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二审视频 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昨天(8日)二审开庭。去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中毒去世。警方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今年2月18日,案件一审宣判,林森浩因故意杀害室友黄洋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林森浩提起上诉。

从早上10时到晚上11时30分,昨天的庭审历时近十四个小时,期间休庭两次,法官宣布择日宣判。如果说一审的焦点放在了林森浩为何投毒、如何投毒、为何投毒后不坦白上,二审的焦点则聚焦在了黄洋的死因上。辩方法医证人关于黄洋死于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而非二甲基亚硝胺的证词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黄洋难道不是死于投毒吗?

在昨天白天的庭审中,林森浩提出两点上诉理由,对故意杀人予以否认。

林森浩:第一点是,我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第二点是,我对我自己犯罪的事实进行一些更正。

在一审判决中,法庭认为林森浩主观上具有希望黄洋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林森浩关于出于捉弄黄洋的动机、没有故意杀害黄洋的辩解以及辩护人关于林森浩是间接故意杀人的辩护意见与已查明的事实不符,不予采纳,被告林森浩因琐事而采取投毒的方法故意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林森浩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诉罪行,但仍不足以从轻处罚。

庭审过程中,林森浩继续坚持自己并非以致黄洋死亡为目的,表示投毒之后,他曾对饮水机里的水作了一定的稀释。

林森浩:比如说当时投毒之后,注射器的液体没有倒进去,还有,我对里面的液体做了一定的稀释,我做完(投毒)这个事之后,我把饮水机的凹槽的盖子揭开,看到水比较油黄,就用自己刷牙的口杯把里面的水舀出来,大概两到三次,每次舀出后都会从水龙头接第一点。

为什么林森浩想到要投毒?与之前的庭审一致的是,林森浩称只是出于愚人节的捉弄这一动机才实施投毒,林森浩对证据中称两人之间存在矛盾予以否认。因此,饮水机中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存量以及林森浩到底是否明知这一剂量足以致人死亡成为争论焦点。那为何在黄洋中毒后林森浩并未及时说明真实情况,使黄洋失去最后一线存活的机会?他解释称是自己性格所致。

公诉方:这是不是你要达到的初衷?

林森浩:不是

公诉方:那你这个期间为什么不将真实情况说出来?

林森浩:我觉得这是处世的一种方法吧,逃避已经成了习惯了

林森浩称,自己最初对有毒化合物二甲基亚硝胺的了解,只是“会对肝功能有损伤”。在得知黄洋住院的消息时,以为是黄洋大惊小怪。

复旦投毒案二审视频 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

林森浩:(投毒之后)就开始在网上查二甲基亚硝胺的一些性状,当时就是找一些心理安慰,做完之后查一下,告诉自己这个药没什么问题,注重的还是已知的对肝功能有损伤,我觉得当时应该是一种好奇的心理,好奇黄洋对这件事应对的态度。

“和一审的态度相比,昨天林森浩更多地选择用“勇气”、“逃避”、“下意识”,等情感色彩很重的词来应对。“开玩笑就可以不顾及生死吗?”这一问题在庭审过程中被检方反复提及,而林森浩的回答永远是,“平时也有玩笑性质的打闹,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但到下午时,新证据的出现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在下午的庭审中,辩方指出,试剂为非资质单位生产,且存放时间较长,可能成分已改变。同时一名法医胡志强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称:黄洋没有二甲基亚硝胺中毒的证据支持,是死于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证据的出示,让旁听席不少人露出意外的表情。

林森浩的辩护律师斯伟江:(胡志强)他是我们找的,我们拿到这些病历后需要找法医专家来看,这中间有没有问题,找的他,他也是比较不错的,资深的法医嘛,最后是不是算,我也申请法院进行重新鉴定。

而在隔壁的媒体直播庭,现场的媒体记者经过了一瞬而过的沉寂,突然纷纷发出惊呼,不少人赶紧冲出出门向单位打电话,随后七嘴八舌的探讨声响起,“改判”、“逆转”这样的可能性被不断提起。

