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Huangpi),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东部,武汉市北部。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区南邻武汉市东西湖区、江岸区、东连武汉市洪山区、新洲区,西北交孝感市、东北交黄冈市。 黄陂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2014年户籍人口112.16万人。 是武汉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区,是武汉临空经济区和武汉新区核心区。区政府驻前川街道,下辖15个街道、1乡、1场、3个开发区。黄陂区素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江北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誉。始得名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合黄城与武湖得名,拥有殷商盘龙城,木兰文化,北宋二程文化,民国黎元洪四大文化名片。 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万人。境内商代遗址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5A级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武汉之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武汉之窗。交通便利,长江航线、4条国道、8条高速、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等经过辖区。
黄陂_黄陂区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黄陂前川城区
经考古证实,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在黄陂(pí )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有长轩岭街道竹园村东北部团山的采石场遗址。距今6000―4000余年的新石器时期,以古西陵国和“三苗”氏族为主体集团星布于滠水干支流域,历经大溪文化时期、屈家岭文化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更迭与积累。距今4400年的张西湾城址为武汉市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型城址聚落。夏商属古荆州之域。
距今3500年的商代,黄陂区南部的盘龙城,是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这座商代早期城址,是商的南方都城所在。盘龙城出土的94厘米长的大玉戈纳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被称为玉戈之王。
公元前980年,周昭王南征荆楚,由毕公后裔建长子国,都城在黄陂前川椅子山遗址(今区档案局)。前655年起属楚国。楚负刍三年(前225年),项燕将二十万,伏于鲁台山,大破李信军,秦军走,是黄陂最早历史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分楚国为四郡,黄陂属南郡。
黄陂文化名片
汉属西陵县。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做为魏国江夏郡驻地。
南齐年间,为荣耀木兰故里,在黄陂北部的姚集大城潭设置木兰县。南朝梁武帝在黄陂区六指街道的东城址筑冶城,是当时南朝最大的“兵工厂”。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鹿关城(黄陂区北)置北江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为南司州州府驻地,并置黄陂县,系合黄城与武湖得名。陂字出自《周易・泰封》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总结了世间否极泰来的变化规律。
隋在黄陂双龙镇复置木兰县。唐初属南司州,为安昌郡郡府驻地。后属淮南道黄州。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寄治鄂州青山矶。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还旧治,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明属黄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汉阳府至清末。
近现代史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改道,属鄂东道,江汉道。自民国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后属第二、三、四行政公署及鄂东行署。
黄陂发展
1949年,黄陂属孝感专区管辖。1956年,原黄陂
的姑嫂树,谌家矶、常青花园、金银湖等地分别划属武汉市江岸区、东西湖区、洪山区等区。1959年,划归武汉市,1961年划入孝感地区,1983年,黄陂再次划归武汉市管辖。
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陂大道380号。
黄陂_黄陂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陂夜景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武汉市北部,前川城区距武汉市中心23公里。被唐代诗人刘长卿称为:“南瞻鄂渚通王气,北顾中原锁帝乡”之地。黄陂区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1.22%。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武汉市洪山区、新洲区接壤,南与武汉市东西湖区,江岸区相连,西与孝感市孝昌县、孝南区毗连,北与孝感市大悟县、黄冈市红安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
地势地貌
盘龙城开发区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50―850米,面积占全区的17.8%;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872.5米)。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150米之间,面积占全区68.9%;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面积占全区的13.3%。
水文
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
黄陂区水资源丰富,拥有“百库千渠万塘”之称。有长江、滠水、府河等31条河流。全区共有大小河流51条,河流总流长799.91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充足。黄陂区有湖泊35个,其中武湖、童家湖、后湖较大,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区有水库89座,大型水库有梅店水库、院基寺水库、泥河水库、夏家寺水库等7座,实际水环境质量均符合Ⅱ类标准。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储量3.42亿立方米。
气候
气候图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冷。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4小时。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之一。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60%左右。
生态
木兰山
2014年,黄陂区森林复盖率为37.25%,提高0.05个百分点。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0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230万立方米。四旁植树保有量: 2000万株。森林面积740平方公里。黄陂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黄陂有武汉最大的湿地生态体系之一,黄陂有占武汉市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积,拥有湖泊水面38.6万亩。黄陂区设素山寺、木兰湖鸟岛、木兰山3个省级以上森林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木兰西湖湿地保护公园、汤仁海、木兰花溪湿地公园,草湖湿地、武汉府河湿地及木兰湖省级湿地公园。全区湿地面积21608.4公顷。
云雾山
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武汉市均值38.4个百分点,PM2.5浓度值全市最优。2011年至2013年度,黄陂减排工作位列全省各区(县)前五。重点湖泊和河流水质均符合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合格率100%;黄陂区实现绿色通道绿化复盖率达87%、农田林网绿化率达73%、宜林滩涂绿化率82%、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5%以上、中心城区绿化复盖率达35.4%、绿地率3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3平方米。
黄陂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年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其中,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为0.065毫克/立方米,比国家一级标准0.12毫克低46%;二氧化硫日均值为0.005―0.019毫克/立方米,比国家一极标准 0.05毫克 /立方米低 92%―99%,主要水系水质均在国家三类,部分水质达到二类。
黄陂北部6个街乡,森林复盖率61.14%,夏季均温比武汉市中心平均低3-4度。负氧离子高达100万-5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