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英文名:Ezra Feivel Vogel,1930年7月――),男,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毕业。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作家,精通中文和日文,著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邓小平时代》等作品。
傅高义_傅高义 -人物生平
傅高义
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
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
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1972年,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
2000年,从哈佛大学退休。
傅高义_傅高义 -对中国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1963年,傅高义正式开始他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历程。当时,傅高义未能获准进入中国内地,只能在香港通过收集广东的各种官方报纸、与从内地到香港的人们交谈等方式收集素材,1969年撰写《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
1987年,傅高义受广东省经济委员会官员的邀请,开始第二本中国研究的著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的实地调研。傅高义后来坦言,“虽然已经尽力去研究中国,尤其是广东,但邓小平在1978年到1982年之间推动改革之时,我还是觉得自己在认识上没准备好”。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与《邓小平时代》
2000年起,致力于对邓小平及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开始撰写《邓小平时代》一书。2011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中文译为《邓小平时代》)。该著作厚达700余页,凝聚了10年的心血。
2012年5月15日,傅高义在香港――他开启当代中国研究的地方,出席了该书中文版《邓小平时代》(包括繁、简体字版)的新书首发式。
2013年1月18日,由冯克利翻译、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首发式将于在北京、深圳、成都三地同时举行。
傅高义_傅高义 -对日本的研究
1958年,傅高义偕同妻儿到日本东京,研究日本社会的家庭和精神健康问题。两年后,写成《日本的新中产阶级》一书,该书成为日本人重新认识自身社会的经典著作,也奠定了傅高义坐上美国的日本研究头把交椅的基础。
1979年,傅高义出版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该书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而使作者声名大震。
2000年傅高义又写了新书《日本仍是第一吗?》,书中历述了当年的研究过程和判断的依据,他解释写那本书的目的是想告诉美国人,在有些方面应当向日本学习,而且他从不相信日本当前的危机意味着幻灭。
傅高义_傅高义 -与中国的交流
1973年5月,傅高义初次访问内地,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赞助的代表团成员到北京访问,见到周恩来等中国政府官员,但没有见到邓小平。
1997年,中国主席江泽民访美时,到哈佛大学演讲。傅高义教授负责接待、介绍江泽民主席。
2000年后,傅高义一年一次地带领马萨诸塞州的中学教师到中国各地的学校参观交流,增加他们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学生介绍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国。
傅高义_傅高义 -作品年表
《日本的新中产阶级》,1963年;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1969年;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1979年;
《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1989年;
《亚洲四小龙》,1991年;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2011年英文版,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香港以《邓小平时代》之名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傅高义_傅高义 -言论与观点
中美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当中美关系处于重重困难的时候,傅高义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他认为美国政府中断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等各种交往是短视之举,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他对中国全面客观的分析帮助美国社会化解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态度。而事实证明了他的远大的目光,在度过了那段困难期后,中美双方以更迅速的步伐加强了在各个领域的交往。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美国的右翼人士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遏制政策”。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傅高义教授主编了《与中国共存: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一书,对主张全面对抗中国的思想进行了有根有据的驳斥,主张中美应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保持全面合作,美国应该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日关系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家,日本在面对历史问题时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尽管日本政界有一些人为“二战”中的行为道歉,但还远远不够,应该详细承认并面对具体事情。中国在处理相关历史问题时更多地向前看,美国应该积极促成中、日两国圆满解决历史问题,不解决历史问题就无法走向未来。
中、美、日三国在处理敏感的“二战”问题时,能够多理解彼此在历史、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大家应该在承认历史情况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除了中、日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了维护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和平和繁荣,中国、美国和日本还必须要面对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会变,但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该更加慎重。他认为台湾不会实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