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沟民俗村 崔西沟民俗村 崔西沟民俗村-简述,崔西沟民俗村-介绍

崔西沟_崔西沟民俗村 -简述

崔西沟民俗村,位于杨陵城区以北2公里处,全村共118户498人,耕地505亩。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民俗接待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崔西沟村依托杨陵农业观光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确立了以“进农家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采农家果、娱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旅游接待产业发展方向。从村内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对村内街道全面实施了硬化,安装了路灯;门前种上了柿树,修建了花坛;大部分农户新建或整修了房屋,建成了新型旋流自动循环沼气池,安装了沼气灶,极大地改善了村内的环境面貌。与此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很快使该村成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正、具有浓郁农家特色的生态文明村。
在此基础上,崔西沟村根据自身优势,发动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观光、餐饮和住宿等旅游接待服务,及时成立了民俗生态旅游接待协会,不断挖掘具有关中农村特色的旅游接待项目,改进风味小吃制作工艺,形成了以杨陵旗花面、蘸水面、搅团和绿色山野菜为主的特色风味小吃以及以农家住宿接待为主,具有关中风情的家庭旅馆。目前,全村从事家庭旅游接待的农户已发展到30多家,可同时接待400多人来村里观光旅游。

崔西沟_崔西沟民俗村 -介绍

崔西沟村位于杨陵城区北部2公里处,全村共128户526人,耕地面积505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866元。2012年被杨陵区命名为田园村庄示范村。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在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态民俗村和田园村庄建设。
一、发展特色产业。2004年9月以来崔西沟初步建成了一个具有观赏、采摘、品尝、体验、休闲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景区。“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购农家物”成为民俗村的显著特色。崔西沟生态民俗村以“民俗村接待协会”为依托,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作机制。目前,全村从事家庭旅游接待的农户已发展到52家,可同时接待800多人来村观光旅游。每年接待国内外客人8万多人(次),各接待户户均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左右,家庭旅游接待已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崔西沟村已被列为全国小型公益项目能源示范村,全村已建成新型旋流自动循环沼气池100口,改厕98户,沼厕建设已突破总户数的88%。实现了原料、燃料和肥料的综合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建成了300平方米的两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16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拓宽发展思路。随着西沟村民俗村的发展壮大,村上还将利用村后坡天然优势,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等形式,延伸产业链,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路子,打造以垂钓、观赏、娱乐为一体,环境优美、清新宜人、文化特色明显的人造景区,丰富生态民俗产业内容,实现民俗村真正从吃住向玩乐的多元化发展。

