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基本信息,《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刊载明清小说研究资料、研究论文,开展对明清小说重大问题的讨论和争鸣,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主要读者对象为明清小说研究人员、高校中文系师生及文学爱好者。有英文目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明清小说研究_《明清小说研究》 -基本信息

刊名:明清小说研究TheJournalofMing-QingFictionStudies


《明清小说研究》

主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周期: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32开
ISSN:1004-3330
CN:32-1017/I
邮发代号:28-217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明清小说研究
创刊时间:1985

明清小说研究_《明清小说研究》 -杂志信息

继承《外语学报》。学术理论刊物。刊载明清小说研究资料、研究论文,开展对明清小说重大问题的讨论和争鸣,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主要读者对象为明清小说研究人员、高校中文系师生及文学爱好者。有英文目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明清小说研究》辟有明清小说综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话本小说研究、文言小说研究、晚清小说研究、各种名著的研究以及名家论坛、博士论坛、博士论文提要、学术信息、学术机构介绍等专栏。
《明清小说研究》奉行繁荣学术、弘扬传统、百家争鸣、唯文是取的原则,竭诚欢迎海内外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优先采用正面进行科学探讨的学术著作,尤其欢迎:一、有文献价值的论著;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论著;三、对某些问题作宏观研究的论著;四、中外比较,并在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色的论著;五、进行深入理论探讨,有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论著;六、各级研究课题的成果。

明清小说研究_《明清小说研究》 -杂志荣誉

《明清小说研究》被评为“全国中文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单位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本刊在国外的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在韩国、日本、法国、美国、东南亚一带的汉学家中反响很大。清华大学、中科院、南京大学的数据库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上海图书馆报刊索引》等期刊等国内著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均收录本刊。

明清小说研究_《明清小说研究》 -图书

明清小说研究
作者:曾良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内容简介


明清小说研究本书作者从20年前开始研究明清小说。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之集成。有几篇先后在《文史知识》(中华书局)、《社会科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三国演义>对妇女描写的矛盾心态》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收入本书中的大多数文章尚属首次发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如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明代小说代表了明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兴旺景象,并为清代小说艺术高峰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明代小说作品数量多,规模大,众体齐备,反映社会生活面广。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都出现在明代。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全面成熟的时期,出现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伟大作品。在小说繁荣的同时,至清代,小说理论也进入了成熟时期,尤其是清代小说评论,一反传统偏见,以极大的热情肯定小说的价值和功能,为清代小说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本书精选文章40余篇,对明清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及小说思想性、艺术性进行探讨,还对明清两代的名篇如《西市上屈杀忠臣》、《某王孙者》等进行赏析、研究。全书文笔优美、流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借鉴,也可供有关明清小说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曾良,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四川简阳人,现任内江师范学院院长助理、《内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中文系教授,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国语文文学学科组成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小说,已出版《<东周列国志>研究》、《古典文献学》、等专著,校点出版《列国志传》、《隋史遗文》、《八仙出处东游记》等明刊小说,在《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明清小说研究》、《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多部书的撰写。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已出版多部专著。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四大名著、《金瓶梅》、《杨家府演义》等著作的内容、思想、艺术、地位以及人物形象,并对明清小说中的名篇做了解读。本书对于了解明清小说有着重要价值,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作者推荐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基本信息,《明清小说研究》
我对明清小说的解读和研究,是20年前在辽宁大学读助教进修班时开始的。当时高明阁教授讲“明清小说研究”(主要是版本演变)、朱眉叔教授讲“《红楼梦》研究”、黄岩柏教授讲“中国小说史”、李谦教授讲“《水浒》研究”,他们都使我如沐春风,受益良多。回校后,我一直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元明清文学教学和明清小说研究。黄老师常在信中称我为“良子”、“吾子”,催我是“该出书的年龄了”,给我很多鞭策和鼓励;高老师是辽宁铁岭高鹗后裔,他大病初愈后,用颤抖之手写的书信,历历在目,教我奋进。我能在离开辽宁大学后不久发表论文,开设“历史演义小说研究”选修课,全靠恩师的教诲。如今,高老师已仙逝,黄老师也年逾古稀,且重病缠身,想到这些,我就不禁泪流纵横。
1995年,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播完不久,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在湖北当阳举行了第十届学术讨论会。我虽是学会会员,但限于会议规模,未能接到参会通知,此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研究员把自己的参会通知转寄给了我。在会上,我交流了《(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缺点和错误》一文,后来发表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上的《(三国演义)卷首词不宜作题歌》就是该文的前半部分;《三国演义》电视剧精编版播出后,《北京日报》理论部的李乔、李君红两位同志又约我以答读者问的形式重谈此题(题为《重提(三国)卷首词与主题歌》,1997年6月4日第3版)。这年八月,我又上庐山参加了江苏省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欧阳健、萧缃凯主编提议由我在内江举办一次小说研讨会。后来得到了我校领导和中文系的大力支持,由内江师专、江苏省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和四川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96明清小说研究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国内一批著名学者和日本、韩国一些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得热烈而成功,反响很大。我也得到了一次组织学术会议的锻炼,促进了我对明清小说的研究。此前此后,沈伯俊、欧阳健、萧缃凯等学界前辈对我的小说研究多有奖掖、提携和帮助,《明清小说研究》副主编张蕊青女士、王学均先生也对我关照颇多,我铭记在心。
1996年秋,我到复旦大学作黄霖教授的访问学者。黄老师乃忠厚长者,为人和做学问都堪称楷模,可谓德业双馨,对我循循善诱,教诲殷殷。我在他的指导下研究《东周列国志》,老师要我力求做到考据、辞章、义理三者的结合,从爬梳史料人手,使立论坚实有据,不发虚言,同时注意理论的阐释和发挥。我那本《(东周列国志)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写成的。老师的要求未必能达到,但在学术理念上对我的影响是很深很远的。
1998年,我被全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科教材编委会遴选为面向2l世纪新教材《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组成员,分工我撰写明代小说部分,促使我从小说演变史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阅读了不少文献材料。
这本《明清小说研究》就是在论文、教材的基础上陆续写成的,其中有几篇先后在《文史知识》(中华书局)、《社会科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海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三国演义)对妇女描写的矛盾心态》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多数是尚未公开发表和近年写的,《论蜀汉政权衰亡的原因》、《对比艺术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红梦梦)八十回后内容之探究》三篇分别与邹作圣先生、杨鑫和陈姝同志合写(文末分别有注),后两篇在我的指导下选择题目,撰写提纲,修改数稿,收入本书时我又作了修改。
还须说明的是,本书非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后来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已有所变化,少数篇章的部分论述也有重复的地方,但考虑到自己学术发展的轨迹还是一如旧貌的好,故未作大的改动。本书参考和借鉴了一些学界成果,有的已在文末注明,有的未能一一注明,谨在此一并致谢。但自愧资质鲁钝,又多荒疏,其中必有不少缺陷和错误,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谨记
2005年6月16日于内江师院

