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简介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简介,春秋时期-春秋初期

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chunqiu_春秋时期 -简介


越王勾践剑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後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chunqiu_春秋时期 -春秋初期

春秋初年的政局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动乱的中原局面

春秋时期,天子共主的地位,此时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

动乱的中原局面,给周边少数族以发展的机会。

占有西周旧地的西戎继续威胁着东周;
居住在今山西、陕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的狄族,也逐渐向内地发展,威胁着中原的安全;
居住在今河北、山东境内的戎族部落以及河北东北部直到东北地区的山戎,与齐、燕等国多次发生战争;
在江汉流域被周人斥为南蛮的荆楚,在臣服了周边诸部之后,势力迅速强大,力图向黄河流域争夺土地。

最初称雄的郑庄公,终因建国不久,随后又发生内部争位的斗争,实力被削弱,没有能力对付这种局势。继郑之后,先后崛起了齐、晋、秦、楚和以后兴起的吴、越等较强的诸侯国,他们励精图治,积极从事霸业活动。

chunqiu_春秋时期 -大国争霸

齐国改革内政

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东方一个大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渔盐和矿藏,从太公开始,就“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公元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管仲从“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在整饬旧制的基础上,对各项制度加以改进。

在政治、军事方面,基本上维持“国”、“野”分治的制度,在“国”中设置二十一乡,其中工乡三,商乡三,士乡十五。把服兵役的士乡十五又分成三个部分,叫“参其国”(五乡为一军,共三军,国君与国、高二卿各帅一军)。在“野(鄙)”设置五属,叫“伍其鄙”。

各级设官治理,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以利于老传少习,安心生产。在“国”内采用轨(五家为轨,设轨长)、里(十轨为里,设有司)、连(四里为连,设连长)、乡(十连为乡,设乡良人)的编制,实行政、军合一制度,加强对国家常备军的控制和定期操练,使其成为一支“莫之能御”的战斗武装。为了增加兵员,还提高部分鄙野庶人的社会地位,选拔其中“秀民”充当战士。

富国强兵

在经济方面,除继续维持井田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外,对鄙野出现的大量私田,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即按土质肥瘠征税。还规定由官吏统一管理山林河泽;并采取“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的鼓励贸易、促进生产的政策。

管仲进行的改革,很快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齐国国力日益强盛,连续灭了周围小国,扩充了国土。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联合燕、宋、曹等国,消除了戎狄的扰害,保证了这一地区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楚国日益强大

当齐国忙于对付戎、狄的时候,楚国日益强大,灭了“汉阳诸姬”和邓、申、息等国,又接连发兵攻郑。为了制服南方的楚国,公元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首先讨伐依附楚的蔡国,蔡人望风溃逃。于是乘胜进军楚境,讨伐楚国。

楚成王一面亲率大军迎战,一面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双方便在召陵(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齐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此后,齐桓公几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葵丘(河南兰考)之会,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霸业达到了顶峰。不久,齐桓公去世,内部争权夺利,虽然此后齐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霸业却骤然衰落了。

楚北进中原受阻后,先把注意力转向东方,灭掉玄等小国,势力扩展到今豫南、皖北地区。随之趁齐霸业衰落的机会,又向中原扩展。这时,依附于齐的郑国投靠了楚国。宋襄公不自量力,妄图接替齐桓公的霸业,于公元前638年率军伐郑,与楚的救兵相遇于泓水(河南拓城北),宋败。此后,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都看风使舵,陆续倒向了楚国。

晋文公即位

正当南方的楚国势力北向中原发展的时候,北方的晋也已成为强国,两国之间又展开了争夺中原霸权的斗争。

晋献公(公元前676~前651年)执政时,削除了一批同姓宗族,重用有军功的异姓卿大夫,加强了公室的权力。继而积极开拓疆土,灭霍(山西霍县)、耿(山西河津)、魏(山西芮城)等国,又战胜了骊戎,打败了北狄,领地发展到黄河西岸和南岸,成为北方大国。此后,晋国统治集团内部进行了激烈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就是晋文公。他执掌晋国大权以后,重用狐偃、赵衰等人,推行“弃责薄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经济措施和“举善援能”的用人政策,创造了从事霸业活动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简介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简介,春秋时期-春秋初期



晋文公楚庄王范蠡

城濮之战

就在晋文公即位的同一年,周襄王被其弟叔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叔带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接着又用全力南向与楚争霸。

那时,一度附楚的宋国,首先摆脱楚的控制,依附了晋国。楚国为了保持在中原取得的优势地位,联合陈、蔡等国,出兵伐宋。晋国也在宋、齐、秦等国的声援下,于公元前632年,向楚的附庸曹、卫进攻,迫使楚军北上,于是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战斗以晋胜楚败而告结束。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河南原阳西南),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从而成就了霸业。

秦穆公独霸西戎

在晋文公称霸中原以前,地处西方的秦国也逐渐强大起来。西周后期,嬴秦仅仅是一个“西垂大夫”。平王东迁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开始封为诸侯,划岐以西作封地。以后秦与戎狄不断战斗,巩固和扩大了地盘,都于雍(陕西凤翔)。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穆公时(公元前659~前621年),国势日盛。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去世的机会,派军偷袭郑国,不料行军途中被发现。秦遂灭晋盟国滑(河南偃师)而归。晋出兵截击秦军,爆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9927.html

更多阅读

战国时期秦银质半两大钱 战国时期秦楚战争频繁

战国时期秦银质半两大钱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年间(公元前337—公元前321)铸造。银质,直径:66毫米,厚:7毫米,重:96.15克。此钱为上世纪50年代初马定祥得于西安,在马府秘藏超过半个世纪,存世孤品,颇为珍贵。沧海遗珠:银质大型半两钱的辨析上世纪五十年

三字刀“齐法化”战国时期齐国刀币二 战国时期齐国地图

三字刀“齐法化” (战国时期 齐国刀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货币,主要有四类,铜贝、刀币、布币、圜钱。刀币,春秋时期,始铸于齐国,以后逐渐流行于燕、赵、中山等国。齐国刀币分为两个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姜齐刀币,铸行于公

名人简介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的名人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之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

参观国家博物馆:(4)《古代中国》之春秋战国时期2012-10-14 12:17:07|分类: 博物馆 |字号订阅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活跃、民族

声明:《春秋战国时期简介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简介,春秋时期-春秋初期》为网友风云无名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