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的创始人是清末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详,对其由演硬书改演双簧的说法也不一样。一说为乾隆、嘉庆时硬书艺人晚年嗓音失声,改为二人表演,一人弹唱,一人模拟表演。另一说黄为咸丰、同治时评书艺人,善于模仿人物语言、鸟兽鸣叫、乡音市声,连学带表演,后来改为一人说学,一人表演。二说虽都见诸文字,但不知其来源所据。
双簧_双簧 -词语释义
双簧
词目:双簧
拼音:shuāng huáng
词义:
曲艺的一种。一人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身后说或唱,互相配合。
比喻双方串通的活动,由一方出面,另一方在背后操纵。
双簧_双簧 -引证解释
1.乐器中用以发声的两个片状振动体。用苇木、竹、金属等制成。
双簧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牙笙,穿匏达本,漆之,上植二象牙代管,双簧皆应姑洗。”
2.曲艺的一种。由两人表演,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一人坐在前面表演各种动作,互相配合协调。
丁玲《写在第三次公演前面》:“说相声,演双簧,唱小调子,合作这些被 中国人民大众所习惯了的爱着的东西,已经一天天丰富了起来而教育着大众了。” 张天翼《包氏父子》第二章:“ 包国维 像唱双簧似地也学了一句,对 郭纯伸一伸舌子。”
3.比喻双方串通一起,互相配合。
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他们暗藏在抗 日 阵线内部,也在和 汪精卫里应外合地演出,有些唱双簧,有些装红白脸。”
双簧_双簧 -发展历史
始于清朝
“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诞生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奏。
相关故事
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所唱的滑稽戏很受慈禧太后的赏识。一次,慈禧太后传黄辅臣速到内廷,正逢黄辅臣闹嗓子病,本不能去,但圣旨谁也不敢违抗,于是他带了儿子一起进宫。
上场时,老黄弹弦子做面,小黄藏在椅子后面演唱做里,谁知给慈禧太后看穿了,黄辅臣父子吓得不敢抬头。不料慈禧太后见他父子俩的配合天衣无缝、妙趣横生,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开玩笑道:“你俩这叫双簧啊!”从此“双簧”就成了一门独立的曲艺形式。
创始人介绍
对双簧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专权,除了爱看戏,她也爱听曲艺说唱。据说一次传黄辅臣进宫演出,当时黄已经七十多岁不能演唱了,若进宫去唱不了,要问罪,不进宫是抗旨不遵,要杀头。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他儿子也能弹能唱,于是就带他儿子进宫,表演时让他儿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着弹弦子,唱时只张嘴学他儿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兴,说:“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还童呀!”黄辅臣一谢恩下跪,慈禧发现他嗓音嘶哑,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儿子,开始大怒,后得知一唱一表时高兴了,说:“你们这是双黄呀!”双黄本是两个姓黄的意思。后来为和京剧的二黄相区别,将黄字加个竹字头,从此有了双簧之名。所以说是慈禧太后御赐的名字,这种传说是人们公认的。但事实上,不经允许,黄辅臣是不能将他的儿子带进宫的,在太后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这些只能说明,双簧是清末黄辅臣创造的一种曲艺形式。
黄辅臣的历史记载
有关黄辅臣,至今未见准确的生卒记载。据有关文字资料,他一生跨过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个年号。假设他生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庆末年约26岁,道光末年约56岁,咸丰末年约68岁,至同治末年70有余。同治以后,都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传老艺人供差,黄辅臣年老唱不了,创造一个演、唱分开而又合二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说,双簧这个曲种的出现,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双簧_双簧 -特色
曲艺双簧是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说唱者,必须嗓子好,声音亮。表演者不发音,只张嘴模仿说唱的口形,大嘴张开,甚至能让人看见喉内的肉簧片――声带。有一副对联描述双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说真学仿佛一个,前演后唱喉咙两条。
双簧_双簧 -化妆
演双簧必须有场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说相声用的醒木、手绢、折扇之外,还有一个演双簧专用的头饰:套在头上的小辫,一般都用绳圈拴一个小圆托,上连一根冲天杵独辫,也有其他样式的。赵霭如演双簧,就用青绸子条做的两个小羊犄角辫套在头上,两辫在耳上。这可能是根据不同脸型而设计的。
