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灵川县 灵川县-历史沿革,灵川县-行政区划

灵川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桂林市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灵川镇银渠路48号,地处东经110°17′~110°47′,北纬25°04′~25°48′,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区接壤,南与桂林市区相连,为历代“楚粤往来之要冲”;境内气候适宜,特产丰富,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柑桔、毛竹生产基地,素以“地灵人杰山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而着称于世。

灵川_灵川县 -历史沿革


灵川县灵川县建置之前,古属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桂

林郡地,汉属零陵郡始安县,唐初属桂州始安县地。

唐龙朔二年(662),析始安置灵川县。属桂州总管桂州。

五代十国先属楚,后归南汉。

宋隶广南西路静江府。

元隶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

清属广西行省桂林府。

民国2年7月,裁府设道,灵川隶属广西省漓江道(3年改称桂林道)。15年10月废道后,隶属广西省桂林行政督察委员会。19年,属桂林民团区。23年3月,属桂林行政区。29年4月,属广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31年3月,第一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归省直隶。33年5月至38年11月,隶属广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1月22日,灵川解放。属广西省桂林专区。1954年6月,灵川县与临桂县合并为一县,称临桂县,仍属桂林专区。1958年3月,隶属广西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61年6月,复置灵川县。1965年10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68年8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

1998年9月,桂林地市合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灵川_灵川县 -行政区划

1981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44号】)将灵川县大圩公社的潜经、草坪2大队和茯荔大队的吴家、杨家2生产队划归桂林市管辖。

2000年,灵川县辖6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80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灵川镇72205大圩镇45194定江镇24692三街镇18250潭下镇34236九屋镇23775潮田乡22413大境瑶族乡11198海洋乡22836灵田乡23442青狮潭乡(镇)3955公平乡10132兰田瑶族乡5707

2005年8月,撤销公平乡、青狮潭乡、九屋镇,设立青狮潭镇,青狮潭镇人民政府驻原青狮潭乡青狮潭村。2005年底,灵川县辖6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

2009年灵川县辖6镇5乡,2003年灵川县行政区划一览(6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

灵川_灵川县 -地理

灵川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低气温为-4.9℃,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年平均日照1614.7小时,年平均雨量1926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县城海拔156米,东南为海洋山脉,西北为越城岭支脉,中部为湘桂低谷走廊,地貌总体呈"V"形结构。境内地形复杂,溪河纵横,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海拔相对高差达1587米。

地质构造

县境处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南西侧,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亚带和中带之间。地质构造线大致可分为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三组。以北西向构造为主体。北西向构造形成于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主要分布于县东北部、东部和中部,其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以北东向构造为基底,北东向构造明显地限制了向斜区中北西向构造的伸展。北东向构造归属于华夏构造体系,形成于印支运动早期,主要分布于县东南部和西北部,有一系列轴向北东45°方向的背向斜构成大型复式向斜。东西向构造发育于南岭纬向构造中带的位置上,归属于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主要是表现为压扭性的断裂,并伴生与断层平行的东西向的褶皱构造。

气候特征

县境地理坐标是北纬25°04′~25°48′,东经110°07′~110°47′,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足,热量丰富。全县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冷夏热、雨热同季,春秋气候宜人。但因地形复杂,多区域性小气候。

春季(2―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天气,多数年份早稻插秧期雨量不足,发生春旱,春末常有局部冰雹发生。夏季(5―8月)气温高,7月至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高达35℃以上,为一年中的最热期,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月至8月中旬为暴雨和大风多发生期,历史上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在此时期。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明显减少。10月份多发生寒露风天气,雨季结束,易发生秋旱。冬季(12―次年1月),雨量少,仅占年总降雨量5%,气候温和,温度多在10℃以上,偶有霜冻。

