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简介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基本简介,南京云锦-历史发展

南京云锦是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吴村梅有一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御织坊云锦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二大名锦”)。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基本简介


御织坊南京云锦南京云锦因其美丽多姿,绚烂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是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南京御织坊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二大名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中文名 南京云锦地理标志产品GB/T21930-2008 外文名Nanjingbrocade遗产级别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区 南京批准文号Ⅷ―13 继承单位御织坊继承人 白金桃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历史发展


南京云锦 云锦起源于距今1500多年的六朝。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是龙袍冠带、嫔妃衣饰的主要用料,亦是馈赠国外君主、使臣和赏赐朝廷大臣、皇亲国戚的高贵礼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自元朝以来,封建王朝在南京专设官办织造局来督造云锦,用做帝王龙袍冠带,嫔妃霞帔丽服和宫廷饰物,同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亦是赏赠王公大臣的珍品。南京开始有丝织,可以追溯到三国东吴时期。南京的织锦,则始于南朝宋在建康设“锦署”以后。南朝的织锦,是官办的“锦署”里生产的,刘宋覆灭后,锦署随之消亡。六朝以后,南京的纺织品织业开始复苏。到了宋代,特别是宋王朝高渡以后,全国高级锦缎的生产中心南迁,北方大批移民和技术力量相随涉,中国高级锦缎的生产中心转移到了江南,曾经是六朝和南唐故都的建康(即南京),当时已成为一个政治地位很高,经济富庶繁荣的城市。


南京云锦用金来装饰织物,虽起始虽早,并在某些历史时期有所应用和发展,但在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下,是不可能得到特殊发展的。用金装饰丝织物,直到元代才盛行起来。而南京云锦就是在元代著名的织金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现在,南京云锦仍保持着大量用金、善于用金的鲜明特色。云锦花纹,或全部织金,或部分加金,或大面积地应用各种金、银线交织于一件彩锦上,使整件织物形成一种金彩辉映、瑰丽灿烂、典雅精美的艺术效果。到了明代,由于云锦已经成为宫廷专用织锦,在制作中往往不惜工本代价,一味求精、求好,艺术水平及工艺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的云锦,除织金品种外,云锦艺人又创造了通经断纬的“妆花”织造新技法,织造出加金妆彩的“妆花”锦缎。“妆花”是明代锦缎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提花丝织物。

清代以来,云锦的纹样用色更加丰富,技巧细致,形成精细华丽的风格。龙凤历来是封建统治权威的象征,因而也成为古代装饰艺术的重要题材。藏于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一件“龙凤莲”原属清代宫廷用料,纹样表现龙、凤双双遨游在纯洁的莲花之间,设计者匠心独具,借助龙身的曲折翻腾,云势的凌空流卷,凤尾的婀娜飞舞,缠枝的婉转回旋,表达了从物象自身性格中寻求韵律节奏的美感,凝炼、集中、明确、概括,可谓气度非凡,落落大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素质。康乾盛世期间,沿袭元、明两代体制,在南京设立“江宁织造局。”至道光、咸丰年间,除了官办织局织造御用云锦外,民间织机作坊也发展得很快。至咸丰三年,南京全城有云锦织机三万多台,近30万人以此为业,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常常彻夜不绝,云锦生产规模和工艺创新都前所未有。后来因太平天国战火影响,南京云锦织造业受到重大损失,元气挫伤,生产每况愈下。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宁织局奉旨裁撤,自元代以来历代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办织造,至此宣告结束。江宁织局撤销后,清代宫廷所需的云锦,每年委派官员来南京向民间作坊采办。清末民初,民间作坊曾生产过一些不加金线的云锦织物,如靠垫、提包、琴条等实用品,其主要销售对象为外国人和华侨,因而被称之为“洋庄货”。当时织造的品种主要有“织金”、“库锦”、“库缎”、“妆花”四大品类。


