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那我以后是不是应该走向远方?
毕业以后该何去何从,这是现在一定要考虑的问题。坚决不回兰州,这是早已做好的决定。虽然实施起来可能会困难重重,毕竟自己的亲戚朋友大半都是扎根在那里,如果冒然前往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闯荡,必定会举步维艰,但每每一想到如若此时不能抛弃诸多牵挂毅然背井离乡的话,将来就可能一辈子都困在这座城市里碌碌无为,我就无比坚定要逃离的想法。
或许这是我急切渴望证明自己的“猴王心理”在作祟,更或许,是我对这座城市本就没有太深厚的感情吧。
我是极不赞同“故土养育了我”这一说法的,在我看来,养育我的人必定是我的父母,而非是“故土”这个模糊的概念,即便我生在此地,长在此地,将来也有可能魂归此地,我也对这里毫无感激之心。我浅薄地认定,我之所以能在这里驻留廿年之久,纯粹只是巧合而已:我恰巧出生在这里,又由于家庭的缘故无法游历四方,也就只好久留于此,而童年又是最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刻画的时期,我就在这数年的潜移默化之中被培育成为了一个有着典型西北人身材、肤色及口音的北方青年,如果在此前的长久时间内,我恰巧不在这里,也许我就会是另一番模样。我常常幻想,若我是个江浙人,我也许就不会有这黝黑的皮肤而变成一个白面小生呢;若我是个东北人,我也许就会变得更加壮硕和高大;若我是个闽南人,我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无辣不欢吧!虽然这些都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但也却证明了这片土地终究还是在我身上留下了丝丝印记,就算我一时能够远离这里,此后的举手投足之间,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它的痕迹,这让我很是矛盾。
我的父母都不是兰州人,属外来定居者,我自小不会说兰州话,对这座城市有着极强的陌生感,甚至到现在,城中的大部分地方我都不曾去过甚至连街名都叫不出,我厌恶吃浆水面,对这里干燥无比的气候也没有好感。按理说,和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我是不应该对它有任何感情的,可我偏偏在某些地方又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譬如我那满是西北味的普通话以及对牛肉面的无比偏爱,这都让我觉得,在这里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融入骨子里无可更改。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吧,故土情谊并不像前人那样浓厚,本就不属于这里,却也在这里生活了数年并逐渐被这里的氛围所同化,并终生受其影响,逃避不开,但是要做到“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话也是勉为其难的。前人都讲求落叶归根,倘若客死他乡,也是一定要将自己的尸骨与祖宗葬在一地才算是圆满的,而现在,这样的传统早就被淡化了许多,走到哪儿算哪儿似乎也成为了一种主流。
这就给了我足够的外出闯荡的理由,可是我要去哪儿呢?(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昆明看起来是个很靠谱的选择,四年的时间,我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虽然在这我依旧找不到归属感,但也不至于一无所有,怎么说我还有很多同学在这边,我也不会沦落到孤身一人的境地。我喜欢这的天气,享受那种在冬天也能穿短袖打球的感觉,我也乐于陶醉在这新鲜空气中,也想时不时地去丽江、大理等地走上一圈、游上一转,还能持有那一份天高皇帝远的自由。怎么看,这都是第一选择,可我又会觉得这里与我理想中的那个落脚点相去甚远,但其实,我对这个理想中的落脚点的概念也是极其模糊的。我想要机遇、想要安逸、想要繁华、想要静谧,可这些都是我无法触摸到的,我只是在苦苦追求某个地方,向往某种生活,但我并未在路上。
直到现在,我依旧不知道未来在何方,只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它离我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