水文状况

县内河流分属珠江、 长江两大水系,以珠江流域为主。按农业区划资料,其流域面积 2178.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6.28%;长江流域83.9平方公里,占3.72%。漓江纵贯南北,为广西西江一级支流,是县内最大的河流。漓江支流众多,于东、西两侧,呈枝状分布; 河流发源地及河床多为岩石、卵石、细沙,故其水色澄碧、清澈。海洋河属长江流域,自县 境东北流向兴安县境。境内河流多发源于东西两侧的海洋山、越城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66条。 除漓江、 海洋河外,有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31条,三级支流16条,四级支流3条。县内 河流总长795.71公里, 河网密度0.35公里/平方公里。县内积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 流有19条,总长513.2公里,河网密度为0.265公里/平方公里。分布在漓江东、西两侧各9条。

漓江为桂江上游。发源于兴安县境越城岭主峰老山界的南坡,海拔1860米,上游称乌龟江; 东南流至溶江镇,有灵河(灵渠下段)从左侧汇入;以下河段称为漓江。在小溶江村进入灵川 境。漓江境内流域面积2173.29平方公里。 全长45公里,分两段:上段长33.5公里,河面平 均宽度160米。 自小溶江村起,流经峡背、岩头、三街、富丘渡、渡头、双潭、崔家圩、三 岔尾;先后纳白云江、潞江、淦江、瀑布水、三百源、甘棠江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 林市。 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均卵石夹沙泥河底。自大圩镇上力脚村再人县 境, 经敢兴、大圩镇至南村,纳黄沙河、涧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古东水,出 桂林市郊、下阳朔县。

甘棠江古称龙岩江或灵岩江,为境内漓江最大支流。河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767.22 平方公里。甘棠江干流发源于才喜界大虎山东坡,源头海拔1613米。南流经簸箕塘、龙涔、 门部、西岭、石垒、竹山堡、草涔,途纳大虎山、黄泥江、荣涔、南山、岭门、牛塘、汀江、 茅后、红涔、大塘涔、草涔诸小溪,下屋围至唐家尾汇蓝田河(西江),下至狼脊汇七都河。 以上古称东江,下为甘棠江。折东流,出青狮潭峡谷经九屋村至龙岩,穿越天然山洞,后经 官桥,至江洲、纳社江水,继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狮子埠;途纳吕竹、绿宝河水,穿越湘 桂铁路、 桂黄公路后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经三排、大树底、过 尼龙坝至三岔尾注入漓江。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长约60公里(含青狮潭水库淹没段)。 河道平均宽: 东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狮潭峡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 以下段则为泥沙夹卵石,多河滩。

灵川_灵川县 -自然资源

农林资源

灵川县共有森林面积10.6万公顷,境内有青狮潭和海洋两大水源林

保护区,主要林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银杏等,其中毛竹、银杏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全县毛竹种植面积29万亩,储量2000多万根;银杏种植6.2万亩,100多万株,海洋银杏之多为全国乡级之冠。县境木本植物包括乔、灌、果木,今初步掌握有100科、810种和变种。

矿产资源

灵川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水晶石、石灰石、大理石、黄金等20余种,以石灰石储量最大,大理石多为黑色、花色,储量达1400万立方米。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锰、铜、铅、锌、钨、锑、红锑、金、镍、钴、硫铁、钪、铝土、磷、石膏、重晶石、膨润土、水晶、钾长石、红铁氧、石英石、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种。其中钨、铜和锰矿比较丰富。

水电资源

灵川县境内河流众多,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和漓江、甘棠江、桃花江、花江、东江、潮田河等20多条主要水系和河流,流域面积2093.87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5.9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全县建有小水电站48座,装机容量3.04万千瓦,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

动物

明清时期有老虎进入县城。1958年前,尚发现有华南虎、金钱豹、黑熊,“大搞钢铁”滥伐木烧炭,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以后,无发现踪迹。今野生动物分布于大明山为最多。1976年调查,有42科65属83种。

灵川_灵川县 -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

桂北明珠灵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为"历代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全县辖7镇4乡129个行政村,有汉、壮、瑶、回等19个民族,总人口38万,县域面积2301平方公里。

