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张翼翔[中将] 张翼翔[中将]-生平概况,张翼翔[中将]-大事年表

张翼翔(1913―1990),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翼翔_张翼翔[中将] -生平概况

张翼翔,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东独立师班长,红十六军第七师九团排长,红八军第二十一师连长、副营长,红三军团第二师四团营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二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第十四团副团长、团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副旅长,五旅副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新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军长兼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军长兼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铁道兵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张翼翔_张翼翔[中将] -大事年表


张翼翔

张翼翔,1913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

1928年底任浏阳县三区秘密交通员、浏阳纵队队部交通员、地方游击队交通员。

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三军团二纵队战士、湘东独立师班长。

1930年12月任红十六军七师排长、连长。

1931年1月起任独二师连长。

1932年3月起任红八军连长、副营长。

1933年2月起在江西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6月起任红三军团二师营长。

1934年3月起任十八师五十二团营长。参加了长征。

1935年8月起任十七师司令部参谋、侦察科长。

1936年7月起任十七师营长。

1937年1月起任红六军团五十二团参谋长,红六军团军团部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1月起为延安抗大一队学员。

1938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参谋。

1938年6月起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

1939年7月起任新四军第五支队特务营营长。

1939年12月起任第四支队十四团副团长,1940年2月起任十四团团长。

1942年1月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副旅长。

1943年8月入淮南华中党校学习。1943年9月至1944年12月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副旅长。

1945年1月至7月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7月起任第二纵队第一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至1946年11月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旅长。

1946年11月至1948年12月任华东第一纵队参谋长,1948年10月至1949年2月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二十军副军长,9月起任第二十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起任陆军第二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1952年5月至11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军长。

1952年11月至1954年春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

1954年3月入解放军总政治部高级干部文化班学习。

1955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7年9月至1963年12月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

1963年12月至1968年6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军训部党委副书记。

1968年6月至1969年5月任铁道兵司令员、铁道兵党委书记。

1968年2月至1970年5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

1969年5月至1975年4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员。

1975年4月至1985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1990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

张翼翔_张翼翔[中将] -津浦线受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坚持卖国、独裁的蒋介石,又磨刀霍霍,准备发动内战。刚刚晴朗的天空又出现战争的阴云。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党中央、毛泽东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和“发展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为此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1945年9月20日,在浙东四明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的苏浙军区浙东纵队,接到新四军军部急电,指示“放弃浙东,全军北撤”,命纵队及地方党政干部,除留下秘密工作者和少数武装人员外,在7天内全部撤离浙东,开赴江北。接到命令,纵队副司令员张翼翔和纵队领导同志一起,立即筹集船只集中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开展宣传动员,布置善后工作,确定北撤行动部署,毅然决然在7天内率纵队1.5万人渡海北上。他们挥泪告别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与他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浙东父老乡亲,开始了伟大的解放战争的新征程。

1945年11月,奉党中央之命,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北撤之浙东、浙西、苏南新四军部队和党政机关组成新四军第1纵队,立即开赴东北,协同东北部队执行发展东北解放区的任务。11月10日,新四军第1纵队正式成立,下辖3个旅。第3旅由原浙东纵队组成,张翼翔任旅长。11月下旬,张翼翔率第3旅到达滨海地区休整,待命进入东北。

然而,战局瞬息万变。国民党第13军、第25军突然在秦皇岛登陆,占领山海关,又长驱直入攻占锦州,切断了华北部队与东北部队的联系,并进占沈阳。中央遂命新四军第1纵队停止进入东北,待命行动。不久,又令第1纵队留山东地区作战,编为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在莒县朱梅地区休整待机。张翼翔所率第3旅浙东兵居多,初到山东,与当地老百姓一时难以沟通。当地干部说:这些南方兵,讲话像鸟啼,叽里呱啦,一句也听不懂,好像来了一批外国兵;个个留长发,好像来了一批学生兵;不少人盖五颜六色的绸面丝棉被,有人还穿绸衬衣,好像来了一批少爷兵。有群众悄悄议论:“这样的部队还能打仗?”部队从南方来到北方,生活上感到诸多不习惯。在浙东吃惯了大米,吃不惯北方的面食,更吃不惯高粱米。在山东,小米是上好的细粮,山东人民尽量省下小米供应部队,可这些南方兵没吃过小米,连淘都不会淘。

面对这些情况,张翼翔认为,部队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适应山东生活,尽快扎根于山东人民之中。过去在浙东,我们就是依靠群众才站住了脚;如今到山东,也一定要和这里的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无往而不胜。他反复向部队讲明军民鱼水一家人的道理,积极倡导指战员开展与房东谈家常、帮助房东做家务等活动。年轻战士接受新事物快,刚学会几句山东话,就用手势比划着,与当地群众交流起来,使群众很快明白了这支部队来自盛产丝绸的江南鱼米之乡。在那里,穿件绸衣,盖条绸被,是很平常的事,并非就是地主资本家。那里很多留小分头,也不是什么不良习气。而且,这支部队曾长期战斗在敌人心腹地区,在长江南北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许多贡献,同样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群众渐渐同部队靠近了,他们主动到连队伙房去,帮助部队淘小米,做面食。