双簧演员甲(表演者)化妆时,先坐在桌后椅子上,由演员乙(说唱者)将其大褂领子窝进去,露出脖颈,然后自己用大白块将两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块白,为了看清头部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口型。甲边化妆边说,在窝领子时甲把乙当成理发师傅,说:“就一个人呀?我刮刮脸!”开始抹大白时说:“人是衣,马是鞍;西湖景,配洋片。人不倒饬不好看,倒饬起来再瞧――”乙:“好看啦!”甲:“更寒碜!”抹完大白,戴上小辫就开始表演。
化妆抹大白,也有不同的方法。如赵霭如演双簧化妆是将大白压成粉末,用手捏着往脸上揉。这可能是他脸瘦,眼窝深,用平面大白块有的地方抹不上。
前几年,电视里曾播放莫歧、王凤朝的双簧。莫歧化妆不是用大白,而是用定妆粉。拿定妆粉扑,将两眼和嘴扑上三个白圆饼。随着表演,随着从脸上往四下飘飞白粉末。一段双簧词没演完,三个白圆饼就基本上掉光,露出庐山真面。扑粉代替大白,虽然舞台效果不理想,但绝不会烧伤皮肤,毁坏容颜。
双簧_双簧 -发展
相声双簧
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在中国广阔的文艺海洋中,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双簧。有的名叫双簧不是双簧,也有的不叫双簧而实际上是双簧。现列举几种,为了便于叙述,暂时各给起个名字,不一定恰当。
面具双簧
六十年代初,在曲艺舞台上多半为新节目,配合政治,宣传时事,歌颂当代英雄模范,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艺术性、趣味性放在第二位。王谦祥、李增瑞演过一些新双簧。王谦祥演前脸,不抹白,不戴辫,化妆时蹲在桌后,罩袍服戴面具扮演角色。其面具盖顶戴发,不全遮脸,露出嘴和下巴,以配合口型。演一小段,更换一次面具袍服,改变一个剧中人。李增瑞后背,台词是当前国际时事,其中略加一些笑料,配合形势作宣传。这种很有意思的双簧很象活报剧。
“簧”字
双黄改为双簧,不管是为了区别于京剧二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个字的确改得好。“双簧”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管乐器中有双簧片的一种,常叫“双簧管”;另一个是中国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人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
含义
单讲“簧”字,是发出声音的意思。乐器中振动发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制、木制、金属制多种。乐器簧片有一片的、两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单簧,如单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两片的叫双簧,如双簧管等。不过乐器中的双簧和单簧、自由簧,都在管内藏着,只能闻其声,不可见其形。
人嗓子里的声带,也是起发音作用的两个薄片,但不叫双簧,只有表示不同的语言时,有的时候才用簧字。比如说一个人说话给别人听,声东击西,指桑骂槐,叫“摔簧”;花言巧语迷惑人叫“鼓簧弄舌”;两个人或更多人事先商量编好一套谎言,为达到某种目的,一唱一和,用来欺骗某人,也叫演“双簧”,这种双簧俗称“捏窝窝儿”,这是生活中的双簧,它可能是按曲艺双簧的以假作真,借用其名。
双簧_双簧 -名家
孙宝才(大狗熊)、王文禄一档,专门演双簧。王文禄演后背,蹲在椅子后边,用扇子挡住嘴说唱,因离前台远,要用很强很亮的嗓子演唱,这是相声双簧的基本形式。演后背相当吃功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好嗓子是演不了的。现在好办了啦,在椅子后边放一个话筒,什么好坏嗓子的演员都能演后背了。
拆唱八角鼓演员顾荣甫、尹福来也演过双簧。拆唱八角鼓也带演牌子戏,二人对口边唱单弦牌子曲,做出滑稽可爱的表演,边说与故事有关的白口抓哏找乐。他们演的双簧与相声双簧所不同者是桌子后放两把椅子,尹福来演后背时,也坐在椅子上,不遮脸,而且还弹三弦自弹自唱。顾荣甫演前脸,用支大鼓的架子折迭着模拟弹三弦,其定弦、扫弦、按弦、换把等技巧和后背三弦音声一致,演唱时张嘴对口型的功力更深。
莲花落演员屈国田、魏美英演的双簧也采用以上这种形式。魏美英演后背,坐在椅子上打节子板唱,屈国田前脸表演。
双簧中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在相声中,不称“后背”,而称“前脸儿”跟“后脸儿”。
曲艺中有单独的双簧演员,也就是说双簧属于独立的曲艺形式。但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课里面也有双簧,也就是说,相声演员也会表演双簧。就像有专门的戏曲演员,但是相声演员也要学唱戏。不过,双簧不属于学的范畴。属于逗的范畴。
双簧_双簧 -双簧剧本
双簧闹新春
作者:王雪峰
甲:(甲先上台说台词)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在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乙:(乙从后台蹿出,边走边手抱拳作揖,笑容满面的大声说)大家新年好!新年好!
甲:(甲生气的斜眼看着乙说)唉。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跑这来瞎搅和!
双簧
乙:噢。我姓黄,今天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双簧。
甲:等等,你说什么?你给大家表演一段双簧?
乙:是呀,有什么问题吗?
甲:你知道什么是双簧吗?双簧的爹的(用英文说)是谁吗?双簧的妈咪(用英文说)又是谁吗?哼。
乙:(用手抓头装作很迷惑的样子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到要请教、请教您。
甲:听着小伙子,我给你解释解释什么叫作“双簧”:双簧就是一人说,一人做,要做到“说学一人”。懂吗?它的爹的和妈咪是谁呢?我来告诉你-------记住了,他的爹的和妈咪就是四环奥迪!
乙:为什么呀?