灵川_灵川县 -交通便利

灵川县东、南、西三面环抱桂林市,县城距桂林市中心11公里,距桂林火车始发站7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26公里。湘桂铁路、国道322线、桂海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桂兴高速公路、漓江水道以及建设中的贵广高速铁路贯穿全境。贵广高铁、湘桂高铁运行后,将形成至广州、长沙、贵阳、南宁四个省会城市两小时经济圈。

灵川_灵川县 -经济发展

农牧渔业

灵川县农业栽培历史悠久。据灵川定江镇聚田村古

人类遗址发掘资料,在6000年前,灵川先民由采集和渔猎逐步向原始农业过渡。封建生产方式从汉代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秦汉使用铁器,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宋代开始圈养耕牛,逐步完成以犁耙为主体的农耕系列。直到解放前夕,农业生产工具无多大变化,生产水平低下。

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农业获得较大发展。紧接着以4年时间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广良种,扩大种植面积,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粮食虽然增产,但代价巨大,步履艰难。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机,灵川农业进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时期。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使生产力又一次获得解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科技的普及,合作化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发挥了作用,生产水平提高,发展步伐加快。逐步从封闭型、经验型的传统农业向开放型、科技型的商品性现代化农业转变。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近1.3亿公斤,人均有粮超400公斤,解决了温饱问题。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由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挥城郊优势,实施科技兴农方针,初步建立起商品粮基地县、商品蔬菜基地、畜禽生产基地等农业生产体系,已开始走上城郊型、外向型的“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阶段。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38亿公斤;农业总产值1011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39.7%。1993年全县粮食总产1.54亿公斤,农业总产值41214万元(当年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6.1%。

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9.92亿元,同比增长10%。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6万亩,总产量17.9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万亩,优质谷率达99%。

林果业

灵川县地处漓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597733亩。林业专家评价灵川为“四地”:“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宝地、水源林重地、旅游观赏胜地”。解放以来的40多年中,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木、竹、柴、炭和林副土特产品。县境为柑桔适生区域,柑桔生产迅速发展。先后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基地县、全国毛竹生产基地县、全国白果基地县和广西造林灭荒达标县。在桂林地区10片水源林保护区中,灵川占二(即青狮潭、海洋2个区)。1990年全县森林复被率48.99%,绿化程度居桂林地区第三位;当年提供社会消费木材26.84万立方米、商品毛竹136.63万根、出产水果23126.5吨。到1992年春,全县有新老白果树299452株;水果园总面积91956.59亩。

灵川林业开发度低,1990年全县林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仅占5.93%;在林业产值中,竹木材占57.3%,林副产品19.7%,营林产值占3.9%,林产品加工增值极少。全县水果年产值(含茶叶)占农业总产值的8.46%。林、果2项产值合计占农业产值的14.39%。林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据1992年《灵川县“四低”、“四荒”资源调查综合研究》载:在全县有林地面积中,低产林的总面积占19.49%;全县果园总面积中,已挂果面积占40.5%,其中低产果园占挂果面积的59.4%,占果园总面积的24.1%。水果的产品结构也较单一。

工业

解放前,灵川多为传统手工业。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县境有几家官办工厂和私营企业,但生产经营时间不长。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81.48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4%。

解放后,工业逐步发展。1958~1978年,先后建有自治区属、地区属的国有企业和县、社“五小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速度加快。全县企业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格局,有冶金、建材、化工、食品、机械等25个行业。1990年全县拥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979个,独立核算工业从业人员17718人;固定资产原值17745万元(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工业总产值30483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52年工业总产值增长41倍,其中全民企业22558万元(地区以上为15630万元)、集体企业4335万元(县属集体企业1328万元,乡镇3007万元)、村及村以下(含城镇个体工业)3590万元。1990年独立核算全民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5万元,比1980年利润(174万元)增长8.2倍。1990年全县人均工业产值(1990年不变价)915.68元,比自治区1427.8元低35.87%,比桂林地区532.26元高71.9%;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2344元(1980年不变价),比自治区15763元少3419元,比桂林地区12297元多47元。但利润总额增长未能与工业总产值增长相同步,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6年增长37.6%(按可比价计算),而利润总额增长仅为14%。1992年全县有股份合作制企业80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有国家大型二档企业1家,中型二档企业6家;全县工业总产值50515万元(1990年不变价),居桂林地区10个县的第四位。199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3223万元。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灵川县 灵川县-历史沿革,灵川县-行政区划

