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服务的专门职业,处于各种口译的专业高端。
会议口译_会议口译 -基本信息
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服务的专门职业,处于各种口译的专业高端。会议口译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模式。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口译员坐在会议室里,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就像自己在演讲一样。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interpreting)- 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这一专门职业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是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就两种口译模式的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一些小型研讨会等。而同声传译,由于其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欧盟)都采用了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模式。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交际各方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相同的。 陪同翻译相对于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日常的交流,当然有时候会涉及一些商务谈判的内容.会议口译_会议口译 -口译的重要性介绍
口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口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所以口译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为提高口译人员素质、加强口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口译专业资格考试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口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口译是桥梁和纽带。口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口译人才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口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我国职业资格制度通盘考虑、通盘设计,是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口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高口译队伍的要求,也是为了改革、改进、完善口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制度。当然,明白口译重要性之后还需要随考试本身做出一些了解。
现行的各级口译人员的评审按地域或行业组织,因此,其评价水平也体现了地域性标准。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将有助于口译标准的社会化。全国口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作为国家的一种资格制度建立并组织实施,应当是口译界的一件大事,它是为培养高层次口译人才做的一项制度建设,是为推动口译队伍建设所作的一件大事。国家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已建立和实施31项。职业资格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当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将来的发展领域会很广,任务会很艰巨。我们要从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出发,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将中国人才评价工作推向新的阶段,以适应我国人才战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