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九九八年九月上旬,远在温州的热心者严岩川同学相约。今年国庆节我们来个同学会”。他在电话里千叮万嘱:“楼明贤老同学,同学会一定要来啊。地点就放在景山公园内的雪山饭店。机不可失呀。”我牢记在心,发誓非去不可。一周后,又收到母校同学筹委会寄来的书面通知函,更增强了我重返母校的决心。

我八三年从母校毕温州卫校毕业至今,从未返回过一次鹿城,与母校失去联系,对母校发展知之甚少,于是对这次同学会格外看重,就象参加香港回归签名活动一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国庆节当天,我举家乘坐汽车到丽水中转,改乘火车南下温州。分布在全省各地的七十多位同学也应召而来,在雪山饭店集合时,我逐一认出他(她)们并能叫出名字,对母校一往情深的我,并没有忘记同学们。可是,今天聚集的,并非全是我们同班同学而是与护士甲班合办。因此,护士甲班女同学比较陌生。注视着老同学都已人到中年,相貌已大大改观,摆脱昔日稚气增加了一分老练与成熟。即使我张冠李戴叫错了同学的名字,同学们都报以真诚的微笑,第二次握手嘛。

我也在笑声中热泪盈眶,并陷入了一翻沉思,母校好比母亲,在母校相聚就像在母亲怀抱里撒娇。此时此刻,大家忘记沉闷的工作。老同学重逢,抛除世俗功利观,返回天真浪漫的一面,同窗同学情谊无价,尤如手足兄弟之情血肉相连,亲如一家。

大家说着笑着乘车去参观已经“旧貌换新颜”的新母校,已从市内搬迁到市郊。温州卫校现在规模扩大了不少。你看,崭新高大的教学大楼,宽大平整的操场,还有饭厅、图书室、实验室组成的校园,真比老母校气派多了。母校生源滚滚,校长乐了,上头还放宽了一些收费政策,给母校的发展注入一股生机和活力。母校发展如此神速,若不回来走走看看,真是意想不到的呢。

感慨中走遍校园,感慨中走进十五年前坐过的老校内教室,快已停止使用了;感慨中辨认宿舍,大门已经关闭,只能远远一瞥。母校的变迁史,令我感慨万千。在正午时光中与母校告别,大家在依依不舍中唯道珍重。(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1998年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秋风拂面,凉爽宜人,桂花烂漫,层林尽染。由我们的母校――温州卫生学校83届公卫班、护士甲班同学会筹委会举办的15周年同学会,于国庆节期间在景山公园雪山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丽水、金华、舟山、台州、温州五个专区的75名同学济济一堂,畅叙别后之情,把校友们带进了突特的节日气氛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四面八方赶来同学会的车行人流进入雪山饭店,山上树林密布,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山上宾馆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进入登记大厅,见到一张张醒目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温州卫校83届公卫班、护士甲班同学请到201室报到”,201室门开着,杨书生班长眼尖,首先发现我,喊了一声“楼明贤同学,你来了,发胖了,请坐!”一股亲切的暖流涌上心头,心里热乎乎的。

根据筹委会的日程安排,10月2日上午集中乘车重游老母校,地址在黄金地段谢池巷4号。我走进去一看,没有变,校园上增加了一尊药圣――李时珍医生的雕塑,同学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听班主任吴传夫老师介绍:“老卫校已经易手,很快有了新主人。”同学们有点依依不舍似的。接着驱车前往上陡门横渎东路的新校址参观,一幢幢崭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场地宽大,蔚为状观。两个班同学在新操场上合影留念,着实化了一点时间,照片背面印上每位同学的名字。下午时光,师生们欢聚一堂,聆听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分享成果的喜悦,我听了感到非常高兴。你看,我又收到一叠沉甸甸的同学名片。掂一下有份量。特别是温州籍同学成就最大。大概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缘故吧。下海经商者较多,成功者也多。林维前同学,苍南人氏,善经营、懂管理,先后创办了北京、广州、温州三家电脑公司,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听说资产已超过亿元。下面是一段我与林维前之间的对话,维前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好久不见了。”我说道:“听说你下海办电脑公司,混得不错嘛。”他说:“哪里,哪里,全靠大家的支持。”我说:“急流勇退,享受享受吧。”他说:“商海无止境,竞争激烈,我还年轻,不干怎行!”朴实真挚的语言道出了林维前同学的心声。同学们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不示弱。你听,毕业后在卫生干校任教的杨书生班长,刻苦钻研,致力于正骨方面的研究,去年他带着学术论文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正骨会议并荣获论文一等奖。“那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吧。”当亲朋好友向杨书生祝贺时,他谦虚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处在沿海地带的乐清市防疫站朱立信同学,力求上进,毕业后又赴大西北青海医学院深造,坚守岗位,勤勤恳恳地在防疫战线上耕耘着,一干就是十五年。