截至2006年底,全县共有桂林八里街工业园区、潭下金山、定江三号、灵川镇灵勃、三街五里排、大圩铁山、灵田花江、青狮潭等工业园区和集中区8个,企业总数达99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47家,纳入税收考核范围的企业270家,基本形成以化工、冶炼、建材、制药、轻工食品为龙头的五大产业体系,涌现出金山化工、白云化工、桂康公司、迪华玻璃、大华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48.11亿元,增长17.9%;实现工业税收846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65亿元,增长16.3%;实现销售产值25.82亿元,增长16.5%。二产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2.33%。

发展现状

据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5.65亿元,增长18.9%,三次产

业比重由26.88:46.52:26.6优化为26.13:48.37:25.5。组织财政收入12.03亿元,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47亿元,增长38.9%。农业总产值42.8亿元,增长7.9%。农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7.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增长40.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43.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增长17.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7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增长18.2%。多项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等重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

灵川_灵川县 -交通通讯

交通

灵川县位于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北效14公里,漓江、322国道和湘桂铁路横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距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桂林北)8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青狮潭省级度假区位于县城以西19公里。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古镇位于桂林东南方向,距桂林市18公里。游客可直接乘船至大圩古镇,或由陆跌抵达。

灵川县的主要景点青狮潭旅游度假区现有船45艘,灵川---青狮潭有客车相通。县境内的铁路、公路和水路构成了灵川旅游的立体交通网络。

通讯

灵川县城内建有综合性电信邮政大楼一幢,可办理各类电信、邮政业务。通讯网络及各旅游景区。

A.电信业务。1993年开通数字程控电话,1996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手机通讯复盖5个乡镇及各旅游景区。全县已拥有移动电话3375门,程控电话10203门,装机容量可达28500门。主要电信业务有: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电报、传真业务,各种礼仪电报业务等。

B.邮政业务。县境内现有邮路39条,网点遍及各旅游景区。主要有以下业务:EMS邮政快递,一般信件业务,邮政储蓄包裹、汇款等业务。

灵川_灵川县 -科教文卫

科技

灵川古代科学技术主要从中原和南迁的汉族居民传人。汉代已使用铁器。唐宋时期平原地区农业已使用牛耕铁犁,播种、收获、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农具也较齐全;并有烧制砖瓦技术。堰坝、筒车、石桥等水利灌溉和交通设施已沿江而建;明、清时期山区则利用水碓、水碾、水枧等工具为生产生活服务。民国以后,随着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近代科学技术也逐步传人,开始出现冷炼、火电、水泥以及西医等。民国27年(1938),广西农业试验农场设于临桂大圩(今属灵川县辖)。但因政局不稳,兵连祸结,科技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解放初期,百业待举,直至1959年开始成立临桂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含灵川)。1963年成立灵川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后相继成立县科普协会,致力于科普宣传、技术推广和科研活动。70年代逐步开展农、林、牧、副、渔及农业机械等研究改造。并从外地引进一些科学技术,取得一些成果。但因“左”的思想干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渐为人所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开始形成风气;注重引进和推广新的科学技术。科技组织日趋健全。全县已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和各种专业的科技网络,科技队伍日益扩大。1990年全县各级技术人员达4042人(不含区地驻灵单位),按全县人口平均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12.2人;并有植保、白果人工授粉及嫁接、香菇液体菌种等项目的研究成果进入国家先进行列。《温州柑异常落果原因分析》一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收入《农业科技文献索引》一书。

