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等的传统,具体的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此外还有同名图书。
祭拜祭拜
拼音: JiBai
祭拜
解释: 1.祭祀礼拜。
祭祀-祭祀的目的
具体来讲,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
一、用祭祀弭灾。弭灾即消灾。灾指狂风、暴雨、久旱、山崩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盗贼、政变等人事灾害。遇有灾害发生,齐人常常进行祭祀,以达到除害之目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记载,齐景公时,齐国大旱,为祈求降雨,景公欲祭祀灵山和河伯,晏子谏之说,灵山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涸鱼死,自己况且求雨不得,祭它又有何益?从而打消了景公祭祀山神和河神的念头。《晏子春秋・外篇上》也记载,齐国出现彗星,齐景公曾派祝官祭祀消灾。
二、用祭祀求福。求福的内容很广,如农业丰收、畜牧旺盛、渔猎多获、战争胜利、生儿育女、健康长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祈求丰收,古人称为祈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记载,齐景公“意气衰,身病甚”,于是“欲具*漳牺牲,令祝宗荐之乎上帝宗庙”,经晏子劝谏,景公“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三、用祭祀报谢。报谢把是为了报谢神灵的恩赐。不论弭灾还是求福,事过之后,农业已获丰收,战争已得到胜利,灾害已经停息,人们就要再一次祭祀神灵,献上把品,表示报答恩惠。《管子・八观》中曾说:“乡毋长游里毋士舍,时无会同,丧蒸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
随着以“改土葬为火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的深入,人们已经或最终会面对“无墓可祭”的窘状,传统文化特别是祭拜文化也或将缺失。即使在尚未全面禁止土葬的农村,由于人口流动带来的交通压力和明火祭拜等传统落后祭拜方式带来的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故此早在年民政部就发出绿色祭拜,平安清明的号召。互联网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互联网以永恒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给人类情感的表达和生命的延续赋予了一种新的形式。在此背景下,网上祭拜应用而生。
为仙逝的挚爱亲友建立一方属于他/她自己的网上陵园和一座纪念馆,是我们活着的人应尽的一份责任。可是网上祭拜开始风行的今天,尚没有一家祭拜网站能真正担当起“倡导绿色祭拜,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历史使使命感,经过认真分析调研,历时一年,精心打造了全球最专业最权威祭拜网(jibai.com)!
祭拜网(www.jibai.com)为用户提供以纪念馆、陵墓、家谱为基础的专业网上祭拜服务和在线丧葬服务,是全球最先进的可进行高仿真祭拜的交互型纪念网。用户可在本网站为已故亲友建立永久的陵墓、纪念馆,让散居各地的亲友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随时随地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高仿真的、交互式的祭拜活动、发表追思留言和纪念文章等。祭拜网还提供高稳定性的网络存储空间,用户可以把先人的生平简介、回忆照片、纪念文章、个人作品、声像资料等永久存放在纪念馆内,供后人缅怀追忆,让每一个生命千古流芳。此外,用户还可以创建、储存家谱和家族资料,使子孙后代了继承先辈光荣传统,故而祭拜网又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档案意义。
在网上键入“网络祭拜”会看到有几百个关于网上祭拜的网站。像祭拜网开设有纪念馆、网上墓地、网上祭扫等;打开网页你可上网为政要领导、著名艺人、英雄模范、文化名人或是你的亲人建馆并在网上进行祭扫活动。在祭拜网上,网民可以留下了被祭奠人的名字以及思念之词,并为已故亲人选择各自喜欢的鲜花及蜡烛等祭祀用品。还有一些网民通过自己的博客或者专门的祭拜论坛上祭拜亲人。无论是在专业的祭拜网站或论坛上还是在自己的博客里祭祀亲人,都是网络祭祀的方式,值得大力提倡。
网络祭拜是对传统祭拜方式的革新,采用这种新型的祭祀方式,不仅能够避免交通拥挤之苦,还能够防止火灾的发生。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但是每年到了清明时节,由于人们外出扫墓时间集中,往往造成交通拥堵,为此酿成交通事故的也不在少数;而且采用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导致纸钱乱飞,灰烬遍地,甚至引发火灾,致使清明时节“火纷纷”的现象非常突出。最近几天媒体关于森林火灾的报道异常之多,这些火灾虽不完全是清明祭祀所引起,但至少可以说明清明时节恰恰是森林火灾的易发、多发时期。而采用网络祭祀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网络祭拜对于身在异乡的人们来说,是最可宽慰的了。当前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在外工作的人们,可能因为路途遥远,加之清明并不是法宝节假日,一些人往往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回到家乡祭祀亲人,采用网络祭祀便是最好的选择了。也许有些人会对网络祭祀的虚拟世界是否显示诚意心存疑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祭祀不仅保留了传统祭祀的一些外在形式,比如凭吊、献花等,更发展了祭祀亲人的内涵,用互联网方式记载先人的生命历程与精神信息,其诚意不仅毋庸置疑,而且更体现出祭祀的本质――追思先人、教育后人。
当然,网络祭拜毕竟是一种创新的祭拜方式,现在多为年轻的网络一族所采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股风气,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祭祀网站的支持力度,纳入现实世界的公共服务之列,最好不要运用收费的方式来阻止这一文明祭祀方式的前进步伐;同时党政机关及其干部职工应带头采用这一文明祭祀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产生示范效应,还能够带来一股清明祭拜的清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