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镇原县 镇原县-建制沿革,镇原县-行政区划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镇原县辖7镇、12乡,共215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 ,总人口51.98万,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6个,包括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 2011年,镇原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600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20.50%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

镇原_镇原县 -建制沿革

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

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安定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

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

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

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

民国初年(1912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

1935年,县城设临泾镇。

1983年,设临泾乡。

镇原_镇原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镇原县辖8镇(城关镇、屯字镇、太平镇、三岔镇、开边镇、平泉镇、孟坝镇、临泾乡),11乡(南川乡、上肖乡、新集乡、方山乡、殷家城乡、马渠乡、庙渠乡、武沟乡、郭原乡、中原乡、新城乡),共215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

镇原_镇原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

地貌

镇原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

气候

镇原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7.5-9.5℃,年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无霜期140-180天,日照充足,雨量适中。

水文

镇原县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

镇原_镇原县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08年,镇原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年产原油40万吨。矿产资源在全县分布很不均匀,石油主要分布在新集、方山、三岔、屯字、城关等地;石英砂主要分布在茹河和蒲河两岸;建筑用砂主要分布在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杨涧河两岸;砖瓦用粘土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砖瓦用砂岩仅在城关路坡有出露;建筑用河砂主要分布在茹河流域开边、城关段。

水资源

镇原县境内河流年均流量5.449亿立方米,地下水贮量1.1亿立方米,境内有三座天然池湫和两座人工水库,可利用面积3000多亩,库容474万立方米。

镇原_镇原县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镇原县总人口51.98万,其中,农业人口约48万,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6个,包括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共51户241人。

镇原_镇原县 -交通

镇原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陇东黄土高原,区位偏僻,公路为唯一的交通运输形式。

2008年,镇原县内公路1184公里/112条,其中国道(G309线)44公里/1条,省道(S303线43.8公里、S319线92公里)135.8公里/5条,县道1068公里/110条,乡道221.89公里/11条。乡村道路1551公里,其中农二级以上砂路611.5公里。按技术等级:3条179.8公里国、省道,均为新建的三级油路;21条462公里县乡公路中,三级油路100.75公里,四级油路15.76公里,三级砂路129.45公里,四级砂路151.31公里,等外路54.82公里。全县19个乡镇均通等级路,通公路率100%。13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为68.4%。45个行政村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21%。全县公路密度为18.34公里/百平方公里。

镇原_镇原县 -经济

综述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镇原县 镇原县-建制沿革,镇原县-行政区划

2011年,镇原县实现生产总值3600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20.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366万元,较2010年增长6.70%;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67万元,较2010年增长43.80%;第三产业增加值143596万元,较2010年增长17.80%。三次产业比为30.10:30.02:39.88。

2011年,镇原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0262万元,较2010年增长17.4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176万元,较2010年增长18.10%。各项税收累计完成11347.79万元,较2010年增长22.98%,占财政收入的56.01%。其中国税收入完成3305.79万元,较2010年增长44.98%;地税收入完成8042万元,较2010年增长15.76%。全县财政总支出149098万元,较2010年增长5.51%。

第一产业

2011年,镇原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96万亩,较2010年减少6.23%;粮食总产量达到25.58万吨,较2010年减少4.6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4.77万亩,较2010年减少7.26%,总产量9.04万吨,较2010年减少11.55%;秋粮播种面积81.19万亩,较2010年减少5.53%,总产量16.54万吨,较2010年减少0.54%。玉米播种面积40.47万亩,与2010年持平,总产量13.50万吨,较2010年增长0.97%。油料播种面积23.99万亩,较2010年增长2.22%,总产量2.78万吨,较2010年增长35.61%;蔬菜播种面积22.37万亩,较2010年增长0.27%,产量9.16万吨,较2010年减少1.19%;果园面积34.04万亩,与2010年持平。水果总产量7.45万吨,较2010年增长8.92%;其中,苹果面积15.22万亩,产量5.3万吨,较2010年增长8.16%。

