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八
“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是一个特殊的国度。因为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古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蒙古又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对这个与中国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邻国,是那么无知,以至于国内有些人还在一厢情愿地谈论“回归”的可能……”
这次去蒙古之前,就有朋友问我,“蒙古现在很穷,蒙古人是否都想回归中国呀?”
“网上不是说蒙古国的议员有人提议回归中国吗?”
自己按照以往的经验推断,那极有“可能又是某些‘爱国心切的中国人’编的故事”,但心里并不十分确定,而且说实话,其实内心隐隐期盼那种“可能”性的存在。
从二连上火车,一路上不止一个人告诫我说,蒙古人对中国人不友好,自己一个人晚上的时候要小心,“特别是要离街上的醉鬼远一点儿,不要理他们就可以了!”当时颇感以外,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面对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发达强壮”的邻居,面对一个自己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朋友”?!竟然有这样不知深浅的小兄弟?(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有中国人一直呓想蒙古回归大中华的怀抱,所以针对网上前期流传蒙古大呼拉尔某些议员建议重新回归中国的相关消息,笔者一到乌兰巴托就询问当地的朋友。朋友说,“那是编的!”
“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哪个议员胆敢有这样的建议”,“他肯定下台!”
“回归,是100%没有可能的。”
听朋友讲,在苏联解体自顾不暇的时候,其实蒙古人对中国人还是挺有好感,至少好象并无反感,但随着“大量的中国小商贩涌入外蒙,然后假冒伪劣、欺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因为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造成)。
“现在蒙古人比较反感中国人。”
有人说,与中国民族大一统史观不同,蒙古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人对蒙古特殊的情感,是因为以前它“曾经属于过”,而蒙古人对中国人的种种不友好,则可以理解为他们对于南方大国的“恐惧和戒备”。
中国始终有人对这片过去国土的“回归”抱有幻想,而蒙古国民可能为要保持国家独立,所以对这种幻想十分警惕和反感。
其实在蒙古的时候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由于几十年不同的发展方向,内蒙古和“外蒙古”不论是表面上,还是人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社会运作方式,已经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更加中国化和日渐欧化(俄罗斯化),连文字的纽带也因为人为原因被切割成了新旧不同的版本,要想实现某些国人期盼的“统一”,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人说:“想知道中国人在蒙古人的心里是什么位置吗?日本人在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样,中国人在蒙古人心里就是什么样。”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完全不同意这种等同类比,因为日本人对中国和东亚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造成的心灵伤痛,中国人可是从来都没有做过诸如此类的事情,当然对蒙古及蒙古人也是这样,但是出现这样“极端”的说法,却值得我们深思和检讨。
据官方统计,去年一年中国公民赴蒙人数达20万人次。这对于人口只有230多万的蒙古,显然比例是“太”大了,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其民族成分的单一和“纯洁”。而这20多万人次中,绝大部分又集中在人口只有100万左右的乌兰巴托,所以受到的“威胁”显而易见。
如今的蒙古国,中国人几乎涉足到了所有的商业领域。其中最主要集中在矿产、基建和贸易等方面。有蒙古人抱怨说,中国人正在掠夺他们的资源,抢夺他们的饭碗。
真实情况又怎么样呢?中国人被区别对待的现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笔者始终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友好和不友好是互相的,理解和宽容最重要,人与人之间,族群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莫不如是。以笔者短短的行程和粗陋的理解来观察,出现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蒙古人的防御性攻击心理。大家知道弱势群体有一种本能的自卫,就是对貌似比自己强的人的所作所为十分敏感并有些惧怕。
蒙古国总人口相比中国的庞大数目来讲“非常”少,国土面积的很大一部分又是戈壁和沙漠,处于北半球内陆深处既缺乏充足阳光,又缺乏充足雨水滋润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它物产的相对地贫乏――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基础薄弱,自身没有对外通道……很难形成完整的国家循环体系,这些先天性的缺憾加之被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环围的现实,当然会时常不由得惴惴不安,于是对自己身边的庞然大物存在某种天然的警惕。
蒙古国目前在民族心态上缺乏自信。
