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古镇襟修河而带潦水,牵幕阜而揽云居,钟灵毓秀,自古及今。现在,“大京九”纵贯古装镇南北,又给古镇注入了浓浓的现代气息。地理位置又不好,但是自尊的二中人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加强努力地迎接挑战。
永修二中风雨二中路,众手抒彩虹
――在开拓中前进的永修二中
翠色如茵的草地,绿树成荫的小径,烂漫似锦的鲜花,错落有致的校舍,教学楼内琅琅的书声,运动上学子龙腾虎跃,高考龙虎榜上赫燃在目的一串串姓名........永修二中这座美丽、洁净的校园,已成为永修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牵引了社会、家长的深情关注的目光。
永修二中二十余年风雨兼程,秉承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二中人的精神,将学校从一片空白建设到今天的格局已是硕果累累,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谱写出绚丽的华章,众手抒写美丽的彩虹。
(一)高效务实,率先垂范的领导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在永修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学校一直把建设一支勤政廉洁、高效、团结、民主、富有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取得显著成效,并呈出高学历,年轻化,骨干多的鲜明特点。
学校现任18位行政领导中,党员10名,学科带头人3人,永修名师3人。行政班子以中青年为主,都是教学骨干。身教胜于言教,二中领导成员在平常的工作中,时刻表率、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们主要发挥领导班子的智慧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从大局出发,共同把工作做好。
永修二中作为一所普通完中,生源大多集中在全县中等水平(二流学生),地理位置又不好,但是自尊的二中人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加强努力地迎接挑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自己救自己”二中人不怨天、不尤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在逆境、奋争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回首来路,二中人经历三个风雨历程:(1)为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环境。二中地处老城,交通不便利,学校周边环境很差,市民素质不高,时不时有小群骚扰滋事,敲诈勒索学生,严重干扰着正常的教学秩序,晚自习回家没有安全感。学校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把整治周边环境,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于是警民联防,齐抓共管,校长熊小平同志亲自担任护校队队长,行政班子青年人担任队员,夜巡暗访,斗地痞,抓混混,与三室两厅的不良业主反复作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遇到横蛮不可理喻之人,有时还争吵得面红耳赤。有一次谭卫平副校长带着护校队夜查网吧,把二中的学生找回学校,业主恼羞成怒,拿出明晃晃的菜刀来威胁,谭卫平同志凛然不惧,深夜恫吓,威胁的匿名电话打到谭卫平同志家里正告他:“不要断了我的财路!”但是谭卫平仍然我行我素。由于近十年来常抓不懈,才赢得了今天良好的环境。同时学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勒紧裤带干革命,节衣缩食,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先后建立校园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学生宿舍,食堂,休闲长廊,花草绿化等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苦练内功,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发展,好的生源是重要的基础。众所周知二中的生源不容乐观,每年高一录取的重优生仅为一中的近十分之一,但是近些年来二中录取的大学生几乎可以与一中并驾齐驱。成功的法宝在于有一个学校、年级组、老师的三级教研网络,班子成员为骨干,抓教学,搞科研,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让全校师生都动起来。2001年学生叶茂林三年前中考,因七分之差被一中拒之门外,后改录到二中,三年后以601分的高分创造了普通生高考的神话,叶茂村动情地说:“永修二中助我圆了大学梦,母校给了我新生。”(3)科学规范的管理,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怎样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二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唱好“三部曲”,提高工作效率。“三部曲”即“制订计划――落实检查――总结经验”。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学校做好务虚和务实的工作,各部门以学校计划为指南,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每周工作安排。并逐一落实,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依法治校,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起来。96年起二中在全县率先实行了《教师竞聘上岗办法》,后陆续实施《考核教师量化办法》、《教育教学评估办法》、《二中师德公约》、《永修二中教职工行为规范》等,要求每个部门、每位教师以德、能、勤、绩等方面制订学期、学年的质量目标,注意塑造教师形象。学校依据教师的目标,进行检查、评估,查找不足。从而使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为了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便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近三年来,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发表十余篇重要论文,如王世淦副校长的论文《孔雀东南飞新妇新解》获得全国二等奖,周良桂副校长二篇论文获全国二等奖,一篇省级二等奖。
领导是一门艺术,管理产生效益。永修二中2002年荣获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3年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永修县先进党支部等称号。高考也是一年一个台阶,2002年全县文理科状元,文科榜眼尽入囊中,2003年全县文科状元又花落二中,二本以上录取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50多人。三年来教师们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43篇,学校有121人次获国家、省级、市级学科竞赛奖。
