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邕宁那楼风水留题 邕宁区 邕宁区-区域概况,邕宁区-历史

邕宁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邕宁区辖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百济乡、中和乡5个乡镇,含65个行政村、9个社区,455个自然屯,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90公顷;2010年年末总人口为33.74万,其中壮族人口占95%。邕宁区辖3个镇: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2个乡:百济乡、中和乡。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红星路。据《广西2011年统计年鉴》统计,2010年邕宁区生产总值41.4194亿元,同比增长10.63%,人均生产总值14711元;财政收入3.07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9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元,农村民民人均纯收入4968元。

邕宁区_邕宁区 -区域概况


邕宁区

邕宁区区位优势明显,陆路、水路交通便利,经过城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有南北高速公路、黎南铁路复线,在城区内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运站,正在建设中的邕宁―灵山―浦北二级公路,通往广东方向;境内有邕江、八尺江等较大的河流,水路直通广州、香港,可通航千吨级货轮。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发展,优势农副产品初具规模,工业已经形成水泥、造纸、化工、制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交通、通讯、城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

邕宁区_邕宁区 -历史

邕宁历史悠久,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始设建置,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建县起至解放初,县治均设在南宁城内,南宁也是历代州、府治所在地。

改革开放以来,原邕宁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抢抓机遇,创办了大沙田、沿海经济走廊、仙葫等三个开发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和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撤县建区,融入大南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邕宁区_邕宁区 -行政区划

邕宁区辖3个镇、2个乡: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乡、中和乡。

蒲庙镇

位于南宁市东南面,距市区15千米,镇政府驻地为邕宁区城区所在地,是全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249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有164个自然坡,8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013户,其中农业人口19395户,非农业15618户;年末总人口数122065人,其中农业82418人,非农业人口39647人。

新江镇

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镇政府驻地新江圩,距城区政府所在地15千米,离市区中心32千米。总面积16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61个自然坡,220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人口30200人,壮族人口占95.7%;农业人口占96.8%。

那楼镇

位于邕宁区东南部,距离市中心43千米。辖2个社区,20个村委会,有97个自然坡(屯),7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560户。其中农业19113户,非农业447户。2004年末总人口890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4人。镇政府驻地那楼街,城镇面积1.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2万人。

中和乡

位于邕宁区城区东南部,东南与灵山、横县两县交界,距区政府所在地34千米,距南宁市52千米。总面积176平方千米,下辖社区1个,行政村7个,自然坡37个,村民小组332个,总人口31554人。

百济乡

位于邕宁区南部,乡政府驻地百济圩,距城区38千米。总面积310平方千米,人口41307人,辖有1个社区及13个行政村,137个自然坡,408个村民小组。

邕宁区_邕宁区 -历史沿革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邕宁县,设立南宁市邕宁区。将原邕宁县的蒲庙(不含莫村)


邕宁区、新江、那楼、镇龙、百济、中和6个乡镇划归邕宁区管辖,邕宁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区划调整后,邕宁区辖: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百济乡、镇龙乡、中和乡。2004年末,总人口31.6万人。
2005年3月18日,邕宁县撤县设区,邕宁区正式成立。
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镇龙乡建制,整体并入那楼镇,扩大那楼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后的那楼镇管辖罗马、那盆、那头、屯六、那旺、屯了、中山、那务、坛墩、坛垌、河浪、华佳、那利、三江、那文、那他、那丰、那良、屯良、棠梨等20个村和那楼、镇龙2个社区,总面积354.2平方千米,人口8.77万人。那楼镇人民政府驻那楼社区。7月,撤销镇龙乡,并入那楼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邕宁区辖3个镇、2个乡: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乡、中和乡。共有9个社区居委会、65个村委会。
蒲庙镇面积249平方千米。辖21个村(居)委会,160个自然坡。年末人口123744人。
那楼镇面积354平方千米。辖22个村(居)委会,102个自然坡。年末人口85550人。
新江镇面积165平方千米。辖9个村(居)委会,61个自然坡。年末人口29294人。
百济乡面积310平方千米。辖14个村(居)委会,137个自然坡。年末人口42867人。
中和乡面积176平方千米。辖8个村(居)委会,37个自然坡。年末人口33118人。

邕宁区_邕宁区 -经济发展

2007年,城区实现生产总值24.46亿元,增长15.26%。实现了“四个突破”:财政总收入21728万元,突破2亿元,完成城区人大预算的109.46%,增长20.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03亿元,突破10亿元,增长30.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63元,突破1万元,增长15.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 突破3000元,比上年增收391元,增长13.92%,增幅首次超过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增长16.3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28亿元,增长33.51%;实际利用内资3.68亿元,增长28%。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邕宁区_邕宁区 -农业农村

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区农村


邕宁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播种比重提升,优质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通过实施“稳粮、优蔗、兴果、扩桑、强养、促林”工程,积极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培育优质谷、甘蔗、蔬菜、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发展淮山、桑蚕、木薯、西洋南瓜、甜瓜、红龙果等六个特色产业。桑蚕发展势头强劲。甘蔗生产已成为城区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23万亩,预计产量达105万吨,比上个榨季增产13.8万吨,实现了甘蔗总产量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家禽养殖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年肉类总产量3.97万吨,增长10.5%。其中温氏公司发展了8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户1000多户,户均获利1.64万元。通过开展建设试点工作,每个试点村都形成了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兑付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等各项补贴730多万元。