张翼翔抓住群众帮助部队的每一件小事,在部队中广为宣传。又请来当地干部,给部队作根据地斗争史和新旧光景对比的报告。还组织指战员访问翻身农民,听他们忆苦思甜,听他们讲老区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指战员们深深体会到,在老根据地,恶霸地主确实打倒了,穷人确实翻身作主人了,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普遍提高了,社会风气确实纯正了,这里确实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

人民了解了部队,部队也了解了人民,军民之间关系更密切,感情也更亲近了。山东老区开始成为这些南方人的第二故乡,部队北撤以来因远离乡土而产生的思想波动渐渐平息了。

1946年1月上旬,第1纵队向津浦线开进,准备攻取兖州。纵队交给第3旅的任务是在鲁中地方武装配合下,包围监视泰安的日伪军,破袭泰安南北铁路,防敌南援。接到战斗任务后,第3旅指战员人人斗志昂扬,个个摩拳擦掌。张翼翔率领部队迅速北上。


1945年9月9日,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

这时,虽然日本早已宣布投降,但中国军队对遍布中国城镇的日军的受降任务还未彻底完成。况且,我们要受降,国民党也要受降,斗争是尖锐复杂的。泰安、大汶口地区驻扎着日军的“至锐”旅团。纵队指示张翼翔要尽可能以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先孤立“至锐”旅团,消灭伪军,然后迫使“至锐”旅团向纵队投降缴械。张翼翔为此作了一系列努力。

当纵队对兖州的攻击刚一开始,张翼翔就率部迅速实施了对泰安、大汶口日军的严密包围监视,并派员向日军下达通牒,严令他们不得参与中国内战,听候命令准备投降缴械,迫使日军在纵队主力攻击兖州时未敢轻举妄动。

此时,国共双方停战令即将生效,为争获受降权,国民党军密令“至锐”旅团务于停战令生效前撤至济南缴械,同时令泰安、大汶口伪军接替日军防务。张翼翔当即指出,日军目前在纵队包围圈内,理所当然应由纵队受降。为击破国民党军争夺受降权的阴谋,他命令一部兵力配合鲁中地方武装迅速包围泰安,集中主力阻止日军北撤。

1月12日黄昏,赤柴日军北撤。张翼翔当即命令部队进占该地,并将接替日军之伪军击溃。撤退日军集中于大汶口、东太平后,又分两个梯队开进。当其先头部队进至百子坡时,张翼翔指挥部队坚决予以阻击并收缴其武器,迫其退回原地。1月14日,即国共双方停战令生效的第二天,济南国民党军队一部南下,有接应日军北撤的企图。为争取时间,进一步迫日军向我投降,在纵队统一指挥下,张翼翔以一部兵力配合第2旅包围华丰、大汶口、东太平之敌:以旅主力控制泰安、大汶口之间地区,防敌北窜。之后,部队施以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迫使日军于23日交出汽车37辆,各种火炮11门,轻重机枪56挺,步枪800余支,各种炮弹、子弹3万余发和大批辎重。此时,纵队迫使日军投降缴械任务已经完成,遂放其撤向济南。为防止日军报复,张翼翔令部队在日军开进道路上布置兵力,严密监视其行动。

抗战八年,日军疯狂嚣张一时。今天,看着日军“至锐”旅团3000余人在纵队监视下,犹如丧家之犬,狼狈撤退,张翼翔和指战员们确实感到大快人心。

张翼翔_张翼翔[中将] -收复泰安


张翼翔部在做攻城准备

津浦线讨逆受降任务完成后,因停战令已生效,国内出现了暂时和平。张翼翔奉命组织部队一面继续包围泰安等 地伪军,一面转入战备休整。对于停战,张翼翔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国民党交手多年,教训颇多。他认为,是战是和,最终不取决于共产党,而取决于国民党。因此,必须作好两手准备:一手准备实现和平,这是人民的渴望,形势的要求;另一手则要准备战争,这是主要的、基本的,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这样的两手准备,是要吃亏的。

根据纵队指示,他积极组织部队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开展军事练兵,抓紧战术、技术训练,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迎击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作好了军事上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国民党果然并无停战诚意,不久便开始进攻我东北解放区,继而又包围我中原李先念部队,同时增兵华北、华中、山东。泰安被围之伪军也蠢蠢欲动。

5月间,形势越发明朗。党中央明确指示:“国民党反动派除在东北扩大内战外,现正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在此情况下,共产党必须有充分准备,能够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坚决彻底粉碎之。”6月1日,党中央又进一步指出:“美蒋对我极为恶劣,全面内战不可避免。”为迎击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策应中原和苏皖部队的对敌斗争,以利尔后机动作战,山东野战军决心拔除山东解放区内残存的伪军据点,并令第1纵队围歼泰安伪军警备第1旅宁春霖部和大汶口伪军第5路军吴化文的第1团赵广兴部。张翼翔奉令率部协同第1旅执行夺取泰安的作战任务。