体育

解放前,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舞龙、耍牌灯、踢毽子、跳绳等竞技活动,部分地区有赛龙舟、跑大王活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和田径等项目。60年代以后,民间传统体育处于衰落。80年代,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并兴。至1990年,全县已有各种体育组织8个,全年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37.4%,人均体育经费达0.49元,有93%的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9~1990年期间,县运动员破创自治区记录11项,全国记录一次。1981年9月印武在瑞士维诺德举行的第3届技巧世界杯赛中获女子技巧双人第二套动作的冠军。1986年至1990年灵川县连续5年被评为“推标先进县”,198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文化

灵川属楚文化圈。因位于楚尾越头之地,传统的中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此相融相激;又因建县历史悠久,且毗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故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而构成灵川地方文化特色。唐朝末年,傩舞传入县境,一直流传到“文革”前夕。清代,彩调、桂剧深入各乡村,成为桂东北彩调、桂剧之乡。桂林渔鼓、零零落等成为民间重要的曲艺音乐。舞龙、舞狮等活动,屡禁屡兴。民国初期,各种桂剧、彩调等业余团体纷纷成立。北伐军路经灵川沿途教群众唱歌、讲时事、演文明戏。抗日战争时期,汉口基督教女青年战时服务团、新安旅行团到灵川潭下、三街、甘棠、大圩、定江路莫村等地进行各种抗日文化宣传活动。解放后,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县内专业、业余剧团和农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并逐步兴建影剧场所。至1990年,全县文化机构较为完善,有馆、站、院、台、队、所、中心之设;县影剧院、县广播电视大楼、县工会大楼相继竣工;全县图书收藏量达15万余册,年读者达12.4万余人次,年图书发行量达111万余册;《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和《灵川县志》等基础工作先后完成;档案馆库藏档案19110卷;全县城乡拥有收录机3万余台,电视机2.3万台,业余农村文艺队175个,接待各种文化团体150多个;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有电影、电视、录相、桌球、卡拉0K演唱、舞会、电子游戏(艺)、汽枪射击、棋牌、溜旱冰、书画展览等。

在基础设施方面,县城建有文化中心大楼,图书馆、民俗博物馆、人民会堂、滨江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同时,11个乡(镇)的文化站、图书馆也相继建成规范化的站(馆)及78个村及文化室,沿桂黄公路、灵圭公路、桂海公路三条“社会文化长廊”已具规模。

灵川县在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县拥有120多支文艺、体育、民间、灯舞、舞龙(狮)队,每年深入乡镇及村屯演出;从1996年开始举办的农村文艺调演“希望的田野”已连续举办了5届;九屋镇龙岩村农民艺术团几年来到过南宁、柳州、湖南的零陵、邵阳等17个县市演出200多场;电视现场直播的“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在桂林市各县开了先河,已成功直播7年;“文化下乡”深入村屯、书画展览办到了国外。仅2001年就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艺术节”、“党政军民喜迎新世纪”广场文化活动等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20多次,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次。

卫生

县境古属“瘴疠之乡”,医疗卫生技术较差。疟疾、霍乱等传染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防治多赖土医土法。民国27年(1938)全县死亡率为35.21‰。1949年县卫生院只有医务员5人,病床10张,医用建筑面积50平方米。解放后,全县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至1990年已建立县、乡(镇)、村公所等医疗系统,全县拥有公职医务员64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76人;有乡村医生430人,个体开业医生137人,卫生员188人,接生员344人;病床918张;县卫生部门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全县年死亡率也下降至5.58‰。

灵川_灵川县 -旅游资源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全县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257.19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相连,自古为“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灵

川县已开发并逐渐开放的景点有青狮潭旅游度假区、龙岩(金山禅院)景区、古东森林瀑群、大圩古镇、金山岩景区等。旅游线路有:西线青狮潭二日游,东线大圩古镇一日游,旅游基础上有水上娱乐游、森林探险游、生态环境游、宗教文化游、寻根觅古游。成立了灵川县旅游公司和桂林山川旅行社,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丹麦、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和部长级官员来观光旅游。

