法:勤练一种文体,即作百篇之题。
一种文体套用百篇之题,真可谓“换汤换勺不换药”!赶紧问:何也?答曰:“书序”。
原话题:诚信
序散文集《诚信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诚信”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因此,《诚信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诚信’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诚信”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诚信”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如若失掉了“诚信”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支持。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承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关爱、友谊、真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诚信。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一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诚信中学考场
改写话题:意气
序散文集《意气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意气”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遭遇困难时的消沉,已经适应了对意志、气概的背叛。因此,《意气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意气风发’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意气”“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意气”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意气”。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无畏的勇气与精神的支柱。如若失掉了“意气”,就将失掉作为一个能人应该得到的成功与荣誉。试想,如若丧失了意志力,困难怎会向你低头呢?克服困难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啊!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勇敢、决心、毅力以及其他一切战胜困难的武器,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意气。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不断成功的彼岸。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意气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准立意。“诚信”是一种境界,“意气”也是一种境界。本文立足于“意志”“气概”“意气风发”的义项,说明意志对于成功之不可或缺。②把“诚信”撤换成“意气”,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眼。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序散文集《完美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完美”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缺点的存在,而忘了新的自我辉煌的开创。因此,《完美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追求”“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追求”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勇气。如若失掉了“追求”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进步与享受成功的权利。试想,天下何来白吃的午餐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成功、荣誉、人生价值以及其他一切令人惊羡的果实,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追求。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追求完美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星星本身不完美,但它却让人们看到它完美的体现,是因为它在努力地折射太阳的光辉。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说明人不应消沉于固有的缺陷,而应该像星星一样,找一个发光点,不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②把“诚信”撤换成“不断追求完美”,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成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作文。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序散文集《谦逊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做人要谦逊,要多向他人学习。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谦逊”二字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嫉妒、清高、狂妄,而忘了虚心、谦逊、不骄不躁。因此,《谦逊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谦逊’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谦逊”“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谦逊”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谦逊”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尊重的心和帮助的情。如若失掉了“谦逊”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友谊。试想,有谁愿意接近一个自命清高、自高自大的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能力、学识、智慧以及其他人生难能可贵的优点,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谦逊。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谦逊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题目允许“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联想到“谦逊”,说明“谦逊”对于获取学识、能力、才华、友谊乃至成功的重要性。②把“诚信”撤换成“谦逊”,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引子思考
既然序言具有普适性,我是不是只记住一篇序言就可以了呢?
答:不可以,原因有三:①设想,全班二十名同学记的全是同一篇序言,阅卷老师连着看时会有什么想法呢?②没有一篇序言适合所有的文题,只能说大多数。如遇到命题作文就更遭了。③考前准备的序言在考场迁移过程中并非简单照搬,也要有所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因此,只记一种序言是投机取巧,并不可靠。可靠的办法是熟悉不同的序言的写法,并不断练习改编,这样,即便考场考的是命题作文,你练出来的作文水平也足够你派上用场。
作题训练
依照序言改写的方法,把上面的序言再依照下面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改写话题: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愿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对策提示:①找立意,话题中由孔子的“生有所息”联想到“奔跑人生”(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奔跑”喻“不断努力”。②把“诚信”撤换成“努力”,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作题对策(六)一文通吃百题
――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运用作题思想,一则自学成才的故事能应对2005年几乎所有高考作文题。不信?那就请试看: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话题(一) 2005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价值与位置
文题指引:“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既表现人生的追求,也表现价值的定位。在这个题目里,考生应特别注意“适合”一词,因为在对话材料中,结合生活常理,我们寻找位置的原则就是“适合自己”。一切与因“适合自己”而实现自己的崇高价值、崇高理想的事例都可以用。
作题范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
他没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他在咀嚼苦涩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既然“ABC”“XYZ”不青睐我,我何必苦苦地追求它们;既然通向大学之路已红灯高悬,我为什么还要违规硬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道通罗马。著名作家柳青说“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步履,踏出自己壮丽的人生”,我选准合适的位置,走自己的路!
