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没有记载的人物 豫让 豫让-人物生平,豫让-史记记载

豫让,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三家分晋(前453年)前后。先秦时期晋国的一位著名刺客。豫让,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为智伯报仇,二度刺杀赵襄子,未果,自刎。

豫让_豫让 -人物生平

豫让,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晋国人,晋卿知瑶(即智伯)尊宠和信任的家臣,中国古代史上的知名义侠。

豫让_豫让 -史记记载


豫让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佰,智佰甚尊宠之。及智佰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①,漆其头以为饮器②。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④,入宫涂厕⑤,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⑥。

①怨:恨,仇恨。②膝其头以为饮器:把他的头盖骨涂以膝做为饮具。③以上二句为古成语。说(yuè,悦),同“悦”。喜欢、爱慕。容,梳妆打扮。④刑人:受刑的人。这里犹“刑余之人”即宦者。⑤涂厕:修整厕所。涂,以泥抹墙。⑥卒释去之:最终还是把豫让放走了。释,放。去,离开。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①,吞炭为哑②,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③,襄子必近幸子④。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⑤?何乃残身苦形⑥,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①漆身为厉(lài,赖):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 ②吞炭为哑:吞炭为了使声音变得嘶哑。 ③委质:初次拜见尊长时致送礼物。这里有托身的意思。 ④近幸:亲近宠爱。 ⑤顾不易邪:难道还不容易吗。 ⑥残身苦形:摧残身体,丑化形貌。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①:“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②,我故众人报之③。至于智伯,国士遇我④,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⑤,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⑥!”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①数:列举罪过而责之。 ②众人遇我:把我当成一般人对待。 ③众人报之:像一般人那样报答。 ④国士:国内杰出人物。 ⑤伏诛:受到应得的死罪。诛,杀死。 ⑥敢布腹心:敢于披露心里话。

豫让_豫让 -智伯被杀


残存的豫让像豫让,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晋国人,晋卿知瑶(即智伯)尊宠和信任的家臣,中国古代史上的知名义侠。他生活的年代,是车辚马啸“春秋无义战”的年代;他活动的舞台,是六卿角逐,纷争不已的晋国。当时,晋国公室衰弱,晋侯已经成为傀儡。晋国四卿知、韩、魏、赵,合力瓜分范、中行二卿的封地,知士势力迅速膨胀,知瑶的气焰也日益嚣张。晋敬公五年(前447年),欲壑难填的知瑶,有胁迫韩虎、魏驹两家,起兵讨伐早年的合作者赵卿毋恤,把赵氏困在晋阳孤城。他们掘开堤坝,把汾水灌进晋阳城,想要一举扫灭赵氏。然而,由于晋阳城历经董安于、尹铎的精心建造,苦心经营,又一直被赵简子视为重要根据地,屯积甚厚,城高池深,所以三家久功不下。这时,韩、魏二人见讨不着便宜,再加上又是慑于知氏的恐吓出兵,害怕赵氏被灭之后,自家也难逃厄运,于是起了二心,暗中与赵襄子合谋,要里应外合,灭掉知瑶,瓜分他的领地。这样,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韩、赵、魏三家的内外夹击下,知瑶兵败,被毋恤斩杀于晋阳城下。毋恤用他的颅骨做了喝酒的饮器,灭了知氏全族。但是知瑶的宠臣豫让侥幸逃脱,只身藏匿于深山。

豫让_豫让 -首次复仇

在深山里,豫让仰天长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知我、信我,我一定要给他报仇血恨。这样,即便是死了,做鬼也无所惭愧。”于是,他改名变姓,扮做服劳役的刑徒,身藏短刀混入赵襄子的宫中,伺机行刺。一天,赵襄子入厕方便,发现一个刑徒劳役的神色异常,目露凶光,形迹可疑,便派人捉来询问。结果此人公然声称自己名叫豫让,是智伯的旧臣,是为智伯报仇而来的。赵襄子的左右侍从立即要把豫让推出去杀掉。襄子摇摇头说:“豫让真是个有义的人啊,今后我注意防备他就是了。况且,智伯全族被我灭掉,已经没有了后人,他的臣子要为他报仇,真是贤人义士之举。”所以就没有杀死豫让,而是亲手释放了他。

豫让_豫让 -易容


话剧《刺客》之豫让豫让被放出来后,仍不甘心。过了些时候,他又刮掉眉毛和胡须,来改变自己的面容;吞食火炭,来改变自己的声音;将含毒素的漆涂抹在身上,使身体脓肿长癞疱,来改变自己的形体。然后沿街乞讨,连他的妻子从他身边走过都认不出他来。可是有一天一位好友认出他来,惊讶地问:“你不是豫让吗?”豫让回答:“是我。”其友见他的样子,痛心疾首:“以你的才干和本领,如果到赵襄子门下做事,必然会得到他的宠幸。先混到他身边,然后再找机会杀掉他,岂不非常容易吗!何苦要这样自残身体,损毁容貌,想一个这么难的方法呢?”

