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概况,北京中医药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于1956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2001年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现馆舍总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现任馆长为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医学哲学博士后。图书馆下设办公室、图书部、期刊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等行政与业务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概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现馆舍总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现任馆长为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医学哲学博士后。图书馆下设办公室、图书部、期刊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等行政与业务部门。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馆藏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西医文献为辅、兼容其它学科的藏书体系。现有馆藏书刊55万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18万余册,每年新增纸本文献3万余册;中医线装书1600余种,共3350函;其中含珍本、善本100多种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有关中医药、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收藏较为齐全,并自主开发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等数据库。我馆开发了《中国医学书目数据库》,收集了馆藏1万2千余种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中医药图书资料(包括港、台地区的出版物),是我国收集中医药资料比较全面、检索功能较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数据库。 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并和校园网相联。本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检索、Internet上网、中医药科研课题检索与查新等服务,同时我馆有40余个数据库供我校师生查讯检索。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沿革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最早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001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现馆舍总建筑面积15811平方米,其中西区图书馆为2006年新建,2007年投入使用,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东区图书馆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师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现有职工3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在职硕士生3人,本科生15人,大专生14人,大专及以下4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人。

在编人员状况

馆长(2人),办公室(2人),流通部(8人),采编部(6人),
东区(7人),信息技术室(8人),阅览室(6人)。

学历状况人数(比例)职称状况人数(比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概况,北京中医药大

本科以上20(51%)高级9(23.2%)

大专14(35.9%)中级25(64.1%)

大专以下5(12.8%)初级5(23%)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馆藏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馆馆藏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西医文献为辅、兼容其它学科的藏书体系。现馆藏纸质书刊达66万余册,并每年新增纸本文献4万余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3.1万种,共近20万册。馆藏线装书2435余种,共6179函,3万余册;其中含善本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2005年起我馆陆续收到教育部赠送总价三百多万元的《中华再造善本》一套。馆藏期刊10万余册,其中中西医期刊6万6千余册,外文期刊2万8千册,现刊千余种。另我馆自2000年开始陆续购买了电子图书,至今已33万余册,其中中医药类电子图书2.3万册。我馆自主开发了《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学术文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六个数据库。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服务

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并和校园网相联。本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检索、Internet上网、中医药科研课题检索与查新等服务。我馆对本校师生免费开放,周开馆时间达到85小时。我馆书刊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借阅一体的管理模式。每年9、10月份会对每个新生进行图书馆入学教育。我馆还承担了我校文献检索课的部分教学任务,并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讲座等活动。我馆2002年与周边的化工大学图书馆、服装学院图书馆、外经贸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四校图书馆馆际互阅的体系;2003年底加入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为我校读者和联合体成员馆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极大的丰富了我校师生的可借阅图书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成绩

2004年教育部对我馆查新机构重新进行了认定,授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ZH01)”公章和机构名称匾牌。近五年来,我馆参加了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美合作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十余项,并有近十项课题获奖。这五年来我馆工作人员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四十余篇,由我馆工作人员独著、合著、主编、参编的出版物也有十余种。21世纪我馆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中医药图书文献馆藏最丰富、智能化程度最高、科研能力最强的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荣誉

本馆是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馆,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的委员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委员会的理事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馆。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授予"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本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分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2004年,成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_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组织结构

馆长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设馆领导2人:

馆长:鲁兆麟教授

鲁兆麟,男,1942年出生,北京市人。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40余年,原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人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还兼任多所中医院校的客座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医学家,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先后主持与参加局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获科研成果奖3项,主编全国各家学说教材2部,率先开展中医医案研究,主编《二续名医类案》,获立夫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主编及参编出版著作2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

研究领域为中医医史文献,主要研究方向为:1.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2.中医学术流派及学说研究;3.中医医案研究。

副馆长:梁永宣教授

梁永宣女1963年出生,山西人。

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士、1991年医学史硕士,2006年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在职博士毕业,现为医史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中国科学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5年~1996年曾赴日本北里东洋医学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东京理科大学药学部汉方研究室研修。1999年~2000年及2007年~2008年由卫生部公派二次赴日本国立茨城大学人文学部合作研究。

1997年与日本东京理科大学远藤次郎教授合作发表于日本《汉方の临床》“敦煌本《明堂经》的复原及对原《明堂经》的考察”一文,获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会长矢数道明、理事长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00103/86954.html

更多阅读

《天下潞商》入藏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天下潞商》入藏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初,以原臺北高等農林學校校舍為基礎,圖書館亦於同年3月由總督府營繕課負責興建館舍,稱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年臺灣光復,同年11月15日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

湖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大学图书馆 直饮水

湖南大学图书馆前身可远溯至创建于北宋年间的岳麓书院御书楼。20世纪初,岳麓书院衍变为湖南大学,1929年12月开始兴建新图书馆,1933年竣工,但1938年4月10日毁于日军侵华战火。此后,经过1947年重建、1951年扩建,1979年新建,2000年与湖南财经

广西大学图书馆工作简报 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广西大学图书馆工作简报——君武图苑(2015年第1期)请点击以下链接获取PDF文件格式的全文版!君武图苑2015年第1期本期主要内容:1、卷首语2、2014年图书馆党政领导换届情况3、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召开2014年年会4、针对校图工委2014年年会

参观温州大学图书馆 温州大学图书馆

在小记者的第五天,也就是7月5日,星期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温州大学图书馆。那里的占地面积很大,都有我们整个学校的两倍这么大。里面的图书更是玲琅满目,多的不得了,有250多万册的纸质版书籍,还有100多万的电子图书。在图书馆门

声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概况,北京中医药大》为网友旧笑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