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 黄宗英 黄宗英-职业生涯,黄宗英-主要作品

[黄宗英](1925.7.13-) 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曾获全国首届环保妇女百佳荣誉称号。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黄宗英_黄宗英 -职业生涯


黄宗英

原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41年到上海,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任演员,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知名。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7年从影。先后在北平中电三厂、上海中电一厂、二厂、昆仑等影业公司主演《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因在《乌鸦麻雀》一片中扮演国民党小官僚的姘妇余小瑛,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一等奖。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家》、《聂耳》等影片。1954年创作电影剧本《平凡的事业》。1965年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事创作,是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黄宗英_黄宗英 -主要作品


黄宗英

文学作品

著有报告文学《特别姑娘》、《小丫扛大旗》、《天空没有云》、《没有一片树叶》,散文集《星》、《桔》、《半山半水半书窗》》、《黄宗英报告文学选》等。还将所作报告文学《小木屋》改编并作为主持人摄制成电视片。

演出影片

1947:《追》、《幸福狂想曲》;1948:《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 1949:《喜迎春丽人行》、《乌鸦与麻雀》;1956:《家》;1959:《聂耳》;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0:《花轿泪》

电影剧作

1954:《平凡的事业》

黄宗英_黄宗英 -所获奖项

曾获全国首届环保妇女百佳荣誉称号。所作《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分别获1979-1980年、1981-1982年、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小木屋》改编拍摄的电视片在美国获国际奖。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一等奖。

黄宗英_黄宗英 -简历


黄宗英

1930年入京师第一蒙养园。1932年随父移家青岛,进江苏路小学。

1934年父丧,孤儿寡母去天津投亲,进土山子公园附近的树德小学就读。

1941年初秋,应长兄黄宗江信召到上海,在黄佐临主持的上海职业剧团打杂,不久在话剧《蜕变》中代戏上场,从此走上戏台。

1942年与音乐指挥异方(本名:郭元彤)结婚,18天后郭病逝。黄返回北京。半年后应南北剧社社长程述尧(黄宗江的同学)邀请,加入剧社,往返于京沪之间。

1946年与程述尧结婚。1947年夏,为中央电影二厂拍摄《幸福狂想曲》,与赵丹、顾而已合作,并与赵丹相恋。同年11月,与昆仑影业公司签定基本演员合同。


电影《乌鸦与麻雀》剧照(1949年),左三为黄宗英

1948年初与程述尧离婚,与赵丹结婚。1949年出演影片《乌鸦于麻雀》。1980年10月10日赵丹离世。

1982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入藏,参观藏南藏北后,留藏全程跟随女生态学者徐凤翔做野外考察。

1984年,随中央电视台《小木屋》摄制组再度入藏。

1985年《小木屋》电视记录片获在第28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获电视记录片铜奖。

1993年赴北京与作家翻译家冯亦代结婚。2005年初,冯亦代先行离世。

轶闻

影响很大的一篇文章:《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南方周末》)。

黄宗英_黄宗英 -家庭婚姻

从影


黄宗英与大哥黄宗江

黄宗英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兄弟姐妹共七人,大哥黄宗江对黄宗英的影响最大,黄宗江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放弃学位,只身南下上海,当起了话剧演员。1941年,黄宗英也在大哥的引领下开始了演艺生涯。

黄宗英:大概我16岁那年初秋的时候,黄宗江让我到上海去,说剧团正是用人之秋。后来有个女演员要结婚,让我代戏。那天该我上戏了,我忘了记词,舞台监督把我推上去,我不知道舞台那么亮,脚灯那么亮,底下一个大黑窟窿。我的角色是撒泼撒赖,我就开始撒泼撒赖,被人拖下去了。这时,我心想真糟糕了,大概剧团不会要我了,整个戏被我搅合了。后来黄佐临站在我的旁边说,“宗英,明天还你上”,哎呀我开心不得了。第二天,我再上台时,看到台底下,电影公司、剧团的头都来了,说“从北京来了个小姑娘,嗓特别响,北京话特好,人长得挺漂亮的,嗓子特别尖”,就来看我这个嗓子尖、胆大的姑娘。

第一次婚姻

黄氏兄妹一起闯荡江湖的时间不长,1942年,黄宗江离开上海,辗转滇桂去了重庆,而黄宗英则留在了上海,在上海的剧团里,黄宗英结识了一位年轻而有才华的同事,并由此而经历了她的第一次婚恋。