自然风光

青狮潭旅游度假区

位于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西北郊50公里处,与灵川县城相距19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50公里。度假区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8.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41.7平方公里,湖水容量6亿立方米。1994年被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7年《环境保护大纲》顺利通过省级评审。旅游区内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接待设施日臻完善。

.古东瀑布景区

位于大圩镇南大圩一草坪公路8公里处,漓江外事、码头对岸,距桂林市25公里。河水平均含沙量0.1克/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瀑布共分13级,全程度落差90米。平均宽度为20米。

古东瀑布群景区森林复盖率达96%,占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原始生长林2000亩。林区古木参天,红枫诱人。。是距桂林市区最近,面积最宽,瀑布最具特色的一处森林公园,也是登山探险、森林寻幽之佳境。

海洋银杏林田园风光景区

位于灵川县海洋乡境内。林区有银杏树100万株,林区面积4平方公里,树龄一般为30-50年,林冠平均高度13米,树干直径0.5米,最大的“白果王”树高达30米,树干需6人合抱。是大桂林旅游圈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定江莲花岩

位于定江镇莲花村委巨田村,距桂林市贯穿岩1.5公

里,距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5公里。莲花岩贯穿于几座绵延的山峰之中,共分前洞、后洞和侧洞三个洞,成三角形贯通,全长近2公里,洞内最大厅可容纳一万余人。石笋、石幔、石柱、石莲以及地下暗河组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水晶世界。洞外是一派山明水秀的田园风光,形成极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

公平象山

坐落于青狮潭水库以南6公里处的岩山“小桂林”风景区内,山高50米,长200米,体胖腰圆,大耳双垂,小眼半眯,长鼻垂地,形态栩栩如生。相传为“公象”,与桂林象山同为夫妻。一个爱恋漓江清水,一个留连岩山风光,夫妻分居而终生无悔。

金山岩旅游区

位于大圩镇茯荔村,与漓江竹江外事码头隔江相望,距桂林市25公里。金山岩旅游区于1998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景区占地500亩,其中绿地面积占80%,石山面积占20%。景区由一座独山中空而形成三洞,即双龙迷宫洞、冰岩、逍遥洞。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拟物则栩栩如生,洞中有瀑布。

人文景观

大圩古镇

位于桂林市东南19公里的漓江北岸,是明代以来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大圩古镇沿江而建,一条2.3公里的石板路,由一万五千块青石板镶成。窄长的街道,老式的铺台,雕龙凿凤的古式建筑。电影《刘三姐》很多镜头在这里拍摄,镇上古老的明代建筑万寿桥,则是三姐与阿牛哥定情百年的地方,许多电影电视竞相将这里作为拍摄外景的基地。与古镇隔江相望的漓江小岛---毛洲岛形状象中国宝岛台湾,岛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定江镇南边村

全球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线副、层型面纪念碑

定江镇南边村“泥盆纪与石炭纪剖面纪念碑”位于灵川且定江镇南边村,建立于1989年。纪念碑正面大理石板上核着“南边村界线剖面”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顶端地球贸仪上有“D/V”(泥金纪与石炭纪剖面纪地层界线的代号)标记。是有史以来由国家各科委、地质矿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行文建立的中国地质遗迹,也是为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树立的丰碑。她的建立打破了半个世纪以来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界线划分的传统观念,使人耳目一新,这对科研和扩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南边山被国际地质委员会选定为全世界三处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界线副层型剖面其中之一,该碑及景区成为大桂林旅游圈融科研与旅游于一体的新景点。

龙岩(金山禅院)景区

龙岩(金山禅院)景区位于青狮潭水库大坝以东约1.5华里,整个景区由龙岩洞和金山禅院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50亩。是集浅水娱乐、登山探险、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