2011年,镇原县完成造林面积1.23万亩,较2010年增长19.42%。全县森林复盖率为15.4%。

2011年,镇原县大牲畜存栏21.29万头,较2010年增长17.04%。其中,牛存栏11.21万头,较2010年增长11.76%;牛出栏3.80万头,较2010年减少5.00%。猪存栏5.40万头,较2010年增长9.98%;猪出栏5.10万头,较2010年增长3.24%。羊存栏22.63万只,较2010年增长8.69%;羊出栏7.78万只,较2010年增长2.37%。肉类总产量1.29万吨,较2010年增长4.88%。

2011年,镇原县水产品产量170吨,较2010年增长13.33%。

2011年,镇原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88318.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11.33%。

2011年,镇原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66万亩,较2010年增长2.88%,占年末耕地面积的8.67%;保证灌溉面积达到9.66万亩,较2010年减少5.66%,占年末耕地面积的5.71%。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5.6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8.02%。水平梯田累计达到118.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85%。

2011年,镇原县共落实扶贫资金3193万元,较2010年增长98.57%,1.5万人解决温饱。

第二产业

2011年,镇原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92482万元,较2010年增长26.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8595万元,较2010年增长25.23%。实现工业增加值105747万元(包括长庆油田实现工业增加值542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28.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752万元(不包括长庆油田),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增长16.10%。全年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户,完成销售产值108882万元,较2010年增长24.6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309万元,较2010年增长23.00%;实现利润总额3361万元,较2010年增长23.02%;完成应交增值税2341万元,较2010年增长23.02%。

2011年,镇原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户,实现总产值5298万元,较2010年下降15.10%,实现增加值23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0年减少37.90%。

第三产业

2011年,镇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40万元,较2010年增长14.00%。按销售地域分:城镇零售121107.10万元,较2010年增长13.73%;乡村零售额15432.90万元,较2010年增长14.41%。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批发业零售5816.5万元,较2010年增长40.6%;零售业零售120919.5万元,较2010年增长11.25%;住宿业零售181.9万元,较2010年增长201.66%;餐饮业零售7404.1万元,较2010年增长44.62%。

2011年,镇原县实现出口供货总值4545万元,较2010年增长18.05%。

2011年,镇原县共接待各类旅游人数15.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6760万元。

2011年,镇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6810万元,较2010年增长21.1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39785万元,较2010年增长26.29%。各项贷款余额231951万元,较2010年增长50.94%。

2011年,镇原县财险和寿险保费总收入7131.82万元,较2010年增长19.26%。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605.7万元,较2010年增长54.73%;财险保费收入1526.12万元,较2010年增长25.4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13.67万元,较2010年增长35.58%。其中,寿险支付697.90万元,较2010年增长53.08%;财险支付715.77万元,较2010年增长21.98%。

镇原_镇原县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镇原县共有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260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4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3551件;乡镇文化站19个,建成农家书屋21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15个。

科技事业

2011年,镇原县共向省市申报争取科技项目20个,其中,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19个;全年共组织实施项目14个。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期,普及培训5万人(次),骨干培训5000多人(次);举办科技特派员培训班5期,培训500人次;在示范园内引进实验瓜菜新品种13种,推广各种实用新技术15项。

教育事业

2011年,镇原县各类在校学生84857人,其中,职中招生1375人,在校学生3336人;高中招生4856人,在校学生15069人;初中招生7225人,在校学生25101人;小学在校学生4135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岁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全县大专以上(含高职)高考进线人数1763人,其中,本科进线人数达到1373人,居全市前列。

体育事业

2011年,在全国第二届红色运动会上,镇原县教体局单独派出15名队员组队参加,共获3枚(1金、1银、1铜)奖牌,获得“全国第四名”。

医疗卫生

2011年,镇原县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6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卫生院18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实有医疗床位752张,其中,医院326张,乡镇卫生院426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72人,其中执业医师263人,助理执业医师43人,注册护士222人,药剂师(士)27人,技师(士)117人,其他300人。

社会保障

2011年,镇原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72个,6760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92万元;参加失业保险8263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469.76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2户,16490人,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155万元;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群众46.75万人,参合率达到97.05%,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302.46万元。全县城镇居民共有3027户、6163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共有22000户、67014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镇原_镇原县 -历史文化