晚上的联欢会安排得丰富多彩,有卡拉OK表演,有趣味游戏活动,人人参与,大家有奖。有歌有舞,轻松活泼。这次成功的联谊活动,同学们增进了解,发展友谊,游乐结合,终生难忘。师生情,同学情,情难忘。

一九九九年金秋十月,艳阳高照,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我应召重返母校――温州卫校,参加八三届公卫医士同学会,有机会走马观花浏览了焕然一新的母校。新校园呈现出一派沉甸甸的丰收景象。你看,一座高大的教学大楼昂首屹立在市郊横渎东路边的大操场上,倾听着师生们的心声。从这里进出的莘莘学子留下了历史的足音,空谷传响,播至远方。

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的母校几经沧桑,风风雨雨,体制上从私立转制公立,校址从谢池巷迁徒到横渎东路,几经变迁,屈指算来,母校走过悠悠70年历程,并且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万余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硕果累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我满怀深情的赋诗一首:

温州卫校历史长,名扬四海绩辉煌。

精心培育桃李盛,硕果累累花艳香。

七十春苗茁赤县,千万秋杏沐朝阳。

今喜师尊重教日,弘扬医术国运昌。

据校庆办胡明孚主任介绍,母校依托温州得天独厚的人文鼎盛优势,乘工商业繁荣昌盛的东风,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母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成竹在胸,开拓进取,依靠党和政府的科教兴国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以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卫生学府矗立在鹿城大地上,瓯江之畔。让工商第一的温州人多了一座精神殿堂。目前,新母校占地70余亩,教职工181人,14个专业,设置合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源源不断输送到祖国各级医疗机构,充实到卫生战线上,为人民医疗事业添砖加瓦。它是浙江省培养中专卫技人才的教学基地。为此,母校荣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学校。见到老母校,我忍不住热泪盈眶,走进新母校,我又是欣喜若狂。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浮现出师生们洋溢欢乐的笑脸,祥和的学习气氛,感染了我;洋溢着报效祖国的热切期待。金色的阳光沐浴在我脸上,荡漾在我心头。师生们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勇往直前,正大步迈向新时代。最后祝愿母校卫生教育事业再展雄风!再铸辉煌!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亲爱的母校师生员工们:

你们好。获悉母校将于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之际,隆重举办建校七十周年校庆活动。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并向为筹备校庆活动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书记、校长、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母校有悠久的历史,比共和国诞生还要早20年,良好的校风,在浙西南地区早享有盛誉。母校始建于是1929年,1952年12月正式定名为温州卫生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旧校址是在繁华地段谢池巷4号,由于校园狡小,校舍简陋,办学条件欠佳。至1993年逐步搬迁至上陡门横渎东路新校址。98年国庆节期间,我有幸回母校参加83届公卫班、护士甲班毕业15周年同学会,与同学们一道兴致勃勃的游览了焕然一新的校园,感慨万千,抚今思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七十年代的风风雨雨,母校已培养出合格的医务人员逾万人,校友遍面全国各地,各自在事业上辛勤的耕耘,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成名的官员、专家、教授、医师、发明家、企业家……, 不计其数,但谁都离不开母校的春晖沐浴,老师的培育之恩。

