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水稻_超级水稻 -简介
超级水稻”通常指的是在产量、米质、抗性等主要方面均显著超过现有水稻品种(组合)的水稻,其概念最早源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此后世界各主要水稻生产国相继提出“超级稻计划”,我国更是积极探索。据悉,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到目前,经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培育,不仅育成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超级水稻”新品种,而且试验成功的“超级水稻”各类品种已达12个,有的品种亩产已突破1000公斤,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预期目标的国家.
超级水稻_超级水稻 -相关新闻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中稻丰收 37湖北培养出“绿色超级稻”1972年起,武汉大学专家朱英国培育出“红莲型”系列杂交水稻,与袁隆平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将籼稻和粳稻成功杂交,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湖北杂交稻被称为“绿色超级稻”,最高亩产量近900公斤。
“东方魔稻”根在武汉
传统的粮食增产路子是人力精耕细作和靠化肥增产,但当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形成矛盾,改良水稻遗传基因、培育杂交高产品种成为湖北农技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1972年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利用红芒野生稻与莲圹早杂交出中国新的细胞质类型“红莲系”不育系。《红莲型三系选育与早稻杂种优势利用》这一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国际三系杂交水稻体系中,朱英国院士的“红莲型”与袁隆平院士(曾在武汉四中学习)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公认为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而只有“野败型”和“红莲型”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被冠以“东方魔稻”的美称。
2002年,朱英国又培育出“红莲优6号”,在中国南方稻区八省及印尼、越南等地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2008年,“珞优8号”被培育成功并在湖北全省示范推广。其最高亩产可达896公斤,不仅遍布长江以南的13个省和越南、老挝、缅甸、印尼等国家,还在遥远的非洲和巴西试种。
“绿色超级稻”解世界难题
作为世界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域,亚洲的水稻栽培品种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专家一直试图通过将这两个亚种杂交,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但无奈两稻亚种杂交产生的水稻新品育性下降,导致结实率很低,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199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带领着研究团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试验与实践。通过对16个不同品种的测序,研究人员发现了杂交品种不育的原因。并证实一种广亲和基因S5可以有效克服这种不育性。研究还发现,一旦通过广亲和实现亚种间杂交,初步估计将使水稻亩产提高10%―20%。于是,科研人员分离并克隆出S5基因,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08年8月13日,该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2000年,我国启动了利用基因技术选育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工作。从那时起,湖北水稻专家开始着手培育少打农药、少施肥、抗旱节水的“绿色超级稻”。目前,在“少打农药”方面,基因资源具备、技术基本成熟,已有现成品种,不少新品种已进入中试、区试和品种审定阶段;而在“少施化肥”方面,研究目标也基本明确,研究已有技术,前景比较明朗,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记者梅莹通讯员王怀民)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一大片超级水稻吸引无数游客目光。昨天,在无锡举行的世博会主题论坛上,“超级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向听众介绍了他的研究进展。据悉,目前超级稻的亩产量已达到800公斤,到2012年有望达900公斤。 “我现在80岁,我希望能在90岁时看到亩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第四期杂交稻。 ”在采访中,袁隆平还提出了根据亩产量补贴农民的建议,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袁隆平院士在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一些专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稻米产量要比1995年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也有专家估算,现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公顷所产稻米可提供27个人的粮食,而到2050年,每公顷土地必须养活43个人。因此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