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座视频 诗词联讲座

讲解:秋风()

群(群无水平高低之分)

怡香阁――群英会总群:(已满)

怡香阁――群英会1群:(已满)

怡香阁――群英会2群:(已满)

醉江南文学社秋风诗词3群:(未满)(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凌星阁――群英会4群:(已满)

国学群――群英会5群:(已满)

缘分天空――群英会6群:(已满)

醉江南文学社1群:(已满)

醉江南文学社2群:(未满)

醉江南文学社3群:(未满)

醉江南文学社4群:(未满)

网上好,朋友们,很高兴与大家交流文学,讲解个人心得。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从上周开始基本上把诗词联都讲完了,本周我给大家在诗词联做一下小小的总结,顺便讲解一下之前没有详细讲解的东西。课也讲了两个多月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收获。因为秋风在线时间少,有些学习者拿自己的作品请秋风指导,有些却想秋风单独指导。鉴于群员要求,从下周开始布置作业,作业不要求大家一定要做(然而你不先做秋风布置的作业,而拿自己的作品来请我讲解,秋风不会帮你讲解),想学习的可以做,秋风尽力而为帮助大家。因为群多的关系,所以各群群员作业交给群主或者管理人员,由群主或者管理人员发邮件通知秋风,秋风将按照发来时间各群时间顺序依次到各群进行点评。大家的作业整理后都会发到秋风空间置顶日志,优秀作业分一等(1名),二等(2名),三等(3名),将红榜列在前面(给出作者),让大家向优秀者学习。凡是被上榜者都有资格进入"怡香阁-精英群"深造学习交流。这样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课程以后诗词联就算讲完了,以后周末时间为大家指导,所以希望想学习或进步者做好作业,秋风尽力指导。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本周的课程。

一,诗的概论

1,诗的

诗,分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新体诗、格律诗。近体诗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因为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这些区别,所以如今大凡不遵循格律的诗都可以看作古体诗。个别字词出律的格律诗既看作古体诗,也可以说是出律的格律诗。近体诗是由古体诗发展而慢慢形成的,是古体诗慢慢走向成熟的一种新的“产物”(诗体),所以近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律诗分是七律,五律,排律(少见),小律(少见);绝句分五绝,六绝(少见),七绝。七律首句起有四个基本句式:1,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2,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3,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4,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这四种基本格式可以演化成很多中不同的格式(因为有的位置是可平可仄的),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我给大家一个记忆的方法例如首句“平平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律诗中有“2,4,6分明”的说法,半句中律诗的1,3位置是相对的,2,4,6位置平仄是相互交替的(“仄平仄”与“平仄平”两种),一句律诗的左右两边平仄与上下两边的平仄1,3位置是相对的,2,4,6位置必定是要相对的,不对的成为出律(6位置出律也称为大坳)。

先来说说左右平仄的规律,一首律诗的左右平仄一般都是相对的,但是我们来看此格律首句后三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字确实相粘的(都是仄),我们在类比推理起句后三位平仄“仄仄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对句后三位就是“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位置也是粘的。总结一下就是,半句中律诗的2,4,6位置平仄是相互交替的。除了首句的起句后三位平仄为“仄平平”或“仄仄平”的对句第五字确实相粘的外,律诗的其它左右位置都是平仄相对的。

再来说说上下平仄的规律,首先最简单的规律就是押韵的韵脚都是平声。其次,第2,3,4句出句都是以仄声结尾,第一句出句可平可仄。最后,因为律诗中禁忌“三平尾”“三仄尾”,上下位置的平仄1,3位置是相对的;2,4,6字的平仄是相对的,而且半句中2,4,6位置的平仄要相互交替,所以我们可以推出其他位置的平仄。比如:上面位置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下面位置可以确定的有:平平仄仄@平@(@代表不确定平仄);分两种情况:一,如果上面位置是押韵句,那么它的下面位置的第七位就要押平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而又不能让他三平尾所以第五位可以确定为仄即:平平仄仄仄平平(上面的例子就是)。二,如果上面位置不是押韵句(那么就是首句出句),那么下面位置必然是第二句(颔联)的出句,而第二句的出句末尾字是仄则为:平平仄仄@平仄。又因为要符合四种种基本格式,那么就可以确定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就是这种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在来寻找下平可仄位置的规律。平可仄位置可以告诉大家七律基本格式中都在一三字,第五字固定平仄,而且凡是@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代表不确定平仄),不管它是在出句还是对句,它本句的第三字都固定为平音。其它的句子一三字都是可平可仄的。

七律还有另一种竖排形式以上为例子: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平仄都是上下模式。这种形式其实是与上面的一样的,关键就是要注意相粘的问题。口诀:一句之内,2,4,6平仄相对;两句相接,2,4,6平仄相粘。解释一下,一句之内是以句号为准(先逗号,后句号)可以看出一句之内的平仄就是前面的左右模式,平仄是相对的。那么我解释下“两句相接,2,4,6平仄相粘”。就是先句号,后逗号。如第一句(首联)的句末与第二句(颔联)的开头:

平平仄仄仄平平。(首联的句末)

