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图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简介,克里特岛-行政区划

克里特岛(Κρ?τη;Crete),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克里特岛是爱琴海最南面的皇冠,它是诸多希腊神话的源地,过去是希腊文化、西洋文明的摇篮,现在则是美景难以形容的度假地。伊拉克里翁是克里特岛的首府以及主要港口,为克里特岛上生活步调最快的城市,亦是交通中枢及信息发达之处。由于它位于岛屿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博物馆馆藏,伊拉克里翁成为探索克里特岛的最佳基地据点。1908年10月6日,克里特岛脱离土耳其,并入希腊。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简介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Κρ?τη;Crete)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在地中海中,爱琴海之南。人口约50万(1980)。同加尔多斯岛和迪亚岛构成一个行政区。最大城市为伊腊克林,行政中心在干尼亚。多山,北部有狭窄的沿海平原,种植油橄榄、葡萄、柑橘等。是古代爱琴文化的源地。公元前3000年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在岛北岸以诺萨斯城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建筑宏伟的宫殿、庙宇。石雕、金、银制品、珠宝、陶器制作发展,海上贸易频繁。1669年被土耳其人占领。1913年划归希腊。

公元前2500年后,克里特岛出现了铜器、青铜器。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也引人注目。公元前3000年代末,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其中以克里特岛中部北岸的克诺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强盛,各为较大的城市,并拥有海港。在古王宫末期,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

位于希腊东南的地中海域,距希腊本土130公里。该岛东西长约298公里,南北宽1156公里,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希腊最大岛屿、古老文化中心、地中海著名旅游地。岛上有山地和深谷,风景优美多资,还有断崖、石质岬角及沙滩构成的海岸。这里地中海式气候,风和日丽,植物常青,岛上种有橄榄、葡萄、柑桔等,鲜花遍地盛开。岛四周是万顷碧波,因而有“海上花园”之称。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行政区划

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

克里特的主要行政市区:

赫拉克利翁州或伊拉克利翁(Heraklion or Iraklion), 275,000居民.

哈尼亚市 (Hania or Chania), 139,000居民.

雷西姆农州 (Rethymnon), 69,290居民.

耶拉派特拉 (Ierapetra), 21,025居民.

阿基欧斯尼可拉斯 (Agios Nikolaos), 19,000居民.

拉西锡州(Lasithi).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历史发展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掘出公元前10000至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文化遗迹。约从公元前2600至公元前1125年,岛上涌现了著名的米诺斯文化,艺术、建筑和工程技术空前繁荣,并建立了统一的米诺斯王朝。20世纪初,还在该岛北部发掘出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规模宏大,与传说中的迷宫隐隐相符,集中代表了米诺斯文化的成就。它依山而建,中央为长方形庭院,四周有国王宫殿、王后寝殿,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以及贮藏室、仓库等相环抱,各建筑物之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相连接,千门百户、曲折通达。素有“迷宫”之称。各个宫室和长廊,都画有瑰丽多姿的壁画,尤以《戴百合花的国王》最著名。宫外西北角有剧场,附近还有皇家别墅和陵寝的遗址。克里特岛上还有其他众多古迹,为该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克里特岛林木茂密,东部平原适于农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粮食而外,橄榄油和葡萄酒也是出产的大宗,王宫皆特置贮藏室以巨瓮存储油和酒,往往库房连接成行,瓮缸数以千百计,可见油、酒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克里特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工商业和航海贸易。它的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铜器和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皆相当精美。陶器尤为杰出,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爱,彩绘优雅,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它的造船业也很发达,商船来往地中海各地。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宫都不设置厚墙高垒,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视城防建筑完全异趣。克里特以其农工产品和地中海各地广作贸易,和埃及的联系尤为密切。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王权较强,这是它和日后希腊奉行共和政治的城邦制度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后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以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的许多殖民点,其影响及于小亚的米利都、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以及意大利一些地方。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可能已经建立了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

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新王宫时期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著名的克诺索斯宫遗址距离伊拉克里翁市只有几公里,这座宫殿遗址的发掘也使伊拉克里翁市声名远扬。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君主名叫米诺斯,他以强大的海军称霸爱琴海,并建立起规模宏伟的宫殿--克诺索斯宫,从而揭开了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的序幕。


克里特岛

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和部份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敝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和建筑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的地下迷宫

“克里特岛文明”是考古学家研究的热点,关于岛上的迷宫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忒修斯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打败了迷宫中的牛怪,拯救了雅典人民。