崔西沟_崔西沟民俗村 -游客记忆

崔西沟民俗村 崔西沟民俗村 崔西沟民俗村-简述,崔西沟民俗村-介绍
“这里的农家乐不仅环境好,农家小吃也不错!”在杨凌崔西沟吃饭的王女士这样称赞。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呆久了,现在不少人选择走出城市,来到农村感受大自然的淳朴与自然,于是一些民俗生态村就应运而生。近日,记者来到杨凌崔西沟生态民俗村,这里浓浓的民俗文化特色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感受别样的农家文化
顺着路标,记者来到崔西沟生态民俗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修葺得整洁大方,各农户门前的大红门牌更为显眼。值得一提的是,只要站在其中一户的门前,就能一眼从村头看到村尾,在宽敞、整洁的农家大院,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冬日里有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感。
据了解,以前来崔西沟农家乐的游客往往是蜻蜓点水,参观一下就走了。为了让游客愿意留下,崔西沟准备了各种体验方式,种菜、采摘,在湖边钓鱼、玩棋牌等休闲娱乐方式,让游客一次玩个够。玩累了,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
“玉米搅团口口香、浆水鱼鱼吃个够、锅盔菜馍管您饱、煎饼荠菜真个美”,很多到过崔西沟生态民俗村的人都记得这个顺口溜。这些特色小吃像搅团、鱼鱼、锅盔和煎饼,更是让许多人解了馋。每当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城里人大老远赶过来,就为了吃一口这正宗的农家饭。采访中游客杜女士说,周末她经常和朋友在崔西沟吃饭,“这里的农家饭不仅味道好,而且价格很合理”。当然,纷至沓来的游客也给崔西沟的村民们带来了不少实惠。
民俗文化引领经济增长
跨进接待示范户袁引霞的家门,主人热情地迎了出来,还没聊几句,她就向记者介绍起了当地特产和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蘸水面、旗花面、油饼、煎饼,一口气就说了一大串。
当记者问袁引霞,办起农家乐后收入怎么样时,她笑得合不拢嘴。“每年五一劳动节到农高会期间算是旺季,其中农高会期间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效益也最好。短短五天时间,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以前我还去海南、广东打零工,现在不出去在自己家里就能赚钱!”袁引霞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该村村支部书记刘智峰介绍,自2004年村上开办农家乐以来,全村从事家庭旅游接待的农户已发展到48家,可同时接待400多人来村里观光旅游。“我们一直很重视发展当地的民俗文化,吃、住、玩等旅游接待项目都紧紧围绕本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目前,仅农家乐一项,就为村里增收不少,全村的人均收入从以前的3000元到现在的近万元,翻了三倍多。”刘智峰说。
为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崔西沟村还打出了“崔西沟”牌特色农副产品,专门成立了杨凌秦韵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崔西沟”牌旅游服务类商标,目前生产的“崔西沟”牌臊子肉和菜籽油已经上市,由村里的多家农家乐接待户代销。相信有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和产品,崔西沟生态民俗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崔西沟人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政策扶持促良性发展
近几年,在杨陵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下,崔西沟村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经济,经营模式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农民自主经营的模式,让这里的农家乐走上良性循环之路,形成了特有品牌。并依托杨凌农业观光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崔西沟村根据自身优势,发动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观光、餐饮和住宿等旅游接待服务,及时成立了民俗生态旅游接待协会,不断挖掘具有关中农村特色的旅游接待项目,改进风味小吃制作工艺,形成了以杨凌旗花面、蘸水面、搅团和绿色山野菜为主的特色风味小吃以及以农家住宿接待为主,具有关中风情的家庭旅馆。
目前,崔西沟生态民俗村围绕“生态”和“民俗”两大主题,已经成为吸引杨凌周边市民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的好去处,真正让城里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娱农家乐”,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当地的民俗文化深入人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4199.html

更多阅读

平谷雕窝村:农家院和艺术度假村

端午节假期去了平谷,先去玻璃台村,然后赶往雕窝村,计划在那里吃午饭。雕窝(有的地方写成‘刁窝’)村位于平谷区黄松峪乡,是一个只有50多户的小村。它是平谷区,也是京郊发展民俗接待最早的村子之一,周边有好几处有名景区:如京东大溶洞、石林

芙蓉国里的民俗和旅游(湖南) 湖南民俗村

湘中(长沙—韶山)民俗旅游区一、湘中“金三角”重要景观长(沙)、株(洲)、(湘)潭,素有湘中“金三角”之称,这自然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说的。如果从民俗和旅游的视角看,那么,省城及楚文化、湖湘文化要地的长沙,毛泽东同志家乡的韶山(原属湘潭),刘少奇

泰国行-在东芭民族文化村观看泰国民俗文化表演 民俗文化村

6月13号下午我们游览泰国最大的主题乐园【东芭民俗文化村】在东芭民族文化村观看泰国民俗文化表演则是观赏民俗人文的一桩乐事。文化村的演出纯仆自然,主要表演泰国的民俗文化,有民族器乐,有民间舞蹈,也有民间风俗--如婚嫁、和尚出家仪式,

周日休闲马嵬驿民俗村观贵妃墓 马嵬驿民俗村

周日休闲马嵬驿民俗村观贵妃墓过马嵬坡观杨贵妃墓有感千年凄风过荒冢马嵬坡上闻怨鸣遥想荔枝妃子笑何堪陨魂三尺绫早就听说兴平新建了个马嵬驿民俗村,休闲娱乐挺火的,因此也想带家人一起去体验一下。在冬至过后的一个周末,终于实

声明:《崔西沟民俗村 崔西沟民俗村 崔西沟民俗村-简述,崔西沟民俗村-介绍》为网友杯中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