甲:(斜眼看着乙学范伟的阴阳怪调声说)我就纳闷了,大家同样是一个人种,智商咱就差别这样大呢!你想一想呀,双簧只有两个环,奥迪有四个环,不是它爹的和妈咪,难道是你的爹的和妈咪呀!
乙:唉,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俩赶紧表演吧?
甲:(用不信任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乙)你行吗?
乙:还没表演你怎么知道我不行呢?我们可以试试呀!
甲:那好,我们试试吧?
乙:等等。我得先打扮、打扮。
甲:行,你先打扮打扮吧。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打扮好了,哼、哼、您在看。
乙:(乙化妆好后,扭着屁股,比划着兰花指,学着模特走一字步来到台前说)您瞧我像不像著名。(摆一个很女性化的姿式)
甲:我看您不像宋祖英。
乙:那我像。
甲:猫头鹰。
乙:去你的,你才猫头鹰呢!赶紧开始吧!
甲:好。大家请看,他这一拍巴掌,就全得听我的了,我叫他干啥,他就干啥。不信?我这就给您试试看。
乙:(拍掌开始)
甲:小黄我今年二十三,体重超过三百三,餐餐饭菜堆成山,又有肉来,又有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哎哟,吃多了,我肚子痛,我牙痛,我腿痛,我头痛,我脚痛,我背。痛。
乙:(乙手忙脚乱站起来生气的说)你这是干嘛呢,想害死我呀!
甲:(嘻皮笑脸说)别发火嘛!我只是试试看,你能不能演,现在正式开始。
乙:来吧。
甲:大家看好了,看我怎么整他。(面带使坏的表情对观众悄悄说)
乙:(拍掌开始)
甲:天上的嫦娥――美、美、美啊!
地上的我――帅、帅、帅啊!
你看她多美呀,你看我多帅呀!
帅哥配美女呀,无人能比拟呀!
寒风吹,雪花飘,
飘来一个大草包,大草包想嫦娥,发高烧。
烧得稀里糊涂乱想呀,该打呀。
甲:我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打右脸。
甲: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打右脸。
甲:伸出右手,打左脸,伸出左手,……
乙:(站起来很生气的说)你还有完没完呀!
乙:再打下去,我就变成猪头了。
甲:好好。再来一次行吧!
乙:拍巴掌开始。
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你不要,装作不理不睬。(停一下继续说)唉。最近我又失恋了!大家都说我没男人味,越看越像老太太。老太太怎么了,这才体现我长的很有个性,与众不同,充分的证明了一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哼。没有欣赏水平!好几个MM和我见了面,都说我远看像潘长江,近看像赵本山,左看像曾志伟,右看像范伟(最后一个
人名范伟也可以改成本单位领导姓名,以增加互动搞笑气氛)噢。呸!直接说我丑不就完了吗!这不是在伤害我美丽、善良、幼小的心灵吗?我是有点丑,可是我很温柔呀!嗯。(乙做撒娇状)
甲:(稍停一下)呵呵。不好意思!(乙做羞涩状)今天我来参加安庆中支的新春晚会!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听说安庆中支的美女可多了,说不定有一两个具有欣赏水平的漂亮MM会爱上我这个“温柔”的小男人哟!{嗯。(做害羞动作说)别这样看着人家嘛,人家都不好意思说了嗯。(学着女人不停的扭动着身体撒娇发嗲的哼,直到乙生气的站起来打断为止。)
乙:行了、行了,你就惦记着美女!能不能来点正经的。
甲:好好,来点正经的。
乙:拍巴掌开始。
甲:说安庆,唱安庆。安庆中支就是好,工作环境条件好,职工福利待遇好,员工个个素质好,以人为本战略好,和谐发展思路好,追求卓越理想好,文明建行方针好,美女个个身材好!(最后一句说的时候抛媚眼)
乙:(回头说)真的有那么好吗?
甲:你别说话呀!
乙:好好,我不说话。(拍巴掌)
甲:好不好看领导,安庆中支领导好,作风正派政绩好,工作务实能力好,清正廉洁形象好,平易近人态度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停一下做动作)要是个漂亮MM能嫁给我就好!
乙:(回头说)你看你又在做白日梦了,就是漂亮MM也不会嫁给你呀,要嫁也是嫁给我呀!
甲:去你的,继续、继续!
乙:拍巴掌
甲:新春到,金猪闹,工作不能乱了套,“岗位责任重于山、落实到位不简单,大家共同来把关,认真当好标准班,严格纪律守规章,业绩高峰定能攀,定能攀!”说双簧,贺新春:我祝大家新年里,天天快乐、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心情愉快、笑口常开!谢谢(怪腔)Thank you!(并做飞吻动作){怎么还不给人家鼓掌呀,嗯。掌声不够热烈嘛!嗯,嗯。}(学着女人不停的扭动着身体撒娇发嗲的哼,直到乙生气地站起来打断为止。)
乙:(站起来说)你还有完没完呀!
甲:(笑着说)我这不是为你讨一点掌声嘛!
乙:有你这样讨掌声的吗?没完没了的。
甲乙共同说声(谢谢大家)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