他不再补习,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和校园道一声珍重,然后走进自己特有的“大学生活”。不复读,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他想,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何况年少幼稚、知识匮乏的我?学习是一生的内容,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他不会再疲于应付那八九科的功课,只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深入钻研。从实用入手,以功利为目的,从基础学起,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务必以自强的精神和力量帮助爸爸,使其过于劳累的腰身能挺直一些;一定用自立的骄傲和自豪安慰妈妈,让她少生几根白发、多添几副笑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不随千军万马冲锋过桥,却要自己闯世界、走另路,这路必然充满艰辛,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逆境的位置之上了。然而,他坚信: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只有“破釜沉舟”了,“百二秦关”才能“终属楚”。只要位置合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于是经过两年努力,他这滴水,映出了那轮自有的太阳;他这只小鸟,唱响一曲自有的音符;他这块金子,发出了自有的光泽!他成功了,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人,在他的带领下,小村成了全县科学种植的示范村。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水”,就是合适的生活位置;这“月”,就是在合适的位置上创造出的生命价值。他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追求他的追求,选择他的选择,走他自己应走的路。他自豪地说:“我不是鲤鱼,成不了‘龙’,所以没能跃过龙门,登上大学殿堂,但我是匹马,是头牛,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原野上。马有马的作为,牛有牛的用场。”
对策解密――做好框架,安插内容
框架是指话题范围,本题框架为“位置与价值”;内容是指现有的作文材料,本题材料为“自学成才”的故事。
“自学成才”乍看与话题不相符,但好在聪明的小作者把它放在“价值与位置”的思维框架中来极其概括地写,这就与话题密结情缘,相关相切了。安插的关键步骤在于“增加主词的重复率”,此文的主词无疑是“位置”与“价值”,因此,只要多方位地表现“正确的位置对价值实现的作用”,这自然就使“自学成才”的内容合理地嵌入了话题所设的框架。
变题思考
所谓“一文万题”,吃透一种材料,可以通吃所有作文题,请放飞思路,写一段话使现有之文与话题对接。
例: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作文。
答:“身边认识的人”都对他似乎都怀着一种“失望”,甚至有的人家教训不听话的孩子就会拿他作例子“再不用功,就和某某一样,考不上大学,没有出路。”但是,这些传到他的耳里却成了阵阵雷鼓,愈加响烈,便愈加压迫着他的不屈服:“我不相信我考不上大学就真的没有出路!”
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
参考答案
成功之路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多想成功的人都在苦苦追寻的问题。答案?谁知道答案?他知道!他没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因为,面对人生成功之路,答案不只一条,他
#5楼回目录再见,小时代。
一张旧照片作文500 | 2014-04-04 15:33
看完《小时代3.0》的时候,是在一个呼口气都能看见寒冰效果的寒冬中午。空气中交织着潮湿的寒流和冰冷的霜雾,使得指腹摩挲的页面恍惚间有一种丝绸般清凉的质地,窗外是一片灰蒙蒙的天,像是被反复揉洗过的旧床单,沉郁的仿佛能嗅到那些柔软的灰尘的味道,当看到结局处的“全文完,再见了”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从心中猛然抽离,好像真的有那么一个时代,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悄悄从人生的舞台立场。雁群排着整齐的队列从空中划过,我凝视着它们,纤长的翅膀和光洁的羽毛,绕过学校图书馆孤傲耸立带着的塔尖骄傲地昂着头。画上了一个休止号。耳边是一些书页翻动的声响和轻咳,我突然听见了长长的叹息声。包裹着绵长的柔腻气息的手不断牵引着我走向一条阴暗的隧道,像是要将我送入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代。
