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桥 通济桥 通济桥-通济桥,通济桥-行通济

通济桥 通济桥 通济桥-通济桥,通济桥-行通济

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分别于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8年)、万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启六年(1626)户部尚书李侍问再次发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后人在桥旁石柱刻以对联:“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济万人之往来,曲桥跨水,艳称村尾村尾垂虹”,并建有南济观音庙和通运社。民国初年,通济桥附近河道淤塞,已极少往来。解放后,佛山马路多次扩建,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被改为大马路,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桥”的痕迹了。

通济桥_通济桥 -通济桥


佛山通济桥牌坊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佛山通济桥牌坊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

岁月变迁,昔日通济桥已踪迹难觅,使年年“行通济”徒有其名,实为憾事。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佛山市政府斥资1700万元于2001年1月18日复原通济桥。修复后的通济桥建筑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通济桥长32米,宽9.9米。桥两端的抱鼓石,以祥云和蝙蝠衬托风车,体现出通济桥民俗的象征物――风车。桥身上雕刻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所执的神器,寓意市民过桥时祈求消灾、寻求平安的美好祝愿。桥柱的上部,用大象的头“拱”出一个果篮,里面有南瓜、仙桃,取意“象抱太平”。古代的通济桥,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反映出“九出十三归”的意念。如今也在新桥上得到体现:以防滑条取代台阶,在桥的北端安置9条,在桥的南端安置13条。不仅提高了过桥人的安全系数,同时体现了过桥企福的意念。通济桥下面的水体面积2000平方米,并设立了亲水台阶、知鱼轩、乐鱼亭,取意于古诗“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

通济桥的牌坊上高高挂着“通济”的木碑额,稍下一点有一对对联:

左联是“济万人之来往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右联是“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

对联概括了原通济桥的风貌特色,但重建后的通济桥远远逊色于原桥,没有了舟舫如织,没有斜阳映桥如虹,最重要的是,这只不过是纪念原桥的一个景点,没有了原桥的那种真挚、亲切的感情。惜星移景易,古桥断迹,然“行通济”之风长盛。


佛山通济桥景色通济桥广场以通济桥、闸门楼及南北两个广场为主轴线,再配以桥下水体、周边绿化,形成一个面积7300平方米的公园。闸门楼的主体用青砖砌成,两边配拱形门洞。闸门的屋脊采用石湾公仔图案,表现佛山美术陶瓷的魅力,画面中勾画出古代通济桥兴旺发达的情景,里面有财神、舞狮、卖风车等。而公仔图两边分别有一条龙和凤,寓意是龙凤呈祥。闸门楼公仔屋下面,是灰雕图“蝙蝠踩双钱”,用“福”“钱”寓意富贵。

惜星移景易,古桥断迹,然“行通济”之风长盛。

“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与“通济行”。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至今已延续400多年。

通济桥_通济桥 -行通济


在广佛都市圈,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无闭翳”活动。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无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历史。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

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行通济内念两个关键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领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这此早已烙在珠三角当地居民脑海的文化印记,经佛山当地政府的全力维持和推崇,加上近年来佛山传媒集团举全媒体力量积极参与和运作,成为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盛事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民俗。

行是粤语走的意思,通济指的是通济桥。

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无忧愁、无衰气。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

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距今400多年。被称为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行通济的习俗不变,人们每年仍不约而同地走过桥面。直到2001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重建通济桥,以延续行通济的习俗。

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是木石参半的拱桥,建成时,取名为“通济桥”。因为桥的位置建立在佛山涌的上游,正好是河涌的出口,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回到佛山时,发起募捐修桥。在建桥时,他征求了乡中父老和河涌下游的各乡父老的意见,用木石参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

“行通济,无蔽翳”这种说法在何时盛行?《行通济》一书中提出:“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蔽翳”是指无忧愁、无衰气的意思。“蔽翳”是广州方言,亦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8588.html

更多阅读

天桥•1901•济南火车站机务段通和塔 济南机务段待遇

通和塔位于济南火车站机务段内,这座水塔有着百年历史,与济南开埠,与济南开通火车有着密切联系。水塔高约四十米,原为津浦铁路机务段的工业用水水塔,始建于一九一零年。水塔由德国工程师司马门设计,工程师哈尔曼等人建造。水塔主要为蒸汽机

江东古桥天下奇 维奇奥古桥

江东古桥天下奇“江风摇落水漪涟,恍似秦淮八月天。邱陇高低龙屿店,烟波出没鹭门船。”此首《江东诗》是古代诗人王敬游览江东桥后留下的诗文。(摘自翁国梁著《漳州史迹》第34页)江东桥原名通济桥、虎渡桥,位于龙海市榜山镇马崎村(原步

乐山五通桥桫椤谷游记 四川乐山五通桥区

出宜宾往西北偏西方向走,有新落成的宜乐高速。上高速一个小时左右到五通桥,有一个小镇称之为西坝镇。在镇中央有两家醒目的餐馆,都做西坝豆腐。正值十一大假,慕名而来得人不少,车沿途停满了。餐馆里人也坐满了,里外站了很多人,等着其他人

常州古桥——广济桥 古桥镜水

常州广济桥位于古运河东的东坡公园内 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原在常州市区西仓街,俗称西仓桥,跨京杭大运河,三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成化年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有券眉。桥长48.25米,宽4.9米

声明:《通济桥 通济桥 通济桥-通济桥,通济桥-行通济》为网友风不等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