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流淌在岁月里的老街
画家说,三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之所有会选择在三河写生,是因为三河不仅是风光,还有至今仍见的古。
小丹笑笑,问画家,能不能陪她在古镇里,走走。
画家点头,说是乐意之至!
他们仍是在古桥,仍是在河岸。三河的外围风貌,在小丹的眼里,像是一幅卷画,又细又长。画上有一个画家,和一个流浪的女孩。冬雨下得有些大了,小丹的雨伞在风中,显得不尽人意。画家让她到桥上的亭子里,避避雨。
但小丹却告诉他,烟雨朦胧的江南格调,是她最喜欢的,就像是徽州的雨巷。湿哒哒的石板路,路两边的高墙脚下,爬满了青得发黑的苔藓。画家笑了,告诉她如果此时在一人巷,必然是画中最美的意境。但画家并不是十分喜欢烟雨,但他口中提到的一人巷,让小丹有些意外,顿时思绪像是流转时空的流年,她想起了初遇西塘的时候,在一人巷,秋雨绵绵的江南古镇中,爱情像花儿一般,悄然盛放――(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那我们去一人巷看看?”小丹问道。
“不急,一人巷的路上,还有很多其他古老的东西呢!”画家告诉她,同时也架好了画架,正在调试新的颜料。“你又有灵感了?”小丹有些诧异。画家笑笑,问是不是耽误她的行程了?小丹摇摇头,笑着问他,自己是不是又是画中的摄影师?
画家一愣,看着她,指着眼前的古河,古桥,古圩,还有河岸边上的高墙倒映,他告诉小丹,古河就是最好的摄影师!
但小丹的性子急,或许爱好文字的女孩和拿画笔的男人,是不能擦出什么故事的。她告诉画家,自己要去街铺上逛逛。画家点点头,说是有缘,就会再次遇见。小丹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背起包,拿着相机,像是梦境一般,消失在古河的铜镜中。
三河的老街,不宽,但青石板的路面,总是让人回想起一些古老的东西,不管是传说,还是故事,小丹的脑海里,总不是现代的风貌。下过雨的青石板路,湿哒哒的,隐隐约约的倒映着人来人往。街上的铺子,大多是没有开张的。铺子的门依旧很老,好几个木板一块一块拼凑,然后成门。看过古装电影的,就会发现这样的铺子在镜头下,是经常出现的。
马头墙味道的高墙,其实并不太高,只是铺子显得有些矮。瓦檐下还低落着雨水,滴答滴答的落在铺子前的石板路上,仔细看看,岁月的积累,总是坑坑洼洼的。
街铺很长,不仅仅只是一条,但每条街道上,都有小时候在乡下见到电线杆子。电线杆子的沧桑感似乎是有些年头了,靠在青砖堆砌的马头墙边上,像是历史被翻过了好几个页章。
老街,几乎是对着小丹的镜头一直延伸下去的。
走着走着,她发现不管是商铺,还是人家,门头下总是挂着一盏方形灯笼。灯笼上,写着不同的字,但看这些字,又是姓氏。小丹有些困惑,停下脚步,放下镜头,见一个铺子前坐着一个正给鞋垫绣着花的老妇人。她走过去,问道:“老人家您好,跟您打听个事儿…”老妇人抬首看着她,一副老花镜几乎是落在了鼻梁下面。
“我看许多门头上挂着许多不同的字样的灯笼,这是什么风俗吗?”
老妇人眼神有些疑虑的看了看小丹,问道:“这是每户人家的姓氏。当年来三河进商的外来人很多,为了区分谁是谁家,就在各自门头挂着姓氏的灯笼。”小丹一愣,回过头,她发现某条巷子的边上的人家,挂着个红色的大灯笼,大灯笼边上挂着个方形小灯笼,上面的姓氏叫做“汪”。
小丹有些兴奋,跑到“汪”户人家门下,正好遇到了个车夫。
她让车夫给她留了影――一张靠在巷口的女孩,边上门头挂着个红色的大灯笼,与女孩脖子上带着的玫红色大围脖,交映出苍老斑驳的墙面上的流金岁月。
小丹继续走着,背包客的流浪人生,让她的世界似乎与现实的俗世划了条界线。三河的老街,不比屯溪老街那般富足,墨香流年,茶楼对饮的书画人生,在三河像是个奢侈的梦。三河的生活,简单的犹如脱落的墙体。人们的生活不在商铺,而是自家庭院里,或者是后墙外的田地里。
路上的时候,小丹发现,这里没有出租车,没有私家车,能看到的,就是脚力车,再先进点儿的就是充电的三轮车。狭窄的街道里,都是古老的东西,一间“弹花坊”,顿时让人回去多少年代。小丹做梦都不会想到,她这辈子还能见到,早已经在小时候就不见的记忆了。
弹花坊在十字路口,门面简陋,还有些残破。挂在门头的“弹花坊”以及整个商铺,上面尽是灰尘,还有许多棉花绒。倘若不是老板开着门做着生意,这间破旧的弹花坊,看上去颇有古董式铺子的味道了。只是铺子有些荒废,似乎从来没有人去打理,铺子里也不见有主人。小丹在门口张望了几下,里面黑漆漆的,中间的大木板上摆着一张还没有完成的棉絮,棉絮上爬满了各种绒毛。简陋,破残,纯手工的弹花坊里,一年又一年,像是孤独的岁月,渐渐老去…
或许,在某一天,弹花坊就这么的消失了。
无声无息,不曾注意,也不曾留意,它的存在与消失像是早已被年代所遗忘的可怜人了。小丹叹叹气,再看看这条残破的街道,没有浮华的雕琢,也没有奢华的包装,只是外来人的越来越多,这里仍旧会逐渐远离本属于它的宁静和安详。
或许,这是件不能避免的悲剧――旅游业的发展,老街能得到很多,但失去的更多…这个百感沧桑的老爷子,心中必然是一阵又一阵的落寞吧。镜头下的弹花坊,或许是小丹最后一次见了。她不知道,自己何时才有机会再来,也不知道来的时候,这里是否一如当初?但谁都知道,再过几年,老街已然变样,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楚,或许只能在记忆中追溯一点,当年此时的缅怀了。
正当小丹,准备离去的时候,一个白花花的老妇人,右手提着一袋子蔬菜,左手拿着个绿色的水壶(浇菜地的)。摇晃着微胖的身子,正悠闲的朝她方向走来。老妇人虽是个花甲老太太了,但走路的步伐却很健阔。老街的残破在她的背影下,显得安详,还有种温暖!
顿时,小丹似乎是明白了,画家为什么喜欢到这里写生了。
她转身,找条巷子,跑了进去,等她穿过巷子尽头,来到河岸的时候,发现古桥上画家的身影,早已经不见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