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儿(Amy L. Chua,1962年-)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小约翰・M・达夫(John M. Duff Jr.)法学教授。她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尚佩恩,父亲是菲律宾华人蔡少棠。在杜克大学法学院任教后,她加入成为耶鲁大学的教授之一。在开始她的教学生涯中之前,她是佳利・戈特利布・斯蒂恩和汉密尔顿公司的法律助理,专长是国际商业交易、法律、发展、民族冲突研究、全球化和法律。她的新作《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引发了中美两国媒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
蔡美儿_蔡美儿 -简介
蔡美儿
蔡美儿,女,生于1962年,属虎,菲律宾华裔,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84年)和法学博士(1987年)。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2年出版《燃烧的世界――自由经济和民主的输出如何繁衍种族仇恨和全球不安》,2007年出版《帝国时代:超级强国如何成为世界主宰及失败的原因》。
蔡美儿在文章中解释道,“虎”被认为是力量和权力父亲母亲和眉头紧锁的孩子围坐在厨房里。餐桌上放着一份没有动过的早餐。父亲威胁说:“如果你不把它吃了,我们就把你交给蔡美儿领养。”
2011年,她的新作《虎妈妈的战歌》(BattleHymnoftheTigerMother)引发了中美两国媒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有媒体认为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
蔡美儿_蔡美儿 -教育理念
2011年1月,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人物,其在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十分热烈。《时代》、《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都参与了这场争论。
《华尔街日报》刊登的蔡美儿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妈战歌》的节选部分。文章介绍了蔡美儿如何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两个女儿。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
制订严苛家规
蔡美儿
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严苛家规“十不准”,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蔡美儿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
蔡美儿在文章中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因此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妹,减减肥吧”;相反,西方父母只能躲躲藏藏地谈这个话题,从来不提“胖”字,而他们的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饮食失调和自卑而接受治疗。
教育已见成效
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4岁就开始阅读萨特的文章。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在少年交响乐团中担任主要演奏者,此外功课果然门门拿A。两个女孩和妈妈感情很好,还敢开妈妈的玩笑说她“疯了”。
蔡美儿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社会反应
《虎妈战歌》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4000多篇评论,“脸谱”社交网站也出现大约10万篇评论。蔡美儿近日已收到成千上万封信件,有人认为她有道理,分享她有力、坚定的答案,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儿。
2011年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传授给女儿。
蔡美儿_蔡美儿 -教育观点
蔡美儿(中)与大女儿蔡思慧(左)和二女儿蔡思珊
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
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十大“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蔡美儿_蔡美儿 -社会评论
支持方:严厉管教是爱的表现形式
蔡美儿一家人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为何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强?中国家长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与美国家长的溺爱和温和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
《赫芬顿邮报》:中国父母总是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决定盖过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
剑桥网友:一直以来,国内都在推崇西方母亲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如何把夸奖孩子的话语挂在嘴边。这种观察颇有雾里看花的问题,忘记了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中同样需要“挫折教育”,西方母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溺爱。
反对方:过分管制教育不值得推广
网友KyleSteele:蔡美儿凭什么将她的孩子定义为成功的?就凭她为孩子制订的标准吗?大家应该集体反驳这名“虎妈妈”,否则蔡女士只能继续骄傲地、系统地摧毁她孩子的个人身份―――以责任和传统之名。
网络杂志Slate:蔡美儿的成功能否持续,因为她的两个女儿年龄还小,能否无止境地负荷“中国妈妈”的严格要求,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中立方:“中美妈妈”应优势互补
《侨报》:中美教育的差异比较已经从过去的单向比较演变为当前的双向比较,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蔡美儿_蔡美儿 -著作摘录
1.当我看到美国的父母试图用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来鼓励孩子完成那些诸如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条或学会挥舞这样极其简单的任务时,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两件事超越了美国的父母:(1)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梦想;(2)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跳”多高。
2.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而美国父母则不欣赏机械的重复。其实,不管是弹奏钢琴还是演算数学,一旦孩子展现了杰出的天赋,就会得到赞扬、钦佩和满足。这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自信的基石,并令艰苦卓绝、了无情趣的活动变得充满乐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使父母更容易引导孩子们登上更加努力的新台阶。
3.为什么索菲娅3岁开始练钢琴,7岁获奖?在千难万难的“开头”,许多西方父母都会选择放弃。然而中国母亲却会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
4.在迪士尼的电影里,“好女儿”总是感到精神崩溃,发现生活并不完全需要循规蹈矩、力争上游。然后,她们脱掉衣服奔向大海,或做一些类似的事情来放纵自己。可这只是迪士尼吸引那些从未赢得任何奖项的人的一种方式。获奖使你拥有更多的机会,这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并不需要你飞身跳进大海。
5.“决定采取一种混合的方法,”我说,“孩子在18岁前,按照中国的方法为他们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18岁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我想这样可以两全其美。”
蔡美儿_蔡美儿 -名家观点PK
蔡美儿跟她的两个女儿
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是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
――蔡美儿,《虎妈妈的战歌》作者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如果眼光不够远,方法不够多,规矩不够严,那么,孩子成年后,势必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下风。如果你给孩子一个快乐而不刻苦学习的童年,那么,他就会有一个郁闷的成年。
――胡子宏,《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一文作者
这位家长(指“虎妈”),不过是凭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地严格管制两个弱小的孩子,她的行为充满了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特征。她可以获得一些看得见的“成就”,但这样一种严苛的家教会带来各种隐形的后遗症,问题将不一定爆发在哪里,在什么时间。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蔡美儿的角度是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生命体,不在意孩子的内在,而非常在意孩子将来怎样被社会接纳和承认,所以她的教育价值观来自社会价值系统:社会需要什么,她就把孩子锻造成什么。这个观察生命和养育生命的角度仅仅是被拘于当下社会的要求,具有功利性和潮流性,没有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生命。
――孙瑞雪,《爱和自由》作者
蔡美儿_蔡美儿 -所获荣誉
2011年4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周四评出了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排名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