(二)努力创建和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的发展之本。二中以“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构建以学习化为特色的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为指导,从多方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并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学校把教师素质提高纳入“一把手”工程,每学年、每学期根据学校的情况,制订教师培训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和目标,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中一贯重视运用激励手段,弘扬教师的正气,发扬人的积极性、能动性,达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保护人积极性。对年轻教师以老带新,接对子,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在“三精”上做文章,采用“选苗子、压担子、出点子、指路子”方法,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对于骨干教师,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制高点和发展的潜力。二中在现有的条件下,建立激励机制,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创设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首先是用其特长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定位,以利于他们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其次,在课时,酬金,提供外出学习和展示的机会,都对他们有所便利。同时,二中领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一)使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并促成其实现“两个转变”,优化一个中心。(二)坚持搞好科研兴校,走“学习――实践――科研”之路,让教师有科研课题,迫使老师们向理论求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三)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课堂,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带入到课堂。
(三)爱岗敬业,唱响无私奉献主旋律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已成为二中人共同的人生追求。二中能有今天的辉煌,不断地创造着永修教育的奇迹。人们在急于思考二中现象时,都想知道成功背后的答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关键在于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中的学生素质不是一流的,却创造出一流的佳绩;二中的老师未见是一流的,却是全县最稳定和最敬业的,二中的管理设施未见是最完善的,但二中的管理最见成效。全校70%的教师,居于新城,交通很不便利每天往返十多华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寒来暑往,多年如一日。尤其全校40位班主任,早上6、7点出发,晚上到十点下班,中午在校草草吃个午饭,了解学生动态,辅导帮助学生,找学生谈心,困了就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家里的重担,孩子的教育都交给了丈夫或妻子,工作是超负荷的,没见过像二中老师这样苦,这样累,这样投入。老教师黄蔚香同志,年过五旬,二十年如一日,仍然与青年老师一样奋战在高考第一线,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家里琐事全交给丈夫,全身心投入带教学中来,今年十月份,一天晚自习后十点钟,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老城黑灯瞎火,加之最近老城改造坑坑洼洼,更是举步维艰,一路上摸黑跌跌撞撞,连跌数跤,行一个半小时才回到新城的家中,满身泥污,丈夫心疼地说:“这哪是上课来,分明是抗洪抢险来嘛!”二中人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服输,不甘人后,不怕吃亏,故此才过的苦,过的累,但心底很踏实,过得有滋有味。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大家比奉献,比成就的风气蔚然成风。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熊小平同志十余年如一日,办学的专注和执着,爱岗敬业的精神,率失垂范的作风,独特的思维和智慧,极大地感染了广大师生。青年教师罗学军担任重点班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它把家中的重担全交给了体弱的妻子,前年他母亲脑肿瘤两次做了开颅手术,但也没有为此影响教学工作,抓高考信息,作高考辅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每天超负荷工作,一年下来,人瘦了一圈,留给家人的是一份沉重的歉意,向社会交上的是一份完满的答卷;学生邓平平以624的高分夺得当年全县理科状元,他带班的二本上线人数达64%。他的朋友曾劝他凭着他的工作能力到南昌,沿海城市从教,比在二中实惠得多,他笑道:“二中培养了我,人不能太功利,重要的是二中有一块为有志青年更好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在这里工作安心、舒心、爽心。”又如青年教师王斌去年带高三文科补习班班主任和历史科教学工作,他本人身体一直较弱,大病初愈,医生叮嘱再三,注意多休息,可别年轻时拖跨了身子,到时追悔莫及,可他却把家从新城搬到二中,与老师们奋战在高考第一线,悉心关怀每一位学生,可他的女儿发高烧40度,却无暇顾及,只好打电话让年迈的父亲背着女儿深夜上医院,每每提及这件事,他心中深怀歉疚。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学生黄德宝、王贤锋、余新平都囊括了全县去年高考文科状元、榜眼及第四名的佳绩。二中这些年创造的辉煌成功背后无不是二中人埋头苦干,爱岗敬业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结 尾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落沧海”不倦的努力,孜孜以追求,在发展教育的道路上二中人将更团结拼搏、勇于进取。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二中教学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
文章出处:永修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