以前一直觉得,郭敬明只是一个喜欢仰头45°角望着蓝天的矫情作家,就像那些整日整夜匍匐在电脑面前构思着着一篇又一篇滥俗言情的网络高产写手,可是《小时代》的故事却像是在4、5月的阳光里晒过一个下午的黄澄澄的柠檬,散发着水果的清新和阳光暖洋洋的慵懒。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呢?人生、职业、爱情,还是其他什么呢?我更愿意把它定义成四个女生以及他们一直存在却不复往昔的友。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她们像四棵生长在一起的植物,她们紧紧靠近着彼此,汲取着同一片土地的养分,她们的根缠绕在一起,相互依存,永不分离。因此我时常脑海里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洁白清新如茉莉般的林萧,高雅妖娆如空谷幽兰得南湘,精致神圣如郁金香般的顾里,还有一棵葱郁茂盛的铁树——那是唐宛如,她们拥抱着彼此,落日的光辉洒落在年轻的面容上有一种虚无飘渺的美好,而那些阳光达到不了的角落,一些阴毒的秘密正悄悄萌芽,绽放出妖冶的花朵,等待着有一天将带刺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而这些毫不知情的姑娘们,却还是抚摸着对方的头发淡淡的笑着,直到有一天她们的生命分崩离析。
故事里总是阴雨的天,总是物欲横流的上海,那些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骄傲地漠立于车水马龙的街道两旁,投下斑驳的阴影试图掩盖这座城市的罪恶。高耸入云的世贸大厦和人潮涌动的时代广场。以及永远以高价格过滤掉人群的高级商场娴熟地游刃穿梭于人们的呼吸与生活。到处都弥漫着钱币特有的淡淡的墨香。从纯真无暇的大学时代到暗流涌动的职场争夺。这四个女孩始终以固有的方式相互依赖着,我看着她们的快乐与悲伤,看着她们互相伤害然后又怜惜的舔舐着对方的伤口。人生就像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奔腾的洪流,卷着无数的遗憾与邂逅,将我们每个人打磨的圆滑干净,当然也失去了本来的棱角与色彩。
唐宛如有一个写着“最美好时光”的纸箱子,里面装满了四个女孩从小到大的照片,一直觉得牌照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方式,能够把当时的女我记录的如此清晰,这样很多年以后再翻看的时候,便又像是回到了当初那些最美好的时光。空气中也是陈年佳酿般令人微醺的香味。我抬起头来,刚好有一架飞机在遥远的云端缓慢的移动着,在这一些迷途的人,不知道驶向了何处。那闪烁着的信号灯多么像你们微笑是清亮的眼睛,我亲爱的朋友们,记忆深处传来一阵幽远美妙的歌声,那是一个时代的绵长的呼唤,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
小颖子、龙虾、死鱼、蛋。我现在正在离你们很远的城市里,喝着有些苦的咖啡,蒸腾的热气弄得我眼眶微湿,我很想念你们,我不止一次的想念你们,想念我们的初中时代。我经常做这样的梦,梦里是熟悉的操场,熟悉的教学楼。我们像以前一样成群结队的杀向小卖部。抓住班上的男同学付钱,得手后又露出一副心满意足的奸邪模样;我们在下午的第一节化学课上嘲笑那个卷舌音翘舌音分不清的胖胖的老师,并且悄悄把写着“我是猪”的便利贴粘在昏昏欲睡的同学帽子后面;我们快乐的分享着同一个冰淇淋、同一筒爆米花。然后大声叫嚣着对方难看的吃相;我们毫不介意的在大马路上引吭高歌,甚至弄得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望着我们嚎啕大哭。我时常抬起头凝视天空,看大片大片的云朵舒展变幻,想想这也许你们此时此刻正和我观望着同一片蓝天,思念着同一段时光,这样想着就坚强了许多。小颖子,你真的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每次看着你灿若星辰的眼睛我就想要永远守护着你。龙虾,你总是一副多愁善感的模样,害我每次都不得不自损形象的逗你开心。死鱼,虽然这个外号让你很介意。但我就是喜欢无赖地喊着,然后拖着一脸不耐烦的你去时间写稀奇古怪的想法。蛋,那些你陪着我掉的眼泪都被轻轻拾起,串成了生命里最善良的珍珠项链。犹记当初年少,我爱谈天你爱笑。我们在学校桂花树下用三根树枝“义结金兰”的幼稚模样,成为了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那个时代的印记。如今岁月翩跹,光阴荏苒。年少的记忆都在时间的洗涤下泛起陈旧的苍白,而你们如花的笑靥和清凉的眼眸却依旧清晰可见。时间改变了我们,告别了单纯,我们的生命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告别,一些人匆匆路过,一些人停驻着最终却悄然离去,而我的身边却永远有几个位置是为你们而留。你们可以感受到吗?每个有星星的夜晚,空旷的原野上都风干着这我大片大片的思念。这个思念,和昼夜交替一样漫长。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他会吞噬逝世珍宝、天生丽质。没有什么能逃过它横档的镰刀”我想他说的很对,但有一样东西,却不会被他的镰刀收割,那就是我们的友谊。我紧紧握着我们的大头贴,露出很笃定的申请,十年以后,我们一定还可以拍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我毫不怀疑。
再见,小时代。我隔着玻璃朝着过去的自己挥手再见。然后转身大步迈向未来。不管前方布满末世的苍雪还是磁力的荆棘,你们会一直陪在我身边,我知道。
#6楼回目录我们的家园还是绿色吗?
一张旧照片作文500 | 2014-04-04 15:33
我们的家园还是绿色吗? 三门中学 初一(2)崔依娜 指导老师:谭艳 人的一生中的每一个日子无一不都是清晨,如烟缕般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晦涩的雾气淡淡退却。阳光稀疏、斑驳的微洒在每一片沾满像琉璃般晶莹剔透的露珠的叶面上。掺夹着一丝凉意的清风徐徐吹来,顺带着的空气中也有熟悉略微有着潮气的花草香;中午,骄阳在浩瀚无边苍穹之中怒盛;暮色时分,夕阳西下,血红的云雾渲染了一方天际。向彼方漫延后,月朗星稀、星辰漫天的暮鼓晨钟的规律。或是四季的变化。但是,如果有一日,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再是碧水、蓝天、白云了呢?想再见到一次像这样如同世外桃源自然的美景也是奢望,反之而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