黄宗英:他叫郭元彤,艺名叫异方,是学指挥的。他对我挺好的,我哥走的时候还把我托付给他,他是一个很诚实的青年人。结婚那天,他就病了,是扶着结婚的,那时我17周岁。我们婚后的第18天,他就死了,我根本不知道他是死,我还直推他,我跟医生说,他喉咙里卡了痰了。后来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在羊市大街的医院里头,后来我推着他到太平间的时候,我说“他太冷了,你们给他盖盖吧”,我第一次看见人淅沥哗啦就死了,就往太平间里推。

短短的18天的婚姻悲剧,的确使黄宗英的精神受到了重创。半年后,黄宗英重返上海,后来又应聘到南北剧社,担纲主演,往来于津沪之间,成了红极一时的甜姐儿,当时南北剧社的社长程述尧,对黄宗英十分关爱,1946年,黄宗英嫁给了程述尧。

黄宗英:当时我就觉得,我只要有一个好人可以依靠就行了。当时,我很满意他是个好人,可日子久了,他回来老跟我说,给我买了乐圣斋的酱牛肉,哪儿小市什么东西挺好,一年多了,他一本书也不看,这把我急得不得了,他回来之后我没话跟他说。

与赵丹的婚姻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 黄宗英 黄宗英-职业生涯,黄宗英-主要作品

黄宗英与赵丹

1946年冬天,黄宗英第一次拍电影,在影片《追》中,饰演女主角,开始从舞台走上银幕,紧接着,她又在另一部电影《幸福狂想曲》饰演女主角,这个偶然的机会,使黄宗英的命运,与赵丹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黄宗英:我第一次见他,他一个袜子是这个颜色,另一个袜子是那个颜色的,我说这个人就是没人管的人似的,好象挺…不修边幅。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我很同情他。

拍摄《幸福狂想曲》时,赵丹刚经过多方营救,从盛世才的监狱中出来,回到上海不久,1939年,赵丹前往新疆,希望能够推动当地的戏剧活动,一方面寻求机会去苏联,结果被盛世才扣押,赵丹在新疆经过了长达五年的牢狱生活。在这期间,他的家庭也分崩离析。黄宗英的出现,让赵丹一见钟情,于是一部《幸福狂想曲》拍摄的同时,也成就了黄宗英与赵丹的幸福进行曲。当影片拍摄完成时,他们两人已经深深坠入了爱河。这年,黄宗英22岁,赵丹32岁。

黄宗英:后来我们快要拍完了,他说“我觉得你就应该是我的妻子”,我没说话,就允诺了。就这么简单,不像他们写的,两人还说挺酸的话什么的。 这可能是我跟他结婚的理由之一,我觉得我愿意为他带孩子。


黄宗英

黄宗英对赵丹的爱情和思念是显而易见的,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结合也许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和阻力,但是黄宗英回忆起来语气却是平静而且平淡的,我想在她心目中,她一定认为她和赵丹的结合是命里注定的。

《幸福狂想曲》上映后,黄宗英自然纯熟的演技和年轻漂亮的形象,使众多影迷为之倾倒,黄宗英也引起了不少导演的关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黄宗英又参与了《丽人行》等多部影片的拍摄。

1948年末,就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的时候,黄宗英与赵丹一起出演了《乌鸦与麻雀》这部电影,《乌鸦与麻雀》被认为是40年代后期,喜剧电影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的作品,也是让黄宗英引以为荣的代表作。这部电影拍了中间隔了挺长时间,解放前拍了一部分,解放后拍了一部分。解放前拍这个戏的时候是比较属于白色恐怖很紧张的那个时候。

黄宗英:我们的编剧,是陈白尘,他已经在黑名单上了,已经不见了。我们真正的剧本是搁在摄影棚顶棚灯光台那儿。送给国民党审查的是另外一个剧本。我们打麻将还老吆喝,使沿街的人知道我们是在打麻将。剧本是在旁边的桥牌桌上,他们其实在编剧本。

黄宗英说她一生历经坎坷,解放初期的那一两年,也许是她生命当中最单纯最快乐的一段日子,用她的话说,那个时候她不找事儿,事儿也不来找她,所以她至今还很怀念那个时候北京的蓝天。

正当黄宗英觉得日子过得格外舒心,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中国电影事业刚刚迎来一次大发展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电影创作人员,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被卷入了大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中,那次运动,是由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引发的。影片中,赵丹扮演武训,黄宗英也出演了一个角色。《武训传》讲述了出身贫寒的武训,几十年行乞卖艺,积攒善款,筹办义学的曲折经历。这部影片最初上映的时候,曾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感动。

黄宗英:放的时候,大家伙都说这片子太好了,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干部站起来向我们鼓掌,等于武训办学的精神好象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以为要得毛泽东奖章呢。

