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树下拾起一片落叶,枯黄的叶片上,那一丝小小的茎,还泛着一些青黄。这小小的生命似乎已经完结了。可它好像也不甘心,仍倔强的努力使自己迸发出象征朝气的绿色。
绿色!这散发着勃勃朝气的色彩。在这收获的秋天,主宰着已被金色代替。这是一个新的颜色,也是一个新时代。
金色的叶从枯树上缓缓飘下宛如一只金色的蝶舞于空中。我又一次弯下了腰去拾那只蝶,出于它的美丽,我只是无意的伸手,却意外的发现,叶子的边缘已被腐化,可中间的茎还散发着微微的绿
这是我又一次看到了绿,继而,我又发现很多叶子都是这样的,中间是一道微微的绿。这道绿是生命的焕发!连树叶都是如此,哪怕就剩一丝希望,都要努力迸发出来,何况人呢?
前年,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第一日就去香山爬山。那时正值十月的黄金季节,满山遍野的红色和黄色,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个劲的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山顶,那举目四望看到的美好景象一直留在了我的脑中。古人云:上山容易,下山难。就在下山途中,我的脚一滑,土一松,整个身子便滚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我的脑子里只有生的渴望我用脚边刹车边改方向。可是,我没有刹住,却用脚撞到了树上。我心里吓坏了,多亏我改变了方向,不然就要葬身于山腰了。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哪怕就剩一丝希望,也要争取。
人的一生,正如叶子一样,不会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希望,哪怕是一丝一毫的,都要努力争取,生命才有延续的机会,才会有意义,有朝气。
这片树叶被我收藏在书中
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标题:作文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567861.html
沙发回目录
写人记事 内容生动
作文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 2014-02-01 07:43
写人记事 内容生动
知识要点:
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考试说明:
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穿珠的结构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的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员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悦;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由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书写自己在朝鲜的感觉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
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
愿每位中学生写作进步!
板凳回目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文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 2014-02-01 07:43
又是一个教师节来临了,学校照例安排老师们在李府酒店吃饭。大家酒足饭饱,尽欢而散。临走的时候,妈妈看到桌子上很多菜都没怎么动,就请服务员把其中的一部分菜打包带走。我感到有些奇怪,心想:这些菜都是别人吃剩下的,妈妈为什么要带走呢?
妈妈让我把菜拎着,拉着我出了酒店。走了几步,我忍不住向妈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妈妈笑笑,说:“这些东西我自然有用处!”我更加好奇了,连忙追问:“你究竟要用它做什么呢?”妈妈意味深长地回答:“我们在酒店里品尝着美味佳肴,但是大街上却有人饥肠辘辘,需要别人关心。”我顿时恍然大悟,立刻自告奋勇:“妈妈,这件事交给我吧!”妈妈点点头。
我左顾右盼,希望找到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走了一段路,也没发现这样的人。走过路口,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一家服装店门口坐着两个老人,他们穿得很破旧,身边放着两个编织袋,看起来似乎有些穷困潦倒,但我仔细一看,两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聊天呢!好像过得挺惬意。妈妈问我:“你觉得他们需要你帮助么?”我说了自己的观察,妈妈赞许地点点头。
这时,我看到在手机商场门口的大街上跪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他穿着一件绿色的外套,样式很老,而且很长,几乎要拖到他的膝盖了。他用乞求的眼光看着路上的行人,但是没有一个人投给他一枚硬币。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我知道,需要我帮助的人就是他!