地方习俗

婚嫁习俗

镇原县过去的婚嫁礼俗比较繁复,其基本伦理观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突出“神权、父权、夫权”,夹杂着许多封建迷信的成份。以门当户对为基础的门阀制度,富贵贫贱论高低的等级制度,造成了生命价值的极大差别。形成了以金钱多少论身价,父母之命、煤妁之言成为神圣的信条,使千千万万个家庭说喜则喜,说忧亦忧。传统的婚嫁,虽被冲破,有的地方仍保留着遗俗。

镇原县旧的婚嫁礼俗主要讲究“六礼告成”:纳采(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应允,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纳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挂锁)、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请期(择定婚期备礼通知女家,送二程)、迎亲(男方去女家迎娶)。

上述六项议程的进行,都要选择吉利的日辰。在迎亲前男女请阴阳开嫁娶单子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说明禁忌事宜。再备迎亲的工具和人员。接新媳的用具过去多是花轿,民国时期乘马、驴,建国初期用自行车、手扶拖拉机,现代多用大小汽车。娶亲时讲究男方去单回双,就是说迎亲时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来时添上新娘便是双数,女方送人的大客为双数,同时双方都要有个女的,民间过去清规戒律颇多。

丧葬习俗

镇原丧葬习俗全县大同小异。除非正常死亡者外,正常死亡者,五至七天葬埋。仪式按年龄划分,老者葬礼比较隆重,壮亡少殇者简葬。古称年逾五十为夭寿,凡五十以上死者称老丧,七十以上称高寿,未逾而立之年则称“殇”,幼婴死亡称“撂”’,用谷草卷之弃于荒郊不掩埋。未婚而亡者,不做棺木,用席卷埋于僻静之处,坟堆甚小。故有“老殁”、“壮亡”、“少殇”、“幼撂”之称。

凡老丧者,其丧仪复杂,礼节繁冗,从死者寿终到孝子除服,须经下列各项程序:小殓(停床)择期(定发引日期)、出门告(讣告)、大殓、变服、发引、宴宾、家祭、归窀、点主、领羊、搭蘸、祀祭。

从寿终之日起,逢七致祭,子女、孙等须承服赴坟茔烧纸祭奠。七七四十九天为尽七,百日为“百期”。在家设灵位重祭,女婿、外甥等内亲都来祭奠。此后,三年内每逢死者寿终之日即为“周年”。头周年、二周年只设家祭不来客,三周年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40103/100283.html

更多阅读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河曲 河曲-建制沿革,河曲-行政区划

河曲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葛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境内已经或即将建成的神朔铁路、朔准铁路、黄河龙口大桥、韩河公路、沿黄公路和府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浦北县 浦北县-建制沿革,浦北县-行政区划

浦北县位于广西的南部,在开放城市钦州市东部,属其管辖,东靠玉林市的博白县,南邻北海市的合浦县,北与南宁市的横县、贵港市、玉林市的兴业县接壤。整个县境紧挨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南端,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岱山 岱山-建制沿革,岱山-行政区划

岱山又叫东海蓬莱,位于舟山群岛中部,岛海相依,孤悬海中,为舟山第二大岛,全县406个大小岛屿犹如一串闪亮的宝石镶在东海碧波之中,岛海相依,水天相连,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海水、沙滩、礁石、海鲜、渔火是岱山旅游的特色。岛内还有新石器时代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邱县 邱县-建制沿革,邱县-行政区划

邱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地处东经115°03′02″~115°19′10″,北纬36°38′08″~36°57′49″之间,位于黑龙港流域上游、华北平原腹地,总面积455平方公里,东及东南与临西、馆陶接壤,西与西南与曲周相连,北与平乡、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宕昌县 宕昌县-建制沿革,宕昌县-行政区划

宕昌县(tàn chāng)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当地羌人在南北朝时期曾建立“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由此得县名。 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西北部;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相邻,南与武都区毗邻,北与定西市岷县相连。

声明:《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镇原县 镇原县-建制沿革,镇原县-行政区划》为网友永不言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