在远古的时代,有位国王叫弥诺斯,他统治着爱琴海的一个岛屿克里特岛。弥诺斯的儿子在雅典的阿提刻被人阴谋杀害了。为了替儿子复仇,弥诺斯向雅典的人民挑战。在神的惩罚下,雅典正充满灾荒和瘟疫。在弥诺斯的挑战下,雅典人向弥诺斯王求和。弥诺斯要求他们每隔9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

弥诺斯在克里特岛建造了一座有无数宫殿的迷宫,迷宫中道路曲折纵横,谁进去都别想出来。在迷宫的纵深处,弥诺斯养了一只人身牛头的野兽米诺牛。雅典每次送来的7对童男童女都是供奉给米诺牛吃的。


克里特岛

这一年,又是供奉童男童女的年头了。有童男童女的家长们都惶恐不安。雅典的国王爱琴的儿子忒修斯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不幸而深深不安。他决心和童男童女们一起出发,并发誓要杀死米诺牛。

雅典民众在一片哭泣的悲哀声中,送别忒修斯在内的七对童男童女。忒修斯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米诺牛,他在返航时就把船上的黑帆变成白帆。只要船上的黑帆变成白的,就证明爱琴国王能再见到自己的儿子忒修斯了。

忒修斯领着童男童女在克里特上岸了。他的英俊潇洒引起弥修斯国王的女儿,美丽聪明的阿里阿德涅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忒修斯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偷偷和他相会。当她知道忒修斯的使命后,她送给他一把魔剑和一个线球,以免忒修斯受到米诺牛的伤害。

聪明而勇敢的忒修斯一进入迷宫,就将线球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怪物米诺牛。他抓住米诺牛的角,用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剑,奋力杀死米诺牛。然后,他带着童男童女,顺着线路走出了迷宫。为了预防弥诺斯国王的追击,他们凿穿了海边所有克里特船的船底。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他们,并和他们一起逃出了克里特岛,启航回国。经过几天的航行,终于又看到祖国雅典了。忒修斯和他的伙伴兴奋异常,又唱又跳,但他忘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改成白帆。翘首等待儿子归来的爱琴国王在海边等待儿子的归来,当他看到归来的船挂的仍是黑帆时,以为儿子已被米诺牛吃了,他悲痛欲绝,跳海自杀了。为了纪念琴爱国王,他跳入的那片海,从此就叫爱琴海。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和他率领的考古队来到了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他们想找出传说中有关迷宫的历史古迹。经过三年的艰苦发掘,他们终于在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发现了弥诺斯王宫的遗址和大量文物,找到了迷宫。迷宫坐落在克诺萨斯一座叫做凯夫拉山的缓坡上,占地面积有22000平方米,有大小宫室1500多间,周围曾经古木参天。迷宫由东宫和西宫,由国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楼房、贮藏室、仓库等组成。占地1400平方米的长方形中央庭院把东宫和西宫联结为一个整体。位于高坡地位的西宫大部分宫室是三层建筑。这些华丽的建筑物之间,有长廊、门厅、通道和阶梯相连,真是千门万户,曲经通幽。


美丽的爱琴海

这些建筑廊道迂回、宫室交替,一走进去特别难于找到出路,说它是迷宫,真是恰到好处。直到今天,人们仍用“迷宫”这个词比喻错综复杂,难以找到明确方向的东西呢。在迷宫的墙上,还有壁画。这些壁画历经3000多年,但刚出土时,还色泽鲜艳。墙上的壁画有斗牛戏的内容,这些也许和希腊神话中所说的南海迷宫和宫中饲养的吃童男童女的人头牛身怪物米诺牛的情节隐隐约约相符合。在宫殿的长廊中,有表现国王、贵族活动和集合的壁画。有一幅是塑造王国的,他戴的王冠是用百合花编成的,他脖子上戴着项圈,手上套着镯子,正在百花丛中散步。有的壁画中,男子们拿着金银器皿,女子们穿着镶白边的黑裙,体态婀娜,神情栩栩如生。

在迷宫中,还发现了2000多快泥板,上面刻着许多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在一些印章和器皿上也发现了一样的文字,后人学者称它为线形文字。一直到1953年,才有学者破译了这些线形文字的意思,原来它记载着王宫财物的帐目,其中有国王向各地征收贡赋的情况,计算法是十进位。这些文字和古希腊使用的文字只有细徽的不同,从中可以推算出也许克里特岛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在迷宫的周围,还发现有豪华的住宅,里面居然有冷热水管俱全的浴室。在豪华住宅的旁边,有极为简陋的小屋和茅舍,这显然是穷人和奴隶居住的地方。