南京云锦所谓“织金”,是用金线在织料上织出花纹,金线为真金打成金箔再切割成丝。“妆花”织物的特点是用色多,五彩缤纷,有的也织金,且采用特有的挖花妆彩工艺织造。这种极其复杂的工艺现在尚无法用电力织机操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直至解放前夕,南京云锦因战争而濒于奄奄待毙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南京云锦这一宝贵民族遗产极为重视,于1951年成立了以陈之佛教授为首的包括一些云锦老艺人在内的云锦工作研究组,又于1957年成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南京云锦博物馆。它们除了收集、整理历代云锦资料,总结织造技艺,培养青年艺徒外,也创新设计制作了一批云锦精品。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在有关云锦的传说中,织女是云锦的业神,称为云锦娘娘。过去每逢农历九月十六日,云锦艺人都要祭拜云锦娘娘,祈求心灵乖巧,织出美如云霞的锦缎。“牛郎织女妆花缎”采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风格新颖典雅,是现代云锦的创新品种。“孔雀牡丹锦”则突破了云锦传统图案的束缚,以双孔雀代表双凤,孔雀造型生动写实,别有创意。纹样配合充分体现了云锦妆花“逐花异色”的特点,每朵花的颜色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绚丽夺目,是现代云锦的代表品种。在云锦的“妆花”织物中,还有一种叫作“金宝地”的织物,这是云锦中比较独特的品种。它是用圆金线织满地,在满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交辉的图案花纹,整个织品极为辉煌富丽。云锦研究所年轻艺人创作的“百花金宝地”在满金地上铺满牡丹、玉兰、菊花、杜鹃等花卉,花果饱满健康,枝叶纤长秀美,彩蝶翩翩起舞,反映出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无论是纹饰、色彩,还是织造技艺,都反映了我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极高水平。


南京云锦南京云锦崇尚用金作主题表现。在元代,不仅皇家和百官袍服用织金,三品以上官史的帐幕也用织金。元代织金锦的销费之大,产量之多,可说是空前绝后的,明代以后,云锦开始取代蜀锦和宋锦成为中国第一名锦。明代官办织造的云锦,用材更趋广泛,金、银、铜等金属,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也都用来织造云锦。图案内容包罗万象,除皇室御用的龙、凤等图案外,最流行的就是八宝、八仙、八吉祥等吉祥图案。北京定陵出土的神宗万历皇帝陪葬的云锦中,绝大多数织的是有吉祥内容的图案纹样。清朝乾隆一代,开始吸引西洋花式和织法,云锦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一般来说,明清时期的云锦大多由官办的织局织造,即使是民间机坊生产的,其锦缎的末尾也织有当时督造云锦官员的名字,以示负责。

南京云锦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花式提花木机织造。每台织机须有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前者在上,后者在下,上下协同生产。在上者提经线,称拽花工,只要按过线程序提拽就可,相当于在敲电脑键盘。在下者,织纬线,称织手,他使用“通经断纬”的技术,挖花盘织,妆金敷彩,他面前的织造面就相当于电脑显示屏,这种工艺至今不能被机器取代。两人劳作一天,仅能织造云锦五六厘米长。


云锦婚纱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申遗成功


南京云锦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次排于古琴之后。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江苏省金文云锦名人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独特工艺

南京云锦简介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基本简介,南京云锦-历史发展

南京云锦云锦的诞生应归功苏州的缂丝,它实际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云锦喜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云锦,如在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南京云锦,技艺精绝,文化艺术蕴义博大精深。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它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皇帝御用龙袍上的正座团龙、行龙、降龙形态,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权力的象征性。与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统领四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性。祥禽、瑞兽、如意云霞的仿真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纹饰,以及纹样的“象形、谐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艺术造型的吉祥寓意纹样、组合图案等也无一例外。云锦的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的设计思想是:“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与热情向往。这就是南京云锦纹样服饰不但具有珍稀瑰宝、昂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赏、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征。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主要用途


