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1月出生,2011年6月入党,研究生文化。
陈家顺同志担任沾益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以来,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他心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678家各类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他还努力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农民工利益的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纠纷,他总是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6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使他赢得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称赞,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陈家顺同志2007年被评为曲靖市劳务产业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云岭楷模;2012年被曲靖市委授予“公务员楷模”荣誉称号,被云南省委授予“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干部”荣誉称号。
标题:陈家顺先进事迹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011372.html
沙发回目录
陈家顺先进事迹材料
着墨 | 2013-02-21 08:40
“卧底局长”的民生情怀――记云南省沾益县人社局
副局长、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
早春时节,云南省沾益县千山叠翠,万壑生烟,生机盎然。
2012年3月5日下午,沾益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归心似箭,驾车奔向密林深处的大坡乡,看望他日思夜想、病情危重的慈母。那里承载了他无数个日夜深深的牵挂。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基层人社局长:当抱恙在身的母亲深深思念他的时候,或许,他正在火车上护送着外出务工的农民;或许,他正在工厂里明察暗访;或许,他正在宿舍里和农民工交流谈心;或许,他正在唇枪舌剑地维护着农民工的权益……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基层人社局长:多年来一直驻扎在离家数千里以外的浙江,在那个叫义乌的地方,和众多家乡打工者生活在一起。他将远在异乡的农民工当成挚爱亲人,精心照顾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而广大农民工兄弟也信赖和热爱他,并亲切地称他为 “民工局长”。
他的亲人太多了,多到了家人湮没其中杳无声息。他的牵挂太多了,多到了亲情不得不侧身其外。他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少到了回乡如同做客。
“我把农民工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来孝敬。”在陈家顺的眼中,农民工和生身父母同样是割舍不下的牵挂。
“组织决定了,我无条件服从”――
他挑起了重担
1968年10月的一个深夜,陈家顺出生在沾益县大坡乡一个偏僻山村。山乡贫苦的生活使他从小立志要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沾益县是一个农业大县,43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近30万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靠单纯的农业生产不可能担负起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劳务输出就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2004年,沾益县开始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民生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其列入全县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年,该县开始向广东、深圳等地输送农民工。而就在一年前,陈家顺进入了沾益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动员、组织、护送农民工外出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膀上。
这一年,陈家顺七下广东,把一批批家乡劳动力输往广东的惠州、深圳、东莞等地。
然而,外乡的世界对于姗姗来迟的沾益人来说,充满了陌生与挑战,当时珠三角的用工环境之复杂,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想象。2004年4月,陈家顺和同事一起把80多名沾益县外出务工人员护送到广东惠州某企业,可一下火车就遇上了麻烦。
“企业在与我们接洽时,夸大了用工待遇等信息,有近1/3的人随即因此离开了该企业。”陈家顺没想到,自己在劳务输出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会是如此的踉跄――输送出去的人多,返乡的也多。
为打开长三角劳务输出工作局面,2007年,沾益县在浙江义乌市设立了劳务工作站。为给工作站找一个“做事踏实稳重、有沟通能力”的负责人,县委领导找陈家顺谈话,认为他是不二人选。
“组织决定了,我无条件服从。”陈家顺把背井离乡必然会带来的困难搁在一边,毅然踏上了前往义乌的火车。就这样,他来到了那个经常会阴天下雨、过了一座桥就换一种方言的义乌,来到了未知之地。
从珠三角转战长三角,陈家顺的脚刚刚落地,问题就找上门来
初到义乌,陈家顺把200多名农民工带到了一家工厂。进厂前,厂方承诺的待遇是 “每天工作8小时至10小时,月工资最低1500元”。而进厂之后,农民工很快就找陈家顺 “算账”: “怎么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怎么夫妻俩一个月加起来也才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
一听说劳务输出待遇不佳的 “旧疾复发”,陈家顺心急火燎地赶往工厂,一进厂就被团团围住。焦急的农民工情绪激动,一些难听的话开始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随后还有人对陈家顺动了手。
“我衣领上的扣子都被人扯掉了。”陈家顺怎么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
“政府免费派人把你们护送到这个地方,目的就是想让你们在这里挣到钱。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如果我能待下去,你们就跟我一起好好地待下去。如果我待不下去了,你们就跟我回去,损失由我来补。”面对情绪激动的农民工,陈家顺许下诺言深入工厂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是陈家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冒雨驱车过百里,陈家顺从义乌赶到丽水,调解沾益农民工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小纠纷。
在曲靖市火车站,陈家顺送走了不知道多少批外出打工致富的沾益农民。
他知道,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亲自试试工厂这湾水的深浅,这比做多少思想工作都来得实际。
板凳回目录陈家顺先进事迹材料2
着墨 | 2013-02-21 08:40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他选择去“卧底”
到企业去真正地当一次农民工!真真切切地了解当地的用工环境!陈家顺做出了最终决定。
从2007年到2010年,下了狠心的陈家顺先后5次 “应聘”到浙江义乌和江苏扬州的企业。他先后当过饰品厂的串珠工人和仓库保管员,做过养猪场的饲养员、鞋厂的装卸工等。
2007年9月,陈家顺特意选择应聘到义乌一家较大型的饰品厂,从事最简单的成品组装工作,给老乡们摸个底。事后陈家顺提起这段经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做下来并不简单。老员工闭着眼睛都能做的活,我怎么忙都完不成任务。而且,一天重复同一个动作12个小时,几天做下来,手变得僵硬不灵活了,脚也浮肿了。”
农民工兄弟在企业里最担心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确切答案,还不能走,陈家顺继续坚持。
一个月过去了,陈家顺发现,这个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生活环境好,但工作时间太长、制度太严苛。
大企业情况不理想,中小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
2007年10月,陈家顺又应聘到一家小型的饰品厂。工作一个月后陈家顺发现,这个企业虽然环境差些,但管理人员比较和蔼,有什么事还可以直接找厂长甚至老板,工资也不比大厂低。
心里有了底的陈家顺一下就介绍了22名老乡到这家饰品厂打工,这22人很快就适应了。
由于工作有了起色,2008年4月,在 “沾益驻义乌工作站”的牌子之上, “曲靖市驻义乌工作站”的牌子亮了出来。从此,陈家顺的服务对象由沾益县扩大到整个曲靖市。
招工条件透明了, “在义乌打工还可以”的说法开始在家乡人中间传播开来。2008年9月,几位50多岁的沾益老乡打电话给陈家顺,说他们听说到义乌打工还可以,要过来试试看。
这对陈家顺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他们年龄太大,上流水线手脚肯定跟不上,出体力也不成,又没有技术,过来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陈家顺本来对这几个老乡的打工前景并不看好,然而,致富的渴望让这几位50多岁的老人铁了心要来浙江打工。
陈家顺被家乡群众的执著打动了。 “作为一个给农民工推荐合适岗位、提供相应服务的专职人员,让他们大老远地过来再转回去,不仅对不起他们,也对不住组织,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经过反复考虑,陈家顺选择到技术含量低的义乌最大的养殖企业――华统养殖场当养殖员,为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