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 课文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课文简介,《朱德的扁担》-作者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课文简介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述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作者介绍


朱良才

朱良才

湖南郴州汝城人,1900年生,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郴州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等战斗。

1934年10月参加了长征,1934年11月,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路过家乡郴州。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调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失败后,他只身一人,沿途乞讨36天返回陕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机智灵活的斗争,营救了大批革命志士和西路军失散人员。

1938年秋到晋察冀军区,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在艰苦频繁的战斗环境中,他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文化工作。指导开展模范党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及时总结和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等先进典型;培养了邓拓等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对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助聂荣臻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48年5月协助叶剑英组建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作战中曾多次负伤,右臂留有终生残疾,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8年因伤病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撰写了《朱德的扁担》等回忆文章,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

朱良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武兼备,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原文


《朱德的扁担》

井冈山峰峦起伏,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一队穿着灰布军服的红军战士,每人肩挑一担粮食,正沿着这条山道向上攀登。他们一个个汗水湿透了衣衫,但脚步依然那样踏实。扁担合着脚步声,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队伍中有一位身材魁梧的“老”红军,四十多岁的年纪,四方脸,宽前额,浓眉大眼。他,就是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原来,1928 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德积极响应,他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

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和党代表毛泽东一起商议革命大计。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都对他说:“你日夜操劳太吃力了,不要再下山挑粮了吧!我们大家每人多挑一点,就把你的这份补上了。”每当这时,朱德总是笑笑不作声,可是第二天一早,还是和战士们一起出发挑粮。

怎么办呢?有一回,一位小战士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对大伙说:“我们把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没有扁担,他就没有办法去挑粮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这天挑粮回来,战士们就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一根新削好的扁担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中。“再藏!他削多少,藏多少,一直藏到他不再挑粮为止。”战士们这样想。傍晚,朱德稍不留意扁担就不见了。他马上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心想:“这下你们就没法再藏了吧。”他拿了这根刻有三个大字的扁担,又来到挑粮的队伍中。战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说什么好。朱德笑着对大家说:“以后谁要再藏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了。”说完,就带领战士们消失在茫茫的晨雾中。战士们见朱德态度这样坚决,也就不好意思再藏了。

从此,“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和“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在井冈山根据地传开了。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课文解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这样的任务便落到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干部战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纪小,个头小,本不能参加挑粮任务,但因此时已是朱德的通讯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粮

人员中的一个,便被破格选用了。

从井岗山去茅坪的路是标准的羊肠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敌人还经常在途中伏击设卡,因此挑粮十分危险。那时,朱德经常在晚上和毛泽东研究敌情与一些作战方案,休息时间很少。为朱老总的身体着想,朱俊才多次劝他别去挑粮了,朱德总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东籍战士(只记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岁)、一位湖南大庸籍战士(不记得姓名了)商量怎样才能让朱老总不去挑粮。那个姓李的山东战士说: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就行了?没扁担朱老总怎么挑?!朱俊才一听,这主意不错,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粮用的毛竹扁担,趁夜送到了山下约15里外的一个叫毛四明的农民家里藏了起来,并告诉他,这扁担放在家里谁也不要说。

回到井岗山上时已快晚上12点了,朱俊才心里特别高兴:这下朱老总可得好好歇歇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朱德见找不到扁担,急得逮人就训。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总不能挑粮了;害怕的是万一露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过来,对他说:走,跟我去山下走走。两人来到山下,朱德直奔几个老乡家,最终还是找到了被藏了几天的扁担。后来,朱德下山挑粮前,借毛泽东的毛笔,在扁担的里面写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能乱拿",这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办了错事,心里不踏实,便主动承认了藏扁担的事。朱德听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们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样要吃饭穿衣,为什么你们能干我不能干啊!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故事的争论