在法庭内,关于黄洋死因的激辩一直在继续。胡志强在庭审中称,人体结构很复杂,不仅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服用的氨基丙药物也有可能诱发死亡。在中山医院收治黄洋时的病历中也曾表述:“不排斥乙肝引起肝衰竭”。检方专家证人、鉴定人陈忆九则认为,一审时,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已经排除了黄洋自身疾病死亡的可能。并称黄洋符合N-二甲基亚硝胺中毒死亡特征,是肝坏死引发多器官衰竭。黄洋就医时,服用的复方氨基比林是常规退烧药,剂量很小,肝脏的问题出现在服药以前。同时,检方对专家证人胡志强的身份及“非中立立场”提出质疑。

案件审理一直延续到晚上十一点多,并在辩方的要求下增加一轮辩论。

辩方律师斯伟江:我觉得有的疑点没有澄清,一个是N-二甲基亚硝胺质谱图没答出来,对这种非法生产的东西价格这廉价,也没有验证过的东西,因为你说什么药品致死的要查清楚嘛,我觉得这个没查清楚。第二个死因我觉得要重新鉴定,我觉得案子还是罚当其罪嘛。

“和一审的态度相比,昨天林森浩更多地选择用“勇气”、“逃避”、“下意识”,等情感色彩很重的词来应对。“开玩笑就可以不顾及生死吗?”这一问题在庭审过程中被检方反复提及,而林森浩的回答永远是,“平时也有玩笑性质的打闹,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但到下午时,新证据的出现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在下午的庭审中,辩方指出,试剂为非资质单位生产,且存放时间较长,可能成分已改变。同时一名法医胡志强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称:黄洋没有二甲基亚硝胺中毒的证据支持,是死于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证据的出示,让旁听席不少人露出意外的表情。

林森浩的辩护律师斯伟江:(胡志强)他是我们找的,我们拿到这些病历后需要找法医专家来看,这中间有没有问题,找的他,他也是比较不错的,资深的法医嘛,最后是不是算,我也申请法院进行重新鉴定。

而在隔壁的媒体直播庭,现场的媒体记者经过了一瞬而过的沉寂,突然纷纷发出惊呼,不少人赶紧冲出出门向单位打电话,随后七嘴八舌的探讨声响起,“改判”、“逆转”这样的可能性被不断提起。

在法庭内,关于黄洋死因的激辩一直在继续。胡志强在庭审中称,人体结构很复杂,不仅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服用的氨基丙药物也有可能诱发死亡。在中山医院收治黄洋时的病历中也曾表述:“不排斥乙肝引起肝衰竭”。检方专家证人、鉴定人陈忆九则认为,一审时,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已经排除了黄洋自身疾病死亡的可能。并称黄洋符合N-二甲基亚硝胺中毒死亡特征,是肝坏死引发多器官衰竭。黄洋就医时,服用的复方氨基比林是常规退烧药,剂量很小,肝脏的问题出现在服药以前。同时,检方对专家证人胡志强的身份及“非中立立场”提出质疑。

案件审理一直延续到晚上十一点多,并在辩方的要求下增加一轮辩论。

辩方律师斯伟江:我觉得有的疑点没有澄清,一个是N-二甲基亚硝胺质谱图没答出来,对这种非法生产的东西价格这廉价,也没有验证过的东西,因为你说什么药品致死的要查清楚嘛,我觉得这个没查清楚。第二个死因我觉得要重新鉴定,我觉得案子还是罚当其罪嘛。

标题: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605961.html
沙发回目录

复旦投毒案案情回顾:那个中毒的早晨

歌德 | 2014-12-09 18:36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经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莫慈回忆。

大约下午两点,莫慈赶到点滴室。彼时,黄洋正在接受头孢滴注,手呈惨白色。在有暖气的注射室里,黄洋持续向莫慈抱怨身体很冷,因为体感难受,黄洋一度还像个负气的小孩子,对莫慈说,不想再打针了,要回学校。

迅速爬升的体温摧毁了黄洋坚持回校的念头。下午4点,黄洋的体温攀升至39.3度,坚持不愿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的他终于松口,对医生表示愿意接受打退烧针。

对于突如其来的病痛,黄洋在当日就已对莫慈说,他怀疑清晨喝下的那杯怪味的水,可能就是突发急病的原因。莫慈说,在当日黄洋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时,医生即已由黄洋的主诉推测,寝室饮水机内的桶装水可能因置放日久,细菌滋生而引发食物中毒。

