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学校简介,国防大学-历史沿革

国防大学(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军事学府,是全军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学校坐落在首都北京,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组成。总占地面积2482.5亩。学校教学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藏书130万册、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国防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学校简介


国防大学校徽

国防大学坐落在北京西郊红山脚下,与的昆明湖毗邻,京密运河从学校门前流过。总占地面积165.5公顷。校园分3处。校部在海淀区,研究生院在复兴路,外国留学生系在北京昌平区,紧邻著名的十三陵风景区。

国防大学师资和科研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尤以高层次军事、政治、后勤理论见长。设置有合同的战役指挥、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国防研究、院校教育管理、军事与政治理论和研究生教育等10余个专业。国防大学是1985年成立的,学院积极贯彻“一个目标,三个坚持”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培养政治上合格的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要求的高级人才为目标,坚持培养能够全面领导陆、海、空,军、政、后工作的“通才”;坚持“高、新、宽、深”的教学内容;坚持以自学为主,实行研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办校特点。学校实行各军兵种军事、政治、后勤干部混合编班,统一施训。重视提高学院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科学管理、宏观决策、谋略指挥诸种能力。学校坚持对国内外开放,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力求把现代军事理论、科学技术的最新消息、最新成果运用于教学。学校设训练部、政治部、科研部、校务部和校办公室;有13个教研室和3个研究所、2个编研室;5个学员系、班和研究生院。在学科建设上,逐步形成了军事、政治理论、工程技术、科学技术4大类,156个课题专业,在研究生教学中,已开设了13个专业。拥有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中的6个,7个学科专业领域进入全军“2110”工程,5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国防大学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与发展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国防大学题写了校名;江泽民先后17次来校视察、与学员和专家教授座谈并作重要指示,还先后7次为学校题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校视察、与学员座谈并作重要讲话;军委、总部领导经常来校检查指导、讲课、与学员座谈、参加开学和结业典礼,使全校同志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坐落在北京市,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组成。总占地面积165.5公顷。学校教学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藏书130万册、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国防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学校各项建设的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使之真正进入教材和课堂,进入思想和工作。铸牢军魂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加强党委、支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三位一体”的教研队伍,增强学校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创建文明校园,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做好老干部工作,多做实事好事。重视隐蔽战线斗争,确保全校的政治安全和高度稳定。不断改进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研员工住房等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制定并落实营院建设总体规划,加大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从严治校,培育以严著称的良好校风。训练模拟中心可供120人同时进行战略、战役模拟训练;校园网连接机关、教研单位和学员宿舍进行网上教学;教学大楼设有学术报告厅、语言教室、专业教室;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并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史馆展示国防大学的发展历程;文体活动中心设有游泳池、保龄球馆、健身房;综合服务楼可容纳800多人同时用餐。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历史沿革


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前身是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龙江书院创办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官教导队。1928年4月,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军官教导大队。随着战争形势变化,红军相继创办了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校等后。1937年1月19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解放战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分为各解放区的军政大学。全国解放后,为适应和平事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需要,于五十年代先后成立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和高等军事学院,于1969年同时撤消后成立了军政大学。1985年12月,由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1986年1月15日,首任校长张震从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手中接过了国防大学的军旗。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光辉历程

国防大学的发展历程,纪录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关心军队院校建设的重要史实,记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办学治校的丰富经验,反映了人民军队不同历史时期高级指挥院校的光辉业绩,是我军高级指挥院校近一个世纪教育发展史的集中展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血的教训,决定组织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从此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造红军的新时期,同时也揭开了人民军队创办军事学校的序幕。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在刚刚站稳脚跟之后,就于11月下旬亲手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的“龙江书院”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并亲自为教导队学员讲课。为部队和地方武装培养了急需的军事指挥员,这实际上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高级指挥学校”。1928年4月,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军官教导大队。后来,随着战争形势变化,红军相继创办了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校等,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培养输送了大量指挥干部。这些院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8年多的办学实践中,为部队培养了1.4万余名干部骨干,其中不少人成为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