“朱德扁担”故事的争论

朱德在井冈山和干部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在革命根据地内广为传诵。1949年后,当年,朱德军长的通信员朱良才在《星火燎原》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朱德的扁担》的文章,这个故事从此传遍了天下。随后,根据朱良才的文章还改编成短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国革命博物馆也展出了凭此文复制的革命文物。当年红军军需处长范树德看到朱良才发表的《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他作为这个故事的经历者和见证人,在《文史通讯》一九八二年第三、四期撰文指出,朱良才的回忆文章,以及根据此文所编写的教科书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革命文物,同事实有不少出入。

让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的具体经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宁冈、遂川、永新等4县交界处,方圆有550里,“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粮食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于是在1928年10月,掀起了一个挑粮上山的运动。当时红四军司令部及直属机关、部队驻在宁冈县的桃寮村,干部和战士们听到消息后,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已经年过40的朱德军长也兴奋地提出要亲自挑粮。大家考虑到他工作忙,都劝他不必去了,他却说:“我身体好,军事工作可以早晚安排时间处理,挑粮不能不去。”由于大家踊跃参加,一时挑运工具奇缺。朱德便让军需处长范树德给他做一根扁担,范树德后来回忆说:“我当即带名勤务兵到桃寮村张家祠附近找到一个姓张的老板娘(当时红军对当地中年以上妇女的称呼),用一个铜板向她买了一根毛竹。削成两根扁担,一根送给朱德同志,另一根我留着自用。在朱德同志的那一根上,我用毛笔在一端写上‘朱德扁担’,另一端写上‘不准乱拿’八个字。朱德笑着说:‘好啊,明天就用上了。’”

第二天,朱德亲自挑粮,这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挑粮的路线,是由军部驻地桃寮村,到山下宁冈县以东的柏露村,往返六十华里,都是弯曲不平的盘山小路,因此,红军战士都是挑个三四十斤左右。朱德军长年岁大了,更应少挑一点,可他“挑粮时,担子一头是行军时背米的三个白布米袋,另一头是一个用粗厚布缝的北方人叫做‘捎码子’的米袋,两头共计装40斤,再加上他经常佩带的一支德造三号驳壳枪和一条装有约百发子弹的皮子弹袋,总共约四十六七斤”。有的老战士还编了快板:“朱军长挑粮过黄洋 ,毛委员在茨坪昼夜操劳,全军团结齐心革命,胜利在望必定牢靠。”

范树德提出朱良才的回忆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1:朱德扁担上的文字与事实不符,不是“朱德的扁担”、“朱德记”这几个字,而是扁担的一端写的是‘朱德扁担’,另一端写的是‘不准乱拿’,共八个字;2:朱德挑粮的路线与实事不符,朱良才说是从井冈山上各村到茅坪,而实际上,是从柏露村到桃寮村;3:挑粮重量与事实不符,朱良才说是挑了“满满的一担米”(当时一担通常为一百斤),而实际上,是四十斤左右(当时范树德20来岁,也才挑了三十斤左右)。

2001年6月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朱良才口述的《常想起藏朱德扁担的日子》的文章,更正了他自己过去回忆中的一些错误,文中说:“小学课本有《朱德的扁担》一文。文中说,战友们怕朱德下山挑粮累坏了身体,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这个藏朱德扁担的人就是我。那时,朱总司令常常晚上和毛主席研究敌情,白天和战士们下山挑粮。我是他的通信员,担心他累坏身体,就和其他战友劝阻他,但谁也劝不住。后来,我出了个‘鬼点子’,干脆把朱总司令用的扁担藏了起来。可他仍不罢休,找到军需处长范树德,让他花一个铜板买了一根毛竹,为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还特地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又高高兴兴地下山挑粮去了。”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文章评论

永不过时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清朝的八旗子弟,在条件优越了以后,就忘记姥姥家姓什么了,一味地花天酒地,贪图享受,结果丢掉了江山。我们建国才将近60年,有些人就翘尾巴了,竟然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弃之如敝屣。这真是乌龟爬门槛――迟早要摔跟头。