平平仄仄平平仄,(颔联的开头)

它们上下2,4,6位置的平仄都是相粘的(平仄一样),而且相粘的只有2,3句;4,5句;6,7句。因为第2,4,6,8句末位置都是押平声韵的,所以相粘句的末字是确定的上面为平,下面为仄。其他位置平仄就按照基本格式来。可平可仄的与上面讲的形式一样。

五律的基本格式其实就是去掉七律前面的两个“平平”或“仄仄”。凡是“平平⊙仄平”的句子不管是出句还是对句,它本身的第一字固定为平。其他的根据上面所讲方法来定。而且五绝这种是固定的“平平仄仄平”,七绝“⊙仄平平仄仄平”是固定的。

2,回文与藏诗的写法

(1)回文诗――回文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而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单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如: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又如秋风的:

浓香墨洒笔巍巍,

翠景云开画笔飞。

红楼梦女题诗赋,

空望暮江泪眼垂。

回文:

垂眼泪江暮望空,

赋诗题女梦楼红。

飞笔画开云景翠,

巍巍笔洒墨香浓。

“单句回文”――又叫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如易安的: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秋风的:

(一)

红袖飘香飘袖红,

风随梦去梦随风。

夜愁花落花愁夜,

空锁楼台楼锁空。

(二)

十五叹花叹五十,

迟来富贵富来迟。

夜吟秋月秋吟月,

知己自无自己知。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如秋风的:

(一)

离愁诉酒伤明月,

月明伤酒诉愁离。

凄风夜曲秋心寄,

寄心秋曲夜风凄。

(二)

花开院落村江晚,

晚江村落院开花。

霞映水红秋夜暮,

暮夜秋红水映霞。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如秋风的:

(一)

夫子恨花落叶疏,

醉心孤寂我穷儒。

儒穷我寂孤心醉,

疏叶落花恨子夫。

(二)

春江一梦醉朝昏,

淡淡愁情念故人。

人故念情愁淡淡,

昏朝醉梦一江春。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环复回文有多种形式,秋风列举几种:

秋风的:

(十字回文诗)

天江洒月夜秋霜,

月夜秋霜晨露寒。

寒露晨霜秋夜月,

霜秋夜月洒江天。

《绪尾回文诗》

忧情自锁在重楼,-

重楼深处饮寒秋。

寒秋风夜悲明月,

明月清辉寄情忧。

《接龙回文诗》

楚花江絮夜飘香,

絮夜飘香酒望乡。

香酒望乡吹夜曲,

乡吹夜曲楚花江。

苏小妹的: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轼的: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大家都应该可以看出写回文诗其实有点文字游戏。回文诗对格律不做要求,能符合格律的符合最好不过,比如上面的十字回文诗,接龙回文诗,本篇回文诗等等。回文诗也讲究意境,意境越好自然越好。回文虽然趣味很浓,但是至少意思要明了。回文诗或词对趣味要求越高,自然难度就越大,对个人能力要求也越高。大家要写回文诗或词,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能力而行,回文诗词尽量让人看懂。举一个例子比如:

《古诗*秋韵》-

原创/秋风

愁露冷秋落花狂,-

年年盼伊望年年。-

修柳瘦琴别离曲,-

听花抚玉我心伤。-

酒醉狂诗飞海墨,-

诗词讲座视频 诗词联讲座

情痴我笑菊花黄。-

悠悠流水情柔弱,-

舟花乘风笑故人。-

回文一:-

《虞美人》-

人故笑风乘花舟,-

弱柔情水流。-

悠悠黄花菊笑我,-

痴情海墨飞诗狂醉酒。

伤心我玉抚花听,-

曲离别琴瘦。-

柳修年年望伊盼。-

年年狂花,落秋冷露愁!-

回文二:-

《鹊桥仙》-

人故笑风,乘花舟弱,-

柔情水流悠悠。-

黄花菊笑我痴情,-

墨海飞诗狂醉酒。-

伤心我玉,抚花听曲,-

别离琴瘦柳修。-

年年盼伊望年年,-

狂花落秋冷露愁。

这是一首由秋风原创的综合回文诗词,因为回文诗词虽然不重格律不对意境要求很高,但是由于诗词押韵的位置不同,回文时要衔接要恰当。这首回文诗词难度显然就很大了,那么写作自然就会害了“意”。再如秋风有一首比这首难度更大的回文诗词。如:

《藏二诗-回文诗词.综合体六首》

原创体/秋风

师寄情眸醉风秋,

圣情我笑凤鸾求。

池外榴花影弄月,

夜语空楼酒增愁。

丝系伊人美春梦,

舞女羞颜倚画楼。

诗王赠墨挥夜笔,

迟鑫我书万古流。

(心)

回文诗:

流古万书我心迟,

笔夜挥墨赠王诗。

楼画倚颜羞女舞,

梦春美人伊系丝。

愁增酒楼空语夜,

月弄影花榴外池,

求鸾凤笑我情圣,

秋风醉眸情寄师。

词一:

《虞美人》

词/秋风

师寄情眸醉风秋,

圣情我笑凤。

鸾求池外榴花影,

弄月夜语空楼酒增愁。

丝系伊人美春梦,

舞女羞颜倚。

画楼诗王赠墨酒,

夜笔迟心我书万古流。

回文词一:

《虞美人》

词/秋风

流古万书我心迟,

笔夜挥墨赠。

王诗楼画倚颜羞,

女舞梦春美人伊系丝。

愁增酒楼空语夜,

月弄影花榴。

外池求鸾凤笑我,

情圣秋风醉眸情寄师。

词二:

《鹊桥仙》

词/秋风

师寄情眸,

醉风秋圣,

情我笑凤鸾求。

池外榴花影弄月,

夜语空楼酒增愁。

丝系伊人,美春梦舞,

女羞颜倚画楼。

诗王赠墨挥夜笔,

迟心我书万古流。

回文词二:

《鹊桥仙》

词/秋风

流古万书,

我心迟笔,

夜挥墨赠王诗。

楼画倚颜羞女舞,

梦春美人伊系丝。

愁增酒楼,

空语夜月,

弄影花榴外池。

求鸾凤醉我情圣,

秋风醉眸情寄师。

这一首是上面那首难度的三倍多。一首诗变化成了六首,而且第一首的正文还是藏二诗,难度自然不用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试下,这里就不再多讲。

(2)藏诗――所谓藏诗就是在诗中藏入你要表达的意思等。藏诗也属于趣味性诗。

藏诗自然也有藏诗写诗的标准。藏诗词贵在藏而不露,文意优美。写藏诗切记要尽量不生硬,诗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要藏的好就必须想清楚你要写怎么样的诗,然后在考虑藏在那里合适。写藏诗与写其他诗一样讲究意境与内涵,格律上不做要求,当然符合格律最好。藏诗大多数人喜欢藏头,因为藏头比较明显,别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你要表达的意思,然而有的时候要表达的意思放在每句第一字便不合适,所以有的朋友写的藏头诗很生硬(凑字),这样一来就大大损害了诗的“意”,诗不好,那是自然的了。举几个例子,大家看下比如:

《七律。藏三诗》

近体诗/秋风

孤身醉酒悲花落,

万里江涛更向东。

泪尽南国情似水,

心离网海恨随风。

蛛丝络结千弦断,

铁笔文成一梦空。

忘我学周留海志,

忠心社稷做飞鸿。

注解:周,指周恩来。他曾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每句第3字插入:醉江南网络文学社

《七律。折叠藏诗》

/秋风

我问苍天何解意,

绵绵爱恨诉云英。

蝶飞絮梦红尘舞,

月照冰心两地清。

一杯苦忆千年恨,

三世生还万古情。

一夜扬州神女梦,

人间世事雨中晴。

1,3位置插入内容:“我爱蝶并一生一世”

《七律。藏头诗》

近体诗/秋风

生花妙笔叹高才,

日夜相思望月呆。

快意倾杯诗送友,

乐心把盏酒抒怀。

袁羊净雅文书赞,

亚圣仁德笔墨开。

芳草经秋人愈美,

明年化凤笑仙台。

前面七句每句第一字插入:“生日快乐袁亚芳”

这几首可以看出七律藏诗藏的位置一般就在一,三位置,因为在七律中只有一三可平可仄。若藏的内容符合格律,藏在其他位置也是可以的。推理下,五律也一样。所以说在格律诗中藏入要表达的内容,那么写作者就必须考虑格律问题,难度自然也就大多了。其他的简单的藏诗,一般人都会,我就不多说了。

3,柏梁体简介

“柏梁体”又称“柏梁台体”“柏梁台诗”,一般只要求双句押韵,有一种诗每句七言都押平声韵的,全篇不换韵。柏梁体是七言诗的先河。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杜甫的柏梁体《饮中八仙歌》不仅完全为平声韵,且句句入韵,平声一韵到底;其中,船、眠、天、前等皆用重韵;所写饮中八仙,各自独立,互不相干,是古今柏梁体中的绝品。柏梁体有几个特点:1、最初只有七言,没有五言,而后出现无言,所以柏梁体七言居多。2、最初押平声韵,一韵到底。3、可以有重韵。4、逐句入韵。5、前后句意不相属。6、不拘句数。例子:

日月星辰和四时,(汉武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90103/82093.html

更多阅读

陈忠联教授讲座观后感2 国防教育讲座观后感

陈忠联教授讲座观后感2心慈家长今天看了陈忠联教授讲的家庭教育报告,感觉讲的真好。他的观念新颖,思维超前,使我受益匪浅。感觉教育真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首先,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要改变观念,开动脑筋,甚至是逆向思维。例如,陈教授讲

延令子诗词讲座1-86 于丹诗词讲座视频

延令子诗词讲座系列(汇总帖) [复制链接]——主讲:延令子 友情整理:江北刀客延令子诗词讲座(一)·关于近体诗及其用韵【点击进入】延令子诗词讲座(二)·五绝平起首句入韵格【点击进入】延令子诗词讲座(三)·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格【点击进入】延

声明:《诗词讲座视频 诗词联讲座》为网友玲珑看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