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也叫印度水牛,是一种大的偶蹄动物,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驯养的水牛在亚洲、欧洲、北非、美洲均有分布。野生水牛只活动在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不丹、泰国。野水牛栖息于丛林、竹林或芦苇丛中,它们喜欢到泥潭打滚,借以散热和防止昆虫的叮咬。在亚洲,水牛主要用来作为劳动力;在欧洲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和泰国还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亚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东南亚的野生水牛的来历不是很清楚,它们可能是又变野的驯养的水牛的后代,也可能是本地原来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后代,或是两者的交配产物。2013年左右时,野生的水牛已经相当少了。
水牛_水牛 -外形特征
外形粗壮,体重可达1吨。性情温顺易管理
水牛头体长2.4-3米,尾长0.6-1米,肩高1.5-1.8米,重500-800公斤。雄性略大。
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蹄大,质地坚实,耐浸泡,膝关节和球节运动灵活,水牛耳廓较短小,头额部狭长,背中线毛被前向,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角较细长。
牛亚科亚洲水牛属、非洲水牛属和倭水牛属3属野水牛的通称。亚洲水牛耳廓较短小,头额部狭长,背中线毛被前向,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角较细长。共有3种:①亚洲水牛。产于印度及其邻近国家,体长2.5~3米,肩高1.5~1.8米,毛被灰黑、淡棕黑色。②西非水牛。产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岛,体长1.6~1.7米,角长16~39厘米,毛被棕、黑褐或黑色。③菲律宾水牛。主要产于菲律宾的民都洛岛,是一种小水牛,身高1~1.2米,毛被灰黑或暗褐色。
非洲水牛耳大而下垂,头部短宽,背中线毛被向后,背部平直,角较粗大,全身黑、棕或赤黄色。
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腿短蹄大,适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黄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质较粗。
①亚洲水牛。产于印度及其邻近国家,体长2.5~3米,肩高1.5~1.8米,毛被灰黑、淡棕黑色。
②西里伯水牛。产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岛,体长1.6~1.7米,角长16~39厘米,毛被棕、黑褐或黑色。
③菲律宾水牛。主要产于菲律宾的民都洛岛,是一种小水牛,身高1~1.2米,毛被灰黑或暗褐色。
非洲水牛耳大而下垂,头部短宽,背中线毛被后向,背部平直,角较粗大,全身黑、棕或赤黄色。
水牛_水牛 -生活习性
野水牛
水牛
野水牛栖息于丛林、竹林或芦苇丛中。除西里伯野水牛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均结成小群甚至几百头的大群。它们喜欢到泥潭打滚,以防止昆虫的叮咬。
亚洲水牛约于公元前4000年被驯化。亚洲许多国家用它们作役畜。
家水牛
家水牛由野水牛驯化而来,可能已有5000年左右历史。至今尚有用野水牛公牛与家水牛母牛杂交,作为更新血统的手段。感官敏锐、嗅觉发达,有人认为嗅觉在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发达,约仅为黄牛的1/6,因而热的调节机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滚,借以散热。蹄大,质地坚实,耐浸泡,膝关节和球节运动灵活,能在泥浆中行走自如。外形粗壮,体重可达 1吨。性情温顺易管理。
水牛_水牛 -亚种分类
水牛
水牛的分类还有争议,Mac Greger于1941年认为水牛只有一种,下分两个亚种:B. bubalus arnee(江河水
牛)和B. bubalus carabanesis(沼泽水牛),二者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50和2n=48,我国的水牛除了槟榔江水牛属于江河型水牛的一个地方亚群外,其他水牛均属于沼泽型。其他专家将两者分为相亲的独立的种。
水牛只有一种,下分两个亚种:
B. bubalus arnee(河水牛)
B. bubalus carabanesis(沼泽水牛)
水牛
根据外貌和习性不同,可分为沼泽型和河流型两大类型。前者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役畜,后者则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的已形成乳用品种。沼泽型
毛色深灰色或瓦灰色(石板青色),有颈纹胸纹,肢下部四蹄灰白色,头短、额平,脸短,下腭两侧各有一小簇白毛。嘴和鼻镜宽阔。角向后弯曲成半月状。尾短不超过臀部,尾帚不发达。体躯粗重矮壮,身短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