当日,N-二甲基亚硝胺远未进入任何人的视线。黄洋、莫慈和医生均推断,导致黄出现病症的原因是饮用水内可能滋生的细菌。在众多被考虑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当时嫌疑较大。

这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由其引发的感染会导致患者剧烈呕吐。

但看似对症下药的处方并没有缓解病情。黄洋的病历显示,在4月1日完成所有注射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第二天早晨,黄洋仍呕吐、发热,并感到腹部隐痛。当日,黄洋第一次接受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这两大项内的数个重要指标均不在正常值内。黄洋开始接受保肝及输血治疗。

病情随后急剧恶化。3日,黄洋的血小板开始减少,被送入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7日,鼻孔出血;8日,陷入昏迷。在此期间,治疗团队不断尝试确定引发黄洋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毒素来源,直至9日,黄洋的一位师兄收到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经过院方及师生努力,最后发现引发黄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亚硝胺。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对媒体说,学校和中山医院曾组织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试图寻找黄洋的病因,但一直未能完全确诊,最后想到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11日,在饮水机弯管的残余饮用水中,警方确认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的室友进入警方排查视线。

板凳回目录

复旦投毒案案情回顾: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歌德 | 2014-12-09 18:36

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

黄洋的寝室位于医学院20号寝室楼背阴的四层。寝室本可供四名学生入住,但在2010年黄洋开始就读研究生后,这个寝室一直仅住有三名学生。由于一位上海籍的学生经常回家,寝室实际上仅有黄洋及林沐日常居住。

林沐正是目前被警方认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黄洋室友。2010年,这位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的潮汕小伙,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

由于医学科室甚多,在医学院研究生部,寝室室友各自拥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情况极为正常。黄洋在研究生阶段的方向是耳鼻喉科,而林沐则主攻超声科。

在科研方面,林沐的成绩并不逊于黄洋。2011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青年论文论坛上,林沐的一篇文献被评为优秀论文。第二年,在新一次的会议上,林沐又作为嘉宾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4楼回目录

复旦投毒案案情回顾: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

歌德 | 2014-12-09 18:36

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

《东方早报》引述林沐高中同学小吴的话称,林在中学时期“性格比较安静,不过待人真诚,挺聪明,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有时候“脾气确实有点古怪”。

林沐的近照显示,他有着高颧骨、剑形浓眉、戴眼镜的青年形象。然而即便是去旅游,林沐出现在照片里的表情,大多数仍显严肃。

“那些良心被狗吃了一大半,不分轻重乱开检查,乱开药的医生,通通他妈的不得好死!”这是一条由林沐发布于2009年6月的签名,目前仍被记录在他的空间里。彼时,林正在中山大学本科就读。

在医学专门论坛丁香园,林沐针对如何防止医院暴力的帖子回复:“对待迷茫的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再忙也得平静下来解释。对于专门找事的就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林沐对自己的情绪状况也曾有过不满。“周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我的状况却像天气,反复无常――像个神经病。”在复旦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末,林沐发表日志,这么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这种悲观倾向会在不恰当的时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确定性,让我动摇、害怕、继而放弃。”

即便在这篇日志里,林沐把自己称为“怪人”,他仍寄语说,“要成为一个简单的人,要乐观,要自信”。

#5楼回目录

复旦投毒案案情回顾:一次悲剧的交集?

歌德 | 2014-12-09 18:37

一次悲剧的交集?

在莫慈看来,黄洋、林沐等三人组成的寝室关系看起来“挺好的”。

外人已无法从黄、林口中听到他们对彼此的评价。不过在去年底,林沐在微博上曾经透露他对黄洋的称呼是――“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90103/83177.html

更多阅读

试从面相学解读复旦投毒案 复旦大学投毒案

一、前言:我为何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获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面对面》董倩争取到了宝贵的三十分钟,用以采访这位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年轻人——当年

复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一审开庭 复旦投毒案 林森浩

林森浩在法庭接受审判。上海二中院供图11月27日9时30分,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林森浩被指控以投毒方式故意杀害室友黄洋,除去休庭时间,庭审持续了7个多小时,直至18时15分才结束,审判长宣

声明:《复旦投毒案二审视频 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为网友逢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