由于地下迷宫的发现,人们发现了公元前15世纪曾有过的灿烂文明,这一文明被后人誉为“克里特文化”。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时代演变

至今为止尚还没有证据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或者中石器时代克里特有人类居住的迹象。大象、鹿、野山羊等其它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它们在克里特出现的时间要比人类早。目前只在克诺索斯的居住地发现一些新石器早期的东西。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无陶器时代 6000 - 5700 BC 这个时期陶器还没有出现,但发现了两个烘烤的粘土小雕像。墙壁是由未经烧烤的泥砖或者石头、泥土和泥砖所砌。尚无完整的房子发现。新石器时代是一个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种植物有:小麦、大麦、小扁豆;家畜包括:羊/山羊、猪和牛。斧头还很稀少。

新石器早期II (ca. 4000-3700 b.c.) 在建筑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变。在这个阶段的末期,陶器样式的变化更加频繁,波纹浮雕装饰变的相当流行。在这个时期的末期,首次纺织工业出现。石钉和斧头频繁增加。无色水晶首次成为琢石工具的原料。

新石器中期3700-3600 b.c. 这是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首次复原房子的一些比较大部分的设计图。建筑物都很大,基本上都是很多小房间成矩形组合一起。陶器方面的改变不大。纺织业增加,石斧和石钉的数量继续增加。

新时期后期3600-2800 b.c. 阿瑟?埃文斯在其中的一所房子里挖出的铜斧首次证明金属品的使用。

从克里特西部和中部的众多洞穴中(e.g. Platyvola, Trapeza)发现的和法伊斯托斯发现的相同样式的陶器表明人类居住在克里特的其它很多地方。

拜占廷时期米诺文明时期 (3000-1100 BC) 这段时间克里特岛经历了重大的发展,成为海上贸易和艺术创作的中心。人口分为农民、牧人和海商,其中大多数为海商,并和亚洲、非洲和基克拉迪群岛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这个时期被命名为米诺文明时期,这是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在挖掘克诺索斯宫期间根据米诺斯王的传说而命名的。没有证据表明米诺斯是一位军人,他们的兴旺繁荣,看起来主要是因为在商业方面的非凡能力。可是也可能正因为在军事文化方面的匮乏才导致他们最终走向没落。希腊考古学家N. Platonas依据米诺大宫殿时期的各时间间隔把它们按年代顺序分类为以下几个时期:

先宫殿时期3000 -1900 BC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人们改变新石器时期分散居住在洞穴和掩蔽处的习惯聚集生活在沿海的村庄或者城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房子的房间数量增多,建设的也更好。

这个时期艺术发展显著。各种形状的几何图案或者动物图像成为手制火烧陶器的装饰。

中国行政区划图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简介,克里特岛-行政区划

工具和武器首先是石制的,而后是铜制的。

像新石器时代一样,死者被埋在洞里,但是这个时期首先出现了坟墓,一些坟墓用石头砌成方形的而一些则砌成圆锥型的。

在挖掘当中发现了上百种这个时期的碑铭,但尚无法译解。直到发现一些双语碑铭的时候,也许能够为翻译这些碑铭提供一些线索。

旧宫殿时期1900-1700 BC 发现了一些较大的城镇,第一批大宫殿建成(克诺索斯、菲斯托斯、玛里亚)。宫殿围绕着一个中心露天庭院而建,通常都有好几层。其中包括用做正式社交集会的大房间、权威人士的私人房间、工人的房子、工厂、储藏室、剧院、浴室、下水道设施。在宫殿和山顶的洞穴中发现一些大的避难所。
双面斧象征人们崇拜的大地母神。

陶工旋盘的引进使得制陶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杰出代表作是薄壁(卵壳器皿)多彩花瓶(卡马河样式);珠宝款式多样、装饰丰富, 金匠技术也发展到近乎完美。

伴随着大地震带来了大灾难。

新宫殿时期 1700-1380 BC 克里特米诺文明和政治的繁荣时期。各岛联合在一起,以克诺索斯为首都;通过与小亚细亚、埃及和塞浦路斯的贸易合作使得国家力量越来越强大;希腊大陆、基克拉迪群岛、罗德岛和科斯岛以及吉亚、米洛斯和桑托里尼(阿克落提里地区)可能也包括西西里岛上的殖民地都受其强大的影响。这些殖民地是通过贸易而非战争手段而得到的。米诺海军担任保护这些殖民地不受海盗和其他敌人的侵扰的任务。希腊历史学家为这段时间的繁荣昌盛而喝彩。Thoucydides是这样描写克里特米诺斯王的:

“根据传说我们所知的第一个建立海军的人是米诺斯。他征服现代人口中所谓的爱琴海,统治基克拉迪群岛,把第一批殖民地人民送往此地,驱逐卡里亚人,指定他的儿子们为地方统治者;设法镇压海盗行为,这是为确保税收归其所有的必要一步。”

宫殿或者是因为重新修建也或者是因为有各种雕刻品和壁画的装饰而变的更加豪华奢侈。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体系结构、装饰的丰富多样性和建筑艺术方面值得赞美,而且在卫生、水压以及排水系统设计方面都令人惊叹。其中主要宫殿有:克诺索斯宫、菲斯托斯宫、玛里亚宫和札克罗宫;较小的宫殿分布在:Arhanes、阿基亚特里亚达、Tylisos等其它地方。今天我们在克里特能看到的这些宫殿都来自这个时期。

公路和桥梁修建起来。每一种艺术都向人们诉说着这个时期的繁荣:陶器、雕刻(女蛇神像)、塑胶艺术、花瓶制作、壁画、石雕、金属武器与工具的装饰等,即便只是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能表达出艺术所达到的完美境界。

坟墓变的非同一般。其实建在地底下的何止只是“坟墓”,是真正的房子!多条道路通向入口和有着圆柱的举行仪式的大厅。普通的坟墓都是圆屋顶形状的,或者就是一个深深的洞。死者和日常生活的一些东西一起埋葬,这表达出米诺斯的信仰:人死后可能复生。

政治的最高领导层是米诺斯王,这是第一个皇帝的名字,是神话中宙斯和欧罗巴之子,也是米诺期间其他几个皇帝的名字,就像恺撒是罗马皇帝的头衔一样。

在书写方面主要使用古希腊的A类线形文字,该文字至今尚未被译解。

米诺宫之所以被毁至今仍是一个谜:是因为桑托里尼岛火山喷发带来的潮汐波?因为地震?毁于火灾?还是因为来自希腊大陆的人为入侵?

上10,000年最大的火山爆发

火山 国家 日期

维苏威火山意大利 5950 BC

维苏威火山 意大利 3580 BC

维苏威火山 意大利 79

埃特纳火山意大利 1500 BC

桑托里尼 希腊 1650 BC

后宫殿时期 1380-1100 BC 在希腊大陆入侵之后,大多数城镇都被毁坏或者荒弃,特别是克里特东部。原先的居民都移居到西部,而入侵者却逐渐在此居住下来,在老居住地上建他们新的住所,或者建立新的殖民地。建筑、制陶、冶金、装饰艺术继续在岛上发展,但是只是重复以前的而并没有创新,与早期的多样性有着鲜明的对比。这个时期的最后几年是一个大颓废时期,原因是带来自己本土文化与习俗的希腊大陆人民的继续殖民统治。

铁器时代早期 1100-650 BC

由于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里安人的入侵,大多数古老的城市被毁,大部分人移居到难以靠近的山上避难,从而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古风时期 650-500 BC

因为多里安人的移入,岛上人口增加,特别是在克里特的西部。一些新的城镇建立起来,比如:Axos,Falasarna,Polyrinnia,Yrtakina;在其它的一些地方人口也有所增加,比如:埃利弗瑟娜和多尼雅(哈尼雅)。

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500-69 BC

希腊得到发展但克里特却因为各城镇之间的互相对抗而并没有得到发展。岛上人口增加。

罗马时期和第一个拜占廷时期 69 BC-824 AC

71 BC,罗马在与克里特的战争中失败,但两年以后罗马带着更多的陆军与海军再次进攻克里特。经过三年的对抗,克里特落入罗马之手。罗马人终于达到征服著名的宙斯诞生地的愿望。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时期克里特繁荣昌盛,发展贸易。首都变成Gortys。

大约63-66 AC,基督教进入克里特,第一个基督教教堂在克里特Gortys建立,提托任主教。

阿拉伯入侵时期和拜占廷时期 Years 824-1204

824年,克里特成为阿拉伯人的俘虏。阿拉伯人掠夺克里特岛,毁坏Gortys与其它城镇,把每一个教堂烧成灰烬,使尽各种残暴手段对付希腊人民。为了阻止拜占廷人的远征,他们建立自己的首都El Khandak,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利翁。