“朱德的扁担”16日亮相广州!因为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建国后上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根“扁担”的。但充满怀旧情怀的人们也许不知道,如今这篇课文已经退出了小学课本。(4月17日《羊城晚报》)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同甘共苦,互敬互爱的可贵精神。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这样的种子:一个人无论当多大的官,也要保持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优秀品格。难道这种观念过时了吗?既然没有,为什么有人要迫不及待地把它从小学课本里删除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感到痛心疾首。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我看来,这篇课文根本就不应该退出小学课本。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这根儿扁担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为民谋福的崇高人格,这种崇高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功不可没。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小学课本可以这样胡乱改动的话,不久的将来,当年战死沙场的烈士,革命前辈的功绩,光荣的传统,就都会在所谓的“改革”中慢慢消失。莫非是时代变了?一些官员把“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小娘子”叫作“五子登科”,难道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精神,让现在那些拿高工资搞贪污腐化的所谓的精英们,感到蚯蚓爬上青石板――无地自容,因此,必须要把这篇课文拿下吗?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在改教材,我们也在改,看谁改的狠,看谁忘的快?改吧,改吧,把三十年前的课文全都改掉,都换成贪污腐化,金钱至上等内容,再把习水嫖宿幼女案件也写入教材,这样就能教育儿童,启迪智力了?这就是武大郎卖面包――与时俱进了?我们如果任凭有些人暖水瓶里翻跟头――胡闹下去的话,没准一百年以后,我们就会用日本人的教材了,并且承认日本人是我们的祖先了。我就纳闷了,负责修改教材的专家们,怎么就这样有眼无珠呢?为什么非得要把《朱德的扁担》删除呢?莫非他们都是喝三聚氰胺长大的?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争议

那根“扁担”该不该从课本中退出

朱德的扁担 课文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课文简介,《朱德的扁担》-作者

超过六成的网友认为,应该注重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

■经典文章让人记忆犹新

弓长小台: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篇文章。现在的孩子都是典型的科技青年、数码宝宝,压根儿不知道赵一曼的碗和朱德的扁担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注重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

蓝色的丝巾:我小时候特喜欢这篇课文,还有《挑担茶叶上北京》那首诗,邓颖超深夜给总理补衣服的课文,都体现了革命精神,我都喜欢。现在的小孩子,应该多学学这些课文。

铁疙瘩: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需要世代传递。教科书里去掉这篇课文,我觉得很不合理。现在好多孩子连雷锋是谁都不知道。

黑土地:《狼牙山五壮士》没了,《朱德的扁担》也没了,我们拿什么去教育下一代?

念念:《朱德的扁担》以及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不能忘记的,对我们的孩提时代影响很大。

北漂一族:不能因为理解不了就不理解,优秀的传统美德理解不了也得学着理解。奢侈这种习惯,人们可以无师自通,而勤俭节约的美德却需要学习。

天使:我觉得应该保留,有人说现在不学四书五经,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学了不少古文,并能从中体会到古文的乐趣和魅力,我们会根据文章去想象那个时代的人与事。正是因为孩子不会很快理解,所以才需要教育。如果什么都摒弃的话,难保不会出现记忆的断层。过犹不及,但不能矫枉过正。

■教科书 应该与时俱进

买什么来找我:记忆的淡化与否不是单靠一篇文章来维系的。历史在现在孩子的眼里已经成为历史,而且他们也不想提起。就好像我们曾经搞过的忆苦思甜,到头来只能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我认为,对于现在或者未来一代的教育应该从点滴的世界观做起,从社会氛围、道德标准、师长言行来做起,不是靠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和博物馆来完成。课本的知识含量应该更接近现代的知识和未来的理念,这样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至于历史,就交给历史课本吧。

冬日暖阳:课本承载的责任太重了,既要向前发展还得不忘过去。要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并不能靠一两篇文章来达到。