今日的母校,在温州市政府、市卫生局和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校友的慷慨解囊。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发生了非常可喜的变化。你看,建立了现代化新校舍及配套设施。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行军营式封闭管理,还拥有一个坚强不力的领导核心和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思想深入人心,唯才是举新举措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挑大梁。母校人才济济,大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使学校走向良性循环的快车道,这一切使母校在社会上名声大震。学生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母校求学,学习风气浓厚。

我是八十年人的一名校友,学识浅薄,少有建树,无以回报,甚感遗憾。但我在工作中执着追求,孜孜不倦,文学园地里默默耕耘,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也算是献给母校的一份簿礼吧。在明年母校校庆之日,我一定会亲临参加校庆活动,与校友们共度好时光,分享喜庆欢乐,展望美好未来。祝贺母校校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道出了游子们的心声。九八年国庆前夕,有一天我突然在办公室里接到远方同学严岩川打来的长途电话。他在电话中谈到邀请我在国庆节期间回母校参加同学会,我欣然应允。回母校后,又接到老校长钱淑云老师大礼,即一张粉红色的信笺“致温州卫校校友的信”,匆匆浏览知道母校已走过了七十个春秋,将于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迎来了七十华诞。喜讯传来,我这个离校十五年的学子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此热烈祝贺母校校庆圆满成功,衷心祝愿母校发扬光大。祝贺母校桃李满天下,杏林春满园,并衷心祝愿母校今后更多、更快、更好地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十五年前,我经过一番奋斗拼搏,终于考上了初中中专,并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温州卫生学生,那时还是在中山公园隔壁的老校园就读。在这里渡过了终身难忘的二年学习生涯,还有一年赴外地实习期。回顾当年的学习生活,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许多师生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当年的副校长钱淑云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这次同学会时又意外重逢,倍感亲切。当时的班主任是吴传夫老师,耐心细致的督导我学习。他还兼任我们第一学期医学入门基础课解剖老师,说实在的,学解剖内容枯燥,还要看尸体,着实令人害怕。吴老师和蔼可亲,讲课生动活泼,渐渐地消除了我的顾虑。当时我们卫生医生班、护士班是同年四个班级惟一一个以男生为主的班级。班长是杨书生同学。我在班委会担任学习委员,学习劲头空前高涨,学习风气浓厚。我的同桌徐国强同学已成为衢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院长。好朋友张大伟同学已担任中共仙居县委组织部长要职。周兆龙同学是瓯海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防治科长。同班四十来个同学的面孔基本上印在我的脑海里,并能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有些志同道合的同学还保持着通信联系,鸿雁往来,开头一句“楼明贤老同学”,令人倍感温馨。母校的师生对我谆谆教诲和深情厚谊,为我一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母校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浙南丽水地区松阳县防疫站工作,一干就是十五年,曾干过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放射卫生、计划免疫、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及防疫咨询门诊部工作,几乎走遍了松阳的山山水水,踏遍了松阳的沟沟坎坎,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松阳话,入乡随俗嘛,纳入当地社会中去。因为我的原籍是缙云县,松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成家立业后,有一个八岁的可爱儿子,业余时间丰富多彩,自幼喜爱文学,少不了舞文弄墨,向报刊投投稿,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当有人问起我是那个学校毕业时,我会自豪地说:“我是温州卫校毕业的!”朋友们都说:“不简单哪,你的文字功夫也不错嘛。”心里甜滋滋的,这几年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已在《人民日报》、《处州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与母校离别十五年,思念之情日深,机会终于来了。九八年国庆佳节之际,我携带妻儿一家三口,第一次从丽水乘坐火车重返朝思暮想的母校,经过温州大桥,见到温州市区内高楼大厦林立,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简直认不出来了,多年不见,温州真是大变样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到母校已成功地搬迁市郊,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师生宿舍井井有条,操场、食堂、图书馆等配套设施齐全,校内环境优美,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学府已经形成。我为母校的变迁与发展感到高兴与自豪。师生校友热情招待我这个久违的学子,我感到亲切和温暖。得知母校已为国家输送了一万余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我为母校取得成绩而感到高兴。作为一名关注母校发展的校友,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工作,多出成果才能对得起母校的培养,为母校增光。最后,我用一句贺辞作为我的祝愿。为国育才,再铸辉煌。以此敬贺母校华诞,也与广大校友共勉。