克里特,因为其地理位置而变成东地中海地区奴隶交易的首都,也因为其地理位置而不断遭受到拜占廷帝国的威胁。通过一次又一次不成功的远征,Nikiforos Fokas终于在961年夺回克里特岛,推翻El Khandak的城墙,以便于不被新海盗所用,通过不同方式复兴已经相当衰竭了的基督教团体。在已经毁坏了的El Khandak重新建立新的管理中心,重命名为Handakas。12世纪末期,从君士坦丁堡迁入新的居民,以12位贵族为首,从而建立了新的克里特贵族政府。

威尼斯时期 1204-1669

十字军在第四次东征中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从此拜占廷帝国四分五裂。克里特被给了一个叫Boniface of Monferat的人,而Boniface of Monferat在1204年又转手把她卖给了威尼斯。威尼斯人设Handakas为首都,并在岛上多处建立城堡。

希腊主教被淘汰拉丁主教建立,但这并没有打扰底层东正教教士和他们的宗教信仰。许多东正教教堂和小礼拜堂建立,今天你也能在岛上看到这些教堂。

威尼斯的骑士们从人民手中掠走了土地,前土地所有者变成了奴隶。繁重的税收和劳务使人们的生活变的非常的艰辛。威尼斯人的占有不能被克里特人和他们的独立性格所接受。人们连续反抗了好几年,从而带来了残酷的镇压和拷打。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很多希腊人移居到克里特,拜占廷文化得到加强。因为经常受到土耳其人的威胁和进攻,威尼斯人和克里特人设法共存,岛上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在肖像绘画方面有Michail Damaskinos和Domenico Theotokopoulos(以El Greco闻名),在文学和戏剧方面有:西提亚的Vitsentzos Kornaros,雷斯蒙的Georgios Hortatzis以及其他一些至今未知名的艺术家。

土耳其占领时期 1669-1898

土耳其连续远征克里特,试图占领该岛。1645年,土耳其夺得哈尼雅和雷斯蒙;经过22年的不断袭击,1669年被迫交出坎地亚(伊拉克利翁的威尼斯名字)。

这是克里特岛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占领:杀人、掠夺、沉重的税收、纵火以及奴役,种种残酷行为,使得反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821年独立大起义希腊获得自由但在克里特却失败了。1830年伦敦草案确立希腊是一个独立国家,但是不包括克里特。

1830年克里特会议对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最后抗议的结束词是这样的:克里特,米诺斯王国,世界上第一个给予世人法律,科学与艺术等等的国家,以希腊人的名义生存了3000多年,被他们的基督教兄弟遗弃的克里特子民,经过十年的战争终于摆脱了可怕的暴政,可是现在再一次成为残酷的土耳其人的牺牲品。

克里特被土耳其苏丹卖给了埃及,从而开始了新的朝代,但同时也开始了新的不幸。1841年,埃及在反抗土耳其中失败,埃及的一切财产归土耳其所有。克里特人民继续为他们的自由而战,1866年的反抗导致阿卡迪修道院被炸。

各种革命和无休止的战争一直持续到1898年,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四大强国强行做出关于克里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土耳其军队完全撤离克里特岛为前提,克里特在土耳其帝国的领导下自治。

现代史1898-今天

1908年四大强国的军队撤离克里特,在克里特人民坚决坚持要与希腊联合在一起的要求之下,1913(克里特和希腊联盟)克里特成为希腊的主要部分。农业与贸易开始繁荣。1941年德国占领克里特岛一直到1945年。近几年,农业、贸易、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岛上一片繁荣景象。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神话故事


克里特岛

神话中的米诺斯是由宙斯与他的情人欧罗巴所生。宙斯曾将欧罗巴变为叱牛,以此躲避天后赫拉的加害。因此,欧罗巴的儿子米诺斯从不使用壮牛向神祭祀,此举触怒了神。神让米诺斯的王后与牡牛相爱,生下了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俗称米诺牛)。从此吃人怪兽米诺陶使克里特人陷于恐怖的旋涡。米诺斯决定请当时希腊杰出的建筑师代达罗斯在克诺索斯宫内修造了一座迷宫,用来隐藏米诺陶。当时雅典是克里特的附属国,米诺斯命令雅典王每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放人迷宫中喂养米诺陶。

雅典王子忒修斯决心为民除害,随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岛、克里特公主阿里亚娜与忒修斯一见倾心赠与他魔剑与线团。忒修斯提着魔剑进人迷宫,将线团放开作为标记,经过殊死的搏斗,杀死了米诺陶,并循标记离开了迷宫。