精彩片断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是在三国史料、民间传说、宋元平话和戏剧的基础上,最后由罗贯中加工创作而成的。
西晋初年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释,为罗贯中创作小说提供了基本史料。南朝范晔《后汉书》中的一些人物传记,如《孔融传》、《祢衡传》、《左慈传》等为《三国志》所无,也为罗贯中提供了必要材料。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将三国历史逐年排比,条理更加分明,无疑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
三国故事广泛地在民间流传和丰富,被人们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创造和发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记载了有关三国人物的传闻轶事。到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故事,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已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节目。李商隐有《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到晚唐,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说话艺术发达,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畅快。”说明当时“说三分”不仅艺术效果好,而且“尊刘贬曹”的倾向已很明显。宋代这些话本未流传下来,现存元英宗至治年问(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和近年在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发现的《三分事略》,两书内容大致相同,只是《三分事略》更为简略。《全相三国志平话》约八万字,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突出蜀汉一条主线,有大量的民间传说,但文笔还相当粗糙。
在戏剧舞台上,金元时期也出现了大量三国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的金院本中有《赤壁鏖兵》等多种剧目。南戏戏文中有《貂蝉女》等剧目。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等载,元代及元明之际的杂剧剧目中有六十余种三国戏。从这些剧目和现存的21种剧本看来,大多数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尊刘贬曹”倾向十分鲜明,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罗贯中就是在此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资料很少。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记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竞不知其所终。”贾仲明此书作于永乐二十年(1422年),时年80岁,可知他与罗贯中于至正甲辰(1364年)复会时是22岁。据此,可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约在1315--1385年之间①。罗贯中的籍贯,除太原说外,明代以来还有东原(今山东东平)、钱塘(今杭州)、庐陵(今江西吉安)诸说,近年来集中在“东原”与“太原”之争。除《三国演义》外,署名为罗贯中的作品,还有小说《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和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三国演义》的版本,可大致分为嘉靖本系统和志传本系统。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有弘治甲寅年(1494年)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引》。以后的新刊本多从此出。万历至天启年间,出现了多种题为《三国志传》的版本,均为20卷,内容与嘉靖本有所不同,特别是有关羽之子关索的故事。《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叙诸葛亮南征时,有“关索诈败”一句,但没有完整的故事;后在毛宗岗评本中,却又有一段关索故事。这表明志传本与嘉靖本不属同一底本,其底本有可能早于嘉靖本。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实为叶昼伪托)本,将嘉靖本240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回目也变单句为双句。到清代康熙年问,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志传本,整理回目,修正文辞,并逐回评点。经毛氏父子评改后,小说的正统思想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也有较大提高。从此,毛评本《三国演义》成了最为流行的版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00103/86381.html

更多阅读

案例研究《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学案 2016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解读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产生的现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什么叫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并通过读图,综合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天气及气候产生的影响。对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 绪论

     向来学历史之人,比较不重视社会与经济。西方人讲社会学亦不过 200 年而已。   所谓唯物史观,即经济史观。西方人认为由经济形态来决定社会形态, 再由社会形态决定一切历史,遂有社会的分期。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分期 则称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 序三

     中国历代从政者,“皆据古鉴今,以立时治”。盖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自古圣贤孜孜不倦,终身治经史者,欲其学有成,致用于当世也。先师钱宾四(穆),终身钻研国学。其门下弟子或时人,得其一言一语,或一字一词者,世世享用不尽。1933年,先师于

声明:《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基本信息,《明清小说研究》》为网友想听你呼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