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有以下几个含义:老师的通称;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对僧道的尊称;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师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徒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师父的重要职责之一。
师傅
师傅_师傅 -师傅(shī fù)
1.老师的通称。
2.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
3.对僧道的尊称。
4.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
5.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
6.民间对某行当的权威或有技术的人的尊称--师傅。
注: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尊称为“师父”,而不是“师傅”。详见“师父”词条。(传统的徒弟拜师,需要先找引师、保师、带师等三师,否则师父不接受该徒弟)。师傅_师傅 -概述
李小龙和师父
由于知识的传授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会涉及个人的相关经验、观点。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层面,还是做人的标准方面,师父都将影响学生(向师父学习知识的人)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作为师父,应该善于发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一律认为是学生的错,更不能粗暴对待学生、处理问题。从各方面来看,师父不仅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而且还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
“师父”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师父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师傅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 狭义方面来理解,即师父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师傅_师傅 -由来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存在着良多的亦师亦友的典范。老子与孔子便是如此。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师者三尺讲台万丈空桃花源里自耕农磨剑十年图破壁开怀一笑坐春风桃李报我山河丽我付桃李一片情不为浮华遮望眼愿作春泥化落红”。
师傅_师傅 -职责
李小龙和师父
师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徒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师父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一职责首先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不可能有无目的的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阶级的教育,都不可能有不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教育目的。师父必须重视教育目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徒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这一职责也是徒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徒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矛盾性、特殊性对师父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萌发、世界观形成、人生探索的困难期。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乐于求知,成才心切;另一方面思想方法较片面,评价能力较薄弱,意志力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敢作敢为却很少顾及后果。这就需要师父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灵培植工作,尤其需要师傅根据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进行精心的培育。师父之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其道理正在于此。
职责要求师父保护徒弟的健康,发展徒弟的体力,合理安排徒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徒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徒弟的身体素质。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既必须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也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德、智的发展都要大受影响。其次,这一职责也是身体发展特点的要求。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质的状况,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因此师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关心徒弟的健康。
师傅_师傅 -职业要求
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
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师傅_师傅 -道德规范
李小龙和师傅叶问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三、关爱徒弟。关心爱护全徒弟,尊重徒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徒弟。对徒弟严慈相济,做徒弟良师益友。保护徒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徒弟良好品行,激发徒弟创新精神,促进徒弟全面发展。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师傅_师傅 -僧道
青埂峰僧道谈顽石
僧道类的方士的尊称,其身份则是和尚、道士,他们当中有的深谙术数,精通命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过是“半瓶”水平,其主要目的只是为施主起课、抽签,略表菩萨心肠而已。精通命学的“僧道”大师,唐代有僧一行,著名的《大衍历》说是他发明的,上自天文地理,下至人事俗情,可以说没有他不晓得的。宋代则有僧赞宁、僧化成、僧道洪等。北宋中期的许多重要人物,僧化成都为他们看过三命。如《东轩笔录》记载,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时,权倾天下,但僧化成则算定“其黜免可立而待也”。蔡元长兄弟二人赴省试时,也曾上门求化成推命,“时问命者盈门,弥日方得前”。《退斋笔录》也说,元丰中王安石乞罢机政,神宗拖了两个月尚未批准,于是他又去找化成。化成说:“三十年前与相公看命,今仕致宰相,更复何问?”
直到现在,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到寺院去乞求法师道长算命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如蒋介石北伐南昌战役时,即曾在牛行车站附近的一小庙求过签,而他后来回老家雪窦寺求朗清大师看八字,更为他决定重新出山起到了重要的心理作用。至于平民百姓到寺庙道观之中求签烧香,起课算命,那就更是司空见惯了。在这些善男信女的心目中,“僧道”大师是远离尘世的,既没有士大夫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没有商贾之辈唯利是图的铜臭,由他们批命是最客观最实际的,恐怕这也正是算命术士自产生之日起就日益与佛、道僧侣融会同流的主要心理因素吧。
师傅_师傅 -参考资料
[1] 搜狐教育 http://learning.sohu.com/techers.shtml
[2] 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6440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