苏联统治时期的苏式片面宣传加上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对民族传统、宗教信仰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摧残,造成民族特性的退化和信仰上的真空,一个欧化的乌兰巴托就是她失落自我的明显例证,加上当时高压和种族清洗的残酷,令蒙古在继承和保持民族特性上有些尴尬。宗教被强行阉割,文字采用俄文字母……这无疑在蒙古人脆弱的民族心灵上又很很地撒了一把盐。
当然这很难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但延续民族传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蒙古国现在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些只要你涉足蒙古就能切身的感受到:落后的基础设施,破败的道路交通和褪色而散乱的城市建筑……有人说,蒙古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食品及副食品来自中国,一旦中国关闭二连口岸,蒙古国就会发生“惊慌”,虽然未经证实,但也足以说明其国力的脆弱和对周边大国的依赖。
如果以上因素来自蒙古国自身,那么以下原因来自我们亲爱的国人。
无良商人、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安全性……部分中国人的劣习和大量素质相对较低的中国劳工的涌入,造成了蒙古人对中国人留下了“不良”印象。根据一些华侨讲,有些中国人在当地一掷千金,随意追求蒙古女人,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用假冒伪劣商品欺骗蒙古人,这些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大量中国劳工的涌入客观上加剧了蒙古国的就业窘境。虽然有中国劳工认为他们干的“技术”活蒙古人干不了,而且蒙古政府也规定在所有工地必须要雇佣一定数量的蒙古人,但这显然不能使某些蒙古人“信服”和满意,“中国人”无形还成了蒙古国部分人宣泄社会矛盾的替罪羊。
中蒙民间由于长达几十年的人为阻绝,互相缺乏了解,尤其是苏联统治时期的误导和取向性教育,使蒙古人“天然”带有对中国的偏见。一些中国人在回归问题上的念叨,使得他们对来自南方的威胁更加的敏感和警惕。
笔者推断,在蒙古国人内心里,更重要的可能是对中国的担心和“恐惧”。蒙古国全国人口只有230多万,而紧挨着的内蒙古却有二千四百多万人,社会发展水平也完全不能同日而语,面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邻居,不可能不关心他的一举一动,况且这个邻居目前看起来好象还不是那么理智和成熟,而且他未来的发展到底是怎么样的?对自己影响简直太大了!
蒙古国由于地域、物产和自然条件所限,始终难于形成完全独立运转的国家体系,虽然形式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它,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做一个偏向性选择,非此即彼,这样才能真正“立国”。
虽然近年来有部分蒙古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有向遥远的美国频频示好的举动,但毕竟远亲不如近邻,真遇到什么日常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得靠身边的“兄弟”,所以处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蒙古,当然深知自己的“尴尬”境遇。
其他结论:有人说: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反感,绝不是对一个种族的反感,而是反感那些大摇大摆耀武扬威的做派,尽管这种做派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但是可惜的是,能到国外旅行的中国人,偏偏数目比较多的是“让人反感的官僚和素质较低的暴发户”,他们就这样不幸成了中国人的形象“代表”,然后让别人以为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德行。
一般来说,没有自信的民族和国家起种族歧视观念往往更严重。一方面有的同胞“抱怨”人家“种族歧视”,另一方面,谈起非洲人、拉美人、墨西哥人……自己又嗤之以鼻,表情和言语非常不屑,当然会引起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反弹,你对人家不好,人家怎么会笑脸相迎?!
其实动辄用“瞧不起中国人”,“妖魔化中国”,“歧视中国”“中国人到底招谁惹谁”提出抗议的时候,你会非常遗憾地看到某些国人自己心里的自卑和对自己错误和缺陷的顽固坚持,也包含着对比自己“差”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歧视。
有人说:越是有种族歧视观念的人,往往越对种族歧视的问题敏感,甚至把自己在一个烂体制下养成的臭毛病所引起的反感,也当成了人家搞种族歧视的罪状.
“其实人家反感你的,并不是你的种族,而是你的毛病。”
如果外蒙独立是因为斯大林强盗逻辑下的强盗行经,那么经过了几十年的分治现实,蒙古国不仅在民俗风情,思想观念,还是国家体制上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根据笔者和很多到过蒙古国的人的感觉,回归中国之类的话题,“已经相当的不现实”。
当然世界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政治体制的开明和宽容,没有了贪污腐化,法制的真正实现,国人修养水平的提高……民主政治的渐行渐近,任何可能都有!
从现实来讲,自然界通行物竟天择,人也总是尊崇强者,鄙视弱小。中国要想改变自己的国际地位,改变自己在其他民族心中的形象,需等待时机证明自已――除了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国家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我们还有诚信、大度、成熟、修养、法制、文明、公平、公正,还要道德高尚,官府廉明,鲜见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当然还要有环保、承担和责任,要有容忍不同文化和政见的气度和雅量……
古今中外,理由无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