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简介,贾科莫・普契尼-生平

贾科莫・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全名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意大利语: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是一位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这些歌剧当中的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份,1924年11月29日,贾科莫・普契尼逝世,享年66岁。

普契尼简介_贾科莫・普契尼 -简介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Giacomao,1858―1924年),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1858年11月23日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日卒于布鲁塞尔。

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这些歌剧当中的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贾尼・斯基基》的《亲爱的爸爸》与《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在内。

1893年,他完成了堪称他一生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曼侬・列斯科》。这部歌剧由当时年仅二十六岁的著名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指挥,在都灵歌剧院举行了首演,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开始奠定了他作为著名歌剧作曲家的牢固地位。此后,他陆续创作了许多歌剧作品,最著名的有《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西方少女》、《蝴蝶夫人》、《燕子》、三联剧《修女安杰丽如》(第一)、《贾尼・斯基基》(第二)、《外套》(第三)等等。晚年普契尼又根据中国故事创作了歌剧《图兰多特》,遗憾的是这部歌剧没有写完,作曲家便去世了。遗留的部分由作曲家阿尔法诺续写完成。

普契尼简介_贾科莫・普契尼 -生平

早年生活


贾科莫・普契尼

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所音乐学校的校长。但在普契尼五岁时,他便去世了。因此普契尼的家境十分贫困,这使得他幼年没有受到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但他还是显露出了不同寻常的音乐才华。少年的普契尼曾经写过一些短小的经文歌,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十八岁时创作了一首弥撒曲。19岁担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这一切都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习音乐

1880年普契尼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A.蓬基耶利和A.巴齐尼学习。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教会合唱队,后又得到了一个教学的管风琴师职位。二十二岁时,年轻的普契尼因得到皇后玛格丽塔的奖学金而进入著名的米兰音乐学院,在著名作曲家蓬齐埃利的指导下继续深造。他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第的《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

1883年毕业,他的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获得好评。他的老师蓬基耶利看出他的才华更适于舞台音乐的创作,于是请人根据《吉赛尔》的题材为他编写歌剧脚本,参加歌剧创作比赛。普契尼写成独幕剧《群妖围舞》,虽然落选,但在米兰上演时却获得好评。他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由于脚本不佳,以失败告终。他由此认识到,歌剧的成功有赖于好的脚本,它应该吸引人、感动人。这种追求,成为他后来作品的戏剧结构的重要特色。

创作生涯


贾科莫・普契尼

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曼侬・莱斯戈》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虽然这部作品不如法国作曲家J.马斯内写的同名歌剧成熟,但是许多方面标志着作者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正在形成。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契尼在创作题材和内容方面,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将满腔同情寄予那些心灵美好却遭遇悲惨的小人物。他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是一系列感情丰富,悲剧性的妇女形象。《曼侬・莱斯戈》的结构灵活,采用多变的朗诵调和管弦乐交织而成的贯串发展手段,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和地位,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作者从此一举成名。以后,普契尼连续创作了3部最重要的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亚人》)是为普契尼奠定国际声誉的一部名歌剧。素材取自法国作家亨利・缪尔杰(1822―1861)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

1896年,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在都灵首演。这部为世人所热爱的作品,首演时尽管并未成功,但两个月后在巴勒莫再度演出时,却获得狂热的欢迎,确立了普契尼的世界性地位。在这部作品中,普契尼的着眼点不在于描绘巴黎拉丁区落魄的艺术家们放荡不羁的生活,而在于描述绣花女咪咪与诗人鲁道夫的纯真爱情的悲剧。剧中没有戏剧性展开的大段咏叹调、重唱、合唱,而是在贯穿发展的织体中加进篇幅不大的独白、灵活的歌唱性的朗诵调和尽情吟唱的段落。他用主导动机巩固各场之间的联系,并且初次运用印象派的色彩和声。这部歌剧很受听众欢迎。1900年,以V.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的歌剧《托斯卡》在罗马上演,受到凯旋般的喝彩。这部歌剧是以法国大歌剧风格写的,它反映了历史英雄的题材。主导动机发展丰富,有充分展开的大段二重唱,和声复杂,终场写得很富于效果。此剧可以说是普契尼后期作品中典型的真实主义杰作。

1904年,普契尼根据D.贝拉斯科的剧本写的歌剧《蝴蝶夫人》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又回到室内风格的抒情歌剧上来,不追求描述外在事件的舞台效果,集中刻画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由于剧情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在音乐上渲染了东方情调,运用了真正的日本曲调和五声音阶,而在配器上则借鉴了印象派的音响造型手法。上述3部歌剧,被搬上世界各国舞台,至今盛演不衰。