神话中的克诺索斯宫长埋于地下3千余年而杳无音信,很多人认为那是子虚乌有的传说。直到1878年,伊拉克里翁的考古学家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在那里发现了古代钱币和陶瓷残片。1879年,古城的发现者、考古学家米诺斯・卡洛凯林诺斯开始对古城进行发掘,但因受到当时统治克里特岛的土耳其政府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停止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

正当克里特人与土耳其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时,英国学者阿瑟・伊文思斥巨资买下了这片上地、伊文思是英国工业家之子,对考古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他坚信这座古城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术诺斯迷宫。1900年3月,伊文思在克诺索斯遗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与神话传说中相似的宫殿遗址和大量的珍贵文物,使这座规模宏大、结构纷繁复杂、室内装饰精美绝伦的豪华宫殿得以重见天日。
伊文思将他的青春、财富和热情全部投入到克诺索斯宫的发掘和重建工作中,消失了3千多年的壁画、彩绘木柱、陶器等文物,有的被复原,有的就按出土时的情况摆放在原地。现在遗址上所有的壁画装饰都是复制品,原件一律收藏在伊拉克里翁的考古学博物馆中;红色木柱的复制品为混凝土按原样制作而成,以便能够坚固持久。考古发掘使人们对克诺索斯宫有了更全面和真实的了解。

这座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0O0年,最后一批建筑完成于公元前1600年。在这400年中,克诺索斯宫曾多次受到地震的破坏,然而地震也赋与了克里特的建筑师们充分施展才华的机遇。他们发挥高超的建筑技艺,使不同时期的建筑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使这座不断被改进的宏伟壮丽的宫殿,体现出流动性、随意性的克里特艺术风格。

伊文思不时遐想克诺索斯宫当年的壮丽景观:楼台、门窗、廊道错落有致,宫殿富丽堂皇,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伊文思估计当时克诺索斯宫所控制的城市有8.2万人口,如果包括3英里之外的港口城市阿米索斯,人口总计在10万以上。宫殿的重要入口和办公地点都在南部和西部,其下面为宫廷的仓库。

克里特建筑艺术的风格在克诺索斯官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每个建筑单元都较小,室内高度较低,宫殿的柱子都是上粗下细,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建筑群内给排水设施齐全,宫室结构合理。王后寝宫的外间配备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整个古代世界仅见于克里特。克诺索斯宫的宫墙上装饰有大量的壁画,其基本色调是明亮的红、黄、蓝,内容和形式活泼生动,使半明半暗的官室透出轻快活跃的气氛。


克里特岛

里特人的绘画题材首选动植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克诺索斯宫王后寝宫内发现的"海豚"壁画中,众多的小鱼簇拥着几条恬静、优美的海豚,在珊瑚和海绵间静静地游荡,喷射着水花,表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格调。人物题材的壁画中.最完整的是一件高2.22米名为"国王--祭司"的着色浅浮雕。画中年轻的国王正在百合花丛中主持祭祖活动。他头戴用羽毛装饰的百台花冠,胸前挂着百合花项饰,左手握着麾标,右手上摆至胸前、人物形象富有古典美,肩膀宽阔,腰部纤细,四肢肌肉发达且富有弹性。百合花和蝴蝶也是用极富特色的手法,表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背景则使用大面积的红色,烘托出祭祖活动豪华与神秘的气氛。克诺索斯宫中有很多关于牛的题材,最有名的是壁画《调牛图》。画面表现的是3个紧张而又沉着的人物和一头奋蹄摆尾、狂奔不止的牡牛。牡牛前后似乎为二个身材修长的少女,她们的手腕和臂膀上戴有环状饰物;牛背上倒立着一个深棕色的人,长发飘逸,动作娴熟。这幅壁画的确切含义,目前尚无从考证,似乎是表现一个宗教活动的场面。但学者们更关心的是画面中间的人是如何跃上牛背的。此外、宫殿中还有带牡牛形象的雕塑,甚至连高墙上的城谍都制成牛角的形状,或许这些与米诺陶及迷宫的传说有关。

米诺斯文明似乎与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克诺索斯宫是根据米诺牛的传说而设计的,还是米诺牛的传说由克诺索斯宫的设计而来,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克里特文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从此湮没了3千余年。有的学者认为希腊大陆上的迈锡尼人通过联姻入主了克里特,形成文明演变的一种和平过渡。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地震或迈锡尼人的入侵结束了这段辉煌的历史。总之,落后的迈锡尼人未能再现米诺斯文明的辉煌,只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气候类型