泰安城北靠泰山,其西关与津浦铁路毗邻,是该城商业中心,主要建筑物大部分布于西关一带。守敌宁春霖部,系日寇投降后由7个县的伪保安团纠集而成,共3个团和1个特务营,全部驻守在城内和西关。其中西关为其防御重点,有6个营的兵力在西关及沿城墙一线。西关各重要街道均筑有巷战工事,设有各种障碍,又利用医院、学校、教堂等高大建筑物作为支撑点,依据城墙和城壕作为屏障。纵队确定以西关为主要突击方向,由张翼翔指挥第3旅及配属第1旅之第1团共3个团兵力担任对西关之敌的攻击。

受领任务后,张翼翔立即召开会议,讨论敌情,研究打法。经反复研究,决定以第1旅第1团担任对共和街以东和伍家庙以西、以北至西门外大街地域之敌的攻击,得手后继续夺取基督教堂,断敌退路,并肃清该地域之敌;以第8团先行肃清共和街以西、奈鸟河以东地域之敌,尔后夺取电灯公司,继续向北夺取翠英中学;以第9团肃清奈鸟西北地域之敌,并配合第8团夺取翠英中学。

张翼翔深知,夺取西关将是一场恶战。他亲自组织战前各项准备工作,除反复研究作战部署和作战指挥外,还组织各级干部和突击连的战斗骨干进行反复细致的敌前侦察,确定突破口和运动路线,研究火力组织、战斗队形以及在战斗中怎样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等。攻城器材、弹药等也都作了周密的筹划和准备。战斗发起前夕,纵队政治部发布紧急动员令,号召指战员为保卫和平而战,为保卫山东解放区而战。张翼翔也对部队作了深入的战斗动员。根据第3旅自身的情况,还提出了“打响第一炮,与老大哥比赛”的口号。部队士气空前高涨。


张翼翔部进攻泰安

6月7日夜,部队的冲锋号声格外响亮,猛烈的枪炮声划破天空,连续不断。攻城战斗开始了。各路部队在泰安外围与敌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在西关主攻方向,张翼翔亲自指挥突击部队,以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突然猛烈动作,乘着炮火,扫雷区,越铁丝网,跨深壕,连续突击,强行爆破,一举突破敌前沿阵地,迅速进入巷战。第9团占领过街楼、教场口地区,突入财源街,继续向纵深发展。第8团占领粮食市街,攻取下河桥与第9团会合后,即向电灯公司、浸信会迫近。第1团从第8团右侧突入财源街,向东北方向发展。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张翼翔[中将] 张翼翔[中将]-生平概况,张翼翔[中将]-大事年表

敌遭我突然打击,被迫放弃前沿一线阵地,企图利用街道工事,凭借高大建筑,坚守基督堂、伍家庙、电灯公司等要点,并在局部阵地实施小部队反冲击。为粉碎敌之顽抗,张翼翔调整部署,与敌展开争夺制高点的战斗。他命令炮火猛烈压制敌火力点,摧毁碉堡工事,直接支援步兵,同时令步兵采用搭人梯、翻墙头、打壁洞等手段,打通道路,穿越民房,从两侧迂回分割敌人。经过激烈战斗,残敌逃入城内。8日午后,张翼翔指挥部队夺占西关。与此同时,东关、南关、北关的战斗也进展顺利。敌龟缩城内,我攻城部队直逼城垣。泰安守敌手忙脚乱,一片哀鸣。纵队首长决心乘胜攻城,不给残敌以喘息之机。遂令各部队作好攻城准备,并调整部署,确定以城西和城南为主攻方向,以岱庙伪旅部、天主教堂、伪县政府为主要攻击目标。

由哪个部队担负这项重要任务呢?任务区分时,司令员叶飞等纵队首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张翼翔。在夺占西关的战斗中,第3旅斗志旺盛,勇猛顽强,有一股势不可挡的锐气。叶飞当即决定,以张翼翔率第3旅由城西主攻。经过一天紧张的攻城准备,10日黄昏,部队隐蔽进至前沿进攻出发阵地。战士们摩拳擦掌,精神抖擞,急切地等待总攻的战斗号令。

18时,总攻开始了。顿时,炮火冲天,枪声猛烈。第3旅首先利用紧靠城墙之有利阵地,组织密集火力。10余门山炮、迫击炮,80余挺轻重机枪,对预定突破地段实施猛烈射击,摧毁敌城墙碉堡工事和火力点。守敌依仗强固的城防工事拼死抵抗。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张翼翔指挥突击部队奋勇越过城壕,冒着敌密集火力架梯登城。第8团第4连首先打开并巩固突破口,将红旗插上泰安城头。该团后续部队迅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8102.html

更多阅读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李聚奎 李聚奎-生平,李聚奎-大事年表

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宋庆龄 宋庆龄-生平经历,宋庆龄-大事年表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声明:《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张翼翔[中将] 张翼翔[中将]-生平概况,张翼翔[中将]-大事年表》为网友时光滥好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