校史馆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抗大。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著名的教育方针,并经常给学员讲课。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大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培育了不朽的抗大精神,为锻造和光大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打败日本侵略军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各战略区创办了军事政治大学,培养了大批人民解放军急需的各类人才,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防大学的直接前身院校,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和华北军政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生死决战的关键时刻创办的,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十分关心学校的教育和建设,陈毅、叶剑英亲自担任学校的校长。他们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从解放战争的需要出发,坚持“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办校方针,前方需要什么人才,就设法培养什么人才,前方需要多少,就努力培养多少,不仅担负起为部队培养造就合格军政人才,还担负着培养教育青年知识分子、改造起义解放军官等艰巨任务,为部队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军政人才,为夺取华东、华北两大战场的胜利,乃至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军队院校,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军政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1950年11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高度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培养中高级军事指挥员而创办的第一所最高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担任第一任院长。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学院视察,接见教职学员,合影留念。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开学典礼,毛泽东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朱德题词:“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1952年7月10日,毛泽东为军事学院工作人员和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第一期毕业学员发布训词。军事学院建院办学19年,为人民解放军培训一大批干部,为新中国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培育新一代适应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中高级政治干部,1951年12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罗荣桓元帅亲任第一任院长。1956年7月2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速成系第一期高干轮训班学员和全院校以上军官并合影。12月1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政治学院先进教学工作者并合影。政治学院办学18年间,培训一大批骨干,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培养新一代人民军队中高级政治干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培训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1955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刘伯承、叶剑英元帅先后担任院长。1963年2月2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全体学员和在职校以上军官并合影。高等军事学院办学14年期间,为全军培训一批高级干部,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时期,军队院校受到严重破坏。196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在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军政大学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九一三事件”以后,中央军委调整了军政大学领导班子,老将军萧克担任军政大学校长。调整了学校的体制编制,组建了军事系、政治系、后勤系,重建了军事教员队伍,为全面恢复高级军事指挥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军政大学,接见教职学员,合影留念。军政大学在8年多办学的过程中,轮训一大批治军骨干,为提高军队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开展军队院校对外军事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中高级军事干部,造就新时期军队建设合格的中高级政治干部,1977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为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中高级军事干部作出了贡献。根据现代化战争和国防现代化的要求,邓小平于1985年做出重大决策,合并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组建国防大学,并亲笔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名。1985年12月,国防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防大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办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的合同指挥大学。进入新世纪,国际战略格局处于新的调整阶段,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军事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正在世界范围进行。国防大学担负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的使命,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担负起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光荣任务,为切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努力发挥学校的高级军事人才培养职能、军事理论创新职能、为军委总部决策提供咨询职能、国防教育职能和对外军事交流职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复合型知识结构、领导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高素质新型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培养军队院校领导干部,承担部分地方高中级干部有关国防建设的培训任务。努力把国防大学建设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我军特色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而奋斗!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师资力量

国防大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取得了大批教学、科研成果,其中,获全军学术成果奖有100余项。教研工作由战略、战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3个教研室和3个研究所承担。学校军事学科比较齐全,专职教授、副教授200余名。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职能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研究解决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牵引,充分发挥高级军事人才培养、军事理论创新、为中央军委总部决策提供咨询、国防教育和中外军事交流的作用。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适应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努力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复合型知识结构、领导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高素质新型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培养军队院校领导干部,承担部分地方高中级干部有关国防建设的培训任务;紧跟国家安全形势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变化,瞄准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回答解决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人才保证和理论支持。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组织机构

国防大学编制行政领导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学员管理机构。行政领导机构,编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教学科研机构,编有战略、战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下设若干教研室、研究所、中心。共有哲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教授、研究员和副教授、副研究员28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0余名。学员管理机构,设置国防研究系、基本系、进修系、研究生院、防务学院。近年来,每年培训、轮训全军高中级军官2000余人,外军高中级军官近300人。1985年以来,共培养了我军高中级军官和地方高中级干部13000余名,外军高中级军官800余名。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培养对象


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受阅的国防大学方阵

国防研究系:国防研究班,招收军队军职以上、国家机关司(局)级以上和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学制2个半月;战略班,招收军队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学制4个月。基本系:指挥员班招收全军和武警部队师职军、政、后、装指挥干部,学制l年;参谋班招收全军和武警部队军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学制半年;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招收全军和武警部队副师职和正团职领导干部,学制2年;参谋骨干培训班招收全军和武警部队军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学制2年。进修系:负责轮训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师职以上军、政、后、装指挥干部和省军区、军队院校领导干部,以及军事思想、战略、战役、外军研究人员和教员,学制3个月以内。研究生院:招收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并经军队中级指挥院校学习,在部队任职一年以上的干部,培养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指挥干部和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学制2年半至3年。防务学院:招收外军将、校级军官,其中外国军官高级进修班,学制5个月;防务研究班,学制1年;国际问题研讨班,学制1个月。

国防大学训练的主体是基本系,主要招收师旅级指挥军官和高级机关参谋军官,学制一年。三军校级军官必需经过该系的培训才能晋升为将军。国防研究系和进修系招收军以上高级军官和地方省部级高级官员,学制3个月以内,主要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研究生院招收初中级军官,学制2-3年,培养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理论研究人才。外国留学生系招收外军中高级指挥军官,学制3个月至一年。

学校每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武警部队副连职和技术13级以上的现役军官或文职干部中招收研究生。每年在校学员800-1000人。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教学科研