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温州卫校大操场上披上一派节日的盛装,主席台上贵宾满座。温州卫校副校长孙福顺宣布:“大会第六项,请知名校友代表,著名企业家曾旭光先生讲话。”一位身材魁梧,戴一付镶金边眼镜,穿一套深色西服的先生,风度潇洒,神采奕奕地走上主席台。曾先生感慨万千地说:“我是一位六四届校友,毕业不久就到法国巴黎弃医从商,一直在商海里浮沉拼搏,创办的服装企业像滚雪球似的从小到大,完成原始积累。九十年代初,我响应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招商号召,回到故乡投资办厂,在开发区里落户。为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我以我个人的名义捐资一百万元,尽一份绵薄之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曾先生的心声。这时候,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校友们对曾先生的义举、豪举表示赞赏。曾先生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对文化事业慷慨解囊,令人钦佩。怀着敬仰的心情,我突然想起要采访结识曾先生的愿望。

校庆大会结束后,曾先生从主席台上缓缓的走下来。我走了过去,含笑地对他说:“曾老板,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他风度潇洒地回答说:“哪里,哪里。”我又说:“你为母校贡献这么大,有何感想?”他谦虚的说:“我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略尽心意,以报母恩。”我建议说:“我想跟你一起照张相,行不行?”他说:“可以呀。”我马上从袋子里取出相机请一位来宾帮我们合了影。我们还交换了名片,以便今后联系。我见找曾先生签名留念洽谈生意的人太多,不便打搅,匆匆告别了曾先生。

曾先生在温州有许多头衔:“法商独资华士服装(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西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西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华士西服――中国驰名商标”、“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等等。我在前不久《人民日报》上见到过曾先生注册的华西西服品牌出口创汇蒸蒸日上的报导,真是名不虚传。我对曾先生和华士服装集团向母校捐资一百万元表示钦佩。我听宋镇铭老师说:“我们的校友曾旭光大老板曾经打电话对我说,宋老师,我准备送一个图书馆给母校。”宋老师不解的问:“图书馆那么大,怎么搬过来?”曾先生说:“我准备捐款一百万元给母校建造一个图书馆不就行了。”曾先生心怀桑梓,报国爱乡,捐盗助学,振兴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义举深得故乡政府及母校师生校友们的一致称颂。

历史将铭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这个好日子。十二月十八日,馨风拂熙,梅花绽放,母校披上一派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上午八时左右,校园内鲜花簇拥,大红灯笼高高挂,操场上铺着红地毯,五个大红充气圆柱形拱门分架在校园内,彩门上书“热烈祝贺温州卫生学校建校七十周年”十六个大字光彩夺目。“发展医学教育,培育合格人才”、“感谢社会各界来宾及校友诚意光临”等大幅标语随处可见。各主要路道(回廊)和建筑物在彩灯、旗帜、鲜花的装点下,被打扮得绚丽多彩。校门口由学生组成的迎宾队和军乐队敲锣打鼓,吹奏着欢快的迎宾曲。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教学大楼门口挂着一幅横幅,上面写着:“七秩历程耀史册,校誉日隆颂党功。十方英才竞逞雄,贺禧桃李满园红”。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校友熙熙攘攘,签名领票,忙得不亦乐乎。我在门口碰见两位同学。他们分别是杨书生和朱立言。仨人一起进入大操场。操场上宾朋满座,彩带飘扬。会场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温州卫生学校七十周年校庆”和校庆纪念徽,操场内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

浙江省教委职教处副处长王玲儿、中共温州市委副书记(校友)陈艾华、温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惠生、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叶真、温州市教委副主任张致光及历届校领导周维文、郑沁春、孙维桐应邀出席校庆大会。大会由孙福顺副校长主持。9时30分,孙福顺副校长宣布庆祝大会开始。全场数千人肃立,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温州卫生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刘正炼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欢迎新老校友前来参加校庆活动,并总结回顾了70年来温州卫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校址几经变迁,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中等卫生学府。他代表母校师生员工感谢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关爱。接着,省、市领导为校庆开幕举行了剪彩仪式。主席台左侧千只气球腾空而起,右侧千只和平鸽飞向蓝天,广场上数千校友欢声雷动。接着,校友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花树掩映的校园,漫步在曲折的走廊,看到学生宿舍――憩园里的喷水群景,参观了绚丽多彩的图片展览。我的四篇小文也陈列在橱窗内。部分校友还组织同学聚会等联谊活动。