邕宁区_邕宁区 -城市建设

历史邕宁那楼风水留题 邕宁区 邕宁区-区域概况,邕宁区-历史

仙葫大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桥一路”建设进展顺利,仙葫大桥已进入桥面施工阶段,累计完成投资8千多万元,预计2006年6月大桥主桥即可建成,年底可通车;邕宁―灵山―浦北二级公路邕宁段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工作;邕(宁)良(庆)大道拓宽工程已完成主车道建设并安装了路灯。蒲庙旧城改造扎实推进,完成了五圣宫维修(总投资80万元)和林业路等10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530万元,建设了总长109.7公里的21条乡村道路,贯通了那楼至新江、那楼至百济、中和至那楼、百济的乡镇之间的横向道路,解决了18个行政村、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投资400万元,建成17个村(坡)的人饮工程,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了清水泉电灌站技改、蒲庙电灌站技改、广良支渠防渗、那寨水库和大王滩东干渠水毁修复及5个小型水利治旱等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在蒲庙镇孟莲村开展的总投资660万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已完成。新建生态文明村2个、沼气池1745座。

各项改革

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妥善做好企业改革各项工作。实施第一批9家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完成了5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等工作。撤县设区后的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实现了机构撤并、重组、职责划转、人员调整的平稳过渡,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了增资扩股工作。水利系统、供销系统、粮油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

以项目为中心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两会一节”的平台,举行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会,邀请客商到城区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吸引了众多客商到城区投资。年内,广西华劲纸业集团第一期投资2.5亿元年产5万吨高级文化纸项目、南糖集团投资1.87亿元年产5万吨机械浆项目等一批工业项目正式签约邕宁区。2005年,全城区新签约项目12个,协议投资总额11.8亿元;合同引进内资5.1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4%,实际到位内资1.5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完成新批合同外资409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实际利用外资201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5%。

邕宁区_邕宁区 -科教文卫

全年获得自治区、市科技部门立项项目12项,安排城区本级科技三项计划项目35项,落实科技三项费用234万元,重点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

6517万元,项目预计产生效益达2.1亿元。基本上解决了邕宁区大量聘用代课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投资324万元,新建新江汉林小学等5幢共3944平方米的教学楼,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为所有的教学点配备了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完全小学全部建成了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的中学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建立了对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帮扶制度,对6723名困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2005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城区高考考上大学本科2439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场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9场次。邕宁区运动员在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2个、第二名34个、第三名24个。协办2005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邕宁歌台文艺活动。2005年,邕宁区农民八音队获中宣部、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称号。全面实施2001~2010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抓好为生活困难的城乡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项目。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强化了医疗机构管理和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工作,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了人民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年内全城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7个,床位547张,卫生技术人员1064人。村卫生室覆盖率93%。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重大传染病疫情出现。投入180万元作为各乡镇计生服务所硬件建设。全城区计划生育率为86.3%,二孩计生率70.59%,出生统计合格率为97.65%,术后回访率为100%,征收社会抚养费115.1万元。2005年城区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指标内,获南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责任制考核二等奖。

邕宁区_邕宁区 -社会事业

再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开发

公益性岗位,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99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规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4125人,向自治区内外转移劳动力3798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83.47%。

社会保障:“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低保”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下岗职工、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09.1万元。年内为377名白内障患者实行了复明手术救助,完成了7个五保新村建设、4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23户水毁民房重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内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77件,办复率为100%。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南宁市验收。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顺利完成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年内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日、“创建全国文明城”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军民共建活动,完成了3个市级文明社区的创建任务。

邕宁区_邕宁区 -旅游

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1995年2月,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友谊关关楼在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中曾两次被毁。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平均高度为10米。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当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关楼底座上原来只建有一层木结构回廊,重建时改用钢混结构,并加了两层回廊,每层回廊平均为80平方米。回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棂装饰了各式图案,外墙为墨绿色石米贴面,显得庄严、古朴。回廊第一层以图片形式陈列着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和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历史。第二层是中越高级领导人会晤室。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在这里亲切会晤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第三层是中国九大名关展览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8836.html

更多阅读

看杭州19楼社区发展历史 杭州19楼

19楼社区发展历史【2001年-2005年:探索和发展阶段】2001年6月8日,19楼正式成立。网站最初的网址:http://www.19floor.net,现在该域名还存在。点击跳转到http://hangzhou.19lou.com看最初的网站后缀.net结尾的,当时的含义是,技术类的网站。

留题宝地集锦|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龙行天下风水网

留题集锦留题:即是前贤看到风水宝地后用文字描述,留待有福之人!吴景鸾题──黄猴出洞山赋案上文峰对面圲,蜂腰鶴膝妙无穷,木火冲天皆显现,人间仕子受皇封,凤阙叠叠宝盖重重。三千粉黛皆拱护,几百烟花也异峰,乾龙同结飞天凤,不及黄猴出洞中,案上

赖布衣风水真正传人-赖九鼎_赖布衣_催福楼 风水大师赖布衣

赖九鼎:广西合浦人,甲辰年生,本科学历;国学风水大师、专家、导师;宋朝国师赖布衣家传“催福楼”风水第39代衣钵掌门人。原系政府某行政部门干部,因缘其系赖派风水主要传人和现任掌门,赖九鼎是唯一真传有赖布衣祖师北斗九星吊宫风水秘法和北

历史沿革 土楼 土楼-历史沿革,土楼-种类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

声明:《历史邕宁那楼风水留题 邕宁区 邕宁区-区域概况,邕宁区-历史》为网友书写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