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后的斗争》讲述了一家三代在年关将至之际齐聚老宅,演绎了一出真实感人的悲欢离合,以热情饱满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了社会转型期中一家三代人的困惑与坚守。
这是最后的斗争_《这是最后的斗争》 -简介
《这是最后的斗争》
由国家话剧院精心创排、被称为“中国反腐第一剧”的批判现实主义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将于10月20日至22日在艺海剧院连演3场。该剧由总政话剧团团长、剧作家孟冰历时3年9易其稿编写完成,国家话剧院导演吴晓江执导,国话老戏骨雷恪生将携手国话实力派演员李建义、薛山、翟小兴等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共同展开这出“震天动地的斗争”。自去年5月在北京首演以来,该剧以犀利的台词和“另类”主旋律风格针砭时弊,直刺当下社会的腐败现象,让观众大呼“过瘾”。
该剧虽直指“腐败”这一社会问题,却选取了一个何姓家庭在除夕夜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为切入点,以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亲情与家庭的力量对于人性的强大感召力,成功演绎了中国老百姓眼中的“家、国、天下”图景。作为一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作品,《这是最后的斗争》也有着自己的“另类”之处:不刻意规避社会弊端,不仅仅将戏剧的开掘停留在揭露弊端的深度上,更为剧中人物指明了方向,以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出希望与光明的力量。
国家话剧院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于10月21日在上海艺海剧院进行了该剧全国巡演的第二场演出,雷恪生作为主演之一特地从北京《四世同堂》剧组赶来,并以一场精彩的演出再次震撼申城舞台。
这是最后的斗争_《这是最后的斗争》 -创作的根本动因
《这是最后的斗争》
我们这一代从戴红领巾的时候起,就在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要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的父母累倒在工厂车间,将家里的钱物送给贫穷的下级,他们让级别、让房子,把省下的工资交党费,就是在忍受委屈的时候,他们仍然坚定地唱着理想之歌。而我们的孩子大都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从“一代新人”到“新新人类”,他们行进的速度是宽带、高速列车,他们不再关心政治,甚至讨厌政治,对神圣和尊严开始“恶搞”,他们崇拜的英雄不再是雷锋、焦裕禄,而是墨西哥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副司令马科斯和“芙蓉姐姐”。
现代生活话语的主题词不再是奉献、牺牲、无私、崇高,而是财富、房产地产、名车名牌。这一代人可以为上辈人的故事所感动,但绝不会再那样生活。他们的爱心更加社会化、平民化,并远离政治信仰。他们生活的目标不再是“为人民服务”和“为了他人幸福”,而是既要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又要充分的物质享受。
我从小接受红色教育,又在有革命情怀的军队成长,我的血液中带着父辈关于理想和信念的思考。共和国已经走过60年,明年是建党90年,当初,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共产主义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看看那些牺牲的先烈们是否有价值?我相信大多数祖国的未来――青年是好的,但也有许多青年对历史无知、对红色记忆淡漠,甚至没有信仰。前辈和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共和国可以心安理得地交给他们吗?
这些思考的痛苦和痛苦的思考,就是我创作《这是最后的斗争》的根本动因。创作《这是最后的斗争》,是数年来生活中的这些积累和感慨与我的血液、灵魂融会贯通的结果。
:“反腐败”是这部戏呈现出来后大家感受比较强烈的亮点。其实这个戏真正的核心价值是探讨当今价值观念冲突中关于信仰的确认、坚持、困惑和判断问题。发生在舞台上最激烈的事件和人物,例如贪污受贿、携款潜逃,是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这些情节事件反映了人物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主体精神。尽管我们漠视它、不愿触碰它,但关于信仰的认识、差异和斗争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这是最后的斗争_《这是最后的斗争》 -观众热捧
作为该剧建组元老,主演之一雷恪生此番特地从北京赶赴上海参加本剧21日晚的演出。雷恪生透露,“之前已经跟别的戏的导演打好招呼,凡是遇上《斗争》演出,能协调就协调,尽量以后者为重”――足见老戏骨对《斗争》的热爱之情。
演出开始后,雷恪生张弛有度的表演、风趣幽默的台词顿时吸引了观众,笑声与掌声不时从观众席中响起。对于雷老在剧中使用的方言,一位上海观众表示能听懂九成,因为自己本身也是个离休老干部,雷恪生饰演角色的那种复杂心情自己完全能够体会。
很多年轻观众则被该剧犀利的台词和针砭时弊的大尺度所吸引,感叹以往从没见到过这么敢说敢做的话剧。
上海市市委常委、上海市宣传部部长杨振武,上海市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一同观看了当晚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杨振武同志激动地表示:“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再次来我们这里演出,让更多上海观众看到这部优秀的现实主义话剧!”而陈圣来则代表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向《斗争》剧组颁发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纪念牌匾以感谢国家话剧院为申城观众献上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