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历史变迁 剑阁 剑阁-剑阁历史,剑阁-县域变迁

剑阁即剑阁县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地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誉。全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3镇、34乡,总人口68万人(2009年)。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国家4A级景区剑门关、翠云廊等。2009年,该县被列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剑阁县境内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

剑阁_剑阁 -剑阁历史

上海的历史变迁 剑阁 剑阁-剑阁历史,剑阁-县域变迁


剑阁夏商时,今剑阁县属梁州。西周时属雍州。春秋战国时(前770-221年)大部分蜀国辖地,东南小部属巴国领域。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归秦国版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剑境大部属蜀郡葭萌县,东部属巴郡阆中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剑地分属于广汉郡梓潼县、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分属于梓潼、葭萌、德阳、阆中四县管辖。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据蜀,分广汉郡葭萌、梓潼、白水、涪县置梓潼郡时,始在今剑阁境内新立当德县(治地在汉阳镇境内,故城名黄芦城)①,隶属梓潼郡。
三国时,当德县为蜀汉领地。蜀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②,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汉德县属梁州梓潼郡。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和三年(347年),汉德为“成汉”领地。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于晋寿县境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即小剑故城),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太元十五年(390年)废剑阁县。
南朝宋元嘉初年,汉德县改属梁州白水郡,继复改梁州晋寿郡。南齐建元初复归梓潼郡,不久即废。
南朝宋元嘉初,于汉德境内侨置南安郡、县,领桓道、中陶2侨置县。元嘉三年(435年),侨置武都郡及武都、下辨县(治今武连南老武功桥处),茂陵县(治地梓潼县上亭铺)属益州。
南朝宋大明中(457-464年),南安郡始改侨置为实郡,领南安(今普安镇为郡治)、白水(今店子乡)、华阳(今王河乡南)、梓潼(今梓潼县城关镇)4县及寄治南秦州桓道、中陶2县。
南朝齐时(479-502年),南安郡领南安、白水、华阳及乐安、桓道2侨置县,梓潼县还隶梓潼郡;新巴郡改为南新巴郡,仍领1县;改武都为扶风郡,领武功(武都、下辨县更名)、茂陵、华阴(今开封镇境)3县及寄治汉阳、略阳、安定3县。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始在境内立南梁州(州郡县同治今普安),辖南安郡(领县未变),辅剑郡(扶风郡更名),南新巴郡。天监四年(505年)至大同元年(535年)其间30年,南梁州3郡及属县入于北魏。梁末,武陵王据蜀称帝,改南梁州名安州,仍领原郡县。
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始州③、南安名普安,领4郡6县:普安郡辖普安县(南安郡县更名)、永归县(白水更名);黄原郡辖黄安县(华阳县改置)、茂陵县(自辅剑郡改隶,后废);安都郡辖武连县(辅剑、武功更名)④;潼川群(今梓潼县石牛铺)⑤。
北周时,始州隶于利州总管府,仍辖普安、黄原、安都、潼川4郡,除茂陵县废外,安都郡增领胡原县(天监十八年分巴西郡阆中地新置县来属,治今香沉乡群英村)。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始州领普安、永归、黄安、安寿、武连、胡原(开皇七年更名临津)、阴平(由龙州来属,治今江油县小溪坝阴平村)7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领县未变,安寿还名为梓潼(治地移今梓潼县连枝坝)。
唐武德元年(618年),普安郡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贞观六年罢,改属剑南道及东川节度。圣历二年(699年)新置剑门县属始州。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为剑州⑥,“取剑阁为名也”。至此,剑州之名始见于世。天宝元年(742年)改剑州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复名剑州,领普安、黄安(唐末更名普成)、武连、梓潼、阴平、临津(迁治今白龙镇),永归、剑门8县。
隋唐时,于剑门关设军事建置,立关令并置大剑镇(治地剑门场),小剑戍(今下寺大仓坝)。
五代时,前蜀、后唐、后蜀,剑州为其领地,辖县未变,属昭武军节度。
宋乾德三年(965年),置剑州普安军,属西川路,仍领原县。乾德五年,省永归县隶属剑门县。开宝六年(973年)属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属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年)后,属利州路。景德二年(1005年),剑门县隶属于剑门关都监。景德三年,剑门关直隶京师,以东京兵出戍。剑州只领6县。熙宁五年(1072年),关、县析而为二,皆还隶剑州,并省临津县为镇入普安县。元符中,剑门关下隶于剑门县,“敕县令通管关事”。宋绍兴四年(1134年)后,利州路分为东、西二路,几经分合,剑州均属利州东路。隆兴二年(1164年),因“藩邸”升剑州为普安军节度。绍熙元年(1190年)再升为隆庆府。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2823.html

更多阅读

从浪客剑心聊起-漫画中的历史人物1:山县有朋

那天我在想,聊聊《浪客剑心》里的历史人物到底有趣没趣,想来想去,对于看过漫画的人来说,能有”原来他是真实存在的啊“哪种感觉,但是对于没看过漫画,又对历史不太有兴趣的人来说,聊一堆历史的东西,似乎就有点无趣了。后来一想,如果真的愿意看

新疆、中亚的历史与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 新疆

作者:乾坤文章发于:鼎盛军事以下全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研究成果,本人所做的工作仅局限于编辑整理。目录一、维吾尔族的来历二、维吾尔的历史变迁(10世纪中叶前)三、维吾尔的突厥化四、中央对新疆的管理五、突厥简史

中国历史朝代变迁_Practice_ur 上海的历史变迁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 渭河历史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甘肃渭源·程俊珊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摇篮,渭河是文明文化摇篮中的摇篮,是摇篮中的宝贝,是条最关注的“母亲河”,“三源出鸟鼠,一水兴八朝”,孕育了中国最早王朝,震兴了华夏民族。渭源是渭河的

天安门广场华丽转身的历史照片 华丽转身

天安门广场华丽转身的历史照片中国六百年来的政治中心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历史变迁哲学家说,门是心灵的外延,门是心灵的物化形象。门值得思考;门值得研读。门甚至是各种哲学思想的注解。天安门历世六百年来年,经风见雨,成为世

声明:《上海的历史变迁 剑阁 剑阁-剑阁历史,剑阁-县域变迁》为网友兄弟视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