最后岁月

普契尼从1921年上半年开始创作第-幕,但8月初听到卡鲁索突然去世的消息后十分震惊,以至于很长时间振作不起来,开始写第三幕时已经是1923年6月,到了1924年5月,创作又无法进行下去了,普契尼的喉病不断加重,最终发展为致命的喉癌。1924年11月,他在布鲁塞尔接受厂手术治疗,其时,他的皮包里仍装着《图兰多》最后-幕的草稿,可惜手术失败了,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图兰多》的创作。1924年11月29日,普契尼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他去世时《图兰朵》还没有全部写完,后由年轻的同时代人佛朗哥・阿尔法诺完成。

普契尼简介_贾科莫・普契尼 -政治表现

普契尼在政治上并不活跃,这点与威尔第或华格纳不同。然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领导人墨索里尼宣称,普契尼申请加入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不过这件事看来是不太可信的,因为并没有纪录或证明普契尼曾经申请加入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除此之外,如果普契尼真的曾经这么作过的话,他的好友阿图罗・托斯卡尼尼不太可能与他这么得友好,因为托斯卡尼尼足够来影响普契尼,而且他是个反法西斯主义者。

普契尼简介_贾科莫・普契尼 -作品评价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技法,并以他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的贯穿发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

这一切都体现在他那富有创造性的、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对多声部音乐那丰富多彩的、技巧超群的艺术处理上。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实践,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善的统一,使演员和观众之间达到了十分融洽而又易于理解的交流。他创作的歌剧,内容大多表现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悲欢离合的故事。在音乐语言及风格方面,他积极汲取和采用富有民间地方色彩和风格的旋律,使之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和生命力。

普契尼后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追求离奇的情节、刺激性,或表现暴力。如1910年在纽约上演的《西部女郎》,运用了美国黑人的拉格泰姆音乐和印第安的歌词,美国西部音乐色彩浓郁,戏剧矛盾跌宕起伏,使这段暴力故事更带有刺激性和自然主义色彩。但场面与音乐的联系不紧密,如今很少演出。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

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至今仍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主要有4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图兰朵》。纵观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虽然都与爱情相关,但是透过丰富的管弦乐法和音乐美学,再配合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他塑造了歌剧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从温柔抒情的咪咪(《艺术家的生涯》)、柳儿(《图兰朵》)、巧巧桑(《蝴蝶夫人》)到个性刚烈的托斯卡、杜兰朵以及游戏爱情的穆塞塔(《艺术家的生涯》)、曼侬・莱斯戈等等,普契尼为歌剧舞台树立了经典的女性角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契尼领导歌剧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大胆地将意大利传统中自由的旋律和现代音乐的新要素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色彩丰富、细腻婉转的管弦乐。普契尼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不断探索革新艺术表现手法。他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就,顺应时代的潮流,兼收并蓄了当代和声、管弦乐法、曲式等方面的新技巧,创造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咏叙风格,乐队担负戏剧性布局的作用,积极参加到舞台情节的发展中去。他力求使歌剧的戏剧性布局动力化,其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剧情紧凑,题材罕见而又吸引观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普契尼的创作和艺术实践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影响。在普契尼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创作出了大批以各地乡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

普契尼简介_贾科莫・普契尼 -纪念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简介,贾科莫・普契尼-生平

为了纪念普契尼在歌剧上的成就,意大利的托瑞德拉古在每年7月至8月间都会举行普契尼音乐节。

普契尼简介_贾科莫・普契尼 -歌剧作品


图兰朵海报

1884年:《群妖围舞》(LeVilli)
1889年:《埃德加》(Edgar)
1893年:《玛侬・莱斯科》(ManonLescaut)
1896年:《波希米亚人》(Labohème)
1900年:《托斯卡》(Tosca)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Butterfly)
1910年:《西部女郎》(LafanciulladelWest)
1917年:《燕子》(Larondine)
1918年:《三联剧》(Iltrittico)
1926年:《图兰朵》(Turandot)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30103/96745.html

更多阅读

人类怎样才能不被动物吃掉?(二: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这种四条腿的怪物,一看就气场强大,因为实在太大太吓人了。又叫科莫多龙,它们是最恶心的食肉动物,它们嘴巴没毒牙,毒性却是最强,因为他们吃腐肉,满嘴最毒的细菌散发着可怕的腐败味道,任何动物,包括水牛,一咬之后半天内就会败血症发作

米兰·库尔尼科娃 米兰库尔尼科娃吧

米兰·库尔尼科娃编辑俄文原名Милана Курникова,英文译名Milana Kurnikova。中文译名米兰·库尔尼科娃(Милана Курникова),俄罗斯人,精灵一般标致灵巧可爱的孩子。迅速走红网络,最红的童装小模特儿。现在

我成了马斯科*莫拉蒂 我成了莫拉蒂

大家好我是叁明!……你不是废话吗……  《我成了马斯科*莫拉蒂》写到现在已经2个月多月了,现在回头看看这两个月来的写作历程我自己都有点恍然如梦。作为以前上学时作文考试从来都是不及格的我来说,写作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加上

声明:《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简介,贾科莫・普契尼-生平》为网友满腔热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