温州今夜星光灿烂。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位于车站大道东南剧院披红挂彩,敞开怀抱。母校数千师生校友,欢聚这里,为亲爱的母校庆贺生日。情满今宵。晚上7点整,伴随着大合唱《卫校之歌》动听歌声,歌声此起彼伏,汇成欢乐的交响,拉开了校庆联欢晚会的序幕。兄弟院校温州幼师友情出演的群舞《曲江柳韵》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你看,袅娜的身姿,绿色的柳叶装,翩翩起舞,多姿多彩,优美动人。瑞安卫校董小鸟等表演的群舞《辣妹子》动如娇兔,静如处子,婀娜多姿,给人一种热情奔放,充满生命活力的感觉,再配上宋祖英美妙动人的歌声。在新落成的东南剧院一流的舞美音响设施,效果格外真切。省卫生厅科教处原处长王雪蕉老师的精彩贺词,更道出了全体校友来宾的心声。离休老教师沈默一曲老歌唱完后,说了一句幽默的话:“对不起,歌词唱错了”,引来掌声雷动。在母校师生表演的歌伴舞《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使晚会活动达到高潮,掌声、歌声、音乐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演员们同台挥手告别。千歌万曲,千言万语,融汇成声声亲切问候――“母校,你好!”70年光辉历程记录昨日的历史,今天的行动,明天的期待。母校,祝祝你!

十二月十九日,我应邀参加了学校发展座谈会。老校友们为振兴母校敞开胸怀,侃侃而谈,发表意见,献计献策。吴立柔老师回顾了母校教学生涯,二十八年一瞬间,母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母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刘校长谈到了母校目前面临的不足,师资素质欠佳,经费不足,没有自己的教学医院,上届领导因工作失误留下一些历史问题尚未消除等等。母校的前身白累德私立医院毕业的校友朱德音老人,今年已是八十岁高龄,精神矍烁。她是当年护士专业毕业的四人之一。回顾了求学时的艰苦岁月,后来为了生活,改学助产士。那时候当医生很辛苦,一天要干十二个小时,值班只有一个人,各种病人住在一室,条件太差了。现在好了,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越来越先进,给医生诊治带来极大的方便,真是天壤之别。这说明,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我相信,母校的前面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老校友们一致称赞母校校庆办工作得力,成果显著。在胡明孚主任带领下,组织精干班子,同心同德,广泛收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校史资料,编成一本彩色胶印的校史纪念册。这项工作看似平凡,实际上工作量相当大,联系老校友困难重重,天南地北,很不容易。老校友们认为这本校史比兄弟卫校搞得好,同时建议赠送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珍藏。胡主任真是劳苦功高,呕心沥血,办事干练,连头发都跑白了。我钦佩他这种求实奉献的工作作风,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回去,落实到工作中,并告诉广大的校友们。(作者2008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2005.html

更多阅读

华夏儿女 山东青岛·MC沙洲这十年 青岛沙洲歌曲挖蛤蜊

MC:麦克风;喊麦;说唱;主持人。在青岛,有这样一群人,以“青岛MC”自居,领头人就是青岛家喻户晓的:沙洲。沙洲喜欢在名字前加上“MC”,即:MC沙洲,意思是:(HIP-HOP)说唱。如今,MC沙洲已经在说唱生涯里摸爬滚打了十年,我们来回顾一下MC沙洲这十年。(资

成语连龙: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

成语连龙: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含义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说明培养人 材是带根本性的长远之计,体现了管仲的人本思想。管仲认为教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山东省临朐县柳山初中王仕义电话 15662463816 邮编26261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权修》

声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网友佣兵一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