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生于福建龙海,祖籍湖北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剑花室诗集》,同时也是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
连横_连横 -简介
连横
连横,谱名重送,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台湾台南人,是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的福佬客,著名的台湾历史学家、台语学家,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剑花室诗集》,同时也是台湾日治时期的著名诗人。由于其子连震东以及其孙连战、其曾孙连胜文均为中国国民党的高官,连横曾经一度被连家子孙以及国民政府早期的教育宣传赋予“民族诗人”、“抗日大诗人”、“有节操的台湾史作者”、“富民族大义的学者”等正面评语。
连横_连横 -生平
连横
连横家族属马崎连氏中的马兵营连氏。出身于商人世家。道光、咸丰年间,祖父连长瑞在漳州府城坊桥头经营芳兰号烟铺,贩卖鸦片,收入颇丰。光绪十九年(1893年),连家始踏入樟脑炼制,每年达数万担,获利数十万金,为当时富。日本占台后被没收资产,家境中落。
早年经历
连横17岁时(1895年),依照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清朝台湾省地方官民私创台湾民主国,与大日本帝国爆发乙未战争。1899年为台南台澎日报记者,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作歌颂诗《欢迎儿玉督宪南巡颂德诗》。
青年时期
1902年,赴福建参加科举,先去厦门,以银钱捐得监生功名,取得应考资格,再到福州应乡试,但不第。
1905年,再一次离开台湾,在福建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闻》。关闭《福建日日新闻》后,连横又于同年回到台湾,仍然在由《台澎日报》改版而成的《台南新报》任职。
连横28岁时(1906年),由于连横酷爱吟诗,与友人赵云石、谢籁轩等十余人在台南创南社。
连横30岁时(1908年),连横举家迁到台中,工作也换到在台中发行的《台湾新闻》汉文部。这一年,开始了他《台湾通史》的写作工程。
连横31岁时(1909年),与友人林痴仙、赖绍尧、林幼春等人创栎社,以道德文章相切磋(连震东,1962a,1962b)。
连横34岁时(1912年),假道日本再度赴中国旅游,先抵达上海,然后再游南京、杭州等地。
连横35岁时(1913年),连横到达北京,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不中。同年秋天,又转往奉天、吉林,入新吉林报社工作(连震东1962a,1962b)。
连横36岁时(1914年春),连横再度回到北京,“时赵次珊先生长清史馆,延先生入馆共事,因得尽阅馆中所藏有关台湾建省档案,而经其收入台湾通史”(连震东1962a,1052)。同年冬天,连横回到台湾台南,继续在《台南新报》任职。
中年时期
1912年连横赴大陆前与全家合影,右起:次女连春台、连横、连横夫人及 三女连秋汉、长女连夏甸、儿子连震东
1914年冬至1919年,寓居台南以完成《台湾通史》。
1919年移居台北,受雇于华南银行的发起人林熊征,帮忙处理与南洋华侨股东往返的文牍。
1923年,连横与夫人一起同游日本。
连横46岁时(1924年2月),在台北创立发行的汉语古典杂志“台湾诗荟”,一直到1925年10月赴浙江西湖养病停刊止,共发行22期。同年,日本“常磐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给予特许经营权台北代理店,专营儿童保险,并曾于自己创办的“台湾诗荟”杂志上刊登广告。
1926年,连横又举家移居杭州一年,理由是养病。
1927年回到台北。与友人黄潘万合开了一家书店,店名叫做雅堂书局。该书店标榜不卖日文书籍文具,但却又代理台湾总督府采购有关南方资料的汉文书籍业务,而成为御用书店。该书店在两年后就因经营不善而关闭。
1930年3月2日,连横在日本人御用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新阿片政策讴歌论〉(民间俗称《阿片有益论》或《鸦片有益论》)辩称鸦片有益的意见书。
晚年
他于1931年返回台南,借寓别人家中,“不复与北人士相闻问”。由于在台湾已经无法立足,连横筹谋让独子连震东去中国寻求出路。该年4月,连震东即带着连雅堂的八行书,前往中国投靠民国初的参议院议长张继。
1933年,连雅堂觉得台湾“不可一日居”,独子又已在中国落脚,才移居上海(陈柔缙1999年)。
1936年,连横因肝癌病逝于上海,后迁葬返台,墓园位于今新北市泰山区。
1950年3月25日,蒋介石“明令褒扬”台湾“已故史学家连雅堂”。
连横_连横 -鸦片有益论
在台湾日治时期中期,由于台湾人民的自觉,抵制阿片(即鸦片)逐渐有成,吸食者显著减少,因此阿片的专卖的收入也就跟着减少。当时台湾阿片的进口是由三井物产所株式会社独占。由于吸食者减少,台湾总督府在1929年1月颁布“改正鸦片令(按:当为“改正阿片令”)”。
这项法令颁布之后,引起全台有识之士的愤怒。然而,连横却于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新阿片政策讴歌论〉(民间俗称《阿片有益论》或《鸦片有益论》)辩称鸦片有益的意见书,其中最令人不齿的言论有:“台湾人之吸食阿片,为勤劳也,非懒散也……我先民之得尽力开垦,前茅后劲,再接再厉,以造成今日之基础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此篇论称“鸦片不仅无害,甚至还被称为长寿膏,是有益的”的文章一经发表后,“全台舆论哗然,盖当时台胞方藉鸦片特许问题,义正辞严,以与日本统治当局奋战,骤见此文为虎作伥,都怒不可遏。连横顿成众矢之的”。连横如此媚日之举,连当时的民族运动领袖林献堂都看不下去了。
因此,台中诗社栎社随即集会开除连雅堂会籍,使他连带和儿子连震东遭林献堂一派人士疏离,父子两人只好先后到《昭和新报》任职。陈明道也认为,“此种鸦片有益论,成为连雅堂一生的污点。”
连横_连横 -著作
连横纪念馆揭幕
连横,1920-1921,《台湾通史》(三册)。这本书的初版共分成3册,由连横自己筹设的台湾通史社出版。上册于1920年11月出版,中册于同年12月初版,下册则于1921年4月出版。这本书后来有种种不同的版本,不过,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于1962年以“台湾文献丛刊”第128号为名出版的版本(共6册),在学术界最常被采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黄富三这样评价这本著作:“《台湾通史》可以说是第一部把台湾当作一个个体来处理的史学著作,具有先锋性的角色。如果说台湾史之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的话,无疑的《台湾通史》的贡献是很大的。”
连横,1962,台湾通史(六册)。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连横,1963,台湾语典四卷,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连横,1992,连雅堂先生全集。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