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妈妈,妈妈轻轻地点点头。我走到那小男孩面前,弯下腰,对他说:“小弟弟,这是我们刚从酒店带来的菜,有糖醋排骨,还有板栗烧鸡和红烧大肠,你喜欢吃吗?”他急忙点头,同时,手迅速抓住袋子,看起来好像有一段时间没吃东西了。我刚把东西放下,那个男孩的妈妈就过来了。她一句话也没说,就急忙打开了饭盒。我看见她的眼睛里满是喜悦。
妈妈连忙拉着我往前走,走了几步,我回头去看,只见那个男孩正和他的妈妈狼吞虎咽地吃呢!我看见他抬起头来,感激地望了我一眼,又埋下头继续吃。此时的我,觉得很开心。妈妈对我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把爱心送给别人,能收获快乐。”
#4楼回目录不曾改变的是那屋那人那情
作文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 2014-02-01 07:43
忆落成泥碾作土,只有情如故。
——题记
几片干枯瘦弱的茶叶在沸水中踊跃翻腾,一起一浮。老爸品着刚买的铁观音,赞不绝口,执意让我尝尝。仅小抿一口,我就被这苦涩呛得不住伸舌头,老爸笑着给我讲起了茶圣陆羽写《茶经》三卷的故事,我无心聆听。而刚才沉积在舌尖的一丝苦涩如茶色蔓延,映刻在我心中成了一幅故乡的画卷。于思绪飘飞之际,我又回到了那一方令我魂牵梦萦的土地。
脑海中,我沿着熟悉的小路一直走,踏过那片泥泞,伫立在了这间小屋前。与周围的“粉墙黛瓦”相比,你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说有多么值得骄傲的雍容华贵的体态,而恰恰是因为你仅由几把纤弱的稻草和几块笨重的木板构成的残破的身躯,使得任何人都能看出你所承载的岁月的沧桑。听大人们说,这个小棚是在一九八0年溃垸后姥爷费尽心血搭建起来的,至今已有了三十年的历史。我的童年是在距离这里极近的外公家度过的,有时也会暗自庆幸自己并没有真正在这屋住过,毕竟搭建这屋的材料中连一块像样的土砖都没有,然而每天总要跑来多次。记忆中,那是一段烂漫的好时光:与姐姐一起自制了鱼竿去钓鱼,满载而归;不厌其烦地拉着外婆跑到屋后的菜园里认蔬菜,观察蔬菜的生长;剥玉米伤了手,便飞快地跑到姥爷家偷吃几条油炸小鱼;乡里的屠夫来收猪仔时吓得躲进了这屋,却在听见猪叫时哈哈大笑……潜意识里,坚定的相信着只有迈进这小屋的门槛,我才是真正回到了老屋,心才是真正的找到了归宿。周围很静,草木鸟虫都不敢为你叹息,唯有屋前奔流不息的河水激昂地奏响了生命的乐章,歌唱着一位老人的风华——姥爷用生命谱写一首动人的歌。
寂寥的夏夜,姥爷和我纳凉在屋前,姥爷端着一杯茶,教我背唐诗读宋词:或关于岸边的几根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关于蕴含着啜饮不尽的清香的茶,“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或关于故乡那轮清澈不变的明月,“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那年稚嫩的我,采一枚明月洗尘。姥爷沐浴着明月赐予的光辉,眼睛里流露着不容亵渎的坚毅与顽强,深情一眼望穿了岁月。因是富农出身,土改后遭到了乡邻的歧视,几年后被逼得背井离乡,生活穷困潦倒。刚到不惑之年,妻子便离世,只剩得他把家中的五个孩子独自拉扯大……如今,姥爷已到了米寿之年,亲人们都劝说、这个“顽固”的老头舍弃这破烂不堪的小屋,而姥爷始终用他最后的倔强默默守护它,守护那段岁月。“金窝银窝都比不上自己的狗窝”,一直沉默着的姥爷用他那被时间磨损得含糊不清的声音低语,却强有力地震开了亲人们的心扉。
行走在故乡的林荫道上,花香满径芬芳满心,风景一如孩提时代的美不胜收。岁月的风,轻轻抚摸在我成长的日记里不留痕迹,却用全力吹了那些曾经,故乡还是变了:一条条水泥路已经铺好,我再也不会在走路时满身是泥,而这却与家乡的气质不符,给如诗如画的故乡增了一份不和谐;乡邻们纷纷离开了这片土地,放弃了耕种与饲养去往大城市谋生,我再也看不见那些老行当,再也听不见猪叫了;姥爷越来越糊涂,我再也听不到姥爷讲故事,再也不能在树荫下听姥爷唱童谣了……岁月沧桑,谁来守护我的家乡?难道童年时代的一幕幕只剩下在脑海里的不断安可?鼻尖忽然嗅到了一股茶的清香,我如饮醍醐。故乡就如这杯茶,只要乡恋依旧,它便永世流芳。
就在这孩提时代,故乡就为我编织了一个梦,关于那屋、那人、那份情,绚烂、隽永。
#5楼回目录南方人北方人
作文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 2014-02-01 07:44
太突然,他们那次相见。
一个在长白山下,吉林;另一个在黄山附近,安徽,相距5000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
都穷困潦倒,也都仇视那个穷困潦倒的家乡。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在山海关的车站里,两个人唠得很投机。
都很穷困,但都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