南京云锦南京云锦在元、明、清王朝皇室御用龙袍、冕服,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宗室,喜庆、婚礼服饰等应用的范畴里,它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汇集了以丝质(材料、组织)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装饰美化特征,以“质与纹”、“巧与艺”、“意与象”三者结合的内容与形式,达到科技与文艺,两者完善统一的形态美感。从云锦品种繁多,所表达的审美艺术观念的实质来看,它可以归纳为三种美的形式:即宫廷王室之美,是追求昂贵奢侈性的雍容华贵之美;士大夫、宗主儒生之美,是显示抒情雅洁之美;民间喜庆礼仪之美,是实用与华丽结合的纯真民风之美。因此,云锦妆花所特有的仪表装饰美,都能适应于人们对审美情愫性的高雅艺术价值的享用。这就是云锦作品真、善、美统一的艺术风格,它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性和民俗性,亦是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佐证。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所以在“南京云锦”的制成品上也就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帝王服饰体现了“王权神授”的观念。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非帝王不准用,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美丽传说


南京云锦仙鹤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新桥西北端,南起集庆路,北至仙鹤桥。顾名思义,这条街名字的由来和美丽高贵的仙鹤有关,关于它的动人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位“老南京”绘声绘色地向记者说起他从祖辈那里听来的传说。相传,古南京城内西边有一间孤零零的小草房,里面住着一位替财主干活的老艺人,他的名字叫张永。每天公鸡叫头遍张永就开始下机坑织锦,一直要忙到半夜三更才停手。一年下来,汗水淌干了,眼泪流尽了,织出来的云锦放开来好像长河一样。可是财主反过来倒说张永欠他的债更多了。有一次,财主要过生日,逼着张永赶织一块“松龄鹤寿”的云锦挂屏。张永只好拖着骨瘦如柴的身子跳下机坑抛梭子过管织云锦。可怜老人白发苍苍,哪里有力气!熬干了灯油,一夜才织出五寸半,眼看财主就要来逼货,老人急得直淌眼泪,他伸开双手,面向门外巍巍高山自言自语悲愤地叹道:“云锦娘娘,人家都说你是保佑我们织锦穷人的神仙,现在财主把我们穷人往死里逼,你怎能见死不救……”张永疲劳过度,话未说完就晕倒在织机旁。

就在这时,高山上的彩云豁然开朗,闪出万道金光,接着浮云翩翩,阵风飒飒,张永家的门“咯吱”一声开了,走进来两个美丽的姑娘,她们把张永扶上床,自己就坐到机坑里面熟练地织起云锦来。霎时间,织机连声响,花纹现锦上。天快亮了,张永从昏迷中醒来,一看满屋子金光,一个姑娘在机坑里飞快地甩梭子织锦,另一个坐在花楼上拽花。他忙问:“你们是谁?”姑娘们指了指天边的云彩。张永顺着她们的手望去,只见彩霞万朵,回头一看,两姑娘都不见了,只留下机子上织好的云锦熠熠闪光。云锦上面的花纹好像仙境一样,青松苍郁、泉水清澈,两只栩栩如生的仙鹤丹顶血红非常耀眼。


南京云锦张永喜滋滋地把云锦往机子下卷,没想到这神奇的云锦犹如山上的瀑布一样拉了一幅又一幅,卷了一匹又一匹,怎么也拉不完、卷不尽。街坊邻居都跑来看稀奇。正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财主带着一帮打手前呼后拥地讨债来了。他把腰一叉,手一挥,打手们一拥而上,如狼似虎地抢这台神奇的织锦机。张永哪里肯依,死死护着织机不肯放。可狠毒的财主一脚把又老又病的张永踢倒在地,老艺人顿时口吐鲜血昏死过去。这边十几个打手七手八脚地想把织机抬走,谁知平时几十斤重的木头织锦机,此刻竟然铜铁铸的一样,动它不得。财主急了,伸手又去扯织机上的云锦,却听见“叭”地一声响,织锦的木梭子好像活了一样,跳起来狠狠地追着财主打,疼得他哭爹喊娘地乱叫。恼羞成怒的打手们气急败坏地烧起房子来,正在这时,天上“轰”地响起一声炸雷,暴雨倾盆而下,浇灭了大火,洗净了天空。