星空:我个人觉得,有些东西应该退出小学课本,加入一些新的爱国主义的东西。比如,《朱德的扁担》应该退出,可以加一些近期人物。都什么年代了,还学扁担?我们固然不该忘本,但也不能停滞不前吧。

天天开心:《朱德的扁担》退出课本,并不能说明我们就对那个时代已经忘记了,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把它们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们怎么知道那个时代的艰难?跟他们说我们小时候天天吃窝头,他们会羡慕地说:“你们真幸福,能天天吃窝头。”

文言: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载体,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教材里,已经见不到多少四书五经里的文章,但这些教材用其他文章继续对学生进行着传统教育。比如,以前有愚公移山,现在有锡崖沟人精神,同样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每经过一个站必定会有所改变,学生的教材也一样,内容需要随时更新,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网上调查】

■六成多网友认为 不该去掉这篇课文

新浪网根据新闻报道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你认为《朱德的扁担》是否应退出小学课本?”截至4月17日15时,网上共有6340人参加了调查。其中4174人认为不应该去掉这篇文章,应当从小培养小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占到投票人数的65.8%。1787名网友认为,内容太陈旧了,现在的孩子理解不了,应该去掉,占投票人数的28.2%。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建议

周萌:建议让《朱德的扁担》重回中小学教材

现状:八成革命文物亟需保护维修

自1999年以来,井冈山红色旅游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但也面临一系列新困难和问题。根据2009年国家文物局的普查,井冈山区域现存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共909处971个点,其中,亟需保护维修的达744个,占81.8%。据专家测算,这些保护维修需要资金近8亿元。此外,在对游客群体的分析中,来井冈山旅游的游客群体出现明显的年龄断层,红色旅游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呈下降之势。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景区景点挖掘开发不够都制约着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

建议:从四方面支持井冈山旅游

鉴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产业,为促进井冈山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周萌提出四点建议。

建议让《朱德的扁担》重回中小学教材

自1998年后,随着《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井冈翠竹》等篇目的删除,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相关内容已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消失。周萌建议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大学相关课程中,恢复和增加反映井冈山革命有关内容的篇目,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牢记革命历史。

朱德的扁担_《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

一、课前引导

1、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

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谜底()

2、扁担有什么用途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扁担身上的故事。

4、齐读课题,有什么疑问想提呢?

二、背景知识

朱德(1886~1976)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9~1976)。四川仪陇人。

三、课后思考

1、“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朱德用这个扁担来干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1264.html

更多阅读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 落花生课文原文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陈林森外孙今天放学回来,告诉我今天上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他指着课文中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对我说:“为什么课文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他说晚上父亲回

关于黄帝时期的扁鹊 扁鹊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关于黄帝时期的扁鹊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有这样一条注释: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秦越人,因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时期的一位神医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位神医就是黄帝时期的扁鹊。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

谈一篇难以上好的课文《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课文ppt

爱你在心口难开——谈一篇难以上好的课文《安塞腰鼓》毕小伟百度搜索《安塞腰鼓》竟然找不到中意的教案,几次慕名而听《安塞腰鼓》的公开课也总不过瘾,今天《江苏教育》再次刊登语文特级新科状元魏星的暑假备课参考《安塞腰鼓》教

质疑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最早对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提出质疑的是湖北省安陆市乡村老师廖忠明,其后网上有大量的讨论帖子,质疑不断完善。我的学生吴伟鹏说他们读小学时,就邱少云一动不动跟老师发生争执,可见这篇文章的漏洞甚多,并且明显。然而,不挑破,又觉得

我在美国戏说小学课文《火烧云》(组图) 火烧云课文内容

我在美国戏说小学课文火烧云到美国旅游的最后一天,人人都四处走马观花,个个采购的满载而归。而我却被这异国它乡的晚霞惊呆了,触景生情,回想起我的童年,重温一回小学四年级的课文《火烧云》。实话实说,我小时候调皮捣蛋出了名,斗大的字

声明:《朱德的扁担 课文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课文简介,《朱德的扁担》-作者》为网友半島舊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