豫让听了回答道:“既然脱身投靠人家,做了人家的臣子,又要图谋人家的性命,岂不是怀着二心服侍君主。我若这样干,不正败坏了天下人臣之义,这和贼寇之行还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这种残身苦行的做法,自知极为艰苦,而且不易达到目的。然而我这样做,就是要使后世做臣子而对君主怀二心的人,看了我的榜样而感到羞耻惭愧。”说罢,拂袖而去。

豫让_豫让 -再次复仇


豫让刺杀赵襄子不久,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便匿伏在他必经的桥下,待机而动。赵襄子行至桥上,突然,马惊嘶鸣。他对左右说:“这必是豫让所为。”遂派兵抓来询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责问豫让:“你当初不曾是范吉射、中行寅的家臣吗?为什么知瑶灭掉范吉射、中行寅之后,你非但不去报仇,反而做了知瑶的家臣。如今知瑶已死,你却要一心一意地为他报仇,这是为了什么?请你说明白。”

豫让答道:“我做范氏、中行氏的臣子时,他们都把我当一般臣子对待。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视我为国中杰出的人物而厚待我,所以我也必须以杰出的行为来报答他,一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赵襄子被豫让这种舍身取义的行为所感动,叹息道:“豫让呀!你为知瑶竭忠尽义,名已经成了;而我也宽宏大量赦免于你,也做到仁至义尽。今日我不能再放走你了。”说罢,命令军士包围了豫让。

豫让_豫让 -自刎报主

豫让从容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优点,忠诚的臣子有为义而死的责任。上次你已经宽赦了我,天下无人不称赞你的贤明。今天我死而无憾,只求将你的衣服给我一件,让我刺上几剑,以了我报仇的心愿。这样即使立刻死去,我也毫无遗恨。我不敢厚望你能答应我的请求,只是冒昧地把心里话告诉你。”

毋恤赞赏豫让的义心,于是递给他衣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衣,高喊:“我可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豫让_豫让 -死后流芳

豫让义死的这一天,赵国的仁人志士无不悲痛。后人更是推崇至极。

豫让行刺赵襄子,舍死忘生,备尝艰辛,虽未成功,却用生命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他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重视他,尊重他,给了他尊严,所以,他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太原豫让桥今天在太原市赤桥村西侧,仍然残留着千百年来人们祭祀豫让的祠堂―――豫让祠。而赤桥村还保留有当年豫让刺杀毋恤的所在“赤桥遗址”。时至今日仍有一首古诗流传在当地:

卧波虹影欲惊鸥,此地曾闻手椹愁。
山雨往来时涨涸,岸花开落自春秋。
智家鼎已三分裂,志士恩凭一剑酬。
返照石栏如有字,二心臣子莫径由。

史记中没有记载的人物 豫让 豫让-人物生平,豫让-史记记载

豫让_豫让 -《豫让论》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馀憾矣。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名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2174.html

更多阅读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

作者:hzf00121 提交日期:2010-3-13 13:03:00   | 分类: 未分类| 访问量:1470《三国演义》是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经典小说之一。小说中呈现了一段帝王将相的风云故事,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着多向的意义。而小说中最能引起人们

史记中并没有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 王立群读史记项羽

史记中并没有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标签:史记记载阿房宫2014-01-17 10:09 星期五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统帅及著名政治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叔父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

史记中有哪些历史故事 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

史记中的故事-五帝的故事 史记五帝本纪

“三皇五帝”这个词,大家应该都知道,三皇指的是传说中的三位神仙,是华夏开族的传说人物,他们是:伏羲、女娲、神农。不过,这个不是唯一的说法,还有燧人、祝融、共工、黄帝同志,都曾经在史书中荣登三皇的荣誉宝座,但是一般比较正式的说法,还是前

从史记看尧舜禹的关系 尧舜禹汤

尧舜禹什么关系?如此一问,大家怕是要笑了。上古之君,相继禅让的关系。尧为舜之岳父,禹曾为舜之臣。这话都没有错的,至少在传说中是这样的。中国人都自称黄帝子孙,轩辕之后,尧舜禹也概莫能外。这不仅传说如此,连我们的官方正史也是认同的。

声明:《史记中没有记载的人物 豫让 豫让-人物生平,豫让-史记记载》为网友赫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