学术研讨

教学工作,主要设置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军事高科技与军事变革、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综合演练等主干课加若干辅助课为主的课程内容。着力构建由政治理论、战争与战略理论、作战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现代军事科技与武器装备运用理论等学科群组成的新型学科体系。实行研究式、启发式、开放式教学,问题前导式、大课讲授、小班研讨、案例教学相结合,开发运用战略、战役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力求把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科研工作,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要求,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军事与政治理论,同时紧密跟踪研究世界军事、政治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为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服务,为中央、国家和军委、总部决策提供咨询,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理论支持。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政治工作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学校各项建设的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使之真正进入教材和课堂,进入思想和工作。铸牢军魂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加强党委、支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三位一体”的教研队伍,增强学校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创建文明校园,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做好老干部工作,多做实事好事。重视隐蔽战线斗争,确保全校的政治安全和高度稳定。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服务保障

不断改进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教研员工住房等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制定并落实营院建设总体规划,加大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从严治校,培育以严著称的良好校风。训练模拟中心可供120人同时进行战略、战役模拟训练;校园网连接机关、教研单位和学员宿舍进行网上教学;教学大楼设有学术报告厅、语言教室、专业教室;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并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史馆展示国防大学的发展历程;文体活动中心设有游泳池、保龄球馆、健身房;综合服务楼可容纳800多人同时用餐。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学校简介,国防大学-历史沿革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对外交流


军外参观

坚持开放办学,先后接待90多个国家、1500多个代表团组、14600多名外国军队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来访;先后组成500多个国防大学代表团、专家教授代表团和学员代表团组出访,到过30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同时安排900多名教研人员出国留学、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并分别与4个国家的高等军事院校建立正式校际关系,与10多个国家的高等军事院校保持经常联系,与140多个国家军队有交往。目前,国防大学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21世纪新阶段,国防大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军委批转的国防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我军特色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而不懈奋斗!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学校变革

21初叶,素有中国军队“将军摇篮”美誉的国防大学,没有满足于特殊职能赋予学校的崇高地位,而是主动朝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启动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着力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国防大学特色的新理念,形成引领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构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高级指挥人才培养需要的新体系,走上了全面转型、协调发展的新轨道。转型,是这场变革的“主题词”。本文记述了这次转型的来龙去脉,记录了转型给这所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带来的崭新变化。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首任领导

国防大学首任校长张震将军,曾任副总参谋长和南京军事学院院长,长期主管军队院校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担任国防大学校长后,对建校方针、科研和教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政治委员李德生将军原是沈阳军区司令员,对军队管理有独到之处。他明确提出军队院校要突出军队特点,从严治校与教学研究提倡民主和谐相结合。他认为,院校建设,首先要牢牢把握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革命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为国献身的精神,要有奋力拚搏、顽强战斗的风格。在教学领域中要形成适应教学科研规律的客观环境。他主张广采博学、兼收并蓄,活跃学术空气。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学校领导

校长:王喜斌上将
王喜斌,1948年2月生,黑龙江宁安人。1966年1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装甲兵学院军事指挥专业毕业。196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军坦克团1营营长、团长,第38集团军司令部参谋长,第27集团军军长。2005年12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2007年9月任国防大学校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0年晋升上将军衔。

政委:刘亚洲上将
刘亚洲,1952年10月19日生,安徽宿县人。曾任总参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政委、党委书记。2002年1月任成都军区空军政委。2003年12月任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2009年12月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2003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2012年7月30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副校长:许志功中将
许志功,1945年11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2月参加工作,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在职大专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2月至1977年7月任陆军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1977年7月至1979年12月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教员。1979年12月至1986年1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教研室教员(1979年3月至1980年9月在中央党校哲学研究班学习)。1986年1月至1990年6月任解放军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正团职教员(期间: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解放军国防大学教员进修班学习)。1990年6月至1994年8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局级教员。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任陆军师代理副政治委员。1995年2月至1997年1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正局级)。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军职)。1998年4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1999年7月晋升为正军职)。2003年7月任国防大学副校长。200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副校长:赵刚中将
赵刚,曾任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2004年7月任国防大学副校长。2005年晋升中将军衔

副校长:王朝田少将
王朝田,曾任国防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4年任国防大学教育长。2006年12月任国防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

副政委:李殿仁中将
李殿仁,1945年11月生,山东滨县人。1964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生产队队长,战士、班长,干事、秘书、副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陆军参谋学院政治委员,总参陆航局政治委员。2001年7月任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2002年晋升中将军衔。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历任领导

校长

张震上将、朱敦法上将、邢世忠上将、裴怀亮上将、马晓天空军中将

政委

李德生上将、张震上将(校长兼政委)、李文卿上将、王茂润上将、赵可铭上将。

现任校长王喜斌中将,政委童世平海军中将。

国防大学_国防大学 -历代领导人瞩目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国防大学的建设。江泽民先后17次视察国防大学,7次为国防大学题词,多次调阅高级领导干部班学员上课的教材,多次倾听校常委集体汇报工作。

新的历史时期,国防大学担负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的使命。胡锦涛对国防大学寄予厚望。2005年10月25日,他亲切会见了国防大学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希望国防大学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建设,更好地担负起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光荣任务,为切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把国防大学建设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先进水平和我军特色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298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学校简介,国防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玩心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