非常年代

黄宗英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是《武训传》会受到严厉的批判。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紧接着,有关批判《武训传》的大量文章见诸报端。于是一场空前的政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紧接着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文艺整风运动。

黄宗英:结果那天翻开报纸,报纸上说反动电影《武训传》,我们真的一惊,自己怎么能跟反动两个字挂上勾呢,对我们打击还是很大的。黄宗英:第一是蒙了,第二是我们倾心搞的这个片子呢,居然是反动的,就是说究竟是站在敌人那一边,还是站在无产阶级那一边,我们都拿不准。我没有怀疑自己,我们当时觉得可能是我们错了,因为我们没有做阶级调查,武训是地主,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过。

据有关资料记载,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导致了中国电影生产量从1951年开始严重下跌,直到1956年才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电影又开始呈现繁荣景象,这一时期,赵丹主演了传记片《李时珍》,扮演李时珍,这后来被赵丹认为是自己演艺生涯中最为成功的表演。也是在这一时期,黄宗英出演了由巴金名著改编的影片《家》。在影片中饰了梅表姐。梅表姐无疑是黄宗英演艺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时至今日,黄宗英走在街上,还会有当年的影迷认出她来,他们往往会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这不是梅表姐吗。

1980年10月10日,赵丹去世。赵丹去世前两天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被人们称作“赵丹遗言”。4年之后,1985年1月,胡乔木在广州对参加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的文化部副部长丁峤和电影演员张瑞芳、赵子岳的谈话中,对赵丹文章表示赞同。200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提到了赵丹的遗言。温家宝说:“他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人们心中。”

黄昏恋


黄宗英与冯亦代

冯亦代和黄宗英早年就相识,解放前他们就都活跃在党领导下左翼文艺战线上,冯亦代和黄宗英的丈夫赵丹和哥哥黄宗江等是多年的好友。但解放后几十年,两人各有各的事业和家庭,他们生活的轨迹一直没有交叉。

直到90年代初,两人再度走近,这时两人都已痛失伴侣,“成了夫妻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黄宗英爱好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而冯亦代已是我国文学界、翻译界、出版业大师级的闻人。两人的这段黄昏恋,在热烈程度上,丝毫不亚于年轻人,结婚前的一年中,黄宗英仍住在上海,冯亦代则居住北京,两人依靠鸿信传书倾诉着彼此间的热烈情感,文字间的激情和浪漫,甚至比年轻人还要热烈。在信中他们经常互称“二哥”、“小妹”,也有更为亲热的“爱得永远不够的娘子”、“恩恩爱爱的二哥哥”等,字字句句流露着浓郁的感情。情书中的另一主要内容就是交流知识,两人谈文学,谈英语,谈最近学到的新知识,谈对人的一些看法,虽然是情书,但内容十分丰富,次数也很频繁,有时一天内会写3封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人写下了50万字的情书!。冯亦代老人在一封信里这样形容他的感受:“一连3天收到你4封信,真使我快活。还有什么比读你的信更美妙的事呢?”

两人1993年底在北京结为伉俪,此时冯亦代已是80岁高龄,而黄宗英也已经68岁,两人的最终结合造就了中国文坛一段佳话。结婚后,黄宗英从上海来到北京,与冯亦代生活在一起。他们婚后像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一样,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婚后,两人在爱情的激励下,事业也有进一步的拓展。冯亦代为《读书》译介外国新著,他们共同为《新民晚报》开专栏,佳作如酽茶似清泉,时奉读者。在黄宗英的大力操持下,一九九九年《冯亦代文集》五卷得以出版。而黄宗英也参加了《望长城》、《小木屋》等多部电视记录片的拍摄。黄宗英说,婚后的十年,是很充实的十年,灿烂的十年。

1999年7月12日,冯亦代在病榻上用了足足一整天功夫写出这封他俩爱情的最后绝响。他写道:“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再没有别的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3086.html

更多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 马丹 马丹-职业生涯,马丹-作品特点

瑞士作曲家。1890年9月15日生于日内瓦,1974年11月21日卒于纳尔登。马丹的早期创作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和声色彩微妙,对位技巧精湛,具有鲜明个性。他的某些作品也采用十二音技法。参与作品《暴风雨》(1956)和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1929),根

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简介 黄藤 黄藤-人物简介,黄藤-人物生涯

黄藤(拉丁学名:Daemonoropsmargaritae(Hance)Becc.)多年生植物,可用药,广东东南部、香港、海南及广西西南部,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种子繁殖。果球形,较大,暗草黄色,被具直刺、舟状佛焰苞所包被,具观赏价值;藤茎质地中上等,可供编织。黄藤院长先后

声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 黄宗英 黄宗英-职业生涯,黄宗英-主要作品》为网友國軻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