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鸣 笙歌 曾一鸣笙歌歌词

曾一鸣笙歌歌词

笙歌

词:王未

曲/唱:曾一鸣

似有似无的黄昏倒映着

浮的城 晚的灯 流水声

好像是刹那间 转过了 因果门

又看见 那所有的爱还没变成恨

谁 借了醉意的叹息声

吹散了 蔷薇谢开一帧帧

推开了微风 唱过了日月冷

记忆里 慢慢 模糊的那些人

镜中的花 谁还记得吗

用今天的碗 装满昨天别离的沙

永恒的容颜怎会败给 弹指的芳华

仰慕着天空 身体却渐渐滑落在一个

那名字就叫做逝去的山崖

喔・・・啊・・・

《笙歌》MV高清图

《笙歌》MV高清图(3张)

谁 为胭脂哭出了声音

谁 为断壁画美景

仿佛曾说过 甘心过 丢失过 透彻过

啊~

曾一鸣《笙歌》发布 “中国风”的完美开山之作

曾一鸣是一位有自己个性主张的唱作型歌手,他坚持自己的风格,不羁、不媚俗、不掩饰、不矫作,他率真、洒脱、独特、与众不同。“江上千帆竞发,总是见风使舵;河中孤月常存,从不随波逐流。”这句话用在坚持自己音乐理念的曾一鸣身上,再合适不过。曾一鸣在筹备多时的全新原创大碟《神通》中有一首极品佳作《笙歌》,他用自成一派的独门魔音演绎出歌曲唯美大气的氛围,令人意犹未尽,荡气回肠。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笙歌》立意具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整首歌无不展现“曾一鸣式”的特有委婉和爆发力,加之他对歌曲情境的全情投入演唱,把一首词曲本已极具特色的《笙歌》演绎得更加特别凄美和极致唯美。

曾一鸣 笙歌 曾一鸣笙歌歌词

笙是中国古代一种乐器,曾一鸣在演绎《笙歌》时把现代的流行元素和中国古典元素做了一些巧妙结合,从一开始的浅吟低唱,到高昂嘹亮,再到撕心裂肺的吼音,尾音的连续翻转又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味道,整首歌波澜起伏,没有重复的节奏,没有重复的歌词,带来听觉上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笙歌》整首歌词中运用比喻、排比、递进 、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这是《笙歌》与其他经典的中国风歌词的不同之处,大多中国风的歌曲歌词运用难懂生僻的文言文,而曾一鸣的这首《笙歌》,却能从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中读出凄美的古意,不落俗套,实在难能可贵。

《笙歌》中那句“谁 借了醉意的叹息声 吹散了 蔷薇谢开一帧帧”,这个“帧”字用得极为妙,一个中国古代既有的量词,在当代被赋予了视频帧数的概念之后,这句歌词听起来竟有连续动态的画面感,仿佛看到一个满含忧伤的美丽女子,在西楼上倚窗轻叹,画面转向楼下花园里栽种的那株蔷薇,片片花瓣随风凋落,好似是被女子轻叹之气吹落一样……

古典的诗词歌赋,有婉约豪放之分,一首词的格调一般只有一种,就算把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融在一首词中,但也会有明显的上下阙为界,而这首《笙歌》,曾一鸣把婉约和豪放两种情绪“无缝焊接”浑然天成,前半句还浅吟低唱,后半句就荡气回肠了;此句之前,温柔婉转,凄凄惨惨;此句之后,号呼长啸,意气磅礴;直到最后,又归于如泣如诉的低吟。曾一鸣的演绎哀而不怨,浓淡相宜的旋律起伏,应声即景的恩怨情仇,融合在《笙歌》短短的5分钟里,引人遐思。

《笙歌》堪称曾一鸣“中国风”小试牛刀的完美开山之作,他炉火纯青的了得唱功和他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完美融合,很多年前他是这样,很多年后在《中国最强音》的舞台上也是这样,经过岁月磨练、辉煌爆发的曾一鸣,是一位全能歌者,一位唱功了得、态度诚恳、感情充沛的优秀歌手,今天他对于音乐、对于人生的领悟更真挚、更深沉,也更令人动容,让人对他的全新原创大碟《神通》充满期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5257.html

更多阅读

鸿雁歌词串词朗诵词 一帘幽梦 歌词 串词 朗诵词 报幕词

一帘幽梦串词 歌词 串词朗诵词喜欢它如诗般的词句,更喜欢它呢喃般的声调,它描绘出了少女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诉说出了少女梦中情浓意浓的真心情殇,一句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唱出了那份急切的追求和

同一首歌朗诵词 同一首歌 歌词 串词 朗诵词 报幕词

《同一首歌》串词 1生命是一首歌,女人的生命更是一首美丽的歌。今天是你们的节日,在这欢庆的节日里,大家同唱一首歌。请欣赏大六班赵鲜平、刘轩英带来的歌曲《同一首歌》同一首歌 歌词 串词 朗诵词 报幕词 2我们都有黑头发,黄皮肤,我

声明:《曾一鸣 笙歌 曾一鸣笙歌歌词》为网友警告淡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