财主和打手一看不好,掉头想逃。这时,云锦上的两只仙鹤突然长唳一声飞了出来,围着张永飞了两圈,翅膀扇了两下,老艺人一下子容光焕发地坐了起来。两只仙鹤又追着财主,扑到他的脸上猛啄不放,财主疼得乱叫。张永和众人赶来时,只见满天红霞,城外高山顶上的金色光轮忽隐忽现,两只美丽的仙鹤翩翩起舞。大家异口同声地叫好,只有财主鬼哭狼嚎地捂着脸,原来他的眼睛被仙鹤啄瞎了后来人们传说,那天夜里帮张永织锦的两个美丽姑娘就是云锦娘娘身边的两个仙女,奉云锦娘娘之命,特地到人间来帮助穷人整治老财,为了纪念云锦娘娘,人们就把张永住的这条街取名“仙鹤街”。

南京云锦_南京云锦 -历史传人


南京云锦金文从1973年就开始从事云锦的研究制作工作,对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在金文大师看来,云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在金大师的眼中,云锦工艺的每一个花纹,每一个图案,甚至是每一丝、每一线,无不浸透着华夏民族多少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欣赏云锦作品,不光是欣赏她富贵华丽的表面图案和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还应该透过她去品味其后的文化特色。比如由金大师设计创作的云锦“一品麒麟补”,作品的图案表现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麒麟。其外部形状是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在古代传说中麒麟被称为“仁兽”。云锦作品中的麒麟周围有很多草,麒麟脚下却清爽无物,这是因为麒麟有一个重要的品性“不折生草,不杀生灵”,即有生命的草都不去踩,何况是人呢。这就有个矛盾了,麒麟是一品武官补,武官哪有不杀人的呢?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爱惜生命,要“以德服人”,以智慧、智谋战胜敌人,就如诸葛亮之“七擒孟获”,不是靠武力,而是用智谋和品德折服敌人。传说,孔子的母亲梦见过麒麟而生孔子。于是就有了“麒麟送子”之说,且送的都是栋梁之材。于是“麒麟送子”就成为一种“早生贵子,子孙贤德”的美好祝愿。唐代武则天时,以麒麟作纹饰绣于袍服,名曰“麒麟袍”,专门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用;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将这种“仁兽”作为武将官服的纹饰,不仅代表权力地位,更暗喻要“以德服人”。云锦“一品麒麟补”,这件作品曾被南京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颂他为世界体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南京云锦金文大师每年都要为广大的民众所需所爱的“生肖礼品”,设制一款民俗文化蕴味极浓,寓意生动,精致独特又有时代感的云锦镜挂。今年他创作的“生肖福猪”不仅憨态可掬,更是表达了几重寓意:猪身肥硕,表示“旺年”、“肥年”;耳大有福,做成招风耳,寓能招财纳福;牡丹被称为“百花之王”,象征着富贵,福猪的身上再加上牡丹花,表示福贵上加福贵;福猪的脚上套铜钱,谐示“奔前(钱)程”;福猪的背上饰串钱,则寓意“辈辈有钱”。这五点合在一起,就是“五福临门”,过肥年(富裕年)的象征。金文大师认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应有崇高的地位,古代的艺术品因为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那个时候的社会和文化生活面貌,流传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文物。同样,现在的云锦若能与现在的时代生活充分结合,那就是未来的文物。云锦工艺要传承和发扬光大,必须根植于人们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贴近生活,不断创新。这也是金文大师矢志不移长期坚持与前进的方向。为了更好地传播云锦文化,金文在新成立的江苏省工艺美术馆(爱涛艺术中心)内设立了大师工作室,今后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平台开展更多的云锦文化推广活动,让云锦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1080.html

更多阅读

南京云锦和江宁织造一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

于2009年07月03日,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现在,了解云锦的人很少,即使是南京人亦是如此。但是,只要读过曹雪芹《红楼梦》的人,都会知道南京“江宁织造府”。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现代云锦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而

声明:《南京云锦简介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基本简介,南京云锦-历史发展》为网友從噺幵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