龙岩洞洞长200米,宽50米,高20米。青狮潭---甘沉棠江穿岩而过,

岩顶如盖,内壁有宋朝以来壁刻“龙岩”二字,各高七尺,苍劲雄浑,旁有诗序千言,详记当时游岩之盛,昔有龙母祠于岩前。宋以下龙舟竟渡相沿成习。古诗有:“村鼓声声竟渡来”之句。龙岩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山禅院是桂林境内佛教名刹。该院始建于宋代,1996年的浩劫中被毁,1994年迁址修复,现建有大雄宝]殿、山门、映春亭、供水、供电等工程及寺院周围绿化带。禅院内有文物11件、神职人员4人。

三街翼王城景区

位于灵川三街镇境内,距国道322线2公里,距三街火车站1公里,距灵川县城8公里。该景区颇具历史文化内涵;当时石达开从南京撤兵回桂与洪秀全等发生内讧,遂率部北上,途中屯兵三街,建造了翼王城。随着时间迁移,历经风雨沧桑,昔日坚固的翼王城化为如今的残垣断壁,每游此处,烽火硝烟犹如在耳。该景区规划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景区内群山环绕,诸峰拔地而起,翠岗重叠,峰坷峥嵘,草长木盛,林壑幽深,水源丰富,又有草坪小盆地,地势平坦,区内除了翼王城遗址外,还有鸳鸯、仙桃岩、西峰宝塔、潮泉胜景、千年五针松等古文化历史遗产、人文景观。

灵川_灵川县 -灵川特产

灵川正宗狗肉

灵川狗肉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据考,它始于汉景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灵川狗肉烹调工艺独特,以选狗、杀狗、切狗、烹调到品尝狗肉皆有讲究。

灵川银杏

灵川银杏俗称白果。果(种实)为圆形或长圆形、卵形、椭圆形,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种核(白果)椭圆,卵形或长椭圆形,素有“活化石”之称。有敛肺气、平皱、益气、平喘缩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大球盖菇

灵川县强化与科研部门的合作,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在稳定发展传统产品的同时,先后从有关院所引进了鸡腿菇、杏孢菇、茶树菇、猴头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新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

灵川清水鱼,清水土鸡

灵川清水鱼以三街和大圩为主。以漓江鲜活鱼为原料,用漓江清泉水烹之,佐以姜葱以去其腥味,肉质丰富而细腻,鲜甜而不腥。清水土鸡则是用当地农家喂养土鸡为原料,口味淡雅清甜,佐以香茹等配料,香味浓郁,则是另一种口味。此两道食品口味清谈,颇受港奥及国内客人喜爱。除此以外,灵川白果老鸭与板栗鸭、灵川油茶、竹筒饭也是当地特色食品。

灵川_灵川县 -所获荣誉

1997年获自治区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称号

获得全区社会文体先进县、广西群众文化工作达标县

广西文化工作先进县、广西“知识工程”先进县

2001年荣获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灵川_灵川县 -灵川县基础设施

灵川县先后投入近50万元用于县城总体规划,总规划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随后,灵川县按照规 划,筹集资金2.05亿元,用于城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及灯光美化亮化建设,先后投入670万元兴建、扩建、改造灵北路、建政路、西环路等20多处路面,确保县城主次干道路面完好、交通功能分明、道路畅通。同时重点建设了甘棠大桥彩灯群、十字街东方明珠灯塔和桂黄公路灵川县城至八里街全段路灯网等一批上档次的"亮化工程",以致全县高杆灯、园林灯等达1593杆,路灯盏数达3513盏,线路总长达58.5公里,路灯亮化率达99.6%。此外,该县还投入600多万元对城南区域进行供水管网扩改建设,满足了县城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的需求和缺水区域群众用水的要求。在园林绿化方面,灵川县也加大了建设力度,走出了一条以主要街道为重点,逐年更换、发展周边、见缝插针的有效途径,投入70多万元用于县城道路、公共场所绿化改造,并抓好庭园绿化、小区绿化,先后建成了供电所、城关三小、七彩花园、金色年华等一批上档次的"花园式大院"、"花园式小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9670.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灵川县 灵川县-历史沿革,灵川县-行政区划》为网友一闪一闪亮光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