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如此麻辣》是香港著名言情小说家张小娴2011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言情小说。采用了书信体,但不是快速的电子邮件,而是缓慢的邮递书信,以此重拾失落已久的情感。
我的爱如此麻辣_《我的爱如此麻辣》 -基本信息
【图书封面】【图书公告】《我的爱如此麻辣》
书 名:我的爱如此麻辣
作者:张小娴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1
版次:1
页数:225
字数:100000
印刷时间:2011-5-1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SBN:9787530210956
包装:平装
定价:¥22.00
我的爱如此麻辣_《我的爱如此麻辣》 -内容概述
夏如星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任性率真二十多岁女孩,父亲在香港铜锣湾经营一家坚持只卖白汤与红汤的传统麻辣火锅店,如星也在父亲的庇荫下无忧无虑地生活,直到某天父亲意外过世,深受打击的她却又在此时发现了父亲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原来她还有两个远在异地的姐妹……为了维持火锅店、为了重新振作面对现实,夏如星与身在非洲的童年的青梅竹马浩山通起信来。在信中,她倾诉了种种与台湾、成都姐妹相认的喜悦、经营家业的困难、心里逐渐增长的对浩山的特殊情感……
两人因天各一方,只能以书信往返于千山万水之间。信纸上有面对困境的诙谐幽默,也有长久以来对彼此的在意与关心。即使无法朝夕相见但感情如此单纯质朴、纯净真挚。原本陌生的三姐妹更因为齐心照料火锅店而产生深厚的情谊。在爱情悄然降临如星身上的同时,又遭逢了更为巨大的变故,但如星无憾,因为她终于体会到,爱不需要繁复的证据,爱可以原汁原味,简单自然。
我的爱如此麻辣_《我的爱如此麻辣》 -作者简介
张小娴张小娴,女,1967年7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开平,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曾任职电视台编剧及行政人员,亦曾编写电影剧本。张小娴著名言情小说家,19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1985大学时代边工边读,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任当编剧,5年之后转工去亚洲电视,1993年偶然为编剧协会替《明报》撰写两则专栏,得到尝识,开始在《明报》先以《娴言娴语》后用《贴心感觉》开专栏。1994年第一部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一炮而红,1995年结束10年编剧生涯正式成为专职作家,1995年6月在《苹果日报》开专栏“禁果之味”,随后加盟皇冠出版社,并于当年出版《三个ACup的女人》,成功地打动了港台读者。1997年5月,她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一书,除打进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之外,还持久走红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之后,她的《再见野鼬鼠》、《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三月里的幸福饼》及《汉仔夫妇》系列作品相继问世,销量数以十万计,张小娴风头席卷全球华文地区,直逼国际出版市场。1998年她创办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今,现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签约作家,为《经济日报》撰写专栏,是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家。据统计,在香港700万人口中,每70人手里就有一本张小娴的小说。在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世界更拥有无数读者。爱情,是她永远的主题。在她笔下,爱,是人生永不落幕的演出。
我的爱如此麻辣_《我的爱如此麻辣》 -创作背景
张小娴说:“麻辣是悠长低回的爱,日复一日,光阴温润了这份深情。我想告诉你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这部小说她采用了书信体,不是快速的电子邮件,而是缓慢的邮递书信,以此重拾失落已久的情感。香港女孩夏如星在父亲猝逝后,与来自成都、台湾的姐妹合力挽救父亲留下的麻辣火锅店。她在寻找美味火锅秘方的路上,在与分别多年的浩山天各一方的通信中,逐渐明白爱情就像好吃的麻辣锅,它不是让你挥汗如雨猛掉眼泪的辛辣,而是如醇厚的陈年红酒般蕴含幽微的感情。缘分是永不流逝的飨宴,时间是使得一切变得美味的魔法。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励志,如同麻辣锅一般,让你流连难忘,荡气回肠。金庸说,关于爱情你应该要问张小娴。张小娴相信承诺,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她追寻爱情,理解爱情;深知爱情的残酷与美好。她轻描淡写的只字片语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她的金句被无数人奉为恋爱圣经;小娴微博开通短短五个月,粉丝数已远超200万,时时掀起万人转发、讨论的热潮。这就是她,最懂爱情的张小娴。