克里特天气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克里特的气候属于温和的地中海气候。

克里特沿海和山区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天气有很大的差异。

- 沿海地区:夏季干燥,冬季温和。雨季始于10月下旬一直持续到三月,甚至四月。克里特沿海一带,尤其是克里特岛东部,降雪极其罕见。

- 克里特的东部(锡蒂亚地区)要比西部(干尼亚地区)干燥、温暖。这一点明显的表现在植被上,哈尼亚地区多生长绿色植被,而锡蒂亚地区则多以沙漠。

- 克里特的南、北海岸之间也有这一特点:南海岸一带要比北海岸一带更加干燥、温暖 。

降水天数总深度 (mm)

雅典55 404.4

塞萨洛尼基 121437.3

希拉克里翁(克里特岛)86 288,5

罗德岛74535,3

克基拉岛1471083,8

克里特各月天气情况

一月:寒冷、多雨、多风。在此期间只有一个星期天气的总体情况比较好,也不多风。所以这段时间被称为“太平日子”。

二月:二月比一月稍微暖和一点,阳光也稍微多一点。杏树在这个月份首先开花。天气冷暖交替,变幻莫测。

三月:三月份天气通常比较寒冷多风,当然也有不少阳光普照的日子。2001年3月出现的热浪导致气温高达30 °C(当然这是一次 例外),出 现了首批大胆的游泳者。

四月:四月是克里特的春天,温度恰当,降雨量低。克里特遍地野花,非常之美。

五月:五月的克里特变的非常的温暖且阳光普照。5月10号以后雨水就很少光顾了。 由于"meltemi"季节性北季风尚未开刮,所以海面保持着风平浪静的最佳状态。五月被称为是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期,即使在夜晚一件夹克也已足够。

六月:炎热,阳光充足。是海滩度假的黄金时期!

七月和八月:多风并且非常炎热。受季节性北季风的影响,在此期间除了一整天在海滩消磨时光以外没有更好的去处。除了寻找阴凉处,多喝水之外千万不要忘记了你的帽子以及防晒油。对于不能承受高温(30-35 C)的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天气。

九月:阳光明媚,微风轻抚,天气有一丝丝的凉爽。这个季节非常适合于户外活动。在夜晚别忘了着一件薄薄的夹克,特别是对于有前往山区打算的人。
十月:阳光充足,几乎不刮一丝风但偶尔会下一点雨,特别是在克里特的西部。天气非常适合于户外活动。十月份是喝一种从葡萄皮里蒸馏出来的叫做RAKI的克里特的传统饮料的季节。在这个月份保暖的衣服几乎不需要。

十一月:十一月的天气变得难以预测,可能阳光明媚但下雨和刮风的日子也非常之多。裹上一件毛衣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带上你的雨伞。南风在这个时候开刮,有时候夹杂着来自沙哈拉沙漠的沙子,这些沙子笼罩在克里特的上空,从而使克里特的天气变的非比寻常。

十二月:这时候的天气状况每年都不一样,既可能狂风呼啸,也可能风平浪静;可能阴雨绵绵,也可能阳光明媚;可能非常寒冷也可能温暖如春。别忘了在你的游泳衣外面套上一件毛衣。在这段时间南海岸线的气温非常适合于游泳。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著名人物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米诺斯(King Minos).

《那个希腊人》(画家格雷考,El Greco).

希腊最卓越的政治家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 (Eleftherios Venizelos, 1864-1936).

以彼门尼德斯 (Epimenides), 是一个异教的申言者。

希腊作曲家狄奥多拉奇斯 (Mikis Theodorakis).

希腊作家卡桑扎契斯 (Nikos Kazantzakis).

总理米索塔基斯(Constantine Mitsotakis).

