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份子是民间的一种收集资金的客套做法。婚姻礼俗。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
随份子_随份子 -概述
生活中各种人们参加各种宴会的时候,例如生日会,婚礼的时候封的红包,称为随份子。
随份子是民间的一种收集资金的客套做法。 一般在亲戚朋友进行大的开销(诸如儿子考上大学为凑齐学费,亲戚朋友们各出一点钱给予帮助;结婚时亲戚朋友们出点钱帮忙等),一般来说关系好的亲戚朋友就多出点,一般的就少出一点。北方的随份子就是在婚礼上直接交给婚礼负责收份子的人。在西北民俗中也叫“礼单子”。
随份子_随份子 -奢侈并无奈着
很多新人非常愿意在"五一"等节日期间举办婚礼,不过,参加婚礼"随份子"的风俗却也让很多人头疼,有的市民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被"份子"钱刮得一干二净。
王彬说:"虽然刚刚工作几年,但我这个'五一'送出去的'礼金'就已多达3000元。"他告诉记者,1日他刚参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礼,3日又收到了一个并不熟悉的大学同学6日的结婚请柬。这个月一共收到了6张请柬,每个最少也要200元。一个月的工资就这样被"掏走"了。
张大姐(下岗职工)说,哥哥的孩子"五一"结婚,他们知道她家生活困难,说好了不要礼,但一想到这种关系也不能少送啊!结果送了一次,往往要几个月才能缓过来。
袁小姐(一位普通教师):自去年10月份以来,朋友结婚、乔迁她已经送出了千余元。她说,这等于储蓄了,以后结婚,别人还会还给我。不少人认为,如果自己有事不收礼金,以前的"人情投资"就等于打了水漂,所以只得随波逐流,人情消费也就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顽疾。
在农村,随份子现象更为普遍,一方面子女结婚时,须置办住房、交通工具(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另一方面,每逢农户子女结婚、生日、老人过寿或故去时,都要相互攀比,在村中大操大办,村民们集中在一起吃喝,"三天流水宴"后铺张浪费严重。好多贫困家庭,为了让乡亲们瞧得起,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往往办完"事宴"后负债累累,为日后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份子_随份子 -被动消费
由于传统习俗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目前还有不少人过着"被动消费"的生活,即钱是自己的,但花钱却不心甘情愿。特别是在节假日,形形色色的"被动消费"更是五花八门。
"红色消费"
如今,人们把鲜红的请帖戏称为"红色罚款单"。目前,在我国发请帖,摆酒宴的家庭好事、大事,大凡有婚庆、乔迁、生日、满月、升学、提职等等。鲜红请帖送上门,心中虽叫苦不迭,但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热情祝贺、欣然赴宴的样子。
"白色消费"
以往,谁家老人去世,亲朋好友只需前去劝慰后人,帮忙做些家务即可。如今却不大一样了。去"奔丧"不但要烧纸点香燃烛,关系亲近的亲朋更要送上一份"香火钱",一般人也要随份子,这几年在一些地方,随着迷信活动复苏,这种"白色消费"愈演愈烈。
"绿色消费"
目前,提起家庭消费,人们自然会说起孩子的教育消费。如今,为了孩子的前程,再贵也得掏钱。可以说,教育高消费是人们最甘愿、又最无奈的支出,但这里毕竟还有一个希望,于是家长们称之为"绿色消费"。
"黑色消费"
这是指老百姓出得最冤、又无法抗拒的消费。一是社会上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二是农村宗族势力建祠堂、造族谱、修祖坟。如果不掏钱,那就扣上一顶"不认祖宗,无情无义"的帽子。
春暖花开,掀起了结婚的高潮,许多恋人们乘此明媚春光步入婚礼殿堂。然而,你来我往的随份子钱也日渐加码,许多人为了表达情谊在频繁的随份子中不惜重金。
随份子_随份子 -相关
随份子有感
“随份子”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挚爱亲朋,同窗同事,领导老师,家中有个大事小情,大家都去看一看,随上一份礼物、礼金,既可以表达心意,也是延续友谊、增进感情的机会。
但是,随着“随份子”名目越来越多,人们普遍感觉人际关系被“随份子”套牢了。你今天庆满月,我明天贺升学,你今天举行婚礼,我明天开办寿宴……你送我,我送你,每个人在付出之后,往往也期待着下一次“人情回笼”搞得大家频繁的吃着“自助餐”,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成全的是酒楼饭馆。
在过去,谁家有事每人随上一点钱或送上一些日常用品,表达一下祝福也就可以了。渐渐的,份子钱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把这当成相互攀比和敛财的工具,以往不怎么联系的朋友,到“随份子”时候就都想到了,人可以不到场,钱却可以“通过银行汇过来”。“随份子”加剧了工薪阶层的负担,每年因此拿出一半工资的不在少数,许多人都“奢侈并无奈着”。
本是用来表达美好祝福的“随份子”,却演变成了彼此欠下的“人情债”,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