我的爱如此麻辣_《我的爱如此麻辣》 -出版信息
自2011年6月4日起,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青马文化策划,超人气畅销作家张小娴的最新力作《我的爱如此麻辣》清新上市。《我的爱如此麻辣》是张小娴暌违三年的自我超越之作,故事细腻曲折,诚挚动人。全书以联结世界两端的书信形式,讲述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不悔之爱。张小娴作品在全球华文世界经久不衰,长期占据各大图书排行榜首位。最新散文精选集《想念》同期上市,这套文集长销数年,写爱情写人性入木三分,广受读者追捧。
本书目录
2007年12月31日
2008年1月7日
2008年1月15日
2008年1月19日
2008年1月27日
2008年2月3日
2008年2月6日
2008年2月14日
2008年2月24日
2008年3月7日
2008年3月20日
2008年4月12日
2008年4月27日
2008年5月29日
2008年6月16日
2008年7月3日
2008年7月20日2008年8月15日
2008年8月30日
2008年9月1日
2008年9月20日
2008年10月5日
2008年10月28日
2008年11月15日
2008年11月30日
2008年12月18日
2008年12月30日
2009年1月15日
2009年1月23日
2009年2月14日
2009年3月2日
2009年3月19日
2009年4月2日
2009年6月20日2009年6月30日
2009年7月2日
2009年7月10日
2009年7月22日
2009年7月29日
2009年8月7日
2009年8月12日
2009年8月2日
2009年8月18日
2009年8月18日
2009年8月27日
2009年8月30日
2009年9月3日
2009年9月12日
2009年9月23日
后记
试读章节
书摘与插图
这一刻,你会不会皱着眉头,心里觉得很奇怪,从来不写信的我,为什么竟会在你离开一年之后拿起笔写信给你?
你现在离我有十万八千里远吧?还是更远?这些信,要是没寄出去的话,写给你,也就是写给我自己。
距离那么远,任凭我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你去的那个非洲小国始终有点不真实,给你写信,就好像我是躺在非洲蛮荒的大片草原上,跟你两个人,像我们小时候,也像从前一样,无拘无束,无边无际地说着话,分享着彼此的秘密,然后,也许只记得那些秘密,却忘了大部分说过的话。直到许多年后的一天,尽管我们已经各奔东西,想起当时的对话,我们还是会微笑或是沉思。
可是,假使这一切到头来只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你没回信,那我只好猜想你已经不幸成为狮子腹中的大餐或是被非洲食人族吃掉(我不知道哪样更惨?)。你永远收不到我的信,而不是你再也不想跟我有任何瓜葛。(虽然我能够理解你的理由。你实在有一千个理由不再理我。)
我是不是又在自我安慰了?还是你正在心里咕哝:
“她这个人还真够无赖,她一直都是个无赖。”
怎么都好,写信给一个断绝了一切现代通讯工具的人,本来就有点像自说白话的吧?
五个月前,父亲离开了。
那时候,我绝对没法想象我可以这样平静地告诉你,甚至还能够坐在这里跟你说笑。
出事的那一天,火锅店午夜打烊之后,他一如往常地徒步回家,回家的路上,这个世上最爱我的、陪伴了我二十四年的男人孤零零地昏倒在路边,从此没有再醒过来。
等我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医院的太平间,苍白的身躯上覆着一件灰蓝色的旧夹克,那是他中午离家时穿的,左边脸颊的淤伤是昏倒时造成的。
我到现在还是不能相信他离开了我。他才只有五十九岁,外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年纪年轻许多,虽然个子不高,却也英俊潇洒。呵呵,我是不是有点恋父?可惜,我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全都不像他,没他长得好看。遗传这东西真会作弄人啊!
父亲是死于脑部一个像气泡般微小的血管瘤破裂。这个病,事前毫无征兆,在短短一瞬间就可以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我可怜的父亲根本不知道他脑袋里长了一个随时会把他炸掉的小气泡。后来,我常常想,那个充血的气泡“啵”的一一声破裂的时候,也许就像粉红香槟里飘散的幻灭的泡沫,那么美丽,谁又会想到它是来谋杀你的?
……
读者评论
这本书用书信的方式娓娓道来一个平实却感人的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上一秒在哭下一秒却笑出来的经历。因为也有亲人离世的相似经历,所以感觉主人公“如星”就像是一个很熟悉的自己,在经历生命中的突变后不止是坚强地活着而且还是充实地活着。
这本书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而更多的是叫我们仔细思考身处人生的各个阶段面对的有关于生命和亲情的点点滴滴。是狂澜也好,是把方糖放入咖啡中溅起的那一点也好,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这样自己品味过的人生哪怕有一天生命嘎然而止,也将不会有什么遗憾了。一本很值得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