克里特岛_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之战


克里特岛之战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于实施的战役。战役代号“水星”。

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划派出登陆兵实施登陆并从海上运送重型武器装备。参战军队计有;空降兵第7师、山地步兵第5师和若干独立部队(共约2.2万人),第4航空队第8和第11军(轰炸机433架、战斗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登陆兵(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70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负责统一指挥。攻击开始时克里特岛守军有英军3万人(主要是由希腊撤至该岛的远征军士兵)和希腊军队1.4万人。守岛军队装备低劣,火炮不足,完全没有飞机,坦克仅有6辆。任卫戍司令官的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将兵力分散配给该岛4个防区。英军统帅部估计德军会首先派登陆兵登陆,因此,特别重视海军的抗登陆防御。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属各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20余艘)负责遂行此一任务。法西斯德军在大陆和各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距克里特岛不远(120―140公里),因而可以保障在战役中广泛使用空降兵。
5月20日晨,德军伞兵在航空兵对英军克里特岛阵地实施密集突击之后在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机场地域和哈尼亚市进行伞降,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德军付出重大损失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在马莱迈和哈尼亚地域站稳脚跟。5月21日,德军统帅部乘胜用飞机和滑翔机将山地步兵第5师空运到此。该师所属部队和残存的伞兵分队在航空兵积极支援下向该岛内地发起进攻。同时,德军统帅部还企图从海上实施登陆,但由于遭到英国海军抗击登陆未能成功。英国舰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未能给予遭受重大伤亡的守岛部队以重大援助。5月23日,部分英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重创,遂停止在克里特海域巡逻,撤向亚历山大。5月28日夜间,英军开始由该岛向埃及撤退。5月29―31日,共撤出官兵1.8万名。克里特空降战役中,德军被击毙和失踪约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19架,以及大量舰船。英军损失1.5万余人,其中被击毙1742名。英舰队损失很大: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被击沉,许多舰只被击伤,其中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雷击舰7艘。希腊损失装甲舰1艘、舰队驱逐舰12艘、鱼雷艇10艘和75%的商船,伤亡和被俘1.5万人。希腊守岛军队亦遭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登陆战役历时十二天,以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而宣告结束。在战役中,德军阵亡、失踪包括第7空降师师长萨斯曼少将以下约4000人,伤10000人,共计伤亡1.4万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79架。德军唯一的空降师第7空降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伤亡超过5000人,几乎占全师的四分之三;参战的空降兵共计伤亡6500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谓元气大伤。由于德国空降部队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损失,克里特岛因此被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

英军方面的损失,在克里特岛上的英联邦军队阵亡1742人,伤1.5万人;海军伤亡约2000人,合计总伤亡约1.8万人。希腊军队被俘约6000人,伤亡约3000人,合计伤亡近万人。盟军总伤亡人数约2.8万。英国海军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护卫舰3艘、扫雷舰1艘、鱼雷艇2艘、登陆艇19艘和2艘汽艇被击沉,1艘航母、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被击伤。希腊海军1艘装甲舰、12艘驱逐舰和10艘快艇被击沉,还损失了75%的商船。

战后,希特勒召见了第11航空军军长斯徒登特,对该军在克里特岛战役中的表现、大加赞赏,并授予他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从克里特岛战役空降兵部队的惨重损失中,认为伞兵时代已经过去,大规模空降作战只会导致比克里特岛更为惨重的损失。基于这一思想,德国没有及时补充扩建其空降兵部队,从此后,德军在战争中,再没有实施过大规模空降作战。

相反,盟军从克里特岛战役中认识到空降作战的重大意义,并认为空降兵部队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开始大力加强空降兵建设,于当年组建了大规模空降战的战术单位--空降军。

德军虽然以巨大的代价攻占了克里特岛,但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苏联战场远比地中海战场重要,因此原先雄心勃勃地以克里特岛为跳板,进而南下北非的战略计划没能付诸实施。克里特岛随即在以后的日子里陷入了沉睡状态,其巨大的战略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同时开展苏联、西欧两个战场,实在没有力量再开辟、扩大地中海战场。这就证明了只有在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条件下,有利的地理位置才能真正成为有利的战略位置这一简朴而深刻的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139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行政区划图省份 中国行政区划地图

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

中国行政区划图 瓜州县 瓜州县-基本概况,瓜州县-行政区划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瓜州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

中国行政区划图 田林县 田林县-概况,田林县-行政区划

田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是广西土地面积第一大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区。地处南贵昆经济区中心,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商品集散地,聚居着壮、汉、瑶、苗、彝、布依等11个民族,县域总面积55

中国行政区划图 沭阳县 沭阳县-概况,沭阳县-行政区划

沭阳县是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结合部,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沭阳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全国,创造了令人瞩目

中国行政区划图 桐柏县 桐柏县-概况,桐柏县-行政区划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桐柏山腹地,淮河发源地,南邻湖北省,属南阳市。面积1941平方千米,人口42.61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15°C,年降水量为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

声明:《中国行政区